弹幕来了,金圣叹何在?阅读答案-胡一峰

发布时间: 2021-12-26
弹幕来了,金圣叹何在?
胡一峰
①弹幕,是近几年在互联网上流行起来的观影方式。2014年,《秦时明月之龙腾万里》 《绣春刀》等试水“弹幕”观影,引起广泛关注。金圣叹,是几百年前一介书生,压根儿不知电影为何物,遑论“弹幕”。“风马牛不相及”,能扯到一块吗?能!我不是讲穿越故事,而是想从文艺评论角度谈谈二者的联系。
②中国文艺评论史上有一种非常独特的评论样式——“评点”。一般认为“评点”始于唐,兴于宋,成于明。金圣叹评点《水浒传》、脂砚斋评点《红楼梦》等,都是“评点体”文艺评论的代表作品。
③综合、直观、凝练,是“评点体”的主要特征。无论是金圣叹评水浒,还是脂砚斋评红楼,时而把目光聚焦于作品本身,剖析其艺术特色,时而论及作者及其所处的时代,揭示作品背后的社会文化环境,所使用的语言自成特色,三言两语、简短犀利、睿智幽默,常令人掩卷深思或会心一笑。而且,“评点体”紧贴文本展开,既是对原作的再创造,又和原作融为一体,为作品经典化做出了重要贡献。这些“评点”既提升阅读快感,又促进对作品的理解,具有独特的价值。
④不过,传统意义上的“评点”其外在形态是用笔写下的语句,必须依存于以文字为载体的原作。随着历史进入近现代,视听艺术蓬勃发展,“评点”也似乎已失去了用武之地。但历史总是呈螺旋式上升,互联网技术的发展,增强了文艺的互动性,使文艺作品在线观看和即时评论成为可能。现在,“弹幕”又来了,评论者对作品的评点可以借助网络工具,如子弹般密集、快速地呈现在屏幕上,这也是“弹幕”得名的由来。于是,评论的互动性和即时性进一步增强,评论和作品文本的融合度也进一步提高。对此,舆论反映喜忧参半。喜的是“弹幕”的出现,提高了欣赏者和消费者在艺术中的主体性;忧的是不受控制以及低水平的“吐槽”,破坏了作品本身的美感以及艺术欣赏的完整性。
⑤新事物总是让人欢喜让人愁,因为它的出现打乱了现有的秩序,难免给人造成心理不适。面对新事物,人们也总是会习惯性地和旧事物做比较,但新事物和旧事物的孰优孰劣其实不是最重要的,因为很多所谓“优”不过是“看顺了眼”,或说成自然了的“习惯”,更重要的是捕捉新事物预示的变革方向。在我看来,“弹幕”确实创造了一种令人兴奋的条件,使传统的“评点体”文艺评论有可能在视听化、网络化条件下“满血”复活。或许,当下我们对眼前飞来飞去的“评论”还不太习惯甚至有点头晕目眩,但请不要急于闭上双眼,因为那会让你错过美丽的风景。
⑥既然问题不在文艺欣赏的习惯,那么问题在哪里呢?这就要说到金圣叹了。面对“弹幕”的袭来,我们真正应该思考的是如何寻找或培养现时代的“金圣叹”,也就是适应文艺视听化、网络化和评论互动化、即时化这一新格局的批评家。“弹幕”是从互联网的母体中诞生的,弹幕时代的“金圣叹”同样也将在互联网中孕育。事实上,在微博、微信等新媒体工具织成的网络文艺世界中,已经活跃着不少网络文艺评论家了,作为互联网时代的“金圣叹”,他们目光锐利、思路敏捷,对艺术有着良好的感知力和鉴赏力,使用的语言短小精悍、活泼清新,适合互联网传播特性。有的时候,他们一条微博,寥寥一百四十字,就能对文艺创作者和欣赏者产生巨大的影响,这样的例子举不胜举。此外,不少弹幕时代的“金圣叹”们还承担着“文化搬运工”的使命,把学院派、理论化的文艺评论转化为大众愿意听、听得懂的格言警句,让评论者与创作者的对话更加直接,评论者对欣赏者的引导更加有效,进而使评论以前所未有的深度介入到文艺创作生产、欣赏消费、传播反馈的全链条之中。
⑦可以预计,随着互联网技术的发达及其与艺术的进一步融合,“弹幕”还会得到更深刻的发展,而其发展路径大体上有两大走向。一是“弹幕”介入的领域进一步拓展,也就是说,“弹幕”的使用或许会逐渐从影视扩展到戏剧、曲艺等艺术门类,尤其是相声、二人转这些本身就具有强烈互动性的艺术门类,可能会较早地与“弹幕”结缘。二是“弹幕”向“平台”的回归。“弹幕”说到底是一种技术,真正有价值的是技术承载的内容。最后,弹幕也许就会成为文艺作品经典化的重要台阶。经过时间的积淀,那些耐人品味的评论将沉淀下来,与原作一起成就网络时代的艺术新经典,将作品的社会意义推向一个崭新的高度。
(选自2015年3月9日《中国艺术报》,有删改)
3.第①段中的“风马牛不相及”是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分)
4.下列对“评点体”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2分)
A.“评点体”的主要特征是综合、直观和凝练,金圣叹评点《水浒传》是其代表作品。
B.“评点体”有时通过分析作者、作者所处的时代以及社会文化环境来辅助剖析作品。
C.“评点体”的语言自成特色,大多简短,却切中肯綮,犀利又独到,睿智而幽默。
D.“评点体”依存于以文字为载体的原作,是对原著的再创造,又与原著融为一体。
5.能够根据本文文意做出的一项推断是(     )(3分)
A.“弹幕”的最大弊端是影响了观赏者进行艺术欣赏的完整性。
B.随着“弹幕”的深刻发展,艺术品本身的经典水平将直接得到提升。
C.“弹幕”负责将作品化难为易,使得欣赏者能够更有效地欣赏作品。
D.“弹幕”是一种技术,具有自我提纯功能,能使弹幕的内容优胜劣汰。
6.第⑥段中,作者将互联网时代的文艺评论家看作“金圣叹”,其理由是否充分?请具体评析。(4分)
7.本文按照“传统‘评点体’特点——现今‘弹幕’特点——未来‘弹幕’发展”的顺序展开阐述,请分析这样安排的原因。(4分)
 

