到春秋时期,乐舞制度发生了新的变化。诗与乐舞逐渐分离,并最终促使仪式一致性的解体。与仪式的逐渐解体同时发生的是仪式背后所体现的周礼的陌生化。僭礼、违礼这种“礼崩乐坏”现象普遍发生,这就可能带来文化一致性的消解。在周代礼乐制度的变革中,诗开始承担起独立的价值。与之前仪式中歌诗不同,春秋时人用诗,对诗文本意义给予了更大的重视,在赋诗、引诗中需要直接依托的便是诗的文本意义。但当时,对诗的权成性解读尚未产生,其文本一致性尚未出现,这就容易使诗所承载的宗法思想与文德观念出现传承上的断裂现象。恰恰是春秋赋诗中遵循的相关原则,暂时承担了文化传承的责任。
“赋诗断章” 是春秋赋诗最突出特点,用诗者只选择适用自己的章节进行某种意义的传达。与“赋诗断章” 这一方法密切相关的是春秋赋诗的目的,即“赋诗言志”。用诗者借助诗表达自己的态度。通过分析春秋用诗的事例可以发现,这一时期赋诗所言的“志” 并非赋诗者个人的情感,而多是其所属的集团或国家的群体态度与心声。从实际来看,与仪式化用诗的内容相似,仍然不出西周礼乐所讲究的宗法观念与文德武功思想。另外,伴随着赋诗出现了大量解诗、评诗现象。这些解诗、评诗者多是具有丰厚素养的诗礼名家,他们的解诗、评诗在一定程度上是对诗的文本意义进行限定,在避免诗文本意义的多样化解读的同时,也对维护诗背后所承载的文化一致性起到了重要作用。
但是,这个时期没有有效的传播机制将这些解诗、评诗话语传播开来,或传承下去。诗所承载的礼乐文化的一致性传播尚需经典阐释与经典传播机制的出现。而其中以孔、孟为代表的儒家则肩负起了诗文本意义传承的责任,不断尝试对其进行经典化阐释,并以学派的机制承担起传承周代礼制背后的宗族观念与文德思想的担子,为构建诗文本的一致性而不懈努力。直至诗的经典化阐释出现,诗上升为《诗经》,诗才具有了文本一致性,才能独立承担起传承民族文化精神的沉重责任。
(摘编自刘彦青、张新科《仪式向文本的过渡--春秋赋诗的诗学传播价值》)
1. 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A. 乐舞仪式中歌诗,只关注诗乐舞三位一体所传达的意义,并不关注诗本身的意义。
B. 诗的传播经历了从重仪式到重文本的过程,伴随其间的是有关文化一致性传承的问题。
C. 用诗者只选择适用自己的章节进行意义传达,直接造成了诗文本意义的多样化解读。
D. 解诗、评诗在保障文化一致性传承中的作用,比不上遵循“赋诗言志”原则的用诗。
2. 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文章以集体认同对文化传承作用为前提,论证春秋赋诗在文化传承中的价值与局限。
B. 文章用对比论证方法,以突出西周仪式中歌诗与春秋赋诗两种诗学传播形式的差异。
C. 分析出现“礼崩乐坏”的原因,为论述周代礼乐制度与文化一致性的关系提供例证。
D. 文章从诗的仪式意义和文本意义两方面入手,分析诗的传播与周代礼乐制度的关系。
3. 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 诗的内容因与乐舞结合得到稳固,使得诗背后的宗法观念与文德思想获得集体认同。
B. “赋诗断章”“赋诗言志”的用诗原则,避免了春秋时文化一致性被消解现象发生。
C. 春秋时期人们在不同场合引诗,赋诗的现象表明,诗的仪式一致性已经彻底解体。
D. 春秋文本化用诗过程中对诗的权威性诠释,产生了诗由文学发展到经学的必然结果。
【参考答案】
1. B 2. B 3. C
【解析】
【1题详解】
