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铁虎,不知何许人也阅读答案与翻译-《陈书·周铁虎传》

发布时间: 2019-06-15
周铁虎,不知何许人也,梁世南渡。语音伧重,膂力过人,便马槊,事梁河东王萧誉,以勇敢闻,誉板为府中兵参军。誉为广州刺史,以铁虎为兴宁令。誉迁湘州,又为临蒸令。侯景之乱元帝于荆州遣世子方等代誉且以兵临之誉拒战大捷方等死铁虎功最誉委遇甚重及王僧辩讨誉,于阵获铁虎,僧辩命烹之,铁虎呼曰:“侯景未灭,奈何杀壮士!”僧辩奇其言,乃宥之,还其麾下。及侯景西上,铁虎从僧辩克任约,获宋子仙,每战皆有功。元帝承制授仁威将军、潼州刺史,
封沌阳县子,邑三百户。又从僧辩克定京邑,降谢答仁,平陆纳于湘州。承圣二年,以前后战功,进爵为侯,增邑并前五百户。仍为散骑常侍,领信义太守,将军如故。高祖诛僧辩,铁虎率所部降,因复其本职。徐嗣徽引齐寇渡江,铁虎于板桥浦破其水军,尽获甲仗船舸。又攻历阳,袭齐寇步营,并皆克捷。嗣徽平,绍泰二年,迁散骑常侍、严威将军、太子左卫率。寻随周文育于南江拒萧勃,恒为前军。文育又命铁虎偏军,于苦竹滩袭勃前军欧阳頠。又随文育西征王琳,于沌口败绩,铁虎与文育、侯安都并为琳所擒。琳引见诸将,与之语,唯铁虎辞气不屈,故琳尽宥文育之徒,独铁虎见害,时年四十九。高祖闻之,下诏曰:“天地之宝,所贵曰生,形魄之徒,所重唯命。至如捐生立节,效命酬恩,追远怀昔,信宜加等。散骑常侍、严威将军、太子左卫率、潼州刺史、领信义太守沌阳县开国侯铁虎,器局沈厚,风力勇壮,北讨南征,竭忠尽力。推锋江夏,致陷凶徒,神气弥雄,肆言无挠。岂直温序见害,方其理须,庞德临危,犹能瞋目。忠贞如此,恻怆兼深,可赠侍中、护军将军、青、冀二州刺史,加封一千户,并给鼓吹一部,侯如故。”子瑜嗣。
(选自《陈书·周铁虎传》)
10. 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 侯景之乱/元帝于荆州遣世子方等代誉/且以兵临之/誉拒战/大捷/方等死/铁虎功最/誉委遇甚重/
B. 侯景之乱元帝/于荆州遣世子方等代誉/且以兵临之/誉拒/战大捷/方等死/铁虎功最/誉委遇甚重
C. 侯景之乱元帝/于荆州遣世子方等代誉/且以兵临之/誉拒战/大捷/方等死/铁虎功最/誉委遇甚重
D. 侯景之乱/元帝于荆州遣世子方等代誉/且以兵临之/誉拒/战大捷/方等死/铁虎功最/誉委遇甚重/
11. 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烹文中指古代一种酷刑,是将犯人投入装有沸水、热油的大镬、大鼎中煮或炸以处死的刑罚。
B. 封是指在我国古代,帝王把爵位(有时连土地)或者称号等等给予亲属或者臣僚的一种赏赐。
C. 诏是指天子下达臣属的一种命令文体,始于西周,终于清朝。有即位诏、表诏、密诏、口诏等。
D. 侍中是我国古代的职官名,南朝宋文帝以侍中掌机要,梁和陈相沿,往往成为事实上的宰相。
12.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周铁虎勇气可嘉,胆量过人。他体力过人,熟习骑马用槊;在梁朝时,他就渡江来到南方,为梁朝河东王萧誉效力,以勇气、胆量而闻名天下。
B. 周铁虎能征善战,功绩卓著。侯景西上时,他随王僧辮打败了任约,活捉了宋子仙,每战都有功后又随之在苦竹滩攻袭萧勃的前军欧阳頠。
C. 周铁虎刚正磊落,不屈不挠。被王僧辩活捉,他的大义凛然得到王僧辩的赏识;后被王琳擒获因言词不惧不挠,其他人被饶恕,只他被害。
D. 周铁虎深受赞赏,泽及子孙。去世后,高祖对他赞誉有加,特别追赠他为侍中、护军将军、青冀州刺史,侯位照旧等;儿子周瑜继承其爵位。
13. 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徐嗣徽引齐寇渡江,铁虎于板桥浦破其水军,尽获甲仗船舸。
(2)至如捐生立节,效命酬恩,追远怀昔,信宜加等。

