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法是一种文字美的艺术表现形式。唐代书法家欧阳询在其《用笔论》中对书法有过这样的论述:“书法者,书而有法之谓,故笔落纸上,即入‘法’中,动静皆能含法为上乘。”这里的“法”有法度之意,即书写时的笔法和规则。书法创作要遵循法度,符合法度的作品才有审美的价值,才有可能成为上乘之作。
以上材料对我们颇具启示意义。请结合材料写一篇文章,体现你的感悟与思考。
要求:选准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 800 字。
作文
(一)解读材料
作文题给定的材料共4句(以句号为准),可分二层:
1.第一层次
第一层次是第1句,即“书法是一种文字美的艺术表现形式。”
这一层给书法下了定义。首先定义了书法是一种艺术表现形式,其次还明确了书法的特征是“文字美”。这句话的关键词是“书法”和“美”,明确了书法是美的艺术表现形式的观点。
这一层次主要讲“是什么”,为下两个层次的表述打下基础。
2.第二层次
第二层次是第2、3、4句。第二句引用了唐代书法家欧阳询《用笔论》中对书法的论述:书法者,书而有法之谓,故笔落纸上,即入‘法’中,动静皆能含法为上乘。欧阳询的这句论述主要突出了书法的“法”,以及“法”与书法作品的关系。第三句话“这里的‘法’有法度之意,即书写时的笔法和规则。”这句话是对书法的“法”进行具体的阐释:“法”是“法度”,是书写时的“笔法”“规则”。第四句话解释了欧阳询的论述。首先,书法创作要依照法度书写;其次,书法作品要具有审美价值,要成为上乘之作,就必须符合书法的法度。第二层突出强调了书法的法度对于书法的重要性,关联了书法的法度与书法的美的关系。回答了书法的美是如何取得的问题。
第二层次中的关键词“法度”,是一个汉语词语,指法令制度、法则、秩序、格式、行为的准则。美,是汉语常用字,本义指漂亮、好看。“美”除了表示具体事物的美好外,还用来表示抽象意义。如形容一个人品德高尚称为 “美德”。美好的事物往往给人愉快的感觉,所以“美”有令人满意的意思。第二层次主要回答“为什么”,即为什么书法创作要重视书法的法度?主要突出书法的法度与美的创造的辩证关系。书法创作的时候只有按法度书写,才能创作出美的、令人满意的作品。书法丢了法度,就不能成其为书法,美也就无从谈起。材料阐述法度与美的辩证关系,意在强调法度对于艺术创作,对于学习生活、社会人生的重要性。引导学生遵守法度,创造美好生活。
(二)解读引导语
本次作文试题的引导语是:以上论述具有启示意义。请结合材料写一篇文章,体现你的感悟与思考。
1. 以上论述具有启示意义
所谓“以上论述”,是指作文试题中的第一自然段,指给定材料的内容、含意及其逻辑关系。
依据《现代汉语词典》,“启示”有动词和名词两种用法。作为动词,它是指启发提示,使有所领悟;作为名词,指通过启发提示领悟的道理。所以,依据引导语,首先要谈读了“以上材料”后所领悟的道理。道理具有抽象性,所以所谓“启示意义”,就是类比意义、扩展意义、哲学意义、抽象意义。写作要围绕“书法创作要遵循法度”这一基本要义展开,并在此基础上有所拓展,论述其启示意义。例如,在谈做法时可以从书法创作扩展到其他艺术创作、体育、个人成长、人与自然、社会发展等其他领域,论述遵守法度的重要。又如在谈观点时可以从辨析书法的法度与美的辩证关系出发,论证社会生活中遵守法度(法令制度、法则、秩序、格式、行为的准则)与创造美好的辩证关系。
2.请结合材料写一篇文章
本次作文试题,是新材料作文。所以要结合材料,结合材料应该有以下几个含义:
一是要以材料为起点,作文的主题要由材料得出;中间要提到材料,各分论点由材料得出;结尾要回扣材料。不可置材料于不顾,不可抛开材料写作。
二是既要结合材料的内容,也要结合材料的含意、逻辑关系及其情境。材料的内容是指材枓“书法创作要遵循法度”方面的意义,含义是指材料的启示意义,即类比意义、扩展意义、哲学意义、抽象意义。
要求写一篇文章,没有文体方面的限制,考生可以自由地选择一种文体进行写作。
3.体现你的感悟与思考