此题考核筛选并整合文中信息能力,筛选整合信息的题目侧重于对文中佐证观点的现象、材料运用的准确性进行考核,主要的错误类型是强拉因果、因果倒置、曲解文意、无中生有、混淆范围、偷换概念等。答题时要仔细对读选项和原文,仔细区分选项表述与文中内容的差别。题中A项,“并不关注诗本身的意义”错误,根据原文“与之前仪式中歌诗不同,春秋时人用诗,对诗文本意义给予了更大的重视”,意味着之前“没有更重视”,并不是“不关注”;C项,“直接造成了诗文本意义的多样化解读”错误,原文“他们的解诗、评诗在一定程度上是对诗的文本意义进行限定,在避免诗文本意义的多样化解读”;D项,“在保障文化一致性传承中的作用,比不上遵循‘赋诗言志’原则的用诗”错误,原文“这些解诗、评诗者……也对维护诗背后所承载的文化一致性起到了重要作用”。故选
B。
【2题详解】
此题考核分析论点、论据和论证方法能力。答题时注意分析文章的思路,中心论点和分论点的关系,论点和论据之间的关系,论证方法的类型,论点是否正确,论据证明的是什么观点、论证的方法等。答题时注意根据文章内容具体分析。题中B项,“突出西周仪式中歌诗与春秋赋诗两种诗学传播形式的差异”错误,目的是突出二者在“承载的文化一致性”都起到了重要作用。故选B。
【3题详解】
此题考核归纳内容要点的能力。此类试题重点在对文中观点的正误进行考核,错误类型主要有无中生有,张冠李戴、曲解文意、偷换概念、混淆范围、强拉因果等。设错方式一般为改变句子含义从而出现选项的观点和文中的观点不一致,文中他人的观点和作者的观点混淆,对文中的观点概括错误等方式。近几年根据文章的内容进行推断成为一个热点,重点注意无中生有、强拉因果和充分条件、必要条件混淆。题中C项,“在不同场合引诗,赋诗的现象表明,诗的仪式一致性已经彻底解体”错误,原文“诗与乐舞逐渐分离,并最终促使仪式一致性的解体”,“在不同场合引诗,赋诗的现象”是“诗与乐舞”的表现,不是“诗的仪式一致性已经彻底解体”的表现。故选C。
相关阅读
1 美妙的羚羊峡谷阅读答案
美妙的羚羊峡谷 ①美国西南部的亚利桑那州有一个并不繁华的小镇,那里聚集了众多名声显赫的国家公园。而就在这个小镇东南不远处,有两段神秘的峡谷,当阳光照进幽深宁静的谷中 【查看全文】
2 材料一: “人工智能+医疗”属于人工智能应用范畴,它对医疗领域的改造是颠覆性的材料一: 人工智能+医疗属于人工智能应用范畴,它对医疗领域的改造是颠覆性的。人工智能通过语音识别和疾病数据分析来诊断疾病,可以更准确、更快捷、更安全地处理病患。人工 【查看全文】
3 材料一:作为观念和实践的中国的诗意画,出现在11世纪的北宋时期。苏轼说“古来画师非俗士材料一: 作为观念和实践的中国的诗意画,出现在11世纪的北宋时期。苏轼说古来画师非俗士,摹写物象略与诗人同,诗与画可以相互转换的观念正是出现于此时。但苏轼的文人圈子, 【查看全文】
4 蜜蜂被视为“勤劳、合作”的象征,它是自然界中社会化程度很高的物种。为了实现最佳任务蜜蜂被视为勤劳、合作的象征,它是自然界中社会化程度很高的物种。为了实现最佳任务分配, ① ,而它们的语言就是舞蹈。蜂巢内的蜜蜂通过接收同伴跳8字舞的信息,最终找到食物 【查看全文】
5 忧伤远逝阅读答案忧伤远逝 非 鱼 忧伤像一湖清凉的水,她就像一尾喜欢冷水的鱼。 她见过那种小鱼,细长,明黄色,很缓慢地在水里游来游去。她觉得,这鱼肯定是悲伤的、无奈的,早就练就一身刀枪 【查看全文】
6 胖子和瘦子阅读答案-[俄]契诃夫胖子和瘦子 [俄]契诃夫 两位朋友相遇在了尼古拉铁路①的一个火车站上。他们中一个是胖子,一个是瘦子。那个胖子的嘴唇油光光的,好似熟透了的樱桃,那是因为他刚刚在火车站餐厅 【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