伊性谦素,虽有大功,而始终不替。善音乐,尽一时之妙,为江左第一。有蔡邕柯亭笛,常自吹之。王徽之赴召京师,泊舟青溪侧。素不与徽之相识。伊于岸上过,船中客称伊小字曰:“此桓野王也。”徽之便令人谓伊曰:“闻君善吹笛,试为我一奏。”伊是时已贵显,素闻徽之名,便下车,踞胡床,为作三调,弄毕,便上车去,客主不交一言。
时谢安女婿王国宝专利无检行,安恶其为人,每抑制之。构会之,嫌隙遂成。帝召伊饮宴,安侍坐。帝命伊吹笛。伊神色无迕,即吹为一弄,乃放笛云:“臣于筝分乃不及笛,然自足以韵合歌管,请以筝歌,并请一吹笛人。”许召之。奴既吹笛,伊便抚筝而歌《怨诗》曰:“为君既不易,为臣良独难。忠信事不显,乃有见疑患。周旦佐文武,《金腾》功不刊。推心辅王政,二叔反流言。”声节慷慨,俯仰可观。安泣下沾衿,乃越席而就之,捋其须曰:“使君于此不凡!”帝甚有愧色。
桓冲卒,迁都督江州荆州十郡豫州四郡军事、江州刺史,将军如故。伊到镇,以边境无虞,宜以宽恤为务,乃上疏以江州虚耗,加连岁不登,今余户有五万六千,宜并合小县,除诸郡逋米,移州还镇豫章。诏令移州寻阳,其余皆听之。伊随宜拯抚,百姓赖焉。在任累年,征拜护军将军。卒官,赠右将军,谥曰烈。
(选自《晋书·桓伊传》)
10.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 ( )
A.及苻坚南寇伊/与冠军将军谢玄/辅国将军谢琰/俱破坚于淝水/以功封永修县侯/进号右军将军/赐钱百万/袍表千端
B.及苻坚南寇/伊与冠军将军谢玄/辅国将军谢琰俱破坚于淝水/以功封永修县侯/进号右军将军/赐钱百万/袍表千端
C.及苻坚南寇伊/与冠军将军谢玄辅国将军谢琰/俱破坚/于淝水/以功/封永修县侯/进号右军将军/赐钱百万/袍表千端
D.及苻坚南寇/伊与冠军将军谢玄/辅国将军谢琰俱破坚/于淝水/以功/封永修县侯/进号右军将军/赐钱百万/袍表千端
10.B(解题思路】本题考查文言断句的能力。“苻坚南寇”结构完整,后面不能接宾语人名“伊”,故其后应断开,排除A、C两项;“于淝水”是介宾结构表地点且后置,修饰“破”,其前不能断开,排除D项。
11.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
A.江左,古代在地理上以南,为左,江左也叫江南,即长江以南,现指长江下游以南地区。
B.小字,本意乳名、小名,幼时所起,供长辈呼唤,区别于成年后的父母长辈取的字。
C.征拜,指征召授官,与“乃授伊淮南太守”中“授”意思相近,文中“迁”与其相差较大。
D.烈,古代谥号中的一种,对有一定地位的人褒扬性的美谥,是指以武立功,有功安民。
11.A(解题思路】本题考查了解并掌握常见的古代文化知识的能力。江左.古代在地理上以东为左,江左 也叫江东,即长江以东,现指长江下游以东地区。
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
A.桓伊聪慧过人,具备军事才略。桓伊被王濛、刘惔器重,多次参与各州府军事;边郡多战事时,他被朝廷选拔为御敌边疆的将帅,并打败了南侵的苻坚。
B.桓伊谦恭恬淡,擅长音乐演奏。桓伊的表演尽显音乐之妙,被称为“江左第一”;当王徽之傲慢要求桓伊为他吹奏一曲时,桓伊为他吹奏了曲子,但未同他说话。
C.桓伊耿直率真,巧妙进言献策。桓伊了解谢安被女婿王国宝陷害的情况后,借助孝武帝召他饮宴的时机,弹筝并歌唱《怨诗》的内容,让皇帝接受进谏。
D.桓伊勤政为民,深受百姓信赖。桓伊到江州镇所,考虑江州虚损过大建议朝廷免除各郡拖欠的官米,将州府治所迁到豫章,他的主张都得到了朝廷的认可。
12.D(解题思路】本题考查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的能力。根据文中“诏令移州寻阳,其余皆听之”可知,“将州府治所迁到豫章”并没有得到朝廷的认可。
1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伊是时已贵显,素闻徽之名,便下车,踞胡床,为作三调。
(2)安泣下沾衿,乃越席而就之,捋其须曰:“使君于此不凡!
