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一场电视访谈节目中,清华大学的学生梁某表达了他的人生迷茫:拥有法律本科、金融硕士、新

发布时间: 2018-11-18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60分)
在一场电视访谈节目中,清华大学的学生梁某表达了他的人生迷茫:拥有法律本科、金融硕士、新闻传播博士三项清华学历,他不知道自己毕业后该去做什么工作。针对梁某的困惑,三位嘉宾作出了这样的人生提示:
甲:你不问自己能为改变这个社会做些什么,却问我们你该找什么工作,你愧不愧对清华十多年的教育?生活不只是眼前的苟且,还有诗和远方。
乙:没有“眼前的苟且”,哪有“诗和远方”?远方,除了遥远,一无所有。
丙:我觉得,你先弄清楚“我是谁”、“我要去哪里”。如果你是鱼,不要迷恋天空,如果你是鸟,不要痴情海洋。
以上甲乙丙的三种说法,你认为哪一种更有道理?请综合材料内容和含意作文,体现你的思考和价值判断。
要求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和抄袭。

一、材料的基本解读:
题目延续广州一模的作文类型,呈现材料,并对作文作出具体的写作任务指令,属任务驱动型作文。它由材料主体与作文要求两个部分组成。

(一)材料主体
1、学生梁某的人生迷茫和困惑。
“拥有法律本科、金融硕士、新闻传播博士三项清华学历”,这是学生梁某大学期间的求学经历。说明他求学勤奋努力,追求卓越,并且,他取得的学历是与法律、金融、新闻传播相关的专业,这些专业是当今社会的热门专业,取得这三者任何一个学历,都可以成为将来毕业后获得理想物质生活,进入上流社会的敲门砖。
基于此可知,学生梁某的人生困惑“他不知道自己毕业后该去做什么工作”并不是指找不到好工作,而是“不知道做什么工作”,或者说他的困惑是不知学与用的关系,人生缺乏明晰的职业方向。
对学生梁某的人生迷茫和困惑进行探究,可能存在以下一些原因:
(1)只知努力学习,对进入社会有一种本能的抗拒,还没做好足够的准备,从而产生迷茫;
(2)人生因拥有太多可能,有太多选择,爱好太多,不知如何取舍;
(3)对自己适合做什么并不清楚,从而迷失了自我;
(4)好高骛远,现实太近,理想太远,不知如何抉择;
(5)所爱非所学,所学非所爱;

2、甲乙丙三位嘉宾给的是“人生提示”:
(1)甲的人生提示是“生活不只是眼前的苟且,还有诗和远方”。
本材料共有两句话:第一句话“你不问自己能为改变这个社会做些什么,却问我们你该找什么工作,你觉得愧不愧对清华十多年的教育?”甲的这句话是从个人与社会关系的角度来说的,人读书的目的不应只是想着为自己,而应多为社会着想,这里的核心是“读书的价值”,读书的价值在于对社会的奉献,也就是材料中甲所说的“为改变这个社会做些什么”。
第二句话“生活不只是眼前的苟且,还有诗和远方。”是对第一句话的进一步延伸,这是高晓松所作的歌曲《这世界不止眼前的苟且》里的一句话,讲的是近与远的关系,人不应只看眼前,而应志在远方,胸怀理想,追求超越现实的理想生活。材料里的“近”是指“苟且”的生活状态,只顾自己,只图眼前,“远”是指胸怀远大抱负,“为改变这个社会做些什么”。选择职业当把目光放长远点,应志存高远,问问自己心中的理想是什么。

(2)乙的人生提示是“没有‘眼前的苟且’,哪有‘诗和远方’”。
乙强调职业选择应立足当下,脚踏实地。它是“诗”和“远方”的基础(前提)。但并不完全否定“诗和远方”,乙只不过更为强调“眼前的苟且”(当下)的重要性!“远方,除了遥远,一无所有”是以“没有‘眼前的苟且’,哪有‘诗和远方’”为前提的!
相对于甲的人生要有高远的目标(远大的理想),人生的价值在于对社会的奉献等宏大的主题,乙更为强调“近”与“小”。从这一角度出发,脚踏实地,才能奔向远方,或者是做好“眼前”,不要奢谈“大而空”的东西。