【参考答案】
10. A 11. C 12. B
13. (1)徐嗣徽勾结齐寇渡江,周铁虎在板桥浦打败了他们的水军,缴获了全部盔甲兵器和船只。
(2)至于舍弃生命建立名节,献出生命酬谢恩德的人,对这些前贤先哲的追念,的确应该加等。
【解析】
【10题详解】
本题考查文言文断句能力。解答时抓住句子中的重要名词和虚词,根据其在句子文中充当的成分和在句子中所起到的作用,可以判断出断句的正确划分;同时注意句子中对仗的地方,根据句式特点断句是最简洁的方法。“元帝”做“遣”的主语,所以元帝前断句,排除选项BC。“战”是“抗击”的意思,做的是“拒”的宾语,不能做“大捷”的主语,所以排除选项D,得出正确选项A。故选A。
句子翻译:侯景作乱时,元帝在荆州派世子萧方等取代萧誉,并且兵临城下相威胁。萧誉抵御抗击,结果大捷,萧方等死了,周铁虎功居第一,萧誉对他非常信任和优待。
【11题详解】
此题考核理解古代文化常识的能力。文化常识的考核主要集中在古代的一些称谓、官职的变迁、建筑的名称、年号、谥号、庙号、一些文书的名称、官场的一些礼节、朝廷的一些机构、典章制度、行政区划、还有一些避讳的说法等。平时注意积累,尤其是课本的注释的相关内容,答题时还要注意集合语境的含义作答。C选项“诏是指天子下达臣属的一种命令文体,始于西周”错,作为“天子下达臣属的一种命令文体”,“诏”始于秦始皇。故选C。
【12题详解】
本题考查筛选文中信息、归纳内容要点的能力。选项内容多是命题者对原文的概括、转述和分析,所以首先要理解文意,通过对比法把选项与原文进行细致的对比、分析,从中发现选项与原文意思不一致的地方,进而找出选项的干扰之处。选项B“后又随之在苦竹滩攻袭萧勃的前军欧阳”错,由原文“文育又命铁虎偏军,于苦竹滩袭勃前军欧阳頠。”可知是作为周文育的偏军在苦竹滩攻袭萧勃的前军欧阳頠。故选B。
【13题详解】
此题考查理解并翻译文中句子的能力。翻译时以直译为主,意译为辅,把句子中的每一个字都要落到实处,注意重点实词、虚词、词类活用和特殊句子的翻译,不能翻译的助词等删掉,省略的内容根据上下文补充,平时训练时注意自己确定句子的赋分点,翻译时保证赋分点的落实。本题的赋分点:(1)引:勾结。破:打败。尽:全部。(2)捐:舍弃。追:追念。信:的确。

