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2月21日是第二十个“国际母语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在北京正式发布了首个以“保护语言多样性”为主题的重要永久性文件《岳麓宣言》,号召国际社会就保护和促进世界语言多样性达成共识。濒危语言面临的困境,正在全球范围内引发更多关注。
全球濒危语言的保护现状,不得不说有点“骨感”。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研究发现,世界上现存的语言有7000多种,但有95%的语言目前只由占全球总数4%的人使用,平均每个月就有两种语言消失。语言学家不无忧虑地感慨,濒危语言消失的速度将快过濒危动植物;语言学可能将成为历史上惟一一门看着自己消失的学科。
不过,对于语言多样性的未来,似乎不必过于悲观。随着相关数字技术尤其是人工智能的最新应用,濒危语言抢救的速度在加快,参与范围也在扩大。和传统手段相比,新兴数字技术正在带来一些改观,表现为语言存档速度和能力的提升。澳大利亚的语言学家与谷歌合作开发的人工智能平台,通过人工智能模型转录原住民语言,为语言学家节省了数百万小时的时间。效率的提升,为全面记录濒危语言提供了可能。
除了能为濒危语言建“数据博物馆”,人工智能更积极的作用还在于互动学习的开发。在澳大利亚,研究人员为了帮助原住民儿童学习他们的语言,开发了一种低成本、易运输的机器人,这种机器人能记录孩子们的语言技能,并协助老师追踪他们的学习进度。在新西兰,有人开发出帮助爱好者练习毛利语的人工智能程序。该程序不仅能用英语和毛利语回复信息,还能过滤语法错误。濒危语言保护者发现,把不同的原住民语言和流行的应用程序结合起来,对于维持濒危语言的活跃度会有很大帮助。人工智能在这方面的能力,目前仅被开发出了冰山一角。
人工智能会成为濒危语言的救命稻草吗?从某种程度上讲,的确可以。如果使用到位,至少能避免重演“一个人带走一种语言”的尴尬。不过,它依然不能有效地解决语言使用热情问题。实际上,在语言政策趋于开明的现代社会,濒危语言更难以摆脱的威胁是在社会变迁中跟上时代的压力。鼓励更多人使用濒危的母语,还需要通过合理的政策和资源支持,缓解社会结构性和趋势性变化带来的冲击。有语言学家研究了墨西哥的原住民社区发现,为濒危语言提供社区支持至关重要。有了相应的社区图书馆、社区组织等,不但人们更有凝聚力,他们的语言也有了生存土壤。从这个意义上讲,人工智能和技术手段再发达,都要以人为归宿。否则,它只能为濒危语言搭一个留待后人进行再发现的中转站或庇护所而已。
帮助濒危语言的使用者打开更广阔的世界,或许才能成就真正意义上的挽救。
(摘编自刘天亮《给濒危语言更广阔的世界》,《人民日报》2019年02月22日)
材料二:
我国是一个多民族多语言的国家,少数民族语言多达140种,其中大部分处在濒危状态。上世纪90年代以来,我主持“濒危少数民族语言的调查研究”项目,出版了一套“中国新发现语言研究丛书我主编的“中国少数民族语言方言研究丛书”,系统梳理了上世纪50年代少数民族语言普查的资料。这些资料对少数民族语言的记录、传承和保护起到了一定的作用。
我们认为,濒危语言应该作为非物质文化遗产列入保护公约中加以保护。但是,文化部和中国艺术研究院的专家与我们少数民族语言研究的专家产生了分歧。他们认为,非物质文化遗产并不包括语言,因为语言并未列入保护对象。当时我对此很不理解,但是后来多次跟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官员们一起讨论,才感觉到语言问题比一般的非物质文化遗产要复杂得多,面要广得多,主要是因为语言的本质是作为交际工具服务于民族、族群等社会群体,跟各方面都有密切的联系。在2010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的濒危语言委员会议上,我提出一个议案,既然《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公约》没有包括语言,那我们是不是可以另外做一个公约,保护濒危语言?因为濒危语言是一种特殊的非物质文化遗产。
2018年,首届世界语言资源保护大会在长沙举办,通过了《保护和促进世界语言多样性——岳麓宣言(草案)》,以期有效地保护和抢救濒危语言。但一般来说,像行动纲领、宣言之类的东西,是没有约束力的,我还是希望联合国教科文组织能形成一个约束性的文件,像《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公约》那样。语言作为特殊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在交际功能、文化载体功能、信息处理功能和资源保护功能上承担的义务要比非物质文化遗产广得多,深得多,也复杂得多,需要采取硬性措施来保护濒危语言,才能避免民族文化因语言消失而蒙受损失。
