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战国时代,儒家代表人物孟子和齐国国王齐宣王之间,有过一场关于商汤、武王作为臣子,杀害其国君的行为是否正义、是否是“弑君”的经典对话。齐宣王问:“作为臣子,却弑杀了自己的国君,这样的行为难道应该允许吗?”孟子回答说:“损害‘仁’的人叫做 ‘贼’,损害‘义’的人叫做‘残’,残害仁义的人叫做‘独夫’,我只听说过武王诛杀的独夫纣,并未听说这种诛杀独夫的行为是弑君。”
在汉景帝时代,儒家代表人物辕固与道家代表人物黄生之间亦曾展开一场激热的争论。黄生认为“商汤、武王并非是受命而成为君王,而是因为杀害了自己的国君才成为君王的”,辕固则认为“夏桀与商纣荒淫无道,天下大乱,商汤和武王是顺应天下民心而诛杀了桀纣,这是顺应天命而成为君王。”黄生反驳说道,桀纣虽然无道,但在名分上却是君主;汤武虽然是圣贤,但在名分上却是臣下。当国君行止有失时,作为臣子的不但不发表诤言力图匡正君王的过错,尊奉君王的权威,反而因为君王有过错就将其诛杀,取而代之自己称王,这便是弑君。
面对当君王行为以及君王命令有失其道、残害仁义时,臣子反叛、弑杀君王是否具有正当性这一问题,孔子曾说“君君臣臣父父子子”,意即:做君王的应该有做君王的样子,做臣子的应该有做臣子的样子,也就是说君臣应该各安其位,履行好仁爱百姓、施惠万民的职责,如果君王的行为有失其道,那么身为人臣的,就应当义正辞严地拒绝服从君王非正义的命令和要求,即使牺牲生命,亦在所不惜。由于在我国古代,实行的是君主专制统治,因此君主发布的命令就是法律,儒家这种臣子可以起来推翻已失其道的君主的思想,实际上意味着,当君主的命令(法律)违背基本的仁义道德(正义)时,臣民就具有不服从这种法律的自然权利。即在国家的法律之外,还有衡量法律是否正义的更高标准,不是因为法律是国家颁布的,法律就是正义的;给恰相反,只有当法律符合正义的要求时,法律才配得上法律的称谓。
这种在国家颁布的法律之外,还存在着衡量法律是否符合正义要求的更高标准的思想,也存在于西方的法律思想中,早在古希腊时代就有思想家认为,在国家法律之外,还有永恒存在的法律。古希腊悲剧家索福克勒斯曾经描述了这样一个故事:安提戈涅由于不顾国王的禁今,埋葬了自己的兄长,从而激怒了国王,安提戈涅自称,虽然违反了国王的法律,但却并未违反永恒存在的法律。在这里,安提戈涅以一种更高的法律来对抗国王的法律。
在中西方的古代思想中,均存在着一种超越国家法律的法,这种法在西方被称为神法,永恒法、自然法,在中国则被称为天理、良知、仁义,其本身均具有正义性,是一种正义法。当国家的法律严重违背正义时,人们就具有一种不服从的权利。
(摘编自牟治伟《古代思想中的法律与正义之争》)
材料二:
苏格拉底的死亡很大程度上体现了一个哲学家对于法律的高度信仰。苏格拉底坚信守法即正义,遵守城邦的法律就是行正义,并且他还认为斯巴达之所以与别的城邦不同,一部分是因为斯巴达的立法者拉开代莫尼人卢库格斯在斯巴达最牢固地建立起了守法精神。面对格黎东的逃狱建议,苏格拉底不以为然,并提出了法律是国家与各个公民之间的契约,认为如果只是因为法律的一项合法的命令不公正就逃走而不服从,那么就是违反这个契约。
苏格拉底认为追求正义乃哲学家的使命,逃走不仅会使其具有道德和法律上的不正当,更重要的是违背了他对于正义的追求。剖析苏格拉底的行为,其实他坚持选择死亡,从一定意义上说也是其作为雅典公民的公民意识的体现。“公民意识就是公民认识到自己是城邦的主人,因而积极参加各种政治活动,以实现作为城邦主人公的心理状态。因此,公民意识就足城邦意识,即主人公意识和法律至上意识。”苏格拉底以其死亡完成其生命的升华,但是却使雅典的民主和法治留下了不可擦拭的污点,而我们后人却又戏剧性地循着污点的印记去思考雅典的民主和法律制度,雅典直接民主制的缺陷也直接影响了雅典的法律公正性,致使法律出现瑕疵,形式正义面纱背后却是实质的非正义,法律看来并不具备被信仰的品质,至少不满足人道——正义性的要求;但是苏格拉底却以他的坚持向我们诠释了一个哲人对于瑕疵法律所展示出来的信仰的姿态。