“体现”是指某种性质或现象在某一事物上表现出来。“你”是命题者对考生的代称。“感悟”指感想与领悟,属于形而上的抽象范畴,是内在感触与体悟之结果,比如书法使人明白遵守法度的重要性,书法的创作过程蕴含生活智慧,折射哲理;“思考”指由此及彼的抽象延伸,比如书法创作如此,其他艺术活动何尝不是如此、做人做事何尝不是如此、人类活动何尝不是如此?等等。“感悟与思考”不必面面俱到,即写出一个方面(感悟或思考其中之一)即可。
对于写作引导语要整体观照与兼顾,不能只见树木不见森林:“启示意义”必须从材料得出,必须与材料及其含意和情境有“强相关”。“结合材料”,就是以材料为本,不能断章取义、不能另起炉灶;“感悟与思考”要做到思想积极健康向上、言之有物、言之有据、言之成理,且契合情境。
(三)解读要求
本次作文的要求与高考相同,即选准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写作“要求”主要有4层要求,其中“选准角度,确定立意”至为关键。角度,主要是从立论驳论着眼;立意主要从内容指向角度切入,或正向或反向。需要说明的是,无论立论驳论或立驳结合,还是正向反向或正反结合并无高下优劣之分。
1.选准角度
要求把角度选淮,指文章写作的切入角度准确精当。
(1)正向角度:即从正面切入,以立论谋篇,比如要认知到“书法”是要“合法”的,因此要按照既定的法度来书写,这样才能创作出美的、令人满意的作品。诸如此类的由此及彼、由实及虚、由书法及其他领域等都属于正向角度。
(2)反向角度:即从反面切入,以驳论方式来结构全文,比如从批判不按书法法度书写,所谓自成一体的“丑书”出发,进而指出违反法度的危害,遵守法度与创造美好的内在逻辑关系。诸如此类的由此及彼、由实及虚、由书法及其他领域等都属于反向角度。
(3)综合角度:将正向角度与反向角度综合而用之,边立边驳、立驳结合,或详正略反或略反详正,都属于综合角度。诸如此类的由此及彼、由实及虚、由书法及其他领域等都属于综合角度。
2.确定立意
(1)正向立意:文章的立意以肯定、赞赏法度为主,并梳理法度与美好的逻辑关系,强调“遵守法度”的重要。诸如此类的立意或抽象拓展延伸的立意都属于正向立意。
(2)反向立意:文章的立意以批判不遵守法度的行为为主,抨击违反法度所造成的恶果,进而从反面强调法度的重要性。诸如此类的立意或抽象拓展延伸的立意都属于反向立意。
(3)综合立意:综合上述两者的立意。
相关阅读
1 1942年,徐振明刚入军营,他多次听说了杨靖宇将军坚决抗日、英勇牺牲的故事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1942年,徐振明刚入军营,他多次听说了杨靖宇将军坚决抗日、英勇牺牲的故事,他发誓要向杨将军学习,保家卫国、抗战到底。1950年,徐振明随志愿军 【查看全文】
2 忘不了你的作文忘不了你的作文 (一) 马老师有一头乌黑发亮的卷发,一双大大的眼睛炯炯有神,一张白皙的脸上总是带着微笑。她工作认真、关心学生是我敬重她的重要原因。 有一天晚上,我吃过 【查看全文】
3 关于逛超市的作文200字关于逛超市的作文200字 (一) 我非常喜欢逛超市,平时没事干,就到超市里去闲逛。 今天,我又到超市里逛,一进去,就听见悦耳动听的歌曲,萦绕在整个大厅里,好象在向顾客诉说 【查看全文】
4 感动的瞬间满分作文感动的瞬间满分作文 (一) 时间消无声息地走着,层层高楼平地而起了,朵朵白云飘走了,一个个新生命诞生了时间从不会停下它匆匆的脚步,花凋谢了还能再开,依然美丽:楼垮了 【查看全文】
5 有人认为成长是一个很漫长的过程,有人却认为成长有时只在一刹那间,这一刹那可能是一种作文 有人认为成长是一个很漫长的过程,有人却认为成长有时只在一刹那间,这一刹那可能是一种温暖的感觉,也可能是酸涩或刺痛的感觉。而这正是生命拔节的时候,你长大了! 请以 【查看全文】
6 关于尊师重教的作文关于尊师重教的作文 (一) 得满树桃花开,他日桃李报恩来。一个人,他的地位有多高,成就有多大,都不能忘记培育过他的老师。 尊师重教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知识带给人类无 【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