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古今成大事者,不惟有超世之才,亦必有坚韧不拔之志。(苏轼)
(2)尽吾志也而不能至者,可以无悔矣。(王安石)
请就上述材料写一篇不少于800 字的文章。
要求: 自选角度,题目自拟,立意自定;
文体自选(诗歌除外);
不得抄袭,不得套作。
【解析】
可从每句话立意:
(1)句出自北宋•苏轼《晁错论》,立意为“成功需要出众的才能和坚强的意志(毅力)”,视为基本切题(建议46分切入);立意为“做大事(实现远大理想)需要出众的才能和坚强的意志(毅力)”,视为切题(建议50分切入)。
(2)句出自王安石《游褒禅山记》,立意为“尽力就无悔了”,视为基本切题(建议46分切入);立意为“为实现志向(远大理想)尽最大努力,就无怨无悔了”, 视为切题(建议50分切入)。
(1)句和( 2)句看似矛盾,实应辩证看待,最佳立意则为:实现远大理想、志向(做大事),需要出众的才能和坚强的意志(毅力),如此尽最大努力,就无怨无悔了(建议54分切入)。
坚持——成功的基石
滴水穿石,源于它坚持不懈的韧劲;精卫填海,源于它坚持不懈的意志;愚公移山,源于他立志移去大山,坚持的耐力信念。
坚持,是一种强大的驱动力量,是成功的基石,“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怎能忘记,当年刘备放下架子,三顾茅庐。“精诚所至,金石为开。”诸葛亮被他的坚持不懈的精神所打动,与他一起共谱写“三鼎天下”的局面。怎能忘记,越王勾践卧薪尝胆,百受折磨,可他始终坚持,最终灭楚。曾能忘记,司马迁虽忍受官刑之辱,却百折不挠,以超乎平常人的意志撰写《史记》,为中国纪传史留下熠熠生辉……他们的身上,无不都具有坚持的品质,坚持,让他们笑傲群雄,走向成功之路!坚持是成功的基石!
坚持到底,方能创造奇迹!假若霍金不坚持,不顽强地生存,又怎得来“黑洞传奇”扑鼻香?假若宋濂求学之路怠慢,不坚持,又怎得“宋大学士”的美誉?正因为坚持到底,08年雪灾震灾才战胜,才点燃人们心中的信念,才取得08年奥运会的成功!设想,如果没有坚持,将会是怎样一幅戏剧性的画面?
坚持是成功者必备的品质,现今社会,无不展示这一永不褪色的真理。著名主持人李咏曾多次向制片人的妻子询疑;周星驰从一跑龙套的,坚持阅读,创作,终成为电影戏剧大师;车夫蔡伟为了自己的国学梦想,积攒下车费,全部买书苦读,38岁高中生成为复旦准博士……坚持,叩响了成功的大门,坚持,在他们身上体现的淋漓尽致。
坚持,是历史长河中成功者永不褪色的品质,坚持是走向成功的基石,坚持着,成功者!一个人坚持了,那么他的前途是光明的;一个企业坚持了,那么企业的利润前景九拥有了;一个国家民族坚持了,那么方能以利于世界民族之林,唯有坚持到底,方得梅花扑鼻香!
没有坚持,何得“三鼎天下”的局面?何得诺贝尔奖的连连夺冠,何得奥运记录的连连打破?
坚持如小草冲破泥土,纵然渺小,却坚持开放,坚持如翠竹,不弯不曲,奋勇直上,抵达成功的顶端;坚持如雄鹰,虽饱含不舍的辛酸,却为了让幼儿更好生存,依然把幼儿从悬崖落下!
坚持,就是不放弃!坚持是影响成功的基石!
相关阅读
1 请以“美丽心情”为题,写一篇文章,写作指导与范文
我的心像草尖在萌动,像湖水在荡漾,像枝条上绽放的花朵心情好了,就会拥有一切的美丽 请以美丽心情为题,写一篇文章。 要求:①文体自选(诗歌除外)。②不少于600字,文中不出 【查看全文】
2 身处新时代,作为高三学子的你,读了上面两则材料,有怎样的理解与感悟?请写一篇文章表材料一: 50年代口号:劳动最光荣。 80年代口号:勤劳致富。 当下口号:幸福是奋斗出来的。 材料二: 我国某著名通信制造企业,正在掀起一场奋斗者宣言活动。员工们可以提交一份 【查看全文】
3 以上“赶考”的材料能给当代青年以多方面启示,请结合你对自身发展的思考写一篇文章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1949年3月,中共中央即将离开西柏坡前往北平建立新中国之际,毛泽东说:今天是进京的日子,进京赶考去。周思来回应道:我们应当都能考试及格, 【查看全文】
4 ①牛顿曾说:如果说我比别人看得更远些,那是因为我站在了巨人的肩上。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①牛顿曾说:如果说我比别人看得更远些,那是因为我站在了巨人的肩上。 ②北斗一号卫星总指挥李祖洪说:北斗的研制,是中国人自己干出来的。巨 【查看全文】
5 第三季“中国诗词大会 ”总决赛冠军是外卖小哥雷海为,他是这样读书的:书店读诗,回家默写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60分) 第三季中国诗词大会 总决赛冠军是外卖小哥雷海为,他是这样读书的:书店读诗,回家默写;把等餐或等红绿灯的碎片时间用来读诗身处喧嚣而 【查看全文】
6 今年青年节,不少演讲礼赞新时代的青年:一个国家最好看的风景,就是这个国家的年轻人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今年青年节,不少演讲礼赞新时代的青年:一个国家最好看的风景,就是这个国家的年轻人!青年的风貌塑造着未来面貌我们的生活中,许多青年用智慧 【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