郑俊华
咔嚓!晚饭刚上桌,阴沉沉的天空,响起一声炸雷。
爷爷腾地从饭桌旁站起来,一把拉起我:不好,有敌情!快,杉木林!
这时候的爷爷,眼睛不再浑浊,脚步不再迟滞,迅速拎上猎枪,我则伸手抓过两把雨伞,打开角门,跟在爷爷身后,冲入夜色之中。
家里老房改造时,我主张,跨院的角门继续保留,因为爷爷,他喜欢!
我和爷爷冲下堤坝,绕过一棵棵百年老松,继续向前摸。
护林的老奎叔慢悠悠地迎面走来。我忙递了个眼神过去:老奎叔,什么情况?
几道闪电劈过,夜空忽明忽暗。爷爷举起枪,如临大敌。老奎叔突然神色一凛,扯住爷爷的胳膊,压低声音说:有敌情,伤员们已经撤了!
爷爷也压低声音:撤哪儿去了?
你家!
快回去,快!爷爷掉过枪口,消失在夜色里….
当年,爷爷还是个身手矫健的青年猎手,我们黑山寨周围的大山,就是爷爷的猎场。大山的山洞、沟谷、古树、悬崖,没有他不知道的,就连那些拧犄角的羊肠小道,也都是他和他的几个猎手兄弟踩出来的。
那年的一个午后,大山里来了一支队伍,大都面黄肌瘦,一袭破旧的灰色衣裤,裹腿打得还算结实;清一色的草鞋,经过荆条子的再三缠裹。再一细看,二三十人的队伍,几乎每个人都有伤,或头部,或腿部,或胳膊,灰白色绷带渗着血迹。
爷爷抄小道赶在他们前面,把随身带的干粮和腊肉、土酒,挂在路边的树上。一大兜,很醒目,他们一眼就发现了。
几个小兵如获至宝,争相过去取下来,拿到一个头缠绷带、手拄木棍的兵跟前。那兵年纪看起来比小兵大,性格沉稳。爷爷当时想,他一定是他们的长官。
那兵没接过东西,对几个小兵说了些山南海北爷爷听不太懂的土话。
后面的事情就简单了。爷爷从树后转出来,把小兵重新挂回树上的兜子取下,郑重地交给了那拄棍的兵。那兵也不是军官,就是伤比较重的老兵。
他们始终没说自己是什么部队,爷爷也没有多问。他们态度和蔼,相扶相助,在那样连日阴雨、缺粮少药的境况下,依然说笑、哼歌。
爷爷喜欢上了这些人。
他当夜回了趟家,没跟家人透露一点儿消息,扛着家里的糙米、土酒、狍子肉和全部的草药,从屋后跨院的角门溜走了。
爷爷是十天后,被后山罗家寨的瞿爷爷带人抬回家的。
多年后我们才知道,那次爷爷是准备凭着自己山里通的优势,把这支与大部队走散的小队伍送过山去。
他们白天急行军,晚上宿山洞,绕开溪流、暗沼、沟壑,奔走在弯曲的羊肠小道上。
第三天下午,电闪雷鸣中,有两架飞机向他们直冲下来。
老兵大喊一声:隐蔽!话到手到,他一把将身边的一个小兵推到了几步外的小石砬子旁,正想就地趴倒,却见毫无战斗经验的爷爷还站在路中央,愣愣地东看西看,老兵扔了手中的棍子,急步蹿到爷爷身后,一个“猛虎扑食”,将爷爷结结实实地压在身下,两人就势滚进了路边的草丛。不过一息之间,空中落下三枚炸弹,把离他们几步远的羊肠小道,炸成了几尺深的断崖。
那次轰炸牺牲了7人,年龄最大的是拄棍老兵,38岁;最小的扛锅小鬼,仅15岁。
鹰嘴岩下的杉木林,堆起了一地坟茔。
一片弹片钻进了爷爷右脑,经当地名医瞿老山人竭力抢救,爷爷幸存了下来,但从此,爷爷的思维就停滞在了炮火硝烟中。
有一年,爷爷被请到县里,拿回了个红本本。村里人这才知道当年他遇到的队伍,是北上长征的红军。
那片坟茔成了爷爷的根据地,年轻时打猎,年老时护林、修坟,差不多每天必到。爷爷最得意的一句口头禅就是:三天怎么了?那咱也是长征队伍的人!