(摘编自2009年4月《法治与社会》)
1.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在商汤、武王杀害其国君的行为是否具有正当性这一问题上,孟子与辕固看法一致,都认为桀纣当诛。
B.安提戈涅违背国王禁令,埋葬兄长,是因为他认为存在着衡量法律是否符合正义要求的更高标准的思想。
C.黄生认为即使国君行止有失,臣子也应努力匡正君王的过错,维护君王的权威,不可取而代之自己称王。
D.苏格拉底之所以对格黎东的逃狱建议不以为然,是因为他对法律的判决不服,坚信自己最终能被释放。
2.根据材料内容分析,下列选项中正确的一项是( )
A.以孔孟为代表的儒家思想认为,君王应力守其责,如有失道,人臣可以拒绝服从君王所有的命令。
B.由国家颁布的法律具有永恒性,因此作为城邦的主人,公民应该具有主人公意识和法律至上意识。
C.中西方古代思想中的正义法与国家的法律之所以不同,是因为前者具有正义性,而后者却不具备。
D.苏格拉底时代,雅典的直接民主只是形式上的正义,其自身缺陷对雅典的法律公正性有直接影响。
3.下列说法中,与材料一中安提戈涅思想不冲突的一项是( )
A.约翰·奥斯丁认为,法律即使不正义或不道德,但只要制定合法,仍应具法律效力。
B.法国思想家贡斯当说,苏格拉底时代的雅典市民无法自主,他们必须信仰法定宗教。
C.美国法官霍姆斯认为,宪法并不是僵死的条文,而是鲜活的、不断生长着的生命体。
D.法国启蒙思想家卢梭认为,服从法律,无论是我或是其他人都不应挣脱法律的束缚。
4.请简要分析材料一的论证思路。
5.光明中学将以“苏格拉底之死是否值得”为辩题,开展一次辩论赛活动,作为参赛辩手,你将从哪几个方面证明自己的观点?请结合材料谈谈你的看法。
答
1.D.“是因为他对法律的判决不服,坚信自己最终能被释放”错,根据材料二第一段的内容“面对格黎东的逃狱建议,苏格拉底不以为然,并提出了法律是国家与各个公民之间的契约,认为如果只是因为法律的一项合法的命令不公正就逃走而不服从,那么就是违反这个契约”,可知苏格拉底是不违反法律这个契约,苏格拉底“坚信自己最终能被释放”,原文“剖析苏格拉底的行为,其实他坚持选择死亡”,可知苏格拉底知道自己是不会被释放的。
2.DA.“人臣可以拒绝服从君王所有的命令”错,根据材料一第三段的内容“如果君王的行为有失其道,那么身为人臣的,就应当义正辞严地拒绝服从君王非正义的命令和要求,即使牺牲生命,亦在所不惜……”,可知应是拒绝服从君王非正义的命令,而不是所有的。
B.“由国家颁布的法律具有永恒性”错,根据材料一第四段“这种在国家颁布的法律之外,还存在着衡量法律是否符合正义要求的更高标准的思想,也存在于西方的法律思想中,早在古希腊时代就有思想家认为,在国家法律之外,还有永恒存在的法律”和第五段“在中西方的古代思想中,均存在着一种超越国家法律的法,这种法在西方被称为神法,永恒法、自然法……”,可知“在国家法律之外,还有永恒存在的法律”,国家的法律不具备永恒性的特点。
C.“是因为前者具有正义性,而后者却不具备”错误,根据材料一第三段的内容“即在国家的法律之外,还有衡量法律是否正义的更高标准,不是因为法律是国家颁布的,法律就是正义的;给恰相反,只有当法律符合正义的要求时,法律才配得上法律的称谓”,可知国家的法律也有正义性。
故选D。
3.C本题考查学生对文中信息进行分析、运用的能力。
安提戈涅由于不顾国王的禁今,埋葬了自己的兄长,从而激怒了国王,安提戈涅自称,虽然违反了国王的法律,但却并未违反永恒存在的法律。在这里,安提戈涅以一种更高的法律来对抗国王的法律”可知,安提戈涅思想就是要遵守永恒存在的法,就是永恒法、自然法、正义法,而不是一味地听从国王的法。
