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中国文化精神》阅读答案

发布时间: 2021-01-15
“中国文化精神”实际上就是中华民族的“文化基园”,这一概念涵盖了中华民族文化相对于世界上其他族群的不同的、差异性的内容与特征,也涵盖了能够得到不断延续的中国文化的主要内容与特征。
中国人有着天、地、人、物、我之间的相互感通、整体和谐、动态圆融的观念与智慧。中华民族长期的生存体验形成了我们对于宇宙世界的独特的觉识与“观法”和特殊的信仰与信念,即打破了天道与性命之间的隔阂,打破了人与超自然、人与自然、人与他人、人与内在自我的隔膜,肯定彼此的对话、包涵、相依相待、相成相济。与这种宇宙观念相联系的是宽容、平和的心态,有弹性的、动态统一式的中庸平衡的方法论。“天人合一”体现了中国哲学精神中存有的连续和有机的整体。
中国文化重视人与自然之间,各族群、民族之间,人与人之间的和谐统一的关系。所谓“天人合一”,包含有经过区分天人、物我之后,重新肯定的人与自然的统一,强调的是顺应自然而不是片面征服、绝对占有自然。中国人在观念上形成了“和而不同”、“协合万邦”、“天下一家”的文化理想,既重视各民族、族群及其文化、宗教的分别性、独特性,又重视和合性、统一性。在人与人的关系问题上,善于化解与超越分别与对立,主张仁爱、和平、和为贵与协调性,有民胞物与的理想,厚德载物,兼容并包,爱好和平,从不侵略别人,反对以力服人,主张“远人不服,则修文德以来之”。
中国文化是“尊生”、“重生”、创造日新的文化,所崇拜的“生”即创造性本身。“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地势坤,君子以厚德载物。”人们效法天地的,就是这种不断进取、刚健自强的精神与包容不同的人、事物与文化、思想的胸怀。人在天地之中,深切体认了宇宙自然生机蓬勃、盎然充满、创进不息的精神,进而尽参赞化育的天职;由此产生了真善美统一的人格理想,视生命之创造历程为人生价值实现的历程。在天地宇宙精神的感召之下,人类可以创起富有日新之盛德大业,能够日新其德,日新其业,开物成务。所以《礼记·大学》引述古代经典说:“汤之《盘铭》曰:‘苟日新,日日新,又日新。’《康诰》曰:‘作新民。’《诗》曰:‘周虽旧邦,其命维新。’是故君子无所不用其极。”无论是对我们民族还是个人,我们不能不尽心竭力地创造新的,改革旧的,推陈出新,革故鼎新,这是天地万象变化日新所昭示给我们的真理。
中国文化的特点特别鲜明地体现在道德文明层面,并且用道德取代了宗教的功能。儒、释、道、宋明理学四大思想资源与思想传统,最根本处是做人,是强调人的德性修养。这四大思想传统的道德精神并非只停留在社会精英层,相反通过教化,通过民间社会、宗教与文化的各种方式,如蒙学、家训、家礼、戏文、乡约、行规等,把以“仁爱”为中心的五常、四维、八德等价值渗透到老百姓的日用常行之中,成为他们日常生活的伦理。而这些伦理是具体的、有生命的,甚至其中每一个赞扬与责备都包涵很高的智慧。
 (摘编自郭齐勇 王晨光 《论中国文化精神》,《北京日报》2020年11月23日)
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3分)
A.中华民族文化相对于世界上其他族群的不同的、差异性的内容与特征就是“中国文化精神”。
B.中华民族的宇宙观念与宽容、平和的心态和看弹性的、动态统一式的中庸平衡的方法论相联系。
C.“天人合一”体现了中国文化重视又与自然之间,各族群民族之间,人与人之间的和谐统一关系。
D.儒、释、道、宋明理学不仅关注社会精英的道德构建,更重视通过各种方式对百姓进行伦理教化。
2.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顶是(3分)
A文章第一段先引出论题“中国文化精神”,明确了其内涵与外延,为展开论述张本。
B.文章依次从整体和谐与天人合一、自强不息与创造革新、德性修养三个方面展开论述。
C.第四段不仅论述了中国文化的创新精神,还论述了创新与提升品德修养、成就大业的关系。
D.文章说理深刻,将中国文化精神与世界上其他族群的文化对比分析,增强了文章的说服力。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中华民族自古具有天、地、人、物、我之间的相互感通、整体和谐和动态圆融的观念与智慧。
B.中国文化凸现了积极有为、自强不息的精神,强调革故鼎新,创造进取,人应该向天地学习。
C.各民族、族群及其文化、宗教既有分别性、独特性,又有和合性、统一性,这是天下的共识。
D.中国文化的鲜明特点体现在道德文明层面,用道德取代了宗教的功能,强调人的德性修养。


1. B(A项,以偏概全,原文是说“这一概念涵盖了中华民族文化相对于世界上其他族群的不同的、差异性的内容与特征,也涵盖了……”,“涵盖”是包括的意思,但不是等同关系。C项是一个逻辑判断,其对象“中国文化重视人与自然之间,各族群、民族之间,人与人之间的和谐统一的关系”是第3段分论点,讲的是中国文化的特点,与判断主体“天人合一”不是一个范畴的概念,所以C项错误。D项,“不仅……更……”关联词使用错误,前后两个分句表述的两类人的德行修养之间没有递进关系。)
2.D(文中没有将中国文化精神与世界上其他族群的文化作对比分析)
3.C(“这是天下共识”错,这是中国文化的认识,并非天下共识)



相关阅读
1 春风怨阅读答案-张爱国

春风怨 张爱国 没有谁叫他来,也没有谁知道他为什么来。反正,他来了。 他甩开万重山,进入这块算不上开阔的山谷时,落日正圆。 打马西行时,黄河流急,长安城春风正催花千树, 【查看全文】

2 《朋友圈》阅读答案-刘梦琳此小说以“朋友圈”为题,有哪些深刻意蕴?

朋友圈 刘梦琳 星期六上午,胡忠铭在床上翻微信朋友圈,刷到了部门主任郑美琪对一篇文章的转发和评论。 文章链接的标题是:曝光!渥太华一动物园强行让动物母子分离,辱骂、虐 【查看全文】

3 材料一:生态文明建设的价值目标,必须通过以人类为价值本位的价值追求来实现。生态文明建设

材料一: 生态文明建设的价值目标,必须通过以人类为价值本位的价值追求来实现。生态文明建设的价值追求,就是努力实现生态正义。只有自觉追求生态正义,才能实现生态文明的价值 【查看全文】

4 浮来一棵树阅读答案

浮来一棵树 我执拗地相信,眼前这棵银杏树与记忆中那棵银杏树,一定有某种亲密而必然的联系。 四十多年前,在我家楼后,挺立着一棵银杏树,四下就这一棵树,看上去孤零零的。它 【查看全文】

5 材料一:2019年12月27日晚,由航天科技集团第一研究院抓总研制的长征五号遥三运载火箭

材料一: 2019年12月27日晚,由航天科技集团第一研究院抓总研制的长征五号遥三运载火箭在海南文昌卫星发射中心成功将实践二十号卫星送入预定轨道。我国首型5米芯级直径的大推力运 【查看全文】

6 《“白衣送酒”与赏菊饮酒》阅读答案-任梦池

唐代重阳诗中的典故白衣送酒,与崇拜陶渊明有关。据南朝《续晋阳秋》中载:陶潜尝九月九日无酒,宅边菊丛中,摘菊盈把,坐其侧久,望见白衣至,乃王弘送酒也,即便就酌,醉而 【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