时间是一剂良药,几十年过去,爷爷的病基本好了,但遇雷电、发烧、劳累等情形,还时有复发。
猎枪交公后,木工活娴熟的老爸,做了把一模一样的老式木头猎枪。
爷爷自是喜出望外。
老小孩一样的爷爷,是乡人的话题、乡人的至宝。每当爷爷病发,知根知底的寨里乡邻们,都会十分默契地主动配合。
当大雨落地时,我和爷爷已拐进了跨院的角门……
(选自《小小说月刊》2020年7期)
7.下列对小说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天空响起一声炸雷,让爷爷的动作敏捷起来,这些表现凸显了当年爷爷被红军所救的情景深深地印在他的脑海中。
B.跨院的角门是爷爷当年溜走送红军的地方,保存着爷爷对往事的一份记忆,因此老房改造时“我”主张要保留这一角门。
C.爷爷抄小道将随身带的干粮和腊肉、土酒挂在路边树上,以便让红军伤病队伍得到,彰显了他扶危济困的美德。
D.人们把发病时的爷爷当作活宝并配合他“表演”,在重现爷爷当年战场上的情景的同时,读者也由此产生一种轻松愉悦的阅读体验。
8.文中用大量笔墨回顾爷爷与红军交往的事情有什么作用?请简要分析。(6分)
9.小说的主题引入深思,请简要分析。(6分)
答
7.D(“人们把发病时的爷爷当作活宝”分析错误,人们对爷爷只有敬重,不是将其当作活宝;“轻松愉悦”不当,这里只有深沉的感慨)
8.①交代爷爷生病的原因,使小说情节完整连贯,内容更充实;②通过写爷爷和红军的交往,塑造出爷爷年轻时身手矫健的特点和扶危济困、勇敢无畏等品质;③体现军民之间的鱼水情深,彰显了主题。(每点2分,意思对即可)
9.①爷爷当年为给北上的红军带路,遭遇敌机轰炸,那块钻进他有脑的弹片,让他的思维永远停滞在了炮火硝烟中,大家也煞有其事地配合着爷爷的“表演”,一次又一次地重现当年的战争境况。②小说告诉我们:虽然战争离我们远去,但我们不能忘记革命历史,不能忘记那个年代的军民鱼水情深,更不能忘却革命英雄和牺牲的革命先烈。(每点3分,意思对即可)
相关阅读
1 求知方式各异,无论是看画面、听声音还是浏览文字,摄取知识和信息之后
求知方式各异,无论是看画面、听声音还是浏览文字,摄取知识和信息之后,在 、沉潜往复中使之沉淀为思考和智慧都是必不可少的过程。朱熹有云:泛观博取,不若熟读而精思。文字 【查看全文】
2 材料一:2020年4月24日是第五个中国航天日,也是中国首颗人造地球卫星“东方红一号”成功发材料一: 2020年4月24日是第五个中国航天日,也是中国首颗人造地球卫星东方红一号成功发射50周年纪念日。当天,国家航天局公布了面向深空的中国行星探测任务天问系列名称和揽星九 【查看全文】
3 《故乡》阅读答案-2022年中考题①一日是天气很冷的午后,我吃过午饭,坐着喝茶,觉得外面有人进来了,便回头去看。我看时,不由的非常出惊,慌忙站起身,迎着走去。 ②这来的便是闰土。虽然我一见便知道是闰 【查看全文】
4 三哥营地阅读答案-陈毓三哥营地 陈 毓 早起开门,三哥打眼望见坪场上那棵板栗树下,环绕树冠炸开一地油亮亮的板栗。三哥看着板罘出神,一只松鼠突然跳到树下,被随之坠落的包惊吓,长尾巴一甩,呼一 【查看全文】
5 《孩子的力量》阅读答案孩子的力量 列夫托尔斯泰(俄) 打死他!枪毙他!把这个坏蛋立刻枪毙!打死他!割断凶手的喉咙打死他!打死他!人群大声叫嚷,有男人,有女人。 一大群人押着一个被捆绑的人在街上走着。这 【查看全文】
6 灾难,是观照一个民族灵魂的镜子。抗疫期间,有句话刷屏了灾难,是观照一个民族灵魂的镜子。抗疫期间,有句话刷屏了:劲头上来了,很多东西都能解决。中国人的精气神和永恒不灭的民族魂就是这股劲。 从白衣战士冲锋在前的身影里,人们 【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