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进垃圾分类不仅可以有效利用可回收物,变废为宝,保护环境,还是一个城市管理能力和市民素质的综合体现,是城市文明的重要标志。垃圾分类关系千家万户,涉及人们思想观念、行为方式、生活习惯的改变。习惯是长期养成的,不可能毕其功于一役。生活垃圾分类要取得明显成效,需要几十年甚至几代人的坚持与努力。在这个过程中,政府和相关部门还是要保持足够的耐心,要______百姓的难处,要坚持不懈地______。长远来看,垃圾分类将会日渐深入人心、成为______的事。
一屋不洁何以洁天下。( )。垃圾分类工作,看似很小很细,却是对社会精细化治理能力的一场实质性演练,需要各方治理力量的协调配合。这项工作的成效高低与进度快慢,将是对我们向往美好生活的真诚度的一次实质性测量,也是我国社会治理水平的一场检验。我们应该以足够的自信和投入,完成这场“检验”。
17.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词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
A.迫不及待 包涵 引导 自然而然
B.刻不容缓 包涵 教导 水到渠成
C.刻不容缓 包容 引导 自然而然
D.迫不及待 包容 教导 水到渠成
18.下列填入文中括号内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
A.中国社会向现代文明进发的路途当中的一个必经节点是管好自家的垃圾桶。
B.中国社会要向现代文明进发,必然要经过管好自家的垃圾桶这个节点。
C.自家的垃圾桶管好了,中国社会才可能向现代文明进发,这是一个必经节点。
D.管好自家的垃圾桶是中国社会向现代文明进发的路途当中的一个必经节点。
19.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
A.这项工作的成效高低与进度快慢,将是我国社会治理水平的一场检验,也是对我们向往美好生活的真诚度的一次实质性测量。
B.这项工作的成效高低与进度快慢,将是对我国社会治理水平的一场检验,也是对我们向往美好生活的真诚度的一次实质性测量。
C.这项工作的成效高低与进度快慢,将是对我们向往美好生活的真诚度的一次实质性测量,也是对我国社会治理水平的一场检验。
D.这项工作的成效与进度,将是对我们向往美好生活的真诚度的一次实质性测量,也是我国社会治理水平的一场检验。
【答案】
17.C
18.D
19.B
【解析】
17.本题考查正确使用成语(词语)的能力。
第一空,刻不容缓:片刻也不能拖延,形容形势紧迫。迫不及待:急迫得不能再等待。“刻不容缓”指不能拖延,多指形势紧迫;“迫不及待”指不能等待,多指心情迫切。根据语境,用“刻不容缓”合适。
第二空,包容:宽容;容纳。包涵:客套话,请人原谅。根据语境,“包容”与“难处”搭配合适。
第三空,引导:带领;指引,诱导。教导:教育指导。前者侧重亲自参与其中并领头,后者侧重语言上的教育指导。从语境看,用“引导”合适。
第四空,水到渠成:水流到的地方自然成渠,比喻条件成熟,事情自然成功。自然而然:出于自然之势,不经人力干预而收到预期的成效。从语境看,这里强调垃圾分类的习惯会自然形成,不需要外在的条件干预,用“自然而然”合适。
故答案为:C。
18.本题考查衔接句子的能力。
语段叙述的是垃圾分类工作,“一屋不洁何以洁天下”谈的是垃圾分类工作与“洁天下”(中国社会向现代文明进发)的关系。所以括号中文字的叙述角度不应该是“中国社会”,据此排除A、B两项。比较C、D两项,根据句意,C项中的“这”指代内容有误;D项中的“管好自家的垃圾桶”与上句中的“一屋不洁”相对应,“中国社会向现代文明进发”与“洁天下”相对应,且表述简明。
故答案为:D。
19.本题考查学生辨析并修改病句的能力。
画线句存在两处语病:一是“将是对我们……实质性测量”与“也是我国……检验”语序颠倒;二是“也是我国社会治理扰乱水平的一场检验”成分残缺,应该在“我国”前加“对”。A项成分残缺,C项语序颠倒,D项成分残缺与语序颠倒兼有。
故答案为:B。
相关阅读
1 《心灵的篝火》阅读答案-张海迪
心灵的篝火 张海迪 我写这部长篇时很多次都在想,人们最好在下个千年翻看这部小说。我不是什么预言者,但我坚信,我在这本书里所描述的关于攀登雪山峰顶的一些艰险,到那时也许 【查看全文】
2 材料一:网络文学创作者对主流价值观的认同、向中华文化的回归、对时代耕神的回应材料一: 网络文学创作者对主流价值观的认同、向中华文化的回归、对时代耕神的回应,正在从不自觉走向自觉。网络文学在中国已经走过20多年历程。不久前发布的一项网络文学发展 【查看全文】
3 用文物讲述中国故事,最传统的方式就是举办文物展览A——( )的文物用文物讲述中国故事,最传统的方式就是举办文物展览A()的文物,躺在展柜柔和的灯光里,迎接着八方来客近观远望、打量端详。这种静态展示中的文物,其实是中国故事被动的讲述 【查看全文】
4 中国天眼 阅读答案都说南仁东20年做了一件事:国家重大科技基础设施,世界最大的500米口径球面射电望远镜(FAST),2016年9月25日落成启用,人称中国天眼。他是这项大工程的发起者及奠基人,首席科学 【查看全文】
5 《基因编辑“造人”可以开绿灯了?》阅读答案-张田勘英国纳菲尔德生物伦理学协会近日发布报告说,在充分考虑科学技术及其社会影响的条件下,通过基因编辑技术修改人体胚胎、精子或卵细胞细胞核中的DNA(脱氧核糖核酸)伦理上可接 【查看全文】
6 作文与运思阅读答案-朱光潜作文与运思 朱光潜 ①作文章通常也叫做写文章,在西文中作家一向称写家,作品叫做写品。写须用手,故会在中文里有眼高手低之说。这种语文的习惯颇值得想一想。到底文章是作的还 【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