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这种科学精神,华罗庚也曾对唐代卢纶《塞下曲》诗进行质疑。卢纶诗是:“月黑雁飞高,单于夜遁逃;欲将轻骑逐,大雪满弓刀。”华罗庚作诗说:“北方大雪时,群雁早南归。月黑天高处,怎得见雁飞?”华罗庚后来又咨询了不少专家,才明白塞外气候变化莫测,因自己观察体验不够,才有了错误的判断。
要求:综合材料内容及含意,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少于800字。
审题
限制性
1.立意限制。这是一道事例类的新材料作文。考生必须紧扣材料,在充分解读、把握材料事件的基础之上得出正确的观点。材料共有两段,其实都在论述华罗庚的质疑精神。年轻时的华罗庚大胆质疑苏家驹,使自己实现人生大跨越。后来他对唐代卢纶《塞下曲》的质疑使自己对此形成了错误的判断,而让他认识到自身错误的,是其对自身质疑的小心求证。这就要求考生综合处理这两个事例,尤其要把握好第二段事例的情感倾向。考生要思考这样一个问题:出题人是要告诉我们质疑也会出错这样一个认知事实吗?显然,这不是最主要的。文题要突出的是华罗庚小心求证、严谨求真、主动认错的科学精神。这是本道作文审题立意的关键。
2.内容限制。引导语提示考生必须“综合材料内容及含意,选好角度”行文,所以考生要认真审读材料,精准把握材料,不能准确把握材料核心内容和背后的立意指向,就易偏跑。
3.价值判断限制。质疑、批判是一种深入思考问题、全面正确认识事物的认知方式。这种科学精神的实质就是求真、务实、严谨。如果考生在解读第二段材料时,认为这部分内容是对华罗庚行为的批判,甚至对其加以否定,就是出现了严重的认知偏差和价值判断错误,从而导致跑题。其实这段材料的重点在后半部分,华罗庚主动求证自己的质疑,从而发现自己的错误。这是对其科学精神的肯定。
4.思维限制。“综合材料内容及含意”,要求考生建立整体思维,辩证看待问题。这则材料其实要求考生正确认识科学精神和勇于认错之间的思辨关系。科学的认识精神要求我们大胆质疑,不畏权威,但更要做到大胆质疑,小心求证,不能主观臆断,尤其在发现自身错误认知时要勇于承认错误。这才是真正的科学精神。所以这就要求考生在审读材料时认识到,材料表面是两个事例,实则是讨论一个核心议题。考生在审视材料、构思立意时,要能够体现自己对这两个事例的归纳、总结。
开放性
1.立意角度是开放的。华罗庚的大胆质疑很好地诠释了批判思维、辩证思维,甚至创造思维等诸多科学思维品质,考生可以展开对这些思维的认知视角。同时,材料对正确的质疑过程进行了丰富的探究,考生可以从材料出发分析正确的求真科学精神是一种怎样的思维品质。
2.文章的侧重点是开放的。材料对质疑、批判精神的认识是多方面、多维度的,考生可以探究科学精神与严谨、求实、求真态度之间的关系,可以分析质疑科学精神与认错的关系,可以理清质疑与不能主观臆断的联系,同时还可以阐释大胆质疑与小心求证相结合的正确科学精神……
3.联想和思考是开放的。考生写作应基于材料又不能囿于材料,要由材料展开联想和思考从而支撑论点。考生可以联系各个领域中大胆质疑、批判的科学精神,从自然科学领域到人文社科领域,从古代人们的探索求真到现在人们的大胆批判、质疑入手。此题目有思维深度,考生要尽可能表现自己的思辨力。
4.文体是开放的。考生可以写议论文,发表自己对求真严谨的科学精神的理性认知;还可以写记叙文,结合自己在成长过程中大胆质疑、批判的成长经历,发表自己的感性述说。
解题
本题是事件类的新材料作文,而且是多个事件,主要考查考生对事例材料的理解以及理性思考的能力。语文新课程标准在对语文学科核心素养的界定时强调,“思维发展与提升是指学生在语文学习过程中,通过语言运用,获得直觉思维、形象思维、逻辑思维、辩证思维和创造思维的发展,以及深刻性、敏捷性、灵活性、批判性和独创性等思维品质的提升”。
这则材料作文就契合了新课程标准对学生思维发展与提升的考查。质疑精神、批判思维能够提升考生的思维技能水平,从而培养考生的独立思考能力,同时这则材料更包含对自我认知的否定,更能培养考生健全的人格和理性精神。
