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一种树是爱慕的花开归于凋零,有一些树是针砭是幻梦是无言。
后皇嘉树眷念故土守着天命,庭中奇树舒展枝叶恰如伊人。
世人以树摇钱,三毛以树言志……
请以“树”为话题,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要求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文体自选,题目自拟。
写作指导
从材料内容看,这是一篇以“树与人”为立意方向的话题作文,它要求写作者把树作为原型、象征、线索等,在行文过程中做到“树中有人,人中有树”,“树”是引子,人是根本;树是方法,人生哲理是归宿。以下写作思路可供参考:
一、以“树”为原型写一个故事。可以以某一棵树的成长,见证人类社会的发展、历史的变迁、风云的变幻。内容可涉及历史、政治、战争、环保、可持续发展等众多话题。
二、“树”作为象征。古往今来的作品中,病梅是畸形的人才培养制度下的产物,白杨是抗战精神的象征,胡杨是生命力的象征,橡树与木棉是爱情的象征等。在平时的写作中,我们也把父母长辈、老师等比作大树,而把自己比作小树。在我们的谚语、俗语、名人名言、诗词歌赋等中,我们有“树高千尺不忘根”“落叶归根”“木秀于林,风必摧之”“以此径寸经,荫此百尺苗”等内含丰富的句子,象征着某种人生境界、生活处境或旷世情怀。所有这些,都可进入我们的写作范围。
三、“树”作为背景或线索。树随处可见,我们的日常生活无时无刻不与树发生联系,家门口的空地、故乡的村口、教学楼的前后、老师办公楼的窗前等,都有可能有树,树下的感人故事也一定很多。电影《山楂树》,便是一部以“山楂树”为背景而创作的知青题材的作品。如果我们以“树”为线索或背景,写身边事,记身边人,定能写出感人的作品。
总之,任何与树有关的话题都可进入我们的写作视野,只要有真感情、真性情,我写出来的作品一定出彩。
树高千尺不忘根
湖南省澧县第一中学 罗硕
庆祝的锣鼓早已停歇,围观的人们也陆续散去。念根站在新建的希望小学教学楼前,望着不远处的山坡,喃喃地说道:“父亲,我已长成大树。然树高千尺,我仍不忘根。”
希望小学门前,是一条清澈的小河。不远处的山坡上,埋葬着念根的父亲。
念根的母亲死得早,父亲是他生命中的大树。他原本不叫念根,父亲给他取得名字叫年根,年根长到三十岁了,他头脑里弯弯拐拐多,没事就做个生意,办个工厂什么的,也许是命运眷顾他,不几年,他就办了水泥厂、农药厂两个企业,自任董事长,成了当地小有名气的企业家了。可也就在这几年,村前的小河变成了臭河。
父亲来了,这是父亲第一次踏进他的办公室。虽说年根已三十多岁,事业有成,在人前总是有模有样的自称董事长,但父亲的到来还是让他吓了一跳。
父亲气哄哄地,一屁股坐在办公室的沙发上。
“跟我走!”父亲说。
年根一声不响地跟在后面。村前的山坡,算不上高峻峭拔,但老藤新蔓苍绿着,野林杂花点缀着,流泉飞瀑润泽着,所以,山是秀气的山,羊肠小道,崎岖回环。路,难走。
走上半坡,父子倚石小憩,清风徐来,让人倍觉清爽,举目四望,林梢峰巅烟雾袅袅。
“此处风光无限啊!”父亲笑着说。
“是啊,登高望远,风光无限。”年根笑着回答。
“可再往上走,可就不好说了。”父亲说。
年根感觉父亲的话有些古怪,他抬头看看山顶的雾气,那雾气黑中带黄。年根突然有一种异样的感觉,他似乎明白了一些什么。
“我说的话你还听不听?”父亲一脸严肃,突然问道。
“当然听,因为——您是我的大树呀。”年根弱弱地说。
“那好,你现在也该成为大树了。你看看——这可是生你养你的地方——”父亲一边说着,一边用力挥动着手臂。由于心情激动,父亲一个趔趄,差点跌倒在地。
年根忙上前扶,他完全明白了父亲意思,自从办了工厂之后,村里的环境完全变了一副模样。他不觉垂首,只觉唇焦喉干,额上有汗涔涔地渗出。
