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今的文艺作品中的孙悟空形象千奇百怪,故事情节任意编造(甚至有孙悟空和白骨精相爱的情节),以至有人说“孙悟空简直被‘逐渐玩坏’了”。对此现象,某艺术家严厉批评“糟蹋经典”,某观众直呼“毁童年”,也有观众说“只要好看就行了”;某演员认为“每个人心中有一个自己的孙悟空”,某导演说“就是要颠覆经典,有颠覆才有创造”。
读了以上材料,你有何感想?请你在不脱离材料内容及含意范围的前提下,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要求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解析】这则材料根据近期社会热点事件编写而成。曾几何时,大批的“新生代”孙悟空形象在影视作品中出现,从《大话西游》到《西游降魔篇》再到《西游伏妖篇》,从新版《西游记》连续剧到《悟空传》,从《情癫大圣》到《大闹天竺》,从《三打白骨精》到《大圣归来》,每一次总能给人不同的面貌和感受,让人应接不暇,悟空的形象在作品中一再刷新人们的观感,由此,我们印象中真实的孙悟空到底是什么模样,已经越来越模糊。
之所以会有这种情况,或许一方面源于饰演过孙悟空的明星们,对这个角色的理解越来越个人化。另一方面,也源于《西游记》作为传统文化经典,其内容广为人知,如果不在它的基础上进行翻新创造,恐怕难以吸引观众。还有一个原因就是因为《西游记》不涉及版权交易,所以影视创作者可以随心所欲对孙悟空进行再创作,这也让“恶搞,山寨,解构”等方式层出不穷。不管怎样,面对各种新的意义,如今的我们已经很难找回孙悟空更为本质性的一面。
这则材料呈现的就是孙悟空形象大量被颠覆的社会现象——对材料的这个核心内容要把握准确。从命题形式上讲,本题并未采用所谓“任务驱动型”材料作文的普遍的表述形式,但这并不意味着本题没有明确的写作任务。题目 中“读了以上材料,你有何感想”“不脱离材料内容及含意范围”意在提醒考生,作文的立意要以上述材料为触发点,在内容和主旨上要和材料相关。话说回来,这也是“材料作文”题中应有之义,无论是否“任务驱动”。
那么,就本题来说,应该围绕“孙悟空经典形象被颠覆”(这个“经典形象”,可以是小说《西游记》中的形象,也可以是86版电视剧中的形象)这个问题来展开思考,逐渐深入,逐步拔高,写作角度比较广泛。但不能撇开“孙悟空形象”而直接切换到某个主题,如写对待“经典”的态度,写“恶搞”的底线,写创新思维,写不破不立,写“一千个读者心中有一千个哈姆雷特”等等。从材料出发,体现一个思维渐进的过程,最终回到材料,是为上策。至于对此现象是支持还是批判,皆为可取。
【参考范文】
我欲疾呼真大圣
尤杨
这壁厢,孙悟空深情地对紫霞仙子告白;那壁厢,孙悟空正和白骨精情意绵绵。——不知孙悟空是那大闹天宫叱咤风云的齐天大圣呢,还是混进了《西游记》里的段誉或者韦小宝呢?那个真正的大圣,如今在何方?
篡改经典,为博一笑的观点,其实遍布我们的日常生活中,甚至已经深入人心了。君不见当今儿童所知的诸多古典人物,许多是从恶搞版、搞笑版里中得来的形象?虽然吴承恩已仙逝数百年,不会跳将出来,然而我们怎能漠视经典作品背后的真意,淡漠经典背后的历史,甚至践踏经典之所成为经典的精神?
像《西游记》这样的经典之作,是具有典范性的经久不衰的万世之作。传承经典,首先要做的就是尊重经典的原貌真容;而尊重经典的真容,就是让人透过它看到历史的原貌。师徒四人跋山涉水九死一生的漫漫旅途,让人看到为求佛法舍身取义的玄奘是如何的笃定与坚忍;贾王史薛四大家族的兴亡,让人从中看出多少豪门家庭在历史长河里的沉浮与人世变换中的众生世相;范进的喜极而疯,让人从中看到了多少含辛茹苦十载寒窗的学子的辛酸悲苦;雪夜上梁山的林冲的最后抉择,又让人看到了多少逆来顺受的人民在统治者强压下被迫的反抗。经典,确乎创造了那些让人记忆深刻的形象,但它所反映的主题,所展示的历史环境,才是其核心所在。而当经典中的这些精髓与灵魂已被架空,徒留下一个为博一笑,吸引眼球的躯壳,那它的面目恐怕真是苍白惨淡而令人生厌的了。
然而人们就是这般执着,那年黛玉裸死的风波还未平息,这边又不时地冒出来一个风情万种的孙猴子。与其说你们是颠覆经典,创造经典,不如说你们借助经典之名炒作牟利。而究其根源,某些文艺创作者,之所以制造出千奇百怪的悟空形象,无非是在商业利益的驱动下,在最大限度获得利润的考量下,一味地为迎合某些消费者的猎奇心理、偏嗜口味而进行商业生产而已。所以说那屏幕上搂搂抱抱的虽然名叫孙悟空,但其实只不过是一个披着悟空外衣的消费品或者商品而已,与某些口味鲜辣而实则满是调味剂防腐剂的毫无营养的辣条之类的垃圾食品别无二致。
诚然,文化产品既然走入了市场经济大潮,就必然逃不开市场规律的制约,生产效率、经济利益是大势所趋。但是,商业化并不意味着粗制滥造,更不意味着放弃对艺术品质、艺术灵魂的坚守。改编经典作品也是如此。一味追求经济效益,一切以票房价值为旨归,必然伤害到传统文化遗产的传承和发展。试想,如若数千年文明沉淀下来的传统审美和文化追求遭到肆意蚕食,历史将会何等嗟叹,人心将会如何皈依?著名编辑、作家蔡益怀曾说他对当今文学最感到痛心的是“虚假与浮躁”,他说“从上而下的虚假和浮躁,已经令我们的写作人沉不住气,既没有勇气去审视我们的灵魂,又没有耐性去进行一种纯粹的心灵写作。在商品经济的大潮面前,大家都迷失了方向,将“票房”价值看成理所当然的追求,将炒作当作成名成家的必然手段;大家津津乐道的是作家“富豪榜”,而没有多少人关心作品的‘含金量’”。在这样的心态下,出现千奇百怪风情万种的孙悟空,也就不足为怪了!
