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灵性成长与经典阅读》阅读答案-汪树东

发布时间: 2023-04-23
灵性成长,是指人渴望超越生命的功利层次,追寻生命的终极意义。常人屡屡颠踬于名利危途,在这样的人生转换时刻,悟性高超者往往会跳出世俗,开始寻找和阅读经典,经典也开始展示出指路石般的意义。
经典的意义何在 在此所谈的经典,主要指塑造人类文明的核心主旨的人文经典,如《论语》《荷马史诗》等。真正的人文经典都是为了让人认识功利世界的局限性,去追求超越功利的真善美。因此就有功利和灵性两种阅读指向,功利之人阅读仅为了享乐,灵性之人阅读是为促进灵性成长。如果非让功利之人去阅读人文经典,那是对他们最大的折磨,反之亦然。有新闻报道说,许多大学生读不下去《红楼梦》,人们由此感慨大学生的文化素质低下。其实,这只是因为大学生普遍处于人生的功利主义状态,较少意识到灵性成长的需要而已。一旦他们意识到灵性的成长需要,《红楼梦》等人文经典自然就会深入人心。
常有人埋怨人文经典古奥难懂,远离人生实际。其实,经典之为经典,就是因为它们对人生实际的一定超越。就像日月星辰高悬苍穹,好像和我们的生活了不相关,但是我们终究要抬头眺望苍穹,才能明了心居何处。因此,经典之所以显得古奥难懂,是因为我们沉溺于功利化生存,缺乏理解经典的灵性觉醒。
当今时代物欲汹涌,有人担心经典没有读者。其实不必如此悲观,因为功利化生存终究是一种意义匮乏的状态,一个人不可能轻易获得世俗的成功,失败时他就会反思功利化人生的弊端,即使他获得最大的世俗成功,他的心中依然会有巨大的意义亏空难以填补。这时,他就可能去亲近人文经典,寻找新的生命指向。这个时候,人文经典就是救命的方舟,就能够得以传承下去。
有人认为智能手机、网络等导致了碎片化阅读,这不利于人文经典的阅读,易带来碎片化的生存感受,这值得反思。其实,阅读的媒体、阅读字数多少并不是导致阅读碎片化的根本原因,真正的原因还是阅读动机和阅读内容。有人读起网络小说来,一读就是上千万字,但这只是追求一时刺激的碎片化阅读。但若有人零星地阅读《道德经》,慢慢地领悟人生之道,那么他的阅读就是经典阅读。
功利化生存中,作为主体的人想着如何支配客体,表面上获得了成功,而实际上主客两分的生存态度导致了广泛的生存焦虑。而一个人灵性成长的主要标志,就是敢于超越这种功利化生存,从更为宏大的角度来审视人与天地的关系,从而获得整体化的人生体验。因此,阅读人文经典是医治当代人碎片化生存的一剂良药。
冯友兰先生曾说:“按照中国哲学的传统,它的功用不在于增加积极的知识,而在于提高心灵的境界。”冯友兰先生说的是中国哲学,其实所有人文经典的功用也是如此,那就是我们所说的促进灵性的生成。只有从这个意义上看,经典阅读的必要性、可能性和必然性才会清晰起来。 (摘编自汪树东《灵性成长与经典阅读》)
1.下列关于原文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常人在追求功利的路途上遭遇失败,就会转向寻找和阅读经典,以追寻生命的终极意义。
B.阅读塑造人类文明核心主旨的经典作品,能使人超越功利局限,因此没有功利阅读指向。
C.大学生读不下去《红楼梦》,不是因为其文化素质低下,而是他们暂时不需要灵性成长。
D.经典阅读与阅读动机、阅读内容紧密相关,不取决于阅读媒体的选择和阅读字数的多少。
2.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文章先阐释“灵性成长”的内涵,然后逐层论述了经典阅读的必要性、可能性和必然性,思路清晰。
B.文章列举大学生读不下去《红楼梦》、当下存在碎片化阅读等社会现象并展开论证,现实针对性较强。
C.文中使用了“指路石”“救命的方舟”“一剂良药”等词语,可使文章的论证生动形象,浅显易懂。
D.文章末尾引用冯友兰先生关于中国哲学功用的观点,以此强调了人文经典具有促进灵性生成的功用。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我们如果超越了人生实际,就具备了理解经典的灵性觉醒,能够有效地阅读古奥难懂的经典。
B.世俗层面的成功者和失败者都需要阅读人文经典,这或许能帮助他们走出功利化生存的困境。
C.碎片化阅读、碎片化生存感受跟智能手机、网络等信息时代的产物在一定程度上存在关联性。
D.超越主客两分的生存态度,从更宏大的视角审视人与天地的关系,有助于克服当下的生存焦虑。


1.D 2.A 3.A



相关阅读
1 材料一:网络文学创作者对主流价值观的认同、向中华文化的回归、对时代耕神的回应

材料一: 网络文学创作者对主流价值观的认同、向中华文化的回归、对时代耕神的回应,正在从不自觉走向自觉。网络文学在中国已经走过20多年历程。不久前发布的一项网络文学发展 【查看全文】

2 《基因编辑“造人”可以开绿灯了?》阅读答案-张田勘

英国纳菲尔德生物伦理学协会近日发布报告说,在充分考虑科学技术及其社会影响的条件下,通过基因编辑技术修改人体胚胎、精子或卵细胞细胞核中的DNA(脱氧核糖核酸)伦理上可接 【查看全文】

3 用文物讲述中国故事,最传统的方式就是举办文物展览A——( )的文物

用文物讲述中国故事,最传统的方式就是举办文物展览A()的文物,躺在展柜柔和的灯光里,迎接着八方来客近观远望、打量端详。这种静态展示中的文物,其实是中国故事被动的讲述 【查看全文】

4 中国天眼 阅读答案

都说南仁东20年做了一件事:国家重大科技基础设施,世界最大的500米口径球面射电望远镜(FAST),2016年9月25日落成启用,人称中国天眼。他是这项大工程的发起者及奠基人,首席科学 【查看全文】

5 《心灵的篝火》阅读答案-张海迪

心灵的篝火 张海迪 我写这部长篇时很多次都在想,人们最好在下个千年翻看这部小说。我不是什么预言者,但我坚信,我在这本书里所描述的关于攀登雪山峰顶的一些艰险,到那时也许 【查看全文】

6 作文与运思阅读答案-朱光潜

作文与运思 朱光潜 ①作文章通常也叫做写文章,在西文中作家一向称写家,作品叫做写品。写须用手,故会在中文里有眼高手低之说。这种语文的习惯颇值得想一想。到底文章是作的还 【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