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结合材料,以“ _____,我们的集体记忆”为标题写一篇文章

发布时间: 2022-01-19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集体记忆是在一个群体里或现代社会中人们所共享、传承以及一起建构的事或物,不论它是物质或非物质的,由于人们的意愿或者时代的洗礼而变成一个群体的记忆遗产中标志性的元素。从一个村庄、城市到一个民族,往往有许多具有符号意义的事物成为了集体记忆。威严的古都长安、雄伟的长城、破败的圆明园、温馨的春节、奋进的时代弄潮儿……构成中华民族集体记忆的重要组成部分。任何一个民族都会有这些符号,如果没有这样的符号,一个民族就很难使自己的集体记忆一代又一代传承下去。
请结合材料,以“ _____,我们的集体记忆”为标题写一篇文章,体现你的认识与思考;写作前请将标题中集体记忆的对象补充完整,作为题目。
要求:结合材料,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解题】
本题属于材料+半命题式任务驱动型作文题,重点考查价值观,培养家国认同和文化认同意识,同时考查考生理解材料、思考问题的能力以及语言表达能力。材料由“集体记忆”的概念引出“中华民族集体记忆”。
引导考生关注那些使中华民族集体记忆一代又一代传承下去具有符号意义的事物和符号,去探求这些标志性元素背后的对中华民族发展具有深远影响的精神意蕴,去挖掘我们集体记忆中值得我们铭记和传承的精神财富,在写作中完成人文积淀和价值观矫正。半命题的形式更为灵活,既降低了学生的拟题难度,又开放了写作内容。

【范文导写】
汉字,我们的集体记忆
汉字,在我们的生活中随处可见,大到国家公告,小到我们的名字,它早已深深地融入我们的集体记忆当中,流淌着中华民族的精神血液。
借助汉字,无数先哲的思想精华流传下来。
《论语》教我们做人、处事,宋代的赵普说,他只读了半部论语就可以治理天下了;《劝学》《师说》指导着我们学习的方向;《屈原列传》《苏武传》坚定我们爱国的忠心;《岳阳楼记》教我们心怀天下,先天下之忧而忧……所有这些思想都依靠汉字来传递。汉字,是我们文化的基因,总有那么几个字独属于你——你的名字,你的特征,你的外号……这也是属于集体对你的记忆。当徘徊于异域他乡,所见汉字总会给予我们力量与安心。
汉字,记录和传承中华民族的知识和智慧。
屠呦呦读葛洪的《肘后急救方》“青蒿一握”同样的,他国的知识我们也可以通过将其翻译为汉字来进行学习。也许俄文原版的《钢铁是怎样炼成的》我们无法轻松地去研读,但通过汉字,我们可以轻松地去体会他国的思想,让新鲜的血液注入到华夏血液中。
汉字作为我们的记忆是浪漫而美好的,它有一种独特而又无与伦比的美感。
在生活中,总不乏一些触动人心的文章,它们或语言华丽,或平易近人,但它们都可以令人动容。寥寥几个汉字,便诉说百年梦想,诉说千年征途,诉说苦难艰辛。
汉字,承载着我们的自豪与骄傲。在国外顶尖的生物实验室中,在仅有的十几位成员中,我们可以自豪地看到用汉字书写的八个名字;在出口的产品上刻印着的“中国制造”亦是我们的骄傲。
如果说精神是我们赖以生存的氧气,那么汉字便是承载氧气的血液,将“氧气”输入我们每一个人的记忆中,无数奇迹,无数进步,都将化为我们的集体记忆,一代又一代地传承下去。



相关阅读
1 美丽的月亮小学生作文

美丽的月亮小学生作文 (一) 今天我写完作业抬头看见那迷人的月亮升上天空。 啊!快看,月亮升起来了,那带着一圈金环的月亮缓缓地升起了!月亮是那样美丽,那样明亮,在天空 【查看全文】

2 走进音响世界六年级作文

走进音响世界六年级作文 (一) 音响是人间美的享受,大自然的音响更是陶醉,我用心去倾听大自然的音响,去领略这一片奇妙的天灆之音。 听,大自然中的声音像一首交响曲,而风 【查看全文】

3 我喜欢的一本书作文200字

我喜欢的一本书作文200字 (一) 我家的书架上有许多书:《伊索寓言》、《365夜故事》、《世界奇观》、《动物趣闻》、《西游记》等等。其中有一本书我非常喜欢,它就是《伊索寓 【查看全文】

4 请你从上述三个投稿主题中任选一个,写一篇文章,谈谈自己的理解与感悟

改革开放40多年来,红色小说再版,红色电影热播,红色旅游兴起,红色歌谣传唱,红色经典进入教材,收到了良好效果,唤醒了人们心底美好的记忆。红色文化热满足了大众对红色文化 【查看全文】

5 美丽的故乡作文

美丽的故乡作文 (一) 我的故乡是美丽、富饶的。 在故乡里有我的欢乐,有我的童年时代。但更值得我回忆、赞叹的是它的美景。 我最爱故乡的春天。它是白居易:日出江花红胜火, 【查看全文】

6 小时候的玩伴都大我几岁,我常常有事找他们帮忙。后来父母教育我,男生要独立

阅读下面文字,根据要求作文。 小时候的玩伴都大我几岁,我常常有事找他们帮忙。后来父母教育我,男生要独立,不要总麻烦别人。我因此渐渐什么事都自己决定,不要他人过问。 【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