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2004年1月立项到嫦娥四号落月,十五载砥砺奋进,十五载 .探月工程全线始终保持战略定力,一步-个脚印向着既定目标前进矢志不移,连战连捷, ,创造了月球探测的中国奇迹。2007年,嫦娥一号绕月探测,实现中华民族千年奔月梦想;2010年嫦娥二号成功发射获得国际最高 7米分辨率全月影像图,不断刷新中国高度;2013年嫦娥三号成功落月并开展月面巡视勘察,( ),也把中华民族 的创造力刻在了人类文明发展的光辉史册上;2014年,探月工程三期再入返回飞行试验圆满成功,突破和掌握了航天器以接近第二宇宙速度再入返回关键技术,为我国正在实施的月面采样返回及未来深空探测奠定坚实基础。2019年底嫦娥五号将发射升空,在月面预定区域着陆后,将采集月球样品,经月地转、移再入回收和月面起飞、月球轨道交会对接,最后将它安全送至地球等过程。这有望获得一系列重大原创空间科学成果,大大增进人类对地月系统演化的认知。
17.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成语,全部恰当的一项是( )
A.相映成趣 披星戴月 高歌猛进 卓尔不凡
B.交相辉映 披荆斩棘 高飞远翔 无出其右
C.相映成趣 披星戴月 高飞远翔 无出其右
D.交相辉映 披荆斩棘 高歌猛进 卓尔不凡
18.下列在文中括号内补写的语句,最恰当的一项是( )
A.把玉兔号的足迹刻在了月球上
B.在月球上刻下了玉兔号的足迹
C.玉兔号的足迹被留在了月球上
D.把玉兔号的足迹留在了月球上
19.下列对文中画横线句子的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 )
A.将采集月球样品,最后将它安全送至地面,经月面起、飞月球轨道交会对接和月地转移、再入回收等过程。
B.经月面起飞、月球轨道交会对接和月地转移、再入回收等过程,将采集月球样品,最后将它安全送至地面。
C.将采集月球样品,经月面起飞、月球轨道交会对接和月地转移、再入回收等环节,最后将它安全送至地面。
D.经月地转移、再入回收和月面起飞、月球轨道交会对接等环节,将采集月球样品,最后将它安全送至地面。
答
17. D本题,①相映成趣:互相衬托、映照而显得很有趣。交相辉映:指各种光亮、色彩等互相映照。多用于形容美好的景象。语境中,用来陈述嫦娥四号着陆器与巡视器上的五星红旗,应使用"交相辉映"。可排除AC两项。②披星戴月:指身披星星,头顶月亮。形容连夜奔波或早出晚归,十分辛苦。披荆斩棘:指拨开荆,砍掉棘,比喻在前进道路上清除障碍,克服困难。语境中,十五年的探月历程中应有许多困难需要克服,这里应选"披荆斩棘"。可排除A项。③高歌猛进:放声歌唱,勇猛前进。形容在前进的道路上情绪高涨,斗志昂扬。高飞远翔:飞得既高有远。比喻前程远大。与上文的“矢志不移,连战连捷"相一致,应选高歌猛进"。④卓尔不凡:超乎寻常,与众不同。无出其右:没有能超过他的。语境中,用来陈述我们中华民族的创作力,应使用”卓尔不群”,我们还没有达到无出其右”的水平。分析可知,D项的成语全部恰当.故选D.
18. A本题,根据语境,补写的句子主语是嫦娥三号" ,根据下文"也把",这里应使用"把"字句,可排除BC两项。“留"与”刻" ,用”刻"更显得意义重大,不可磨灭。可排除D项。分析可知, A项补写最恰当。故选A。
19. C本题,根据语境,划线句子的主语是“嫦娥五号" ,根据工作顺序,应先"采集月球样品" ,可排除BD两项;“将它安全送至地面"是最后的环节,可排除A项。C项修改正确。故选C.
相关阅读
1 材料一:生态文明建设的价值目标,必须通过以人类为价值本位的价值追求来实现。生态文明建设
材料一: 生态文明建设的价值目标,必须通过以人类为价值本位的价值追求来实现。生态文明建设的价值追求,就是努力实现生态正义。只有自觉追求生态正义,才能实现生态文明的价值 【查看全文】
2 《朋友圈》阅读答案-刘梦琳此小说以“朋友圈”为题,有哪些深刻意蕴?朋友圈 刘梦琳 星期六上午,胡忠铭在床上翻微信朋友圈,刷到了部门主任郑美琪对一篇文章的转发和评论。 文章链接的标题是:曝光!渥太华一动物园强行让动物母子分离,辱骂、虐 【查看全文】
3 浮来一棵树阅读答案浮来一棵树 我执拗地相信,眼前这棵银杏树与记忆中那棵银杏树,一定有某种亲密而必然的联系。 四十多年前,在我家楼后,挺立着一棵银杏树,四下就这一棵树,看上去孤零零的。它 【查看全文】
4 材料一:2019年12月27日晚,由航天科技集团第一研究院抓总研制的长征五号遥三运载火箭材料一: 2019年12月27日晚,由航天科技集团第一研究院抓总研制的长征五号遥三运载火箭在海南文昌卫星发射中心成功将实践二十号卫星送入预定轨道。我国首型5米芯级直径的大推力运 【查看全文】
5 《“白衣送酒”与赏菊饮酒》阅读答案-任梦池唐代重阳诗中的典故白衣送酒,与崇拜陶渊明有关。据南朝《续晋阳秋》中载:陶潜尝九月九日无酒,宅边菊丛中,摘菊盈把,坐其侧久,望见白衣至,乃王弘送酒也,即便就酌,醉而 【查看全文】
6 春风怨阅读答案-张爱国春风怨 张爱国 没有谁叫他来,也没有谁知道他为什么来。反正,他来了。 他甩开万重山,进入这块算不上开阔的山谷时,落日正圆。 打马西行时,黄河流急,长安城春风正催花千树, 【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