“这上山的路,我只能告诉你一半,至于冲上顶峰的路怎么走,你好好想想吧!”父亲说完,大踏步地下了山坡。
年根跟着父亲下了山。第二天,他便改名“念根”,并向企业全体员工宣布,此后企业的发展将追求效益与环保。
……
三年以后,父亲在一个风和日丽的清晨,毫无先兆地死了。那天,念根正和县领导商谈扩大垃圾污水处理厂、生物发电厂生产规模的相关事宜。念根回到家中,哭得死去活来,他为自己不能为父亲送终而悲伤不已,邻居告诉他,父亲临终之时口里不停地念叨着“上山”“大树”几个字,他是含着笑走的。
念根明白父亲的意思,他把父亲葬在山坡上,他要让父亲看着自己长成大树,看着自己走好接下来上山的路。
几年以后,村里的小河恢复了先前的模样,他投资把通往村庄的大路整修一新,并投资新建了希望小学,在庆祝会上,念根做了重要发言,标题就叫《树高千尺,仍不忘根》。
点评:根据高考作文的评价标准,本文可圈可点:①文体创新。本文属于小小说,作为考场作文,体裁具有创新意识;②本文情节匠心独运。文中年根的改名,父子登山情节的设置,景物的描写、文章的标题以及念根的报告标题等,均是作者为表现主题而有意设置。③语言内涵丰富。“大树”“上山”“冲顶”等暗喻人生,内涵丰富,人物对话之中,很多语言一语双关,景物描写也很有暗示性,故情节曲折有致,主题含蓄蕴藉。④重视细节描写,人物形象鲜明,如在父子登山这一情节中,对父子的语言、动作、神态等常有细致入微的刻画。
梦断梧桐秋雨时
湖南省澧县第一中学 罗硕
屋内,室冷衾寒,辗转反侧。窗外,西风烈烈,雨打梧桐。
距今885年前的这个夜晚,注定是一个忧伤的时刻。窗外,秋雨潺潺,梧桐叶落,一位伟大的词人——李清照,彻夜难眠。
白天的情境如同梦魇,在她的心头挥之不去。
孤单的庭院,她在孤独的寻觅。菊花在寒风中显得萧索,院内冷冷清清,只有她身穿素衣,精神恍惚地站在菊花旁,脸色憔悴,手托香腮,看菊花满地。
这菊花,也曾在她的心中美丽过。当年,她曾与丈夫赵明诚共赏菊花,共饮菊花酒,共话金石收藏。当然,丈夫也有不在家的时候,但这些短暂的分离,在她的心头幻化成“东篱把酒黄昏后,有暗香盈袖”。然世事变迁,她这个弱女子,还来不及享受那片刻的幸福,便花谢花飞,只剩下凄惨。
几杯薄酒,挡不住冷风的侵袭,更不能消除心中的寒冷,凌厉的寒风,如锋利的刀刃,切割着她的内心。她突然回到了现实,想起那个觊觎她的金石收藏的张汝舟,那丑恶的嘴脸让她感到一阵恶心。
惊鸿飞过,心扉的涟漪荡漾开去。抬头望着孤雁,突然有一种似曾相识的感觉。这个秋冷雁高的季节,落魄的李清照,忧伤再次泛滥。她突然想到了“靖康之难”时的烽火,顷刻之间,山河破碎,家乡蒙难,亲人或死去或逃亡。她想起了家,此时早已无复昔日的模样,他们夫妻收藏的大部分金石、古籍毁于战火;她想起了丈夫,一位带给她很多甜蜜的多情男子,如今已在这次灾难中死去;她想了家乡的人民,此时正惨遭金兵铁蹄的践踏,他们一定是“南望王师又一年”;她想起了那个偏安一隅的朝廷,“靖康耻,犹未雪”,可王公贵族犹唱后庭花,将有限的几声呼喊淹没在箫鼓声中。
内心哀痛阵阵,孤雁长鸣,哀怨的声音直划破天际,似乎在应和着她的伤痛。
天色尚早,泪光迷蒙之中,她倚窗独坐,心如死水,漫长使孤独变得更加可怕。她盼望着黑夜的到来,因为只有黑夜才能吞噬一切,包括她的伤痛。
好不容易到了黄昏,可偏又雨打梧桐,点点滴滴,淅淅沥沥的,不像打在树叶上,倒像是打在心里。烦恼才下眉头,却上心头,一层深似一层。
也许今夜注定是个不眠之夜,那就让这梧桐夜雨与她相依相伴吧。让这满腔的愁绪化作美丽的诗篇,永远光照后人。
是的,当时的情形也正是如此,只见她突然起身,提笔写下:
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乍暖还寒时候,最难将息。三杯两盏淡酒,怎敌他,晚来风急!雁过也,正伤心,却是旧时相识。满地黄花堆积,憔悴损,如今有谁堪摘!守着窗儿,独自怎生得黑?梧桐更兼细雨,到黄昏,点点滴滴。这次第,怎一个愁字了得!
