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子:不学诗,无以言。
培根:读诗使人灵秀。
电影《死亡诗社》:我们读诗并不是因为它们好玩,而是因为我们是人类的一分子,而人类是充满激情的。
网友:除了让你的生命更丰满之外,读诗这件事根本毫无用处。
对于读诗,你有怎作的体验或思考?请据此写一篇文章。要求:综合材料内容及含意,选好角度,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少于800字。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详解】试题分析:本题考查考生的写作能力。本题属于任务驱动型作文,任务驱动型作文的写作要求关键在于识别并完成任务,在任务的驱动下发表对材料的看法。写作考场作文的第一步是审题,即审读题干要求和审读材料内容。本题题干要求考生针对材料来谈自己的思考与感悟,写一篇文章与同龄人共勉。材料重点在于引导考生关注并思考精神与物质的关系,这就要求考生要把握材料的内容,明确材料的中心话题,在中心话题的指引下进行立意作文。
【审题】“不学诗,无以言”,不学《诗经》,在社会交往中就不会说话。学诗,可以培养想象力,兴起人的高尚情志,提高观察力,了解天地万物与社会大千,锻炼合群性,学得讽刺方法,学习孝顺父母、报效国家的方法,认识鸟兽草木的名称。在孔子的教育体系中,人的修养开始于学习《诗经》。“读诗使人灵秀”说明了学习的重要性,学习可以使人聪慧通达,有远见。“我们读诗并不是因为它们好玩,而是因为我们是人类的一分子,而人类是充满激情的”,强调读诗的意义。诗歌,美丽,浪漫,爱情……这些才是我们活着的意义。结合“除了让你的生命更丰满之外,读诗这件事根本毫无用处”分析,我们要用诗歌来抒发对美的追求与渴望;要用诗歌来承载酸楚与苦难;要用诗歌来寻思与悟道。读诗,只因诗是我们情感的载体,是我们生活的一部分,诗可以带你我抵达到不了的远方。
参考立意:
生活需要“诗”;正确认识“诗”的价值;人生不应只有苟且,还有诗与远方;创意诗般的生活;珍视诗意生活;珍惜传统文化等。
行文结构:如用一系列诗句引出话题“创意诗般的生活”,然后从不同的角度分析论述,如诗句因为创意被人铭记,生活需要创意才会在纷杂的世界中有不重复的自己;创意诗般的生活,在皎洁的月光下体会生活的静谧,在高山流水的瀑布下感受生活的壮丽,可以结合李白、王安石等诗人来写。然后再写诗句如此,人生有何尝不是这样,我们需要创意生活。最后可以写自己的做法或期待,如在成功时,不骄傲,创意出低调谦虚的自我;创意诗般的生活,做不一样的自我,选择诗意的表达方式;让创意之花永不凋零的开在人生道路上。
诗与生活
诗,对于如今的我们来说更多的是一种文体,一种逐渐消逝的文体。但其实,无论古代,近代或先代,诗从未远离丝毫,仅因我们仍懂得去生活,而生活在,诗一直都在。
诗,就是生活中的诗。
没有什么诗是架空于其诗人经历乃至时代背景之上的。举一个很简单的例子,南宋与北宋的诗风就出现了极大的反差。北宋诗人多喜咏雪月风花,究其根本,是建立其生活富足安康百姓安居乐业的基础上的。我一直是坚信着成为一个能够发现生活中美丽并赋诗吟唱赞颂的人的前提是他得生活得像个人。而太平盛世正是给了那些才子品位生活的时间与机会,用华丽的辞藻去赞颂着造化神韵或是江南春色。南宋诗人则多是放弃了这种浮华的文风,显得壮烈且悲凉。“山河破碎风飘絮,身世浮沉雨打萍。”靖康之耻尤在眼前,而中原政府面对外寇却是一退再退。在这般动荡不安的岁月中,沉寂在文人骨子中的气节与血性终于在生活的压迫下爆发于纸笔之间。因为这早已不是“肉食者谋之”的“亡国”,这是“匹夫有责”的“亡天下”啊!正所谓“诗是由情感决定的,情感是由生活决定的,生活是由时代背景决定的”的逻辑链也至此浮于水面。诗是性灵的吟咏,是“志”的抒发,是内心的呼告。没有生活,就没有诗。