参考译文:
周铁虎,不知是什么地方人氏,梁朝时渡江来到南方。口音粗重宏亮,体力过人,熟习骑马用槊,侍奉梁朝河东王萧誉,以有勇气胆量大闻名,萧誉上奏表任命他为府中兵参军。萧誉任广州刺史,任命周铁虎为兴宁县令。萧誉调任湘州刺史,又任命他为临蒸县令。侯景作乱时,元帝在荆州派世子萧方等取代萧誉,并且兵临城下相威胁。萧誉抵御抗击,结果大捷,萧方等死了,周铁虎功居第一,萧誉对他非常信任和优待。到王僧辩讨伐萧誉时,在战阵上活捉了周铁虎,王僧辩下令在沸水鼎中烹杀他,周铁虎大声呼叫说:“侯景还没有消灭,怎么就杀掉壮士。”王僧辩赏识他的豪言壮语,就宽恕了他,把他原先的部属还给他。当侯景向西进犯,周铁虎随从王僧辩打败了任约,活捉了宋子仙,每次战斗都有功。梁元帝秉承皇帝旨意任命他为仁威将军、潼州刺史,封沌阳县子爵,食邑三百户。周铁虎又随从王僧辩攻克了京都,降服了谢答仁,在湘州平定了陆纳。承圣二年(553),因为先后的战功,晋封为侯爵,增赐食邑合计以前赐予的共五百户。随后担任散骑常侍,领信义太守,将军职务仍旧。高祖诛杀了王僧辩,周铁虎率领部下降顺,因而官复原职。徐嗣徽勾结齐寇渡江,周铁虎在板桥浦打败了他们的水军,缴获了全部盔甲兵器和船只。又进攻历阳,袭击齐寇步兵军营,全都获胜,平定徐嗣徽后,绍秦二年,周铁虎升任散骑常侍、严威将军、太子左卫率。不久随着周文育在南江拒战萧勃,常常做先锋。周文育又派遣周铁虎为偏军,在苦竹滩攻袭萧勃的先头部队欧阳頠。又随从周文育西征王琳,在沌口被打败,周铁虎与周文育、侯安都一起被王琳抓获。王琳接见他们,与他们谈话,只有周铁虎言词气概不屈不挠,所以王琳全部饶恕了周文育那些人,惟独周铁虎一人被害,年仅四十九岁。陈高祖得知后,下诏书说:“天地间的宝物,最为珍贵的是生命,形神兼备的人,最为
?重要的是生命。至于舍弃生命建立名节,献出生命酬谢恩德的人,对这些前贤先哲的追念,的确应该加等。散骑常侍、严威将军、太子左卫率、潼州刺史、领信义太守沌阳县开国侯周铁虎,器量朴实稳重,风格刚武雄健,北讨南征,尽忠尽力。在江夏冲锋时,被凶敌所获,但神情气概越发雄武,纵声而言,不惧不挠。被害之日岂只胜过梳理胡须从容赴死的温序,还胜过怒目圆睁慷慨就刑的庞德。如此忠诚坚定,令人倍加悲伤,应该追赠他为侍中、护军将军、青、冀二州刺史,赠赐食邑一千户,并且赏给鼓吹乐一部,候位照旧。”他的儿子周瑜继承对他的追封赠赏。


相关阅读
1 檀道济阅读答案与翻译

檀道济 檀道济,高平金乡人也,世居京口。少孤,居丧备礼,奉兄姊以和谨称。宋武帝建义,道济与兄韶、祗等从平京城,俱参武帝建武将军事。累迁太尉参军,封作唐县男①。 义熙十 【查看全文】

2 源雄传翻译赏析_源雄传原文全诗的意思

源雄字世略,是西平乐都人。 祖父源怀、父亲源纂,都是魏国的陇西王。 源雄年轻的时候,为人宽宏仁厚,仪表英俊魁梧。 起初在魏国作秘书郎,不久便提升为征虏将军。 当他的父亲 【查看全文】

3 禇亮,字希明,杭州钱塘人阅读答案与翻译

禇亮,字希明,杭州钱塘人。曾祖湮,父玠,皆有名梁、陈间。亮少警敏,博见图史,一经目辄志于心。年十八,诣陈仆射徐陵,陵与语,异之。后主召见,使赋诗,江总诸词人在席, 【查看全文】

4 郭衍传原文_郭衍传翻译赏析

郭衍字彦文,自称是太原介休人。父郭崇,以舍人之职跟随魏孝武帝入关中,官至侍中。 郭衍少年时骁勇英武,善于骑马射箭。周武帝建德中,因军功累迁至仪同大将军。又跟从周武帝 【查看全文】

5 刘辟传原文_刘辟传翻译赏析

刘辟字太初,选拔为进士宏词科,任韦皋府中幕僚,连续升官,任御史中丞、支度副使。韦皋死了,刘辟主持善后事务,暗示诸将向朝廷求取旄节。宪宗召他回朝任给事中,他不接受朝 【查看全文】

6 陈仲微传原文_陈仲微传翻译赏析

陈仲微,字致广,瑞州高安人。他的祖先居住在江州,嘉奖为义门。嘉泰二年(1202),考中进士。调任为莆田县尉,恰逢没有县令,通判又罢免柔弱与不任职的人,有关部门把县令的事委 【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