感谢上苍,如果没有这菊花飘残,没有这梧桐夜雨,没有一个落魄的李清照,词坛便少了一首绝妙好词,我们便少了一份感动。
是非成败转头空,浪花淘尽英雄。885年过去了,多少人封侯拜相,但世事变幻,那些封侯拜相者又有谁知道,又有谁还被人记得,真正被记得的名字是“落魄者李清照”。让我们永远铭记的,只是这个普通的夜晚,“李清照”这个名字,以及她那孤独落寞的身影。
点评:本文为古诗词改写类文章,全篇大胆的发挥联想与想象作者特别重视古诗词注重言外之意,味外之旨,从时代背景、作者生平经历、主要思想等方面发掘素材。作品中的景物描写、动作、心理、神态等细节描写,安排合理,详略取舍得当。(指导教师 罗硕)
相关阅读
1 ①牛顿曾说:如果说我比别人看得更远些,那是因为我站在了巨人的肩上。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①牛顿曾说:如果说我比别人看得更远些,那是因为我站在了巨人的肩上。 ②北斗一号卫星总指挥李祖洪说:北斗的研制,是中国人自己干出来的。巨 【查看全文】
2 今年青年节,不少演讲礼赞新时代的青年:一个国家最好看的风景,就是这个国家的年轻人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今年青年节,不少演讲礼赞新时代的青年:一个国家最好看的风景,就是这个国家的年轻人!青年的风貌塑造着未来面貌我们的生活中,许多青年用智慧 【查看全文】
3 身处新时代,作为高三学子的你,读了上面两则材料,有怎样的理解与感悟?请写一篇文章表材料一: 50年代口号:劳动最光荣。 80年代口号:勤劳致富。 当下口号:幸福是奋斗出来的。 材料二: 我国某著名通信制造企业,正在掀起一场奋斗者宣言活动。员工们可以提交一份 【查看全文】
4 以上“赶考”的材料能给当代青年以多方面启示,请结合你对自身发展的思考写一篇文章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1949年3月,中共中央即将离开西柏坡前往北平建立新中国之际,毛泽东说:今天是进京的日子,进京赶考去。周思来回应道:我们应当都能考试及格, 【查看全文】
5 请以“美丽心情”为题,写一篇文章,写作指导与范文我的心像草尖在萌动,像湖水在荡漾,像枝条上绽放的花朵心情好了,就会拥有一切的美丽 请以美丽心情为题,写一篇文章。 要求:①文体自选(诗歌除外)。②不少于600字,文中不出 【查看全文】
6 第三季“中国诗词大会 ”总决赛冠军是外卖小哥雷海为,他是这样读书的:书店读诗,回家默写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60分) 第三季中国诗词大会 总决赛冠军是外卖小哥雷海为,他是这样读书的:书店读诗,回家默写;把等餐或等红绿灯的碎片时间用来读诗身处喧嚣而 【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