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地》阅读答案-毕飞宇,“庄稼的逻辑”含义的理解

发布时间: 2022-11-03
大地
毕飞宇
①在村庄的四周,是大地。从某种程度上说,村庄只是海上的一座孤岛,我把大地比喻成海的平面是有依据的,在我的老家,唯一的地貌就是平原,那种广阔的、无垠的、平整的平原,这是横平竖直的平原,每一块土地都一样高,没有洼陷,没有隆起,你的视线永远也没有阻隔,如果你看不到更远的地方了,那只能说,你的肉眼能看到的距离到了极限,这句话也可以这样说,你的每一次放眼都可以抵达极限,极限在哪里?在天上,天高,地迥;天圆,地方。
②我想我很小就了解了什么是大,大是迷人的,却折磨人,这个大不是沙漠的大,也不是瀚海的大,沙漠和瀚海的大只不过是你需要跨过的距离,平原的大却不一样了,它是你劳作的对象,每一尺,每一寸都要经过你的手,在苍茫的大地上,每一棵麦苗都是手播的,每一棵麦苗都是手割的;每一棵水稻都是手插的,每一棵水稻都是手割的,这是何等地艰辛。不能想,是的,有些事情你可以干一辈子,但不能想,一想就会胆怯,甚至不寒而栗。
③有一年的大年初一,下午,家里就剩下了我和父亲,我们在喝茶,闲聊,其乐融融,我的父亲突然问我,如果把“现在的你”送回到“那个时代”,让你在村子里做农民,你会怎么办?我想了很长时间,最后说:“我想我会死在我的壮年,”父亲不再说话,整整一个下午,他不再说话,我说的是我的真实感受,但是,我冒失了,我忘记了说话的对象是父亲,我经常犯这样的错,父亲是“那个时代”活下来的人,我的回答无疑戳到了他的疼处,但我还是要说,父亲“活下来”了,这是一个多么了不起的壮举。
④庄稼人艰辛地劳作,他们的劳作不停地改变大地上的色彩,最为壮观的一种颜色是鹅黄——那是新秧苗的颜色,我为什么要说新秧苗的鹅黄是“最壮观”的呢?这是由秧苗的“性质”决定的,秧苗和任何一种庄稼都不一样,它要经过你的手,一棵一棵地、一棵一棵地,一棵一棵地插下去,在天空与大地之间,无边无垠的鹅黄意味着什么?意味着大地上密密麻麻的,全是庄稼人的指纹,鹅黄其实是明媚的,甚至是娇嫩的,因为辽阔,因为来自“手工”,它壮观了,我想告诉所有的画家,在我的老家,鹅黄实在是悲壮的。
⑤我估计庄稼人是不会像画家那样注重色彩的,但是,也未必。“青黄不接”这个词一定是农民创造出来的,从这个意义上说,这个世界上最注重色彩的依然是庄稼人,一青一黄,一枯一荣,大地在缓慢地、急遽地做色彩的演变,庄稼人的悲欢骨子里就是两种颜色的疯狂轮转:青和黄。
⑥青黄是庄稼的颜色、庄稼的逻辑,说到底也是大地的颜色、大地的逻辑,是逻辑就不能出错,是逻辑就难免出错,当我伫立在田埂上的时候,我哪里能懂这些?我的瞳孔里头永远都是汪洋;鹅黄的汪洋,淡绿的汪洋,翠绿的汪洋,乌青的汪洋,青紫的汪洋,斑驳的汪洋,淡黄的汪洋,金光灿灿的汪洋,它们浩瀚,壮烈,同时也死气沉沉,我性格当中的孤独倾向也许就是在一片汪洋的岸边留下的,对一个孩子来说,对一个永无休止的旁观者来说,外部的浓烈必将变成内心的寂寥。
⑦大地是色彩,也是声音,这声音很奇怪——你不能听,你一听它就没了,你不听它又来了。泥土在开裂,庄稼在抽穗,流水在浇灌、这些都是声音,像呢喃,像交头接耳,鬼鬼祟祟又坦坦荡荡,它们是枕边的耳语。麦浪和水稻的汹涌则是另一种音调,无数的、细碎的摩擦,叶对叶,芒对芒,杆对杆,无数的、细碎的摩擦汇聚起来了,波谷在流淌,从天的这一头一直滚到天的那一头,形成了啸聚,声音真的不算大,但是,架不住它的厚实与不绝,它成巨响的尾音,不绝如缕,尾音是尾音之后的尾音,恢宏是恢宏中间的恢宏。
⑧还有气味,作为乡下人,我喜欢乡下人莫言。我喜欢莫言所有的关于气味的描述,每一次看到莫言的气味描写,我就知道,我的鼻子是空的,有两个洞,从我的书房一直闻到莫言的书房,从我的故乡一直闻到莫言的故乡。
⑨福楼拜在《包法利夫人》里说过:“大自然充满诗意的感染,往往靠作家给我们。”这句话说得好,不管是大自然还是大地,它的诗意和感染力是作家提供出来的。无论是作为一个读者还是作为一个作者,我都要感谢福楼拜的谦卑和骄傲。
⑩大地在那儿,还在那儿,一直在那儿,永远在那儿,这是令人泪流满面的事实。
5.下列对本文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文章开篇就写了大地之大,可以使人抵达视野的极限,但平原的大也使人体验到无尽劳作的艰辛,所以“大是迷人的,却折磨人”。
B.第③段我与父亲的谈话,直接表现平原乡村生活的辛苦,体现两代人在思想观念等方面的差异,表达了对父亲坚韧品格的敬佩之情。
C.第④段“鹅黄实在是悲壮的”,意思是鹅黄的秧苗布满大地,构成了壮阔的图画,但其中又承载着农民艰苦的劳作,包含“悲”的成分。
D.第⑥段瞳孔里永远是汪洋的我只能看到明媚的色彩,看到收获,我的不更农事、不晓稼穑之苦,进一步反衬大地上艰辛劳作的父辈们。
6.下列对本文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第①段将村庄说成“海上的一座孤岛”,以村庄的渺小反衬出平原大地的广阔、无垠,为下文写大地上的劳动生活做铺垫。
B.第④段使用暗喻,将“密密麻麻的(秧苗)”比作“指纹”,体现了庄稼人与大地的亲密关系,表达了作者对庄稼人的赞美,对大地的崇敬。
C.第⑦段描绘大地丰富的声音,笔墨细腻入微,行文整散结合,错落有致,写出了作者深厚的乡土情结,对大地的赞美和热爱。
D.第⑨段引用福楼拜的话,强调了作家创作对人们感知大自然感染力的重要价值,也暗含着对自己离开农村从事写作这一选择的解释。
7.请联系上下文,说说你对第⑥段划线句中“庄稼的逻辑”含义的理解。(4分)