(3)丙的人生提示是职业选择要先弄清楚“我是谁”、“我要去哪里”。
丙谈的是正确认识自己的问题,古希腊德尔菲神庙中的铭言“认识你自己”。人只有先正确地认识自己,有清晰人生目标和职业规划,然后才能做出正确的选择和决定,并把事情做得好。这里的“认识自己”与爱好、特长、责任、理想、现实等有关。
“如果你是鱼,不要迷恋天空。如果你是鸟,不要痴情海洋。”尽管天空高远,但鱼不能“迷恋”,因为鱼只适合海洋;尽管海洋辽阔深蓝,但鸟不能“痴情”,因为鸟只属于天空,这句话用假设推论从另一角度进一步阐明了人在进行职业选择时要在对自己的爱好、特长、责任、理想、现实等有到位的认识基础上知道自己适合做什么,不适合做什么。
相比前两位嘉宾大且远的建言,丙的建言更实际,更具针对性。


(二)材料要求:
1、以上甲乙丙的三种说法,你认为哪一种更有道理?
一是甲乙丙三个人都有道理,二是谁更有道理。
特别注意“更”字:“更”是副词,有“更加”的意思,表示程度上又深了一层。结合本题来说,应该是甲乙丙三个人都有道理,但谁最有道理呢?这就要求考生写作时必须对甲乙丙三个人进行比较(对比),表明了必须用“比较(对比)的写法”作文,在比较(对比)中说明你的理由。
值得注意的是,考生在作出选择后,主要笔墨应该集中在更有道理的那个人上面,而不应把大量的笔墨放在否定论述上,否则,中心将难以突出,主题也就不够鲜明了!
考虑到本材料作文审题有一定难度,考生只要紧扣主体材料分析,并对三个嘉宾的建议作出选择,并充分阐明选择理由,亦算符合题意。

2、请综合材料内容和含意作文,体现你的思考与价值判断。
【1】所谓“综合材料的内容和含意”,就是要求考生围绕材料中的核心事件,形成像样的、可以阐述的看法,体现自己的思考,表达自己的想法。其他非核心事件可以涉及,但是不能“喧宾夺主”,叙述非核心事件只是为了更好地议论核心事件。就本材料而言,学生梁某的人生迷茫和困惑是核心事件,考生不能撇开梁某的人生迷茫和困惑而谈其他。

【2】体现你的思考与价值判断。
“思考”的含义是进行比较深刻、周到的思维活动;“判断”的前提是要先进行“权衡”与“选择”。要求中虽然没有明确说明“权衡”与“选择”,但“权衡”与“选择”却是“判断”的一个逻辑前提!“权衡”的含义是比较、衡量、考虑;“选择”的含义是挑选。写作任务就是要思考、权衡、选择,然后作出价值判断。
在这里,要特别注意“价值判断”中的“价值”这两个字:这不是一般的判断,而是“价值”判断。什么是价值?一般来说,价值是一种客体和主体之间的关系。就本材料而言,也就是作为主体的学生梁某和作为客体的社会(世界)之间的关系。他们之间的关系如何?这是有关“人生价值(意义)”的问题,学生梁某的人生迷茫和困惑关键是因为他不知道人生的价值(意义)是什么?换句话说,他不知道人为什么而活?更遑论人怎样生活?——这是人生价值观的范畴,考生不能脱离这个“价值”要求!

【3】选好角度。针对这一点,教育部考试中心(余闻)明确指出,任务驱动型作文材料角度有核心角度、重要角度、次要角度、沾边角度之分。因此考生写作时就事要抓住核心事件来确立核心角度、重要角度。明白了这些要求,再按照这些要求来写就符合命题者命题意图。
就本材料而言,核心角度或者说重要角度是:面对学生梁某的人生迷茫和困惑(他不知道自己毕业后该去做什么工作),三位嘉宾分别给出的人生提示——甲的人生提示是“生活不只是眼前的苟且,还有诗和远方”;乙的人生提示是“没有‘眼前的苟且’,哪有‘诗和远方’”;丙的人生提示是“先弄清‘我是谁’,‘我要去哪里’”。