(摘编自孙宏开《语言是特殊的非物质文化遗产》)
材料三:
仙岛人是分布在云南省盈江县中缅边界的一个人群,使用属于藏缅语族的仙岛语。据2002年12月统计,仙岛人只有76人,分布在芒俄寨和芒缅村两地。据老年人回忆,50年代以前仙岛人的人口比现在多,还坚持使用自己的母语。但50年代以后随着对外交流的扩大,语言兼用、语言转用的现象不断增多。目前,居住在芒俄寨的大部分人已失去母语,转用了汉语;而居住在芒缅村的仙岛人,虽还普遍使用仙岛语,但大多是双语人。总的看来,仙岛语已处于濒危状态。
仙岛人对本族语言虽有着天然的、浓厚的感情,但普遍意识到使用仙岛语的人太少,在目前社会开放的条件下,完全有可能被使用更普遍的语言所代替。这种开放型的语言观念在仙岛人中占主流,特别是青少年,认为不管使用什么语言都以实际需要为准,不担忧母语是否会消亡。
(摘编自戴庆厦《中国濒危语言研究面临的几个理论问题》)
1.根据材料一,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
A.《岳麓宣言》是以“保护语言多样性”为主题的重要永久性文件,它的发布促进了对语言多样性的保护,挽救了濒危语言面临的困境。
B.语言学家认为濒危语言消失的速度快过濒危动植物,与保护生物多样性相比,保护语言多样性显得更为重要和迫切。
C.借助人工智能进行语言存档,为濒危语言建立“数据博物馆”,这样就能够避免因最后一位使用者去世而使该语言灭绝的情况。
D.作者指出了濒危语言保护工作在未来具有的可能性,但也意识到人工智能无法有效地解决语言使用热情的问题。
2.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
A.人工智能等新兴数字技术在促进互动学习、为濒危语言提供社区支持等方面发挥了积极的作用,未来具有广阔的开发前景。
B.相较于其他非物质文化遗产,语言在交际功能、文化载体功能、信息处理功能和资源保护功能上要承担更广、更深、更复杂的义务。
C.语言的本质是一种交际工具,被普遍使用的语言往往是能更好地服务于该民族、该族群的语言,因此语言的使用应以实际需要为准。
D.材料一、二的观点存在相通之处,都认为濒危语言的保护不能单纯依赖科研人员和专家学者,还需要合理的政策、资源和社区支持。
3.结合材料内容,下列各项中不适合作为论据来支持材料二观点的一项是( )
A.“方言肖其山川风土”是古今中外的普遍共识,南北朝的颜之推亦持此论,认为“南方水土和柔,其音清举而切诣”,“北方山川深厚,其音沉浊而讹钝”。
B.联合国出台的文件《语言活力与语言濒危》中认为:“语言多样性是人类最重要的遗产,每一种语言都蕴涵着一个民族独特的文化智慧。”
C.体现少数民族英雄精神的史诗《格萨尔》《玛纳斯》等均以其本民族语言为文化传承的载体,倘若语言的传承断档,史诗就会失传、消亡。
D.由商务印书馆出版的《中国濒危语言志》是“中国语言资源保护工程”的标志性成果,是一份珍贵的语言文化遗产。
4.请简要分析材料一的论证思路。
5.根据上述材料,我们应如何保护和抢救仙岛语?
答
1.D本题考查学生理解分析文章内容的能力。
A.“促进了对语言多样性的保护,挽救了濒危语言面临的困境”混淆时态,原文是“号召国际社会就保护和促进世界语言多样性达成共识”,“濒危语言面临的困境,正在全球范围内引发更多关注”,变未然为已然。
B.“濒危语言消失的速度快过濒危动植物”混淆时态,原文是“将快过濒危动植物”,变未然为已然;“与保护生物多样性相比,保护语言多样性显得更为重要和迫切”无中生有,原文未体现。
C.“这样就能够避免……的情况”说法绝对,根据原文,避免该情况的前提是“如果使用到位”。
故选D。
2.B本题考查学生理解分析文章内容的能力。
A.“人工智能等新兴数字技术……为濒危语言提供社区支持……发挥了积极的作用”张冠李戴,根据材料一“鼓励更多人使用濒危的母语,还需要通过合理的政策和资源支持,缓解社会结构性和趋势性变化带来的冲击。有语言学家研究了墨西哥的原住民社区发现,为濒危语言提供社区支持至关重要”,这是“合理的政策和资源支持”的作用。
C.“因此语言的使用应以实际需要为准”强加因果,根据材料三,仙岛人特别是青少年“认为不管使用什么语言都以实际需要为准”,未说明原因。
D.“材料一、二……都认为……资源和社区支持”无中生有,材料二未提及资源和社区支持。
故选B。
3.A论证的是方言的演变或分歧与地理位置、气候条件的关系。不能支持材料二观点。
故选A。
4.①首先以《岳麓宣言》的发布引出濒危语言保护现状堪忧的问题。②然后列举澳大利亚、新西兰等国的事例,从语言存档和互动学习两方面论证人工智能的积极作用。③最后指出人工智能的不足,呼吁人们为濒危语言打开更广阔的世界。
5.①政府采取硬性措施,为仙岛语提供政策和资源支持。②专家学者积极开展学术研究,以便记录、传承和保护仙岛语。③利用新兴数字技术,为仙岛语建立数据库,提高仙岛语的存档速度和能力。④语言使用者转变观念,提高仙岛人使用母语的热情。
【解析】
4.
