焚艾有固定的时间,亲人们全都聚集在一起。
清明插柳,端午焚艾。每年的端午节,都溢满着艾草香。
记忆里,一到端午节,几乎所有的人家都会早起,到菜地采艾草。青碧的艾草,一束束地插遍门窗,抑或铺在太阳下晒。在院子里觅块空地,将备好的松枝架起来,再把晒干的艾草抱上去,点火,爇烧。孩子们围绕着艾草堆,或坐或玩耍,在大人们一声声“注意安全”的叫唤中,嬉笑闹腾着。据说,艾草可以驱邪避邪,焚艾散发出的奇特芳香还能驱散蚊蝇虫蚁。
等到艾香缭绕满院,外婆会拿出准备好的各种零食,有枣、核桃、松子、糖果等,摆弄在提前置好的木桌上。当时,年少的我们,最欢悦奢望的就是这一刻,“哗啦啦”地围拢到外婆身边,从小到大排成一队,手执艾草,次序点燃,投向艾堆,再在艾堆前祭拜、吃食,成为端午节里的一个仪式。
今天大家所闻到的艾草香,和真正的焚熟艾香已疏离久远了。记得那时,焚艾有固定的时间,亲人们全都聚集在一起。人人执艾,亲手焚烧,慢慢感受着那渐渐浓烈的香气,沁暖肺腑。
曾经见过熄灭的艾,被外公一点一点地分离、蓬松,再度费劲地点燃,整夜里,掐着时间,不断地添加,持续很久。于是,这样的日子,吃、喝、睡,全闻着艾草香。
只是,那么幽洌的清香,愈来愈被风吹散了。就像过往的许多人、许多事,渐行渐远,掩埋在岁月的风沙中,唯有心底里的记忆,依然温暖如初,弥漫着淡淡的馨香。在氤氲的黄昏,陡然浮现,刹那间怔怔然,被惊扰。是啊,是啊,这么久的日子里,大都过得匆匆。睡到自然醒,就是件赏心乐事。哪有时间去好好过个节,闻闻香。
更不用去采艾。会有人头一天将艾采好,整理得干干净净,再洒上水,在端午节前到集市上叫卖,1块钱一束。
早上,爱人从早市上买回来3束艾草。无论怎么闻、怎么烘,都不似昔日的香。所幸的是,阳光极好,我拿了一束搁窗外曝晒,到晚上,捡些干叶,用过去的方式,燃几支松枝在小瓷盆里,上面铺着薄薄的艾叶。微火舔着枝叶,一点一点化为灰烬。轻烟袅袅,并不浓密,艾香却扑鼻而来,似岁月醇厚的味道。
愿以谦恭静候的心,总能闻得到。
阅读上面文章,完成下面问题。
同学们,民俗是人类文明积淀中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关注民俗,可以了解民生和民间文化。请你从中国传统节日中任选一个(端午节除外),把你们家乡节日当天民俗活动的场景介绍给同学们。(不少于100字)
【解答】答案:
示例:中秋节。中秋节是我国的传统节日之一,每年农历八月十五,离家亲人一般都回家团聚,一起祭月,赏月。祭月除月饼以外,西瓜、毛豆也是必不可少的供品。西瓜取音于喜,取形于圆,取瓤于红,取子于多。意喻一家人团团圆圆,欢欢喜喜,红红火火,多子多福。在收获季节就精心挑选,特意保存下来,准备节时祭月。毛豆指嫩黄豆角,连皮煮熟。色金黄,喻金秋。传说兔子喜食毛豆,是专为月中玉兔准备的。其中也饱含着农民丰收在望,提前尝鲜尝嫩的喜悦心情。(其他传统节日也可)
相关阅读
1 ①牛顿曾说:如果说我比别人看得更远些,那是因为我站在了巨人的肩上。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①牛顿曾说:如果说我比别人看得更远些,那是因为我站在了巨人的肩上。 ②北斗一号卫星总指挥李祖洪说:北斗的研制,是中国人自己干出来的。巨 【查看全文】
2 第三季“中国诗词大会 ”总决赛冠军是外卖小哥雷海为,他是这样读书的:书店读诗,回家默写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60分) 第三季中国诗词大会 总决赛冠军是外卖小哥雷海为,他是这样读书的:书店读诗,回家默写;把等餐或等红绿灯的碎片时间用来读诗身处喧嚣而 【查看全文】
3 以上“赶考”的材料能给当代青年以多方面启示,请结合你对自身发展的思考写一篇文章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1949年3月,中共中央即将离开西柏坡前往北平建立新中国之际,毛泽东说:今天是进京的日子,进京赶考去。周思来回应道:我们应当都能考试及格, 【查看全文】
4 今年青年节,不少演讲礼赞新时代的青年:一个国家最好看的风景,就是这个国家的年轻人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今年青年节,不少演讲礼赞新时代的青年:一个国家最好看的风景,就是这个国家的年轻人!青年的风貌塑造着未来面貌我们的生活中,许多青年用智慧 【查看全文】
5 请以“美丽心情”为题,写一篇文章,写作指导与范文我的心像草尖在萌动,像湖水在荡漾,像枝条上绽放的花朵心情好了,就会拥有一切的美丽 请以美丽心情为题,写一篇文章。 要求:①文体自选(诗歌除外)。②不少于600字,文中不出 【查看全文】
6 身处新时代,作为高三学子的你,读了上面两则材料,有怎样的理解与感悟?请写一篇文章表材料一: 50年代口号:劳动最光荣。 80年代口号:勤劳致富。 当下口号:幸福是奋斗出来的。 材料二: 我国某著名通信制造企业,正在掀起一场奋斗者宣言活动。员工们可以提交一份 【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