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材料一】11日伦敦举行金融城市长就职巡游,中国同胞的巡游方队,呈现出缤纷多彩的“中国色彩”:熊猫憨态可鞠,京剧脸谱巧笑倩兮,茉莉花乐声悠扬……博得阵阵喝彩。
【材料二】11月10日15时许,新疆尼勒克县突降暴雪,气温下降,天地寂静,形成了壮美亮丽的雾凇景观。
【材料三】拆书、补书、订书、压平……周而复始,为古籍续命。高慧云默默无闻,宠辱不惊,对她来说:这条路很窄,但是很长。她至今已修复古籍约7000余册。
请选择两则(三则也可以)材料来立意行文。要求选好材料,使之形成有机的关联;选好角度,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少于800字。
参考立意
材料间的有机联系,并无固定结论,只要不过于牵强而又能自圆其说,均可。参考立意如下:
材料一与二:壮美与缤纷谱就中国色彩。
自然之美与人文色彩铸就中国大美。
材料二与三:美往往在冷寂中得以成就。
材料一与三:于宠辱不惊中传承中华文化,铸就中国色彩;
阳光下的色彩源自偏于一隅的默默付出。
(以上仅为参考立意)
习作问题
[审题立意]粗略浏览,立意肤浅。
很多考生只是大略把握材料的大意,而从浅层处来寻找材料间的关联,虽未偏题,但未免有失深刻。如“中国美有自然美与文化美”,“先要继承才能发扬”等。对材料的审读,既要宏观把握材料的整体含意,把握事件的核心对象词,又要善于从微观处找到材料中的关键词,从而激发我们思考,引领我们由浅入深去探究材料的内在之意。如第一则的“伦敦(国外、墙外)”“缤纷多彩”“色彩”“喝彩”等词,第二则的“气温下降(冷)”“寂静”“壮美亮丽”等词,第三则的“默默”“宠辱不惊”“‘窄’与‘长’”等词,均可引发我们对材料之意的深层思考,从而激发我们的写作灵感。对“森林”“树木”,不论哪一个不见,均属审题之大过。
无视联系,独木成文。
个别同学只就一个材料加以阐发,或只是将另外一则材料作为一个局部论据而已,或置文首以引入正文,或置文中作为一个事例,或置文尾来收束全篇。2017年湖南高考作文评卷时,明确提出体现有机关联的文章一律视为偏题作文。
[结构行文]层次单调,论证肤浅。
很多考生将两则材料各写一大段,从而构成文章的主体部分。如联系一、三材料写“先继承后发扬”,开头引入并提出观点后,先联系高素云之例就对传统文化要继承阐述一长段,然后联系伦敦巡游就要将传统文化发扬出去阐述一长段,然后以一两小段结束全篇。有机联系是有,但这种有机联系只能说是“藕断丝连”,经风即断!肤浅的论证,究其因,应在缺少追问思维、思辩思维!如:高素云的承是怎样的承,伦敦巡游是怎样的扬,为什么扬先要承,为什么承后还须扬,怎样承才能更好地扬,当前承存在什么值得国人反思的问题,扬除了墙外巡游是否还有其他可做之事等等。正如,作为一位善思辩者,惊艳于盛开之兰之美时,除了要关照其根外,还要去思考与土壤之上美丽的兰花和土壤之下的根须有关的各个问题。唯此,观一物才能由表象达其本质,览一物才能滋养出一丝情怀,思一物也才有思一物之得。不论是佛之禅学抑或儒之心学,都是注重此点的。
[论据使用]仅挪材料,论据单薄。
全文仅使用题干中的两三个材料,只知挪用现存,而不思或不知或不能生发出新的材料。芸芸众生中多有啃老者,莘莘学子中多有拾人牙慧者。但要知道,只食眼前存粮而不思培新粮者,最终命运铁定是饿死了“世”。距高考还有些时日,莫自弃更莫自暴,为自己作文的粮仓多储点粮。吃存粮也要吃自己存的粮,担当宇宙的雅礼学子,这点骨气是应当有的。
[语言表达]
做“主谓宾”句式之王的忠实家奴,言无变化,设问反问、短句整句、三言四言、变式等少有或全无,文章读来如同嚼冰冻过的良种鸡肉。
[通篇感觉]情怀丧失,文气全无。
全文在跳机械舞,有其动作,无其美感。“痛”定思“痛”,问问自己,在审题立意行文过程中,读到、述及伦敦中国彩、素云修书举、新疆雾淞美及其他材料时有自己的情怀滋生么?无真挚情怀在,自然无深邃思想生,自然无精生语言生,文章自然也如僵尸一般。
学生习作
此岸静来彼岸美
1513王婧雯
我在此岸宁静如水,你在彼岸绚丽生花。