13.(1)桓伊这时已经是显贵之人,知道王徽之的名声,便很谦逊地下车,坐在一张小马扎(当时称为胡床)上,为王徽之吹奏<三调》之曲。(“贵显”“踞”“作”各1分,句意2分)
(2)(谢安)不禁流下眼泪沾湿了衣襟,他起身坐到桓伊身旁,用手理顺桓伊的长须道:“仅就此举足见足下不同于常人!”(“沾衿”“越席”“捋”各1分,句意2分)
(文言译文】
桓伊字叔夏,有军事才略,聪慧过人,简朴率真,被王濛、刘惔器重,多次参与各州府军事,多次调动升迁大司马参军。当时前秦苻坚强盛,边郡多战事,朝廷选拔能御敌边疆的将帅,被任命为淮南太守。苻坚率部队南侵,桓伊与冠军将军谢玄、辅国将军谢琰一起在淝水一带大败苻坚,以战功封为永修县侯,任右军将军,赐钱百万,做锦袍的布帛千端[布帛二丈(或六丈)为一端]。
桓伊性格谦恭恬淡,虽然有大的功劳,但是他始终不改变。(桓伊)擅长音乐演奏,他的表演尽显音乐之妙,在当时被称为“江左第一”。他有东汉蔡邕制作的“柯亭笛”,常常自己吹奏。(大书法家王羲之的儿子)王徽之应召来京师,泊船在青溪边。(桓伊)与王徽之素不相识。桓伊乘车从岸上经过,船中客人称呼桓伊小字说:“这就是桓野王。”王徽之于是叫人过去对桓伊说:“听说你擅长吹笛,请为我吹奏一曲。”桓伊这时已经是显贵之人,知道王徽之的名声,便很谦逊地下车,坐在一张小马扎(当时称为胡床)上,为王徽之吹奏《三调》之曲,桓伊吹奏完毕,便直接上车离开,宾主之间不曾说一句话。
当时谢安的女婿王国宝专权擅利行为不检,谢安讨厌他的为人,常对他加以约束限制。王国宝因而忌恨谢安,便挑拨离间,于是使孝武帝与谢安之间疑心渐重,矛盾愈深。一次,孝武帝召桓伊进宫摆宴畅饮,谢安侍坐于旁。孝武帝命令桓伊吹笛。桓伊神色顺从,即刻拿起笛子吹奏了一曲,然后放下笛子说:“愚臣弹筝不及吹笛,但也足以自成乐调配合歌唱,请允许愚臣弹筝歌唱,并请一人来吹笛。”孝武帝允许他召来奴仆。奴仆吹奏笛子,桓伊便弹筝而歌唱《怨诗》道:“为君既不易,为臣良独难。忠信事不显,乃有见疑患。周旦佐文武,《金滕》功不刊。推心辅王政,二叔反流言。”歌声慷慨激昂,俯仰可观。(谢安)不禁流下眼泪沾湿了衣襟,他起身坐到桓伊身旁,用手理顺桓伊的长须道:“仅就此举足见足下不同于常人!”孝武帝面露愧色。
桓冲去世,朝廷任命桓伊为都督江州、荆州十郡、江州刺史,将军职号不变。桓伊到江州镇所,以为边境平静无战事,应以宽慰抚恤为当务之急,便上疏朝廷认为江州虚损过大,加上连年歉收,如今所剩住户只有五万六千,应合并小县,免除各郡拖欠的官米,将州府治所迁到豫章。朝廷诏令将州府治所移迁到寻阳,其余主张皆依从桓伊。桓伊理顺荒政,拯济抚恤灾民,深受百姓信赖。在地方任职多年后,拜官为护军将军。桓伊后来在任内去世,朝廷追赠右将军,谥号为烈。
禇亮,字希明,杭州钱塘人。曾祖湮,父玠,皆有名梁、陈间。亮少警敏,博见图史,一经目辄志于心。年十八,诣陈仆射徐陵,陵与语,异之。后主召见,使赋诗,江总诸词人在席, 【查看全文】
2 源雄传翻译赏析_源雄传原文全诗的意思源雄字世略,是西平乐都人。 祖父源怀、父亲源纂,都是魏国的陇西王。 源雄年轻的时候,为人宽宏仁厚,仪表英俊魁梧。 起初在魏国作秘书郎,不久便提升为征虏将军。 当他的父亲 【查看全文】
3 檀道济阅读答案与翻译檀道济 檀道济,高平金乡人也,世居京口。少孤,居丧备礼,奉兄姊以和谨称。宋武帝建义,道济与兄韶、祗等从平京城,俱参武帝建武将军事。累迁太尉参军,封作唐县男①。 义熙十 【查看全文】
4 陈仲微传原文_陈仲微传翻译赏析陈仲微,字致广,瑞州高安人。他的祖先居住在江州,嘉奖为义门。嘉泰二年(1202),考中进士。调任为莆田县尉,恰逢没有县令,通判又罢免柔弱与不任职的人,有关部门把县令的事委 【查看全文】
5 刘辟传原文_刘辟传翻译赏析刘辟字太初,选拔为进士宏词科,任韦皋府中幕僚,连续升官,任御史中丞、支度副使。韦皋死了,刘辟主持善后事务,暗示诸将向朝廷求取旄节。宪宗召他回朝任给事中,他不接受朝 【查看全文】
6 郭衍传原文_郭衍传翻译赏析郭衍字彦文,自称是太原介休人。父郭崇,以舍人之职跟随魏孝武帝入关中,官至侍中。 郭衍少年时骁勇英武,善于骑马射箭。周武帝建德中,因军功累迁至仪同大将军。又跟从周武帝 【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