生活,是诗意的生活。
众所周知,读诗品诗,精要之处亦非是那内容措辞,而是那一股寄寓着情感的诗意。诗之所以经久不衰,更多的是因其用诗意观察生活的独到的角度。“世间上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能发现美的眼睛。”诗意就是诗人看世界的眼睛。山水田园诗想必诸位亦是有所耳闻,其非是拘泥于险峰秀水、壮阔河山,其中最为杰出的反倒是那一首首类似于描绘极为普通农家景象的田园诗。孟浩然的《过故人庄》想必大家都是有所耳闻,其全诗无外乎记述了一件“故人具鸡黍,邀我至田家”的日常之事,在大多数人眼里这样毫无见微知著之点的题材说得难听点就是难登大雅之堂。但是孟浩然却是将其生活化,通俗化,以最朴素的语言描绘了最平凡的生活,语言、角度、内容融会贯通,成就了一篇流芳千古的诗篇。由此可见,平凡的生活不意味着乏味,它更像是等待着诗意为其抹去那一抹凡性,返璞归真,随心随性的白描亦是大巧不工。生活之所以能称之为生活,恐怕是因为它是有诗意的生活,等待着发掘,等待着来自诗人内心诗意的共响。失去了诗意的生活还能称之为生活吗,我看仅能呼之生存吧。
诗与生活,生活与诗,正是体现着我们的思考与抉择。美终究是主观的,无法言语的美灵活地寄宿于生活中的处处时空,但很巧,诗是介乎于主观与客观之间的,恰是一座桥梁,连接着这个世界的一体两面。桥梁定不止这一座,但这一座一定是我们炎黄子孙用的最长久,走得最习惯的那一座。
相关阅读
1 关于规则的作文200字
关于规则的作文200字 (一) 所谓国有国法,家有家规,我们生活中也有各种规则,学校有学生法则,道路有交通规则,就连玩都有游戏规则,各种各样的规则约束着我们,让我们在各 【查看全文】
2 快乐的寒假作文350字快乐的寒假作文350字 (一) 今天我刚从湖南回到上海。春节这几天,我和爸爸妈妈一起去湖南大姨家过年,爸爸开车载着我和妈妈1月25号开车从上海出发,开了1360公里路,花了20个小 【查看全文】
3 美在身边小学作文美在身边小学作文 (一) 当你走在大街上,看到正在为各种募捐箱里奉献爱心的老人、孩子这时你感觉到的,是不是美呢?当你坐在公共汽车上,看到年轻人为老人让座时,老人及周 【查看全文】
4 “共享单车”是商家投资的共用自行车,只需手机扫码即可付费骑行,因其灵活便捷共享单车是商家投资的共用自行车,只需手机扫码即可付费骑行,因其灵活便捷、低碳环保成为许多城市常见的短途代步神器。 共享单车在大中城市投放使用,最大限度地实现了资源共 【查看全文】
5 孟子认为,人皆有恻隐之心。 法国思想家卢梭认为,怜悯是一种自然的感情,它能缓和每一个阅读下面文字,根据要求作文。 孟子认为,人皆有恻隐之心。 法国思想家卢梭认为,怜悯是一种自然的感情,它能缓和每一个人只知道顾自己的自爱心,从而有助于整个人类的互助共存 【查看全文】
6 70多年前,周立波创作了关于土改的小说《暴风骤雨》,小说所写的村庄叫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60分) 70多年前,周立波创作了关于土改的小说《暴风骤雨》,小说所写的村庄叫元茂屯,本名元宝屯。该村有个不雅的诨号光腚屯。村子穷,赵光腚们 【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