昼是夜的告别,死是生的告别,告别是生活的常态。对于告别,悲观的人说

发布时间: 2022-04-11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昼是夜的告别,死是生的告别,告别是生活的常态。对于告别,悲观的人说“黯然销魂者,唯别而已矣”;乐观的人说“莫愁前路无知己,天下谁人不识君”;达观的人说“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其实,每一场告别,都是一次重启。我与旧事归于尽,来年依旧迎花开。保持那一份热爱,奔赴下一场山海,过往虽难忘,未来更可期。
春光复始,适常如斯。二十一世纪已过完21个年头,我们,即将告别高中,开启另一段人生。展望未来,把握当下,回顾过往,岂能无感?
以上论述具有启示意义,请结合材料内容作文,体现你的感悟与思考。
要求:选准角度,确定立意,自拟标题,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记叙文或议论文;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

作文题由三部分构成。
第一部分是引导语,指出离别是人生常态,引用三句诗词说明人们对于离别有不同的态度。用“其实”作转折,引出中心句:“每一场告别,都是一次重启”然后用“我与旧事归于尽,来年依旧迎花开。保持那一份热爱,奔赴下一场山海,过往虽难忘,未来更可期”对中心句进行阐释。“迎花开”“保持那一份热爱”“过往虽难忘,未来更可期”(阐释句)暗示考生所写内容不能围于离别的悲伤,而应放眼未来,健康向上。
第二部分是背景语:2021年过去,2022年重启。高三学生即将迎来高考,开启新的人生。意在引导回顾过往、观照现实、畅想未来,激发写作欲望。
第三部分是要求语,明确写作的具体要求。要注意两点,一是“你”当指本届高三考,生二是文体只能是记叙文或议论文。
二、评分标准关于内容:
根据上述题解,写作当紧扣“每一场告别,都是一次重启”展开。
记叙文写考生本人告别与重启的人生经历,写出感悟和改变,视为契合题意。只写离别或只写重启经历,视为偏离题意。
议论文写对告别与重启的思考,既可从大处着眼,写时代与世界的变迁、进化,写国家、民族之间的对抗与和解,也可以从小处入手,写家乡的发展变化或个人的蜕变新生。注意,要结合命题背景,紧贴现实来谈,不宜抛开现实或个人实际泛泛而论。
关于文体:
题目要求明确,或记叙文或议论文。意即选定一种文体后,文章内容、语言、表达方式等方面都应有鲜明典型的文体特征。若特征不典型,只能视为基本符合文体,若很混乱,视为不符合文体要求。



相关阅读
1 我爱我的家乡作文500字

我爱我的家乡作文500字 (一) 我的家乡洞口,有周总理亲自命名的特产雪峰蜜橘。而我要介绍的是家乡的洞口塘。 有山的地方一般是有水的,洞口塘四面环山,中间有一条大河,形状 【查看全文】

2 两个流浪汉在街边举着牌子,上面写着“破产,无家可归,很饥饿,求帮助”。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2016年广东省高三适应性考试) 两个流浪汉在街边举着牌子,上面写着破产,无家可归,很饥饿,求帮助。 一位先生上前说:我 【查看全文】

3 途经17个站点,每站必停;20多年票价未变,单程最低仅需两元;乘客多是车站周边村民,带着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60分) 材料一:途经17个站点,每站必停;20多年票价未变,单程最低仅需两元;乘客多是车站周边村民,带着农产品出山交易翻开2018年5月20日的人民 【查看全文】

4 请以“看见”为题目,写篇作文

写作 世间万物,人生百态,都可以被看见。看见是一种观察,看见是一种发现,看见是一种见证。 请以看见为题目,写篇作文。 要求:①文体不限;②不少于600字(诗歌不少于30行); 【查看全文】

5 幸运并非没有许多的恐惧与烦恼,厄运也并非没有许多的安慰与希望。——培根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幸运并非没有许多的恐惧与烦恼,厄运也并非没有许多的安慰与希望。培根 要求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脱离材料内容及含意 【查看全文】

6 描写春天树的作文

描写春天树的作文 (一) 在我的家乡,有一条清澈的小河,小河旁栽着许多柳树。 春天柳树长出了点点嫩芽,微风轻轻地吹着细长的柳枝慢慢地长长了,树干也变得粗了、高了。夏天 【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