范文参阅
认识自己,选择合适的人生方向
茂名一中:李伟(教师)
拥有法律本科、金融硕士、新闻传播博士三项清华学历的学生梁某,却产生了人生迷茫和困惑:不知道自己毕业后该去做什么工作!对此,甲乙丙三位嘉宾给出了不同的人生提示:生活不只是眼前的苟且,还有诗和远方(甲);没有“眼前的苟且”,哪有“诗和远方”(乙);先弄清楚“我是谁”“我要去哪里”。(丙)
甲乙丙三位嘉宾的人生提示,谁的更有道理呢?
材料中的大学生梁某“不知道自己毕业后该去做什么工作”,对未来的人生方向(职业选择)产生迷茫和困惑,这属于他的“外”部问题!要想解决梁某的人生困惑和迷茫的“外”部问题,从逻辑上而言,我认为:首先要解决他自身的“内”部问题!“解铃还须系铃人”的道理即是如此!
甲的人生提示是:“生活不只是眼前的苟且,还有诗和远方。”这还是从“外”而言的,并没有从根本上来解决梁某的人生问题;乙的人生提示是:没有“眼前的苟且”,哪有“诗和远方”。虽然乙与甲的立足点不一,但二者根本上还是一致的——都是从“外”而言的,这也没有从根本上来解决梁某的人生问题!
丙的人生提示:先弄清楚“我是谁”“我要去哪里”。这是正确认识自己的问题!何谓认识自己?“认识(你)自己”是德尔菲神庙的铭句,根据苏格拉底,其意为首先研究人自身,然后通过审视人自身的心灵的途径来研究自然。按照苏格拉底的逻辑,在处理“外”和“内”的关系上,要先“内”后“外”,换言之,人只有先正确地认识自己(内),然后才能做其他的事情(外)。由此来看,相对于甲和乙,丙的人生提示才是解决梁某的人生困惑和迷茫的根本之法——梁某之所以对未来的人生感到迷茫和困惑,“不知道自己毕业后该去做什么工作”,从根本上来说,是没有真正地认识自己!
在逻辑上解决了梁某的人生困惑和迷茫的问题,接下来梁某的人生方向(职业)选择便可迎刃而解!
梁某拥有法律本科、金融硕士、新闻传播博士三项清华学历,作为一个清华毕业生,梁某应该在法律、金融、新闻传播方面是出类拔萃的,换句话说,他的特长也正是在此,他在进行职业选择的时候应该主要从这三个方面来选择,正如“如果你是鱼,不要迷恋天空。如果你是鸟,不要痴情海洋”,梁某的擅长(人生方向)是在法律、金融、新闻传播方面,不要去“迷恋天空”和“痴情海洋”!
卢梭说:“人生的价值由自己决定。”在人生方向(职业)选择的时候,梁某应该先正确认识自己,然后选择一个适合自己的人生方向(职业),如此才不会迷茫和困惑!由此来看,丙的人生提示最有道理!



相关阅读
1 ①牛顿曾说:如果说我比别人看得更远些,那是因为我站在了巨人的肩上。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①牛顿曾说:如果说我比别人看得更远些,那是因为我站在了巨人的肩上。 ②北斗一号卫星总指挥李祖洪说:北斗的研制,是中国人自己干出来的。巨 【查看全文】

2 今年青年节,不少演讲礼赞新时代的青年:一个国家最好看的风景,就是这个国家的年轻人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今年青年节,不少演讲礼赞新时代的青年:一个国家最好看的风景,就是这个国家的年轻人!青年的风貌塑造着未来面貌我们的生活中,许多青年用智慧 【查看全文】

3 身处新时代,作为高三学子的你,读了上面两则材料,有怎样的理解与感悟?请写一篇文章表

材料一: 50年代口号:劳动最光荣。 80年代口号:勤劳致富。 当下口号:幸福是奋斗出来的。 材料二: 我国某著名通信制造企业,正在掀起一场奋斗者宣言活动。员工们可以提交一份 【查看全文】

4 第三季“中国诗词大会 ”总决赛冠军是外卖小哥雷海为,他是这样读书的:书店读诗,回家默写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60分) 第三季中国诗词大会 总决赛冠军是外卖小哥雷海为,他是这样读书的:书店读诗,回家默写;把等餐或等红绿灯的碎片时间用来读诗身处喧嚣而 【查看全文】

5 请以“美丽心情”为题,写一篇文章,写作指导与范文

我的心像草尖在萌动,像湖水在荡漾,像枝条上绽放的花朵心情好了,就会拥有一切的美丽 请以美丽心情为题,写一篇文章。 要求:①文体自选(诗歌除外)。②不少于600字,文中不出 【查看全文】

6 以上“赶考”的材料能给当代青年以多方面启示,请结合你对自身发展的思考写一篇文章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1949年3月,中共中央即将离开西柏坡前往北平建立新中国之际,毛泽东说:今天是进京的日子,进京赶考去。周思来回应道:我们应当都能考试及格, 【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