当然,经典作品也不拒绝真正的创新和与时俱进。改编经典,应视作传承和传播经典的一种有效途径。任何改编,总要注入改编者对经典的解读阐释,融入他们所吸收的所处时代的新鲜思维成果。这里的关键,在于循着经受了历史和人民检验的经典作品所昭示的审美价值取向和道德伦理观念,顺势深化、丰富、发展,而要反对逆势解构、拆卸、颠覆,片面为迎合低俗趣味而进行无价值无底线的粉饰和涂抹。
更重要的是,改编这些经典作品,不能丧失敬畏之心。敬畏心的缺失,是艺术之祸。敬畏经典,本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对优秀传统文化艺术高度自觉、充分自信的文明标志。经典作品中传承的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倡导的种种理念、主张,不仅为当今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提供着强大的精神资源,也堪为救治21世纪面临的道德危机和精神危机的文化良方。一些作品调侃崇高、解构经典、颠覆历史,其实就是缺乏对经典的敬畏;一些作品是非不分、善恶不辨、以丑为美,其实就是缺乏对审美标准的敬畏;一些作品搜奇猎艳、一味媚俗、低级趣味,其实就是缺乏对崇高的敬畏;一些作品胡编乱写、粗制滥造、牵强附会,其实就是缺乏对创作严肃性的敬畏。从这个意义上讲,某些人肆意颠覆,创造出让人大跌眼镜的悟空形象等,实则殃及精神的“民生”,令人忧虑。
遥想当年,86版《西游记》的导演杨洁和剧组的全体演职员,是用当年唐僧取经的精神和毅力来完成这部巨著的。自播出至今已有30年,重播3000余次,早已成为不可磨灭的艺术经典。假如没有一份对艺术的虔诚的敬畏之心,假如没有坚韧不拔历经磨难的毅力,而是只为迎合低俗口味,只为追求票房价值,又怎么可能在那样一个技术有限的年代创造出如此经典之作,如何让孙悟空的形象深入人心不可磨灭!
所以那些披着经典的外套,糊弄大众的悟空,快快让路吧!虚无历史,虚无经典,虚无一切的作品,都如孙大圣眼前的妖雾,终会烟消云散,留下的,是悟空的真身。
我欲疾呼真大圣,只缘“假货”满荧屏!
相关阅读
1 今年青年节,不少演讲礼赞新时代的青年:一个国家最好看的风景,就是这个国家的年轻人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今年青年节,不少演讲礼赞新时代的青年:一个国家最好看的风景,就是这个国家的年轻人!青年的风貌塑造着未来面貌我们的生活中,许多青年用智慧 【查看全文】
2 身处新时代,作为高三学子的你,读了上面两则材料,有怎样的理解与感悟?请写一篇文章表材料一: 50年代口号:劳动最光荣。 80年代口号:勤劳致富。 当下口号:幸福是奋斗出来的。 材料二: 我国某著名通信制造企业,正在掀起一场奋斗者宣言活动。员工们可以提交一份 【查看全文】
3 第三季“中国诗词大会 ”总决赛冠军是外卖小哥雷海为,他是这样读书的:书店读诗,回家默写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60分) 第三季中国诗词大会 总决赛冠军是外卖小哥雷海为,他是这样读书的:书店读诗,回家默写;把等餐或等红绿灯的碎片时间用来读诗身处喧嚣而 【查看全文】
4 请以“美丽心情”为题,写一篇文章,写作指导与范文我的心像草尖在萌动,像湖水在荡漾,像枝条上绽放的花朵心情好了,就会拥有一切的美丽 请以美丽心情为题,写一篇文章。 要求:①文体自选(诗歌除外)。②不少于600字,文中不出 【查看全文】
5 以上“赶考”的材料能给当代青年以多方面启示,请结合你对自身发展的思考写一篇文章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1949年3月,中共中央即将离开西柏坡前往北平建立新中国之际,毛泽东说:今天是进京的日子,进京赶考去。周思来回应道:我们应当都能考试及格, 【查看全文】
6 ①牛顿曾说:如果说我比别人看得更远些,那是因为我站在了巨人的肩上。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①牛顿曾说:如果说我比别人看得更远些,那是因为我站在了巨人的肩上。 ②北斗一号卫星总指挥李祖洪说:北斗的研制,是中国人自己干出来的。巨 【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