本题考查学生分析文章结构和思路的能力。
由材料的出处《给濒危语言更广阔的世界》可知,材料一的中心话题是“濒危语言”。
材料一共六段文字,第一段用“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在北京正式发布了首个以‘保护语言多样性’为主题的重要永久性文件《岳麓宣言》”引出濒危语言的现状“濒危语言面临的困境,正在全球范围内引发更多关注”,接着第二段结合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研究的内容具体展现“濒危语言”的现状。
第三段用“不过,对于语言多样性的未来,似乎不必过于悲观。随着相关数字技术尤其是人工智能的最新应用,濒危语言抢救的速度在加快,参与范围也在扩大”引出数字技术人工智能在濒危语言保护方面的应用;第四段“除了能为濒危语言建‘数据博物馆’,人工智能更积极的作用还在于互动学习的开发”说明三、四两段是从语言存档和互动学习两方面论证。
第五段“人工智能会成为濒危语言的救命稻草吗……不过,它依然不能有效地解决语言使用热情问题”指出人工智能在保护濒危语言方面的不足,第六段“帮助濒危语言的使用者打开更广阔的世界,或许才能成就真正意义上的挽救”呼吁为濒危语言打开更广阔的世界。
5.
本题考查学生探究文本中的某些问题,提出自己的见解的能力。
材料三指出仙岛语处于濒危状态,考生需要结合材料一和二提出抢救的措施。
如材料二最后一段“但一般来说,像行动纲领、宣言之类的东西,是没有约束力的,我还是希望联合国教科文组织能形成一个约束性的文件,像《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公约》那样”“需要采取硬性措施来保护濒危语言,才能避免民族文化因语言消失而蒙受损失”可知,需要政府出面,采取硬性的措施来为仙岛语提供政策支持。
如材料一提到“和传统手段相比,新兴数字技术正在带来一些改观,表现为语言存档速度和能力的提升”“通过人工智能模型转录原住民语言,为语言学家节省了数百万小时的时间。效率的提升,为全面记录濒危语言提供了可能”“濒危语言保护者发现,把不同的原住民语言和流行的应用程序结合起来,对于维持濒危语言的活跃度会有很大帮助。人工智能在这方面的能力,目前仅被开发出了冰山一角”“为濒危语言建‘数据博物馆’”,这些是新兴数字技术在保护宾语语言方面的价值,这说明可以为仙岛语建立数据库,提高存档速度和能力。
如材料一提到“有语言学家研究了墨西哥的原住民社区发现,为濒危语言提供社区支持至关重要”,这说明需要专家学者开展对仙岛语的研究。
如材料一提到“鼓励更多人使用濒危的母语”,材料三提到“这种开放型的语言观念在仙岛人中占主流,特别是青少年,认为不管使用什么语言都以实际需要为准,不担忧母语是否会消亡”,这说明要转变语言使用者的观念,提高使用仙岛语的热情。
相关阅读
1 潮声阅读答案-陆颖墨
潮声 陆颖墨 三十晚上的月亮升起时,大潮已经退下了。几个不值班的兵赶海回来,给厨房送了一大堆石板鱼、海螺什么的,还有一条不小的章鱼。会餐餐桌上的香味是可想而知的了开饭 【查看全文】
2 目前,探测器在火星软着陆方式主要有三种。 第一种着陆方式是目前,探测器在火星软着陆方式主要有三种。 第一种着陆方式是 ① 。这种方式比较简单,成本低,但只能满足重量小的火星探测器软着陆要求,且着陆精度不高。美国机遇号火星车采 【查看全文】
3 大道至简,实干为要。青年的人类关怀不能仅停留于头脑中的“①”,只有主动作为、练就过大道至简,实干为要。青年的人类关怀不能仅停留于头脑中的①,只有主动作为、练就过硬本领,才能真正做到知行合一,谱写世界发展的新篇章。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弘扬全人类共 【查看全文】
4 材料一:建筑和园林的艺术处理,是处理空间的艺术。老子就曾说:“凿户牖以为室,当其无材料一: 建筑和园林的艺术处理,是处理空间的艺术。老子就曾说:凿户牖以为室,当其无,有室之用。室之用是由于室中之空间。而无在老子又即是道,即是生命的节奏。 宋代的郭熙 【查看全文】
5 回首40多年,改革开放使中国发生了________的变化,社会经济高速发展带来的巨量需求回首40多年,改革开放使中国发生了________的变化,社会经济高速发展带来的巨量需求,成就了无数技能劳动者,他们应时代所需,也创造了时代。根据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提供的数据 【查看全文】
6 没有背影的父爱阅读答案没有背影的父爱 ①对于父亲,我一直想写却不敢写。也许是他对我的爱不轻易言表的缘故吧。五一的时候我没有回家,父亲打电话来询问我的情况,还说到表叔打儿子,打得很凶,最后 【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