A.“法律即使不正义或不道德,但只要制定合法,仍应具法律效力”,这一观念中的法律违背了公平正义和道德原则,也即凌驾于“永恒法”之上,这 与安提戈涅思想相冲突。
B.“他们必须信仰法定宗教”,说明雅典的法律缺乏公正性,与“永恒法”相悖,故 与安提戈涅思想相冲突。
D.“服从法律,无论是我或是其他人都不应挣脱法律的束缚”,卢梭将法律抬高到至高无上的地位,忽视了“法律出现瑕疵”情况的存在,这种与安提戈涅强调的人要服从“永恒法”的思想相冲突。
C.霍姆斯认为宪法是“鲜活的”“不断生长的”,这是以发展的观点看待法律,也即法律也在不断成长以趋于靠近“永恒法”,故与安提戈涅思想不冲突。
4.①首先由孟子和齐宣王之间的对话以及辕固与黄生之间的争论引出话题,然后中方以孔孟为代表,西方以安提戈涅为代表,运用举例论证来论述只有当法律符合正义的要求时,法律才配得上法律的称谓,最后得出结论:只有法律符合正义,这法才是永恒法、正义法。②全文采用分总的结构。
5.答案一:我方观点是“苏格拉底之死是值得的。理由:①他的死是对法律的最高维护,只有法律树立了权威,才能有国家秩序的存在,当法律失去权威,正义也就不复存在,法律只有被遵守才有权威性;②他以其死亡完成其生命的升华,他用生命对真善做了最好论证;③苏格拉底却以他的坚持向我们诠释了一个哲人对于信仰的坚守。他的死体现了他对于正义的追求,是其作为雅典公民的公民意识的体现。
答案二:我方观点是“苏格拉底之死是不值得的。理由:①这部法律是有瑕疵的;②这部法律违背正义,它不是永恒法、正义法,苏格拉底有权拒绝服从;③这部法律不具备被信仰的品质,是非正义性的要求,苏格拉底为非正义去死是不值得的。
相关阅读
1 目前,探测器在火星软着陆方式主要有三种。 第一种着陆方式是
目前,探测器在火星软着陆方式主要有三种。 第一种着陆方式是 ① 。这种方式比较简单,成本低,但只能满足重量小的火星探测器软着陆要求,且着陆精度不高。美国机遇号火星车采 【查看全文】
2 没有背影的父爱阅读答案没有背影的父爱 ①对于父亲,我一直想写却不敢写。也许是他对我的爱不轻易言表的缘故吧。五一的时候我没有回家,父亲打电话来询问我的情况,还说到表叔打儿子,打得很凶,最后 【查看全文】
3 大道至简,实干为要。青年的人类关怀不能仅停留于头脑中的“①”,只有主动作为、练就过大道至简,实干为要。青年的人类关怀不能仅停留于头脑中的①,只有主动作为、练就过硬本领,才能真正做到知行合一,谱写世界发展的新篇章。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弘扬全人类共 【查看全文】
4 回首40多年,改革开放使中国发生了________的变化,社会经济高速发展带来的巨量需求回首40多年,改革开放使中国发生了________的变化,社会经济高速发展带来的巨量需求,成就了无数技能劳动者,他们应时代所需,也创造了时代。根据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提供的数据 【查看全文】
5 潮声阅读答案-陆颖墨潮声 陆颖墨 三十晚上的月亮升起时,大潮已经退下了。几个不值班的兵赶海回来,给厨房送了一大堆石板鱼、海螺什么的,还有一条不小的章鱼。会餐餐桌上的香味是可想而知的了开饭 【查看全文】
6 材料一:建筑和园林的艺术处理,是处理空间的艺术。老子就曾说:“凿户牖以为室,当其无材料一: 建筑和园林的艺术处理,是处理空间的艺术。老子就曾说:凿户牖以为室,当其无,有室之用。室之用是由于室中之空间。而无在老子又即是道,即是生命的节奏。 宋代的郭熙 【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