3.(2分)几百年前的金圣叹与现今的观影方式“弹幕”毫不相干(或毫无关联)。评分说明:“几百年前的金圣叹与现今的观影方式‘弹幕’”1分,“毫不相干(或毫无关联”1分。
4.(2分)B(主辅不分。原文是“时而论及作者及其所处的时代,揭示作品背后的社会文化环境”,不是“通过分析作者、作者所处的时代以及文化环境来辅助剖析作品”。)
5.(3分)D(A项,错在以偏概全。原文是:不受控制以及低水平的“吐槽”破坏了艺术欣赏的完整性。B项,强加因果。原文“弹幕也许就会成为文艺作品经典化的重要台阶”,不一定的确能行,也不能直接提升。C项,“负责将作品化难为易”是偷换对象,不是“作品”,而是“学院派、理论化的文艺评论”。)
6.(4分)答案示例:理由充分。(1)二者都借助相关的载体,网络文艺批评家借助的是微博、微信等新媒体工具,金圣叹借助的是纸质文本。(1分)二者都目光锐利、思路敏捷,感知力和鉴赏力强,点评的语言短小精悍、活泼清新。(1分)(3)二者都对创作者和欣赏者产生巨大影响。(1分)
回答“理由不充分”,最多给3分。其理由可以参考(1)金圣叹时代,评论者与作者、欣赏者互动的即时性差。(2)金圣叹不具备网络文艺批评家“文化搬运工”的职能。(3)金圣叹是一本一评,网络文艺批评家是一本多评且良莠不齐。
7.(4分)答案示例:我认为这样安排有以下原因:文章探讨的是“弹幕”这一具有“评点体”文艺评论性质的问题,而“评点体”源于古代(1分)。既然“弹幕”是网络时代的产物,自然有其即时性、互动性、繁杂性等特点,与传统意义上的“评点体”不同(1分)。“弹幕”现状喜忧参半,需要经过时间的淘洗,方能积淀为经典,呼应“弹幕来了,金圣叹何在?”的感慨(1分)。从“评点体”发展的事理顺序、文章题目看,以时间为轴的纵向分析论述最为合理,且容易被读者接受。(1分)



相关阅读
1 回首40多年,改革开放使中国发生了________的变化,社会经济高速发展带来的巨量需求

回首40多年,改革开放使中国发生了________的变化,社会经济高速发展带来的巨量需求,成就了无数技能劳动者,他们应时代所需,也创造了时代。根据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提供的数据 【查看全文】

2 目前,探测器在火星软着陆方式主要有三种。 第一种着陆方式是

目前,探测器在火星软着陆方式主要有三种。 第一种着陆方式是 ① 。这种方式比较简单,成本低,但只能满足重量小的火星探测器软着陆要求,且着陆精度不高。美国机遇号火星车采 【查看全文】

3 没有背影的父爱阅读答案

没有背影的父爱 ①对于父亲,我一直想写却不敢写。也许是他对我的爱不轻易言表的缘故吧。五一的时候我没有回家,父亲打电话来询问我的情况,还说到表叔打儿子,打得很凶,最后 【查看全文】

4 材料一:建筑和园林的艺术处理,是处理空间的艺术。老子就曾说:“凿户牖以为室,当其无

材料一: 建筑和园林的艺术处理,是处理空间的艺术。老子就曾说:凿户牖以为室,当其无,有室之用。室之用是由于室中之空间。而无在老子又即是道,即是生命的节奏。 宋代的郭熙 【查看全文】

5 大道至简,实干为要。青年的人类关怀不能仅停留于头脑中的“①”,只有主动作为、练就过

大道至简,实干为要。青年的人类关怀不能仅停留于头脑中的①,只有主动作为、练就过硬本领,才能真正做到知行合一,谱写世界发展的新篇章。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弘扬全人类共 【查看全文】

6 潮声阅读答案-陆颖墨

潮声 陆颖墨 三十晚上的月亮升起时,大潮已经退下了。几个不值班的兵赶海回来,给厨房送了一大堆石板鱼、海螺什么的,还有一条不小的章鱼。会餐餐桌上的香味是可想而知的了开饭 【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