静,即是禅,正如洪水翻涌不敌泉水细流,电闪雷鸣不胜白鸽扑翅,沙暴肆意不及夜色温柔。人生不必汹涌澎拜为自己造势,静,才是真。
一风一雪一雾淞,天地寂静,造就大美奇观,无惊无扰,无需狂风暴雨揽注目,尼勒克县静如一潭湖水,酝酿着一方壮美之彩。
尼勒克县独自承着一场暴雪,如一个被夺走玩具的孩子,不哭也不闹,最终没心没肺地咧开笑脸,令人欢喜。他也只是静静地承着,然后将一切冻结,呈上一幅冰雪画卷。
新疆雾淞壮美,湖北女子绚丽。北京大学历史学系博士娄滔,花季遭受渐冻症折磨,谢绝外界探望,望以捐献遗体回赠社会。她说:“请让我静悄悄地离开,不留任何痕迹。”生命之美不在壮烈,全在宁静之重,让寂静为生命加码,为生命添彩。
一拆一补生古籍,一女慧云,默默无闻,独自在狭长的古籍修复道路上秉烛前行,只为换一盏古籍重生之光。看似简单的修复工作,内含多少艰辛,多少坚定的意志,多少对传承经典的担当!她只是静静承受着孤寂的痛苦,宠辱不惊,换得七千卷古籍继续前行,重开生命之花。
不是只有轰轰烈烈才叫坚守,平静空寂未尝不是一份感动。
狂风暴雨之间,网络红人手举自拍杆,削尖脑袋想出名;“最大的火锅”此类变味的吉尼斯世界纪录层出不穷;“伪”慈善消费爱心,喧嚣至上,只为博得噱头。
走出哄闹的圈,拐入胡同巷,手工匠人没啥吆喝,呆在小板凳上,编织着草绳,把玩着泥人,浇绘着糖画儿,一坐就是一整天。
挣脱喧闹的笼,你会看到默默挺立风中的边防战士,保边疆安定;隐姓埋名不逐名利的科学研究者,展“天眼”于世;默默坚守岗位的航天工作人,送“天宫”升天。他们将国家置心中,静静扬动中国红。
周国平先生说:“安静的日子最好。比起汲汲于世俗的喧闹,我更愿修篱种菊、暗香盈袖。”
愿在此岸静静饮一碗清酒,盼得彼岸绚丽生一簇繁花。
老师点评:
此文不愧为一篇考场佳作。在短短四五十分钟内,能写就如此佳作,实属难得。无论是从立意还是标题,还是结构的设置与内容安排等来看,都足见小作者的写作功力。
立意的确定:本文选取第二三则材料为立意依据,抓住两则材料的类似关键词“天地寂静”“壮美”“默默无闻”“已修复古籍7000余册”等,进行关联思考,然后确定“生命之美在宁静中成就”这一论点。立意可谓高远而深刻,且也利于行文中思维的打开。
标题的拟定:小作者以“此岸”与“彼岸”为喻,将观点寓于其中,然后连词而成七言,即二二三节拍的七言诗句式标题——“此岸静来彼岸美”。这一标题集形象、深邃及音韵上口于一体,实属佳题,这也是此文在阅读老师快速审阅下能拿高分的重要因素之一。
结构的安排:本文先以两句形象简练且对称的句子开篇,对标题进行了解读;然后借助三个喻句对论点关键词“静”的内涵进行解读——静才是真;接下来,联系原材料,阐述静之于美的重要性,并自然引出北京大学博士娄滔之例加以论证,让文章的广度得以自然拓展;之后又以一单独成段的“不是只有轰轰烈烈才叫坚守,平静空寂未尝不是一份感动”这一精警性的句子对上述材料进行深层归结,文章也因此而增其深度,小作者并以此句过渡到下文;下文联系当前社会现象进行正反举例论证,这三个当前的正反材料让文章的时代感得以彰显,而不致无病呻吟;至此,文章已至收束全篇之时,此时小作者又引用周国平的警句来进一步佐证自己的观点,引句形象而贴切,为文章增分不少;最后再添“清酒”“繁花”之喻,拟句重申观点,并回应开篇段落与标题。
全文结构的设置与内容的安排可谓行文流水,一气呵成,于丰富中见绵密,于形象显深刻,52分的分值得之无愧!
内外兼修方是真
1503班杨有有
外金玉光鲜成气象,内躬耕自守树本宗。
——题记
“心有猛虎,细嗅蔷薇。”诗人曾为人生勾勒出这样刚柔并济,内外兼美的境界。其实,大如一个民族的文化亦然。
要想收获掌声,必须展露其最光鲜亮丽的一面;但若望掌声能够持久,那么聚光灯下,必定要有数十年甚至是数百年的积淀。所谓“厚积而薄发”,此言得之。
然而有一种趋势让我们不由忧心:当世界开始瞩目“走出去”的中国,瞩目于那些青花瓷、京剧唱腔,陶醉于《茉莉花》的悠扬,惊叹于《千里江山图》的挥洒,我们能否沉下心去,看到瓷瓶背后一个工匠数十年的泥水劳作,看到故宫匠人们数十年只做一件事的倾情专注,看到“高慧云们”数十年埋头古籍之间的青丝白发?
是的,向来含蓄的中国文化需要更加“外向”,但它源源不断的生命,岂是几次文艺展演就可维系的?
