某中学举行建校80周年校庆活动,先后邀请三位知名校友作报告。第一位校友总结自己的成功经

发布时间: 2019-02-24
某中学举行建校80周年校庆活动,先后邀请三位知名校友作报告。第一位校友总结自己的成功经验时说“要做别人不做的事”,第二位校友觉得最关键的是“要做自己喜欢的事”,第三位校友则要求大家“要把自己不喜欢的事做好”。同学们听完后,有的议论纷纷,有的陷入了沉思。
要求:结合材料内容及含意,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解析】这是一篇材料作文,三位知名校友所说的话各有侧重点:
第一位校友“要做别人不做的事”强调的是勇气、挑战、创新;第二位校友“要做自己喜欢的事”强调的是兴趣、自主、独立;第三位校友“要把自己不喜欢的事做好”强调的是适应、责任、坚持等,据此可以任选一个角度,也可以把三者结合起来写。

鼎之三足
鼎有三足。如果把成就事业比作鼎,那么“做别人不做的事”“做自己喜欢的事”“把自己不喜欢的事做好”,就好比是鼎之三足。
“做自己喜欢的事”是成就事业的前提。因为喜欢,便会有“衣带渐宽终不悔”的痴迷和“为伊消得人憔悴”的坚持,一如齐白石沉迷于画画,爱迪生执着于发明;因为喜欢,便会有“众里寻她千百度”的期待与“蓦然回首”的惊喜,就像袁隆平在逐穗检查14000多个稻穗后,终于找到不育株时的欣喜若狂。可是,通往成功的路上太拥挤,不是每一个人都拥有最强壮的体魄和最聪慧的大脑,不是每一个人都能在拥挤中脱颖而出,因此,人生还要学会选择:选择方向,以使所做的事更有意义;选择路径,以努力避开拥挤的人群;选择取舍,以让自己轻装前行。
“做别人不做的事”,就是要敢于挑战自己,无论这件事有多么艰难,需要多大的勇气和毅力,或者多么没有前途,看不到希望;就是要敢于独辟蹊径,选择别人不敢走却可能适合自己的道路;就是要舍得放下别人放不下的东西,无论它看起来是多么的珍贵。
在通往成功的路上,所有被挤兑出局的人,并不都是先天条件不足的人,更多的是因为准备欠缺或者急功近利。“把自己不喜欢的事做好”,就是要有“磨刀不误砍柴工”的准备,就是要有“板凳能坐十年冷”的忍耐,就是要有常“扫一屋”的习惯和“登泰山而小天下”的视野,就是要培养“泰山崩于前而色不变、麋鹿兴于左而目不瞬”的定力,就是要丰富自己的内涵,提升自己的境界,最后以“无用”成就“有用”。
不但事业如此,人生处处是这样。陶渊明“性本爱丘山”,可为了享受田园的乐趣,就不能不放弃官场,做出让别人不可思议的“归去来兮”的选择;尽管“草盛豆苗稀”,可还是坚持“晨兴理荒秽,带月荷锄归”,但也正是在这种并不喜欢的劳作中,他享受到了“既窈窕以寻壑,亦崎岖而经丘”的乐趣。同样是进藏旅游,有的人选择骑摩托车甚至自行车,在享受坐火车乘飞机所不可能有的神奇与浪漫的同时,又必须充分关注到每一个细节,稍有疏忽就有可能遭受灭顶之灾。
做自己喜欢的事时,别忘了做别人不做的事,更别忘了把自己不喜欢的事做好,只有这样,才能真正做成自己所喜欢的事。



相关阅读
1 以上“赶考”的材料能给当代青年以多方面启示,请结合你对自身发展的思考写一篇文章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1949年3月,中共中央即将离开西柏坡前往北平建立新中国之际,毛泽东说:今天是进京的日子,进京赶考去。周思来回应道:我们应当都能考试及格, 【查看全文】

2 ①牛顿曾说:如果说我比别人看得更远些,那是因为我站在了巨人的肩上。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①牛顿曾说:如果说我比别人看得更远些,那是因为我站在了巨人的肩上。 ②北斗一号卫星总指挥李祖洪说:北斗的研制,是中国人自己干出来的。巨 【查看全文】

3 请以“美丽心情”为题,写一篇文章,写作指导与范文

我的心像草尖在萌动,像湖水在荡漾,像枝条上绽放的花朵心情好了,就会拥有一切的美丽 请以美丽心情为题,写一篇文章。 要求:①文体自选(诗歌除外)。②不少于600字,文中不出 【查看全文】

4 第三季“中国诗词大会 ”总决赛冠军是外卖小哥雷海为,他是这样读书的:书店读诗,回家默写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60分) 第三季中国诗词大会 总决赛冠军是外卖小哥雷海为,他是这样读书的:书店读诗,回家默写;把等餐或等红绿灯的碎片时间用来读诗身处喧嚣而 【查看全文】

5 身处新时代,作为高三学子的你,读了上面两则材料,有怎样的理解与感悟?请写一篇文章表

材料一: 50年代口号:劳动最光荣。 80年代口号:勤劳致富。 当下口号:幸福是奋斗出来的。 材料二: 我国某著名通信制造企业,正在掀起一场奋斗者宣言活动。员工们可以提交一份 【查看全文】

6 今年青年节,不少演讲礼赞新时代的青年:一个国家最好看的风景,就是这个国家的年轻人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今年青年节,不少演讲礼赞新时代的青年:一个国家最好看的风景,就是这个国家的年轻人!青年的风貌塑造着未来面貌我们的生活中,许多青年用智慧 【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