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58年9月22日,他出生在意大利的一个小村庄。
12岁,他成了盲人。
…………
30岁,他幸运地成为世界著名音乐大师弗兰科•科瑞利的学生。
35岁,他获得圣雷莫音乐节最佳新人奖。
39岁,他推出《浪漫曲》,以崭新的演绎方法突破了古典、流行的界限,雄踞荷兰、比利时、瑞典、法国、奥地利、德国、意大利流行榜。
45岁,他拥有了自己的音乐制作公司。
54岁,他成立了自己的基金会。
58岁,他以5种不同语言呈现17首经典电影金曲的专辑《光影之歌》发行。
2018年9月14日,60岁的他与张惠妹合唱的单曲《If Only》上线。
他就是世界第四大男高音安德烈·波切利,支撑他直面人生的是一句来自父亲的劝慰:虽然,你看不见眼前的世界,但是,你至少可以做一件事,那就是,让这个世界看见你!
以上材料触发了你怎样的联想和思考?请选好角度, 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本题提供了“阅读材料”“写作导语”和“写作要求”,阅读内容有所增加,但阅读难度不大。
题目旨在引导学生思考“个人”与“世界”之间的关系。
1. 关于“让”:
根据题目,“让”的主语应当是“你”自己,而不能是其他人。
2. 关于“这个”:
“这个世界”即“你”生活的当下的世界。“你”生活在“这个世界”之中。如果“你”不存在,那便边是“过去”的世界和“未来”的世界。它们都是“那个”。
3.关于“世界”:
在本题中,“世界”一词可以包括多层含意。第一,是我们生活的整个时空,即天下、人间、世间。如材料中的安德烈·波切利成为世界级的名人。它包含着一个人从默默无闻到成名成家的奋斗、成功让世界逐步关注他。第二,是我们生活的当下的时空,即一个人生活的小圈子。即使是在小圈子中,一个人也需要存在感。这一点对于多数人更有意义。题目中所包含的世界就有“残疾人”“健全人”“家庭”“乡村”“城市”“国家”“全球”“音乐”(行业)、“商业”“公益”等。
4.关于“看见”:
“看见”包括知道、认识、关注、了解、尊重、崇拜等一系列的含意。
5.关于“你”:
这是一个“对话型”题目,要求考生与自己选定的“你”进行对话。以第二人称写作。当然,考生也可以把“你”转换成“我”,写自己和“内心”进行对话。
6.关于“联想和思考”:
阅读材料只是写作的引入点,而不是写作分析的重心。考生只需要写出自己的“联想和思考”从阅读材料中哪里来即可。写作的重点是“联想和思考”。
7.关于“主题”:
“主题”不是标题。当然,考生可以把它直接作为自己作文的标题。主题是文章的中心,考生需要围绕这个中心写作。因为题目中的主题只是一个方向性的引导,而不是具体内容的确定,所以,考生仍然拥有广阔的写作空间。比如,“如何”让这个世界看见你、这是一个“怎样”的世界、让这个世界看见你的“什么”等。本题不限于写积极奋进的主题,考生也可以进行揭露、讽刺和批判。比如,考生可以动员一名犯罪嫌疑人直面媒体,“让这个世界看见你”,以“你”的假恶丑来呼唤社会的真善美。
相关阅读
1 ①牛顿曾说:如果说我比别人看得更远些,那是因为我站在了巨人的肩上。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①牛顿曾说:如果说我比别人看得更远些,那是因为我站在了巨人的肩上。 ②北斗一号卫星总指挥李祖洪说:北斗的研制,是中国人自己干出来的。巨 【查看全文】
2 以上“赶考”的材料能给当代青年以多方面启示,请结合你对自身发展的思考写一篇文章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1949年3月,中共中央即将离开西柏坡前往北平建立新中国之际,毛泽东说:今天是进京的日子,进京赶考去。周思来回应道:我们应当都能考试及格, 【查看全文】
3 今年青年节,不少演讲礼赞新时代的青年:一个国家最好看的风景,就是这个国家的年轻人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今年青年节,不少演讲礼赞新时代的青年:一个国家最好看的风景,就是这个国家的年轻人!青年的风貌塑造着未来面貌我们的生活中,许多青年用智慧 【查看全文】
4 身处新时代,作为高三学子的你,读了上面两则材料,有怎样的理解与感悟?请写一篇文章表材料一: 50年代口号:劳动最光荣。 80年代口号:勤劳致富。 当下口号:幸福是奋斗出来的。 材料二: 我国某著名通信制造企业,正在掀起一场奋斗者宣言活动。员工们可以提交一份 【查看全文】
5 第三季“中国诗词大会 ”总决赛冠军是外卖小哥雷海为,他是这样读书的:书店读诗,回家默写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60分) 第三季中国诗词大会 总决赛冠军是外卖小哥雷海为,他是这样读书的:书店读诗,回家默写;把等餐或等红绿灯的碎片时间用来读诗身处喧嚣而 【查看全文】
6 请以“美丽心情”为题,写一篇文章,写作指导与范文我的心像草尖在萌动,像湖水在荡漾,像枝条上绽放的花朵心情好了,就会拥有一切的美丽 请以美丽心情为题,写一篇文章。 要求:①文体自选(诗歌除外)。②不少于600字,文中不出 【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