材料选取了华罗庚的两次质疑事件,结果虽不同,但其背后都体现了他可贵的独立、自主、理性和批判的科学精神。此外,针对这篇作文,考生要认识到:质疑不能只凭直接感知来判断,更要有自我反思和批判,学会从各个途径辨别信息的真实性,从而避免可能的逻辑谬误。这样我们就能发现探究问题的新思路和新视角,才不会做出错误的判断。
对于多个事件类的新材料作文,还要注意理清事件间的逻辑关系。两次质疑一对一错,相互补充,既有对他人的质疑,更有自我批判,恰好形成材料的整体逻辑框架。要注意材料的最终落点为“科学质疑精神”,因此考生要注意对自我认知的批判、质疑更是一种可贵的求真科学精神。
参考立意
切题立意:
1.科学精神当求实求真。
2.科学精神需要严谨态度。
3.科学精神需要质疑与反思。
4.质疑让人进步,反思让人知明。
5.大胆质疑,小心求证。
6.科学精神贵在质疑,但不可主观臆断。
偏题立意:
1.大胆质疑,挑战权威。(没有全面把握材料)
2.谨言慎行。(偏离材料,过度延伸)
3.大胆假设,勇于求证。(“假设”是不存在的)
科学精神:质疑与自我质疑
仲崇宾下水文
一个初出茅庐的年轻人竟敢质疑当时已成型的数学理论,这是何等大胆,何等智慧,何等魄力;更难能可贵的是他对自己其他的质疑又勇敢地加以否定。数学家华罗庚用自己的行为,很好地诠释了什么是真正的科学精神:敢于挑战权威,勇于否定自己。不因人而改变自己的看法,不因情而维护自己的脸面。科学精神就在于求真、求实,掺不得半点虚假。试问,几人能做到?
有时候,我们习惯了听别人表达,而很少有自己的想法;我们习惯了做乖乖孩,只为博得一株红艳艳的小红花;我们习惯了盲听,习惯了顺从,哪管事情的对错真假。更重要的是,在我们深层次的传统文化属性中,我们要给他人留有情面,考虑他人感受,甚至唯长者、名者、强者意志为是——诸多类似观念深深影响了我们,让我们错失了很多奇异之花。而华罗庚无疑撷取了质疑之树上最灿烂的一朵花。
请思考一下,我们现在丰富多彩、日益变化的世界,从何而来?哪次沧桑巨变,哪次改天换地,哪次大步跨越,不是我们大胆质疑,推翻前人观点,勇于创新的结果?长江后浪推前浪,一浪更比一浪强,这就是历史的规律,它碾旧推新的车轮,无人能够阻挡。
听亚里士多德正掷地有声地对自己的老师柏拉图喊出“吾爱吾师,吾更爱真理”的名言,并毅然转身离开,使他的老师留下了一脸复杂的表情;看挑战亚里士多德的猛士伽利略,正从比萨斜塔放下两颗重量不同的铁球,铁球狠狠地砸碎了亚里士多德“物体的下落速度和它的重量成正比”的理论,将其击得粉碎粉碎。不知从何时开始,我们很多人用西医的理论来评价我们传统的中医,认为中医没有任何科学依据,应该摒弃。如果屠呦呦信奉了这种理论,那我们能听到国人为其获得诺贝尔医学奖时的欢呼吗?海水稻,听这名字就让人感到不可思议,不顾别人的劝阻和冷嘲热讽,袁隆平让水稻长在了贫瘠苦涩的盐碱地中,“稻花香里说丰年”,听取笑声一片……
但质疑、批判是需要实力的,更需要谨慎的态度,因披荆斩棘有时会留下“累累血痕”。理性、科学的质疑不是毫无理由地怀疑一切、否定一切;怀疑不是为了找茬,妄意寻找他人的错误和弱点,更不能感情用事,质疑需要较强的逻辑推理。同时,理性怀疑,不只是对别人所作所为的怀疑,更应该首先对自己的观点进行怀疑。尤其是当自己的观点是在不明情况、不清就里、没做验证时提出的。所以我们在质疑他人时,首先要做到质疑自己,有时甚至要勇于承认自己的错误。而这就是华罗庚的可贵之处,其人格魅力可见一斑。翻译家胡因梦说过:“在人性顶端,自我否定与怀疑永远是存在的。”
敢于否定自己的人是慧者,因为谁能保证自己的理论永远万古流芳?你今天所知道的一切,很有可能会成为明日否定的昨日。敢于质疑自己的人是智者,孔子闻过则喜,因为在别人质疑自己,自己否定自我的过程中,他收获满满;敢于批判自我的人是强者,勇于承认自己的过错有时需要突破自己涂满厚厚脂粉的脸墙。
这就是真正的科学精神,敢于挑战,大胆求证,求真务实,渴望真理!否定自己,发现不足,永不自满,其道大光!唯有这样,科学精神的桂冠才会永远散发耀眼的光芒!