回顾中国数十年来对于“文化软实力”的树立,大致可以分为两个阶段:最开始是“熊猫攻势”,让这个圆润可爱的生物为中国打开世界的大门;后来,我们将最具特色的艺术品,艺术表演送出国门,于是世界看见了一个五光十色、充满东方情调的中国。
但,这样就够了吗?我们希望被世界认同与了解,难道是“熊猫”、“瓷器”、“长城”几个关键词可以完成的吗?
当然不是。“君子外与人交而内自省也。”我们向外展露之后,目的终究是要反躬自省,回归我们自己的文化本源。假如没有高慧云们的“巧手回春”,尘封的典籍可能将化为齑粉;假如没有敦煌守护者樊锦诗的知遇与坚守,敦煌灿烂的壁画也会在时间里风化剥落。正如樊锦诗所言:“我们当然要‘守’也要‘扬’,但‘守’是‘扬’的根本。”
外表越是金玉光鲜,内里就越是要守得住根本,守得住底蕴,守得住寂寞。想当年那些秉笔直书的荒江野老,井水巷中的游吟诗人,颠沛途中的悲悯灵魂,战火纷飞中的学术灯塔……他们在那些最危难的关头守住了文化,守住了中国的本宗。而我们,面对一个歌舞升平的世界,岂能轻慢了这份郑重的传承!
老师点评:
此文确属考场佳作,它受评阅老师赏识的原因主要应是下面几点:
一是深刻且较独到的立意。本文以第一三则材料为立意依据,确立如下论点:文化的发展不仅要靠对外的“扬”,更在于在内的坚守与积淀。
二是破立相间的内容安排。本文虽然是将“外扬”与“内守”并举来进行阐述的,但从文章内容来看,阐述的重点是对“内守”的肯定,而对“外扬”主要是对其中只知单向的“扬”的某种程度的批评。这样就形成了破与立相间的结构样式,读来富于变化。
三是丰富多样的材料运用。本文材料很多,如青花瓷、京剧唱腔、《茉莉花》、《千里江山图》;“熊猫攻势”、樊锦诗;秉笔直书的荒江野老,井水巷中的游吟诗人等等。但并不显得冗杂,其因应有两点:一是所举材料角度的多样性,并没有从单一的角度来重复举例;一是材料分布的较匀称性,本文材料基本分布在各大层次里,而没有堆砌在某一层次里。
四是论述语言干脆而有力。本文很多语言简短而干脆,且多用反问,读来如啄木鸟以喙啄树,极富力度感。如“其实,大如一个民族的文化亦然”“所谓‘厚积而薄发’,此言得之”“岂是几次文艺展演就可维系的?”“但,这样就够了吗?”“守住了文化,守住了中国的本宗”“岂能轻慢了这份郑重的传承!”等等。议论重力度,而忌软绵,作者说理语感很好,很多语句掷地有声,这是很值得我们学习的。
五是对仗工整而富深蕴的题记:外金玉光鲜成气象,内躬耕自守树本宗。
……
本文若能就“为什么文化的发展更需要内守”这一问题进行深层次的探究与剖析,那么文章会更好。
相关阅读
1 以上“赶考”的材料能给当代青年以多方面启示,请结合你对自身发展的思考写一篇文章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1949年3月,中共中央即将离开西柏坡前往北平建立新中国之际,毛泽东说:今天是进京的日子,进京赶考去。周思来回应道:我们应当都能考试及格, 【查看全文】
2 身处新时代,作为高三学子的你,读了上面两则材料,有怎样的理解与感悟?请写一篇文章表材料一: 50年代口号:劳动最光荣。 80年代口号:勤劳致富。 当下口号:幸福是奋斗出来的。 材料二: 我国某著名通信制造企业,正在掀起一场奋斗者宣言活动。员工们可以提交一份 【查看全文】
3 第三季“中国诗词大会 ”总决赛冠军是外卖小哥雷海为,他是这样读书的:书店读诗,回家默写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60分) 第三季中国诗词大会 总决赛冠军是外卖小哥雷海为,他是这样读书的:书店读诗,回家默写;把等餐或等红绿灯的碎片时间用来读诗身处喧嚣而 【查看全文】
4 ①牛顿曾说:如果说我比别人看得更远些,那是因为我站在了巨人的肩上。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①牛顿曾说:如果说我比别人看得更远些,那是因为我站在了巨人的肩上。 ②北斗一号卫星总指挥李祖洪说:北斗的研制,是中国人自己干出来的。巨 【查看全文】
5 今年青年节,不少演讲礼赞新时代的青年:一个国家最好看的风景,就是这个国家的年轻人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今年青年节,不少演讲礼赞新时代的青年:一个国家最好看的风景,就是这个国家的年轻人!青年的风貌塑造着未来面貌我们的生活中,许多青年用智慧 【查看全文】
6 请以“美丽心情”为题,写一篇文章,写作指导与范文我的心像草尖在萌动,像湖水在荡漾,像枝条上绽放的花朵心情好了,就会拥有一切的美丽 请以美丽心情为题,写一篇文章。 要求:①文体自选(诗歌除外)。②不少于600字,文中不出 【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