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了上面两段材料,你有怎样的感触与思考?请对负重和减重、前行和止步等有所辨析,确定

发布时间: 2019-02-22
曾参说:“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论语·泰伯》)一则寓言说:每个人生而背负大木头前行。但总有人会觉得行路背负大木头太沉太辛苦,就不断将大木头削减至更短小,行路也更轻松。直到有一天,遇到了凭自身力量无法跨越的沟壑,那些一如既往背负大木头的人用大木头搭在沟壑上而有了桥,继续前行;而停在原地垂头丧气、追悔莫及的,正是之前那些不断削减大木头以致无法搭桥的人。读了上面两段材料,你有怎样的感触与思考?请对负重和减重、前行和止步等有所辨析,确定立意,写一篇文章。要求选好角度,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少于800字。

试题分析:此题考核根据要求写作的能力,以材料作文的方式呈现,但带有明显的任务驱动性质。写作时要仔细阅读所给材料,把握材料中心,确定立意。本题包括两大部分,第一部分给出材料,第二部分给出的是任务和要求。第一部分由两则材料组成,一则直接说理,出自传统儒家经典《论语》,一则借助寓言形象说理,两则材料有同有异。第一则材料,“士不可不弘毅,任重而道远”,意思是:读书人不可不宏大刚毅,因为他们责任重大、路途遥远。联系现实思考,个人前途是与国家民族命运紧密交织在一起的,个人的成长成,民族的伟大复兴,前路漫漫,作为一个青年学子,应牢记自己的使命和担当,勇于奋斗。材料二的“每个人生而背负着大木头前行”紧承第一则材料继续告诉我们,奋斗的过程是艰难的,负重前行,步履维艰。因而有人不断将背负的木头削短,获得暂时的轻松,可一旦遇到自身无法跨越的鸿沟,便被拦下,再不能继续前行。背负的木头只是一个比喻性的说法,带有象征的意味,象征着前进路上的种种磨难,也象征着自身的种种责任和使命。这些压在身上的种种,是前行路上必须肩负的重量,唯有不放弃、不抛弃,奋斗不息,才会在未来的某一天成为我们前进路上重要的助力。综合两则材料,其的共同点是都强调了“担当”和“奋斗”。这也就指明了立意的方向。题目第二部分给出的任务和要求中“你对上面两则材料有怎样的感触和思考”,意味着审题时必须是综合考虑两则材料,不可抛却任何一则;“请对负重和减重、前行和止步等有所辨析”,命题人给了考生两组示范性的相反相对的词,要求考生有所辨析,考生写作中可以是具体的语句体现,也可以是行文思路框架中的体现。行文时可从材料分析入手提出自己的观点,然后进行论证,论证时可以结合古今的典型事例及思想理论进行分析,古代如,司马迁忍辱负重完成了《史记》;当代如习近平总书记对青年的青春寄语“要以国家富强、人民幸福为己任,胸怀理想、志存高远,投身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实践,并为之终生奋斗”等。让文章有现实意义和针对性。

立意角度参考:
负重奋斗使生命更精彩;
青年人当担负使命,负重奋进;
减重获得一时轻松,却行而不远,负重前行终致远。

负重,让生命更精彩
一叶扁舟在惊涛骇浪中因为负重而平稳,一位农妇在命运多舛中因为负重而健康,同样,我们每一个人的生命也会因为适当的负重而精彩。
早在那战火纷飞的年代,先哲孟子就曾经这样告诫我们“故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增益其所不能。”几千年的历史穿越时空。告诉我们同一个道理:负重,让生命更精彩。
遭受宫刑的司马迁,一生遭尽世人的白眼,死已无颜面对宗族,但是当他面对这惨淡人生时,他选择了忍辱负重,血和泪凝聚成的“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史记》光耀千古。负重,让司马迁由一个匍匐于地的殿臣站立成为一位为民写史的华夏史官。负重,让他的生命绽放彩。
因为负重,诞生了《史记》;因为负重,司马迁获得了永恒。翻开由负重诞生的《史记》我们认识了更多能够负重的英雄,正是他们,让负重的精神穿越时代长青。
“苦心人,天不负,卧薪尝胆,三千越甲可吞吴”,使勾践的负重走向成功,成为所有人激励自我的力量。虽然蒙受着被俘的巨大耻辱,但勾践却毅然选择负重前行。他没有止住自己重振越国的脚步,承受生命中不能承受之重,卧薪尝胆,让勾践终灭夫差,洗尽耻辱。负重,让勾践的生命更加精彩,让人们对他肃然起敬。
合上《史记》,现实的社会是一本永远也翻不完的书,时光给书的每一页写下内容,又将每一页匆匆翻过。阅读这本书,我们获得了同样的信息:负重,让生命更精彩!
没有负重,只有减重,怎会有女排姑娘17年后再次站上最高领奖台?没有负重,只有减重,怎会有洪战辉自强不息,成就自己的艰难人生?没有负重,只有减重,怎会神舟号飞船一次次的飞天?因为负重,申雪、赵宏博在冰上为祖国赢得一份又一份荣誉;因为负重,黄来女在挫折面前没有倒下,而是勇敢的搏击人生;因为负重,中国代表团终于在几代人的努力下加入世贸组织,见证中国的辉煌。
人生的旅途,如果一味减重,生命的担子太轻,养尊处优、生活优裕,反而会精神空虚、迷惘无聊,这样的人生没有多大价值可言。
曾参说:“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只有负重,才能走得更远。负重,让生命更精彩!



相关阅读
1 今年青年节,不少演讲礼赞新时代的青年:一个国家最好看的风景,就是这个国家的年轻人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今年青年节,不少演讲礼赞新时代的青年:一个国家最好看的风景,就是这个国家的年轻人!青年的风貌塑造着未来面貌我们的生活中,许多青年用智慧 【查看全文】

2 ①牛顿曾说:如果说我比别人看得更远些,那是因为我站在了巨人的肩上。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①牛顿曾说:如果说我比别人看得更远些,那是因为我站在了巨人的肩上。 ②北斗一号卫星总指挥李祖洪说:北斗的研制,是中国人自己干出来的。巨 【查看全文】

3 第三季“中国诗词大会 ”总决赛冠军是外卖小哥雷海为,他是这样读书的:书店读诗,回家默写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60分) 第三季中国诗词大会 总决赛冠军是外卖小哥雷海为,他是这样读书的:书店读诗,回家默写;把等餐或等红绿灯的碎片时间用来读诗身处喧嚣而 【查看全文】

4 身处新时代,作为高三学子的你,读了上面两则材料,有怎样的理解与感悟?请写一篇文章表

材料一: 50年代口号:劳动最光荣。 80年代口号:勤劳致富。 当下口号:幸福是奋斗出来的。 材料二: 我国某著名通信制造企业,正在掀起一场奋斗者宣言活动。员工们可以提交一份 【查看全文】

5 请以“美丽心情”为题,写一篇文章,写作指导与范文

我的心像草尖在萌动,像湖水在荡漾,像枝条上绽放的花朵心情好了,就会拥有一切的美丽 请以美丽心情为题,写一篇文章。 要求:①文体自选(诗歌除外)。②不少于600字,文中不出 【查看全文】

6 以上“赶考”的材料能给当代青年以多方面启示,请结合你对自身发展的思考写一篇文章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1949年3月,中共中央即将离开西柏坡前往北平建立新中国之际,毛泽东说:今天是进京的日子,进京赶考去。周思来回应道:我们应当都能考试及格, 【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