5.B
6.D
7.①青与黄、荣与枯的不断循环;②艰辛的劳作能够获得收获;③艰辛和诗意的融合。



相关阅读
1 《歪儿》阅读答案

歪儿 ①那个暑假,天刚擦黑,晚饭吃了一半,我的心就飞出去了。因为我又听到歪儿那尖细的召唤声:来玩踢罐电报呀-- ②踢罐电报是那时男孩子们最喜欢的游戏。它不单需要快速、机敏 【查看全文】

2 目光里的松阳阅读答案-彭程

目光里的松阳 彭程 ①按节下松阳,清江响铙吹。诗人王维的诗句给深藏在浙西南群山中的松阳注入了一种悠久厚重的历史感。僻远的地理位置,让松阳有幸保存下众多的古村落,也保存 【查看全文】

3 青鸟(节选)阅读答案-[比利时]莫里斯·梅特林克

青鸟(节选) [比利时]莫里斯梅特林克② 间樵夫小屋的内部,简陋,乡土气,但绝非惨不忍睹。壁炉里煨着火。厨房器皿,衣柜,大面包箱,挂钟,纺纱机,水龙头,等等。桌上点着 【查看全文】

4 钱塘江尽到桐庐阅读答案

钱塘江尽到桐庐 在浙西北桐庐的山水间行走,时常会与吟咏此地风光的古诗词相遇。这些刻写在江畔诗碑、餐馆墙壁等处的诗句不期然地跳进游人眼帘,为这一方土地上的美丽做着生动 【查看全文】

5 樱桃红了阅读答案-邹龙权

樱桃红了 【邹龙权】 ①正为假期值班不能与兄妹一起回老家吃樱桃而烦恼,恰好母亲来电话了。母亲唤着我的乳名,说今年樱桃又大又甜又红,季节不等人,让我们赶快回家去吃。 ② 【查看全文】

6 心是一棵会开花的树阅读答案-顾晓蕊

心是一棵会开花的树 顾晓蕊 ①故乡的家是一个四合小院,院里有棵粗壮挺拔的洋槐树。阳春四月,巨大的树冠华荫如盖,素淡的花苞次第开放,满院流溢着醉人的清香。 ②槐花盛开的 【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