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言“通胀”阅读答案-陶琦

发布时间: 2022-10-27
语言“通胀” 
陶琦
①网上有二个看似有趣、实则很严肃的讨论话题——“我经历的语言‘通货膨胀’现象”,向网友征集当今用语越来越夸张、描述经常大幅超出事实的例子。
②比如,今人把沉痛于网购时兴奋刺激、事后又懊悔不适的经历,叫作“剁手”;把奇巧怪诞的想象叫作“开脑洞”;把竭尽所能叫作“使出洪荒之力”;面对美食诱惑会说“馋哭了”;实用效果不错的东西被称为“神器”……现代人正在鼓励并放大语言的虚浮不实程度,就像20世纪初的表现主义流派,对忠实于自然再现的绘画艺术不满,改用夸张、变形的手法和色彩呈现主题。观众必须收敛着去解读欣赏,才能还原画作里传递的感情和思想。
③有学者认为,每当新旧媒体交替,新的媒体会对信息内容产生巨大影响。当今语言不断“贬值”便如实反映了新媒体介入使语言表达产生微妙的变化——相比传统媒体,互联网开创了一个以速度和消费为重点的时代。信息严重过剩,关注度成了最有价值的资源,发布者只有通过夸张的语言描述才能吸引更多的读者,该现象日超常态化,形成了语言上的“内卷”。
④研究信息传播的心理学家发现: 人们面对面交流时,通过语言有效传递的信息仅为7%,另有38%由语气和音量的高低传递,55%靠面部表情传递。通过网络交流时,人们无法面对面,只能用文字沟通,产生理解错位是常有的事情。这也在一定程度上加深了语言“通胀”的现象。
⑤如网上有中学教师培训教程,教导老师平时和学生用社交软件交流,如果表示知道了,不能简单回答“嗯”和“哦”,以免学生因看不见老师的面部表情,误以为被敷衍; 老师必须用“嗯嗯嗯”“哦哦哦”加强语气,表示自己很上心很重视,才能与学生拉近距离,打成一片。
⑥不过,这种虚火亢奋的表达方式,并没有提高信息传递的效率,反而消解了许多事情的严肃性,给人一种不负责任的放纵感。例如,“炸裂”燃”这些极度夸张的形容词,除了用来吸引人的注意力,本身并没有任何含义,对表达毫无增色作用。这些都是语言泡沫化消耗词义效力的例子。语言的功能是让大众共享事实,而不是本末倒置,让本想表达的信息内容淹没在夸张、虚浮的语言泡沫里。
⑦人们一旦习惯了语言表达中的“通胀”现象,那么当某个词语的新鲜感一过,就会立即失去意义,并需要诞生更令人亢奋、更情绪化的新词。如此循环往复,最终将导致文化的枯萎。即使站在观众的角度,人也需要给自己的情绪留下一定的空间,总是处于强烈的感官刺激下对自己毫无益处。
⑧只有当每个人都认识到这个问题的严重性,才是改变现状的开始。
(选自《联谊报》2021年6月26日,有改动)
10、阅读全文,根据提示,梳理本文的行文思路。(4分)
什么是语言“通胀”→    A        →语言“通胀” 的负面作用和危害→  B        。
11、下列对文章内容和写法的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3 分)
A:语言“通胀”指的是当下用语夸张、虚浮不实的表达现象,比如用“美女”称呼所有女性就属于语言“通胀”现象。
B.新媒体发布者常常通过夸张的语言描述吸引更多的读者,以制造互联网关注度。
C.第④段列举数据说明了面对面交流时信息传递的三种路径及所占比例,准确说明了语言“通胀”的程度。
D.文中列举了社会生活中许多富有时代气息的例子,表达生动有趣,说理深入浅出。
12、语言“通胀”有哪些方面的负面作用和危害?请概括回答。(4分)
13、作者对当下的语言“通胀”现象持批评态度,张枫同学不同意作者的观点。请联系生活体验,结合具体的例子帮他阐述理由。(4分)



10、A语言“通胀”的形成和运用;B语言“通胀”需改变。
11、C
12、①消解了许多事物的严肃性,给人一种不负责任的放纵感;②循环往复,最终将导致文化的枯萎;③总是处于强烈的感官刺激下对自己毫无益处。
13、我觉得语言“通胀”不能一概否定。有一些语言“通胀”的运用也有一定的积极意义。比如,称呼一些女子为“美女”,即使对对方的尊重,也能够引起对方的好感,改善人际关系。



相关阅读
1 用文物讲述中国故事,最传统的方式就是举办文物展览A——( )的文物

用文物讲述中国故事,最传统的方式就是举办文物展览A()的文物,躺在展柜柔和的灯光里,迎接着八方来客近观远望、打量端详。这种静态展示中的文物,其实是中国故事被动的讲述 【查看全文】

2 作文与运思阅读答案-朱光潜

作文与运思 朱光潜 ①作文章通常也叫做写文章,在西文中作家一向称写家,作品叫做写品。写须用手,故会在中文里有眼高手低之说。这种语文的习惯颇值得想一想。到底文章是作的还 【查看全文】

3 材料一:网络文学创作者对主流价值观的认同、向中华文化的回归、对时代耕神的回应

材料一: 网络文学创作者对主流价值观的认同、向中华文化的回归、对时代耕神的回应,正在从不自觉走向自觉。网络文学在中国已经走过20多年历程。不久前发布的一项网络文学发展 【查看全文】

4 《心灵的篝火》阅读答案-张海迪

心灵的篝火 张海迪 我写这部长篇时很多次都在想,人们最好在下个千年翻看这部小说。我不是什么预言者,但我坚信,我在这本书里所描述的关于攀登雪山峰顶的一些艰险,到那时也许 【查看全文】

5 《基因编辑“造人”可以开绿灯了?》阅读答案-张田勘

英国纳菲尔德生物伦理学协会近日发布报告说,在充分考虑科学技术及其社会影响的条件下,通过基因编辑技术修改人体胚胎、精子或卵细胞细胞核中的DNA(脱氧核糖核酸)伦理上可接 【查看全文】

6 中国天眼 阅读答案

都说南仁东20年做了一件事:国家重大科技基础设施,世界最大的500米口径球面射电望远镜(FAST),2016年9月25日落成启用,人称中国天眼。他是这项大工程的发起者及奠基人,首席科学 【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