大胆假设,小心求证
张大炜
华罗庚因为有种科学精神,所以勇于大胆质疑,不管是在科学界还是文学界都是如此,这种精神值得我们学习和赞扬。其实,早在先前,有人在历史学方面就提出了类似见解,那就是胡适先生提出的“大胆假设,小心求证”。
爱因斯坦无疑是人类历史上最伟大的科学家,他的相对论横空出世,震铄古今,颠覆了牛顿经典的物理学和时空观,一时很难被人接受,甚至有反对者抛出了一个所谓的百人团来群起而攻之。爱因斯坦不为所动,像对待蛛丝一样一笑了之,因为他坚信,相对论是对的,这来源于他严密的推理和天才的想象。从水星近日点观测到原子弹的爆炸,从引力波的证实到最近黑洞的发现,事实也最终证明了这一点。
这就告诉我们,只有最大胆的假设才最有可能接近真理和真相,这是源于科学精神的大胆质疑。
苏轼是中国历史上数一数二的文豪,然而再伟大的人也不是神,也有着认识上的偏差和缺陷。王安石曾有诗云:“秋风昨夜过园林,吹落黄花遍地金。”苏轼看后不以为然,续道:“秋花不似春花落,说与诗人仔细吟。”后来苏轼被贬黄州,还真看到一种菊花,盛开时节,落英满地。不禁仰天长叹“菊花误我”。据说这种菊花叫“落瓣菊”,只有黄州有,别说苏轼,就连当地人也少见多怪呢!
这就告诉我们,没见过不等于就没有,现实之上有着广阔的想象空间。不过,王安石是怎么知道的,是亲眼所见据事实录,还是信手拈来歪打正着,那就不得而知了。
当然,大胆假设谁也会,还得小心求证才能坐实。不过科学文学毕竟不是一回事,文学家对科学没大有发言权,科学家对文学也不能太指手画脚。华罗庚因自己观察体验不够,才有了错误的判断。但他咨询了不少专家,终于弄明白了。这是值得肯定和赞扬的,但历史上闹笑话的也有。杜甫《古柏行》诗云:“霜皮溜雨四十围,黛色参天二千尺。”沈括说,四十围乃是径七尺,无乃太细长乎?沈括以科学家的精确眼光看待,难免其误,若他知“夸张”之法,则不会振振有词地发此浩问了。
再如王维的《鸟鸣涧》:“人闲桂花落,夜静春山空。月出惊山鸟,时鸣春涧中。”写的是春天?是秋天?不能说,一说就错。或许就在于一种意境吧。
总之,科学要有科学精神,诗人要有诗人气质,二者相通又不完全一致,历史等其他学科也一样。不管我们从事哪一学科,都要大胆假设,小心求证。只有这样,才能遍开诗歌之花,才能广结科学之果。
相关阅读
1 第三季“中国诗词大会 ”总决赛冠军是外卖小哥雷海为,他是这样读书的:书店读诗,回家默写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60分) 第三季中国诗词大会 总决赛冠军是外卖小哥雷海为,他是这样读书的:书店读诗,回家默写;把等餐或等红绿灯的碎片时间用来读诗身处喧嚣而 【查看全文】
2 今年青年节,不少演讲礼赞新时代的青年:一个国家最好看的风景,就是这个国家的年轻人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今年青年节,不少演讲礼赞新时代的青年:一个国家最好看的风景,就是这个国家的年轻人!青年的风貌塑造着未来面貌我们的生活中,许多青年用智慧 【查看全文】
3 以上“赶考”的材料能给当代青年以多方面启示,请结合你对自身发展的思考写一篇文章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1949年3月,中共中央即将离开西柏坡前往北平建立新中国之际,毛泽东说:今天是进京的日子,进京赶考去。周思来回应道:我们应当都能考试及格, 【查看全文】
4 请以“美丽心情”为题,写一篇文章,写作指导与范文我的心像草尖在萌动,像湖水在荡漾,像枝条上绽放的花朵心情好了,就会拥有一切的美丽 请以美丽心情为题,写一篇文章。 要求:①文体自选(诗歌除外)。②不少于600字,文中不出 【查看全文】
5 ①牛顿曾说:如果说我比别人看得更远些,那是因为我站在了巨人的肩上。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①牛顿曾说:如果说我比别人看得更远些,那是因为我站在了巨人的肩上。 ②北斗一号卫星总指挥李祖洪说:北斗的研制,是中国人自己干出来的。巨 【查看全文】
6 身处新时代,作为高三学子的你,读了上面两则材料,有怎样的理解与感悟?请写一篇文章表材料一: 50年代口号:劳动最光荣。 80年代口号:勤劳致富。 当下口号:幸福是奋斗出来的。 材料二: 我国某著名通信制造企业,正在掀起一场奋斗者宣言活动。员工们可以提交一份 【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