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个人都有秘密,隐私保护逐渐成为社会共识;大自然也有秘密,科学探秘已经成为时代热潮。
【解析】
题目分为两个部分,前者谈的是人的隐私,后者谈的是大自然的奥秘。两者的共同点是:这都是秘密,不为他人所知的。材料向我们呈现的现象是:当下对于前者的保护越来越多,对于后者的“揭秘”越来越多。那么考生首先应该先分析一下两者在同为“秘密”之外的不同。
对于人的隐私,绝大部分情况下都是应该保护的,而生活中侵犯个人隐私的事件层出不穷。比如电影《搜索》中的高圆圆,因为身体原因没有给老人让座,最后却被“人肉搜索”。
个人隐私受到极大的侵犯。信息时代,很多对隐私的侵犯借助网络的保护伞肆无忌惮地发酵,成为一种新的暴力。
“每个人都有秘密”,这里的人,可以简单分为几种:公众人物(如明星)、犯了错的人、因为舆论无故受到牵连的人,以及每个普通人。这里先以“犯了错的人”为例,犯了错的人最容易受到舆论的谴责,而人们的关注点有时候却不在事件本身,而站在正义的制高点上,对其人进行全面的“审判”与窥视。即使是罪犯也拥有犯罪行为以外的隐私权,更有甚者牵连到无辜者,比如前段时间沸沸扬扬的“见义勇为被拘留”事件,不少“热心人”的关注点竟然是被侵犯者是否在夜总会上班。这样匪夷所思的注意点背后,是一种拿他人隐私来“消费”、“消遣”的错误思想和风气。
而除了上述几种人,其实,在大数据时代的背景下,我们每个人的隐私都在不知不觉间被“泄露”。互联网的用户画像,你的每一次搜索背后,数以万计的程序设计者对你消费习惯的分析、向你推送“量身定制”的服务,伴随着这种贴心便捷的,正是对我们数据隐私的窥探。如何保护这种新时代的隐私侵犯,可以成为考生思考的一个新的切入点。
再从大自然角度说,大自然世界的奥秘,究竟是一探究竟好,还是不尽知的好?对于人的隐私,和自然的隐私,可以先界定一下。其实后者更像是去“了解”,而不是去偷窥”。两者的目的性不同。探秘自然的隐私,大部分的出发点是想了解自然,进而更好地与自然共处。但是在探秘自然的过程中,也要注意“度”的把握,有所为有所不为。就像之前13年的高考作文题“山洞蝴蝶”,因为人类的到访,改变了蝴蝶的栖息环境。小小的改变可能产生巨大的影响。再比如一些科学探秘节目播出以后,一些原生态的自然净土,迎来了大波游客,破坏了生态平衡。这都不是探秘自然的初衷。对于一些珍稀的自然环境,在没有条件探秘之前,盲目的到访就是一种伤害。虽然可能会让人心存遗憾,但是,这种情况下,对于自然的真相,不知,不尽知,亦是一种热爱吧。
当然,科学探秘也不仅仅指探索自然,还有探索宇宙和很多科学的未知领域。
相关阅读
1 身处新时代,作为高三学子的你,读了上面两则材料,有怎样的理解与感悟?请写一篇文章表
材料一: 50年代口号:劳动最光荣。 80年代口号:勤劳致富。 当下口号:幸福是奋斗出来的。 材料二: 我国某著名通信制造企业,正在掀起一场奋斗者宣言活动。员工们可以提交一份 【查看全文】
2 ①牛顿曾说:如果说我比别人看得更远些,那是因为我站在了巨人的肩上。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①牛顿曾说:如果说我比别人看得更远些,那是因为我站在了巨人的肩上。 ②北斗一号卫星总指挥李祖洪说:北斗的研制,是中国人自己干出来的。巨 【查看全文】
3 第三季“中国诗词大会 ”总决赛冠军是外卖小哥雷海为,他是这样读书的:书店读诗,回家默写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60分) 第三季中国诗词大会 总决赛冠军是外卖小哥雷海为,他是这样读书的:书店读诗,回家默写;把等餐或等红绿灯的碎片时间用来读诗身处喧嚣而 【查看全文】
4 今年青年节,不少演讲礼赞新时代的青年:一个国家最好看的风景,就是这个国家的年轻人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今年青年节,不少演讲礼赞新时代的青年:一个国家最好看的风景,就是这个国家的年轻人!青年的风貌塑造着未来面貌我们的生活中,许多青年用智慧 【查看全文】
5 以上“赶考”的材料能给当代青年以多方面启示,请结合你对自身发展的思考写一篇文章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1949年3月,中共中央即将离开西柏坡前往北平建立新中国之际,毛泽东说:今天是进京的日子,进京赶考去。周思来回应道:我们应当都能考试及格, 【查看全文】
6 请以“美丽心情”为题,写一篇文章,写作指导与范文我的心像草尖在萌动,像湖水在荡漾,像枝条上绽放的花朵心情好了,就会拥有一切的美丽 请以美丽心情为题,写一篇文章。 要求:①文体自选(诗歌除外)。②不少于600字,文中不出 【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