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齐史·刘瓛传,有删节)
10. 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 游诣故人/唯一门生/持胡床随/后主人未通/便坐问答/住在檀桥/瓦屋数间/上皆穿漏/学徒敬慕/不敢指斥/呼为青溪焉/
B. 游诣故人/唯一门生持胡床/随后主人未通/便坐问答/住在檀桥/瓦屋数间/上皆穿漏/学徒敬慕/不敢指斥/呼为青溪焉
C. 游诣故人/唯一门生持胡床随后/主人未通/便坐问答/住在檀桥/瓦屋数间/上皆穿漏/学徒敬慕/不敢指斥/呼为青溪焉/
D. 游诣故人/唯一门生持胡床/随后主人/未通便坐问答/住在檀桥/瓦屋数间/上皆穿漏/学徒敬慕/不敢指斥/呼为青溪焉/
11. 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 “秀オ”别称茂オ,是汉代以来举荐人オ的科目之一,这里指科举考试中的生员。
B. “践阼”是走上阼阶,也即登基之意,“阼阶”指古代庙寝堂前的主阶,上有主位。
C. “风池”即风凰池,原指皇宫禁苑中的池沼,借指中书省,也可以指宰相职位。
D. “受业”是接受老师的教育,也指弟子在老师面前的自称,语出《孟子?告子下》。
12.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刘瓛出身仕宦,受召出任官职。他祖父是给事中,父亲是治书御史,他自己接受州府征辟出任祭酒主簿;但后来朝廷授予他官职,他却几次不接受。
B. 刘瓛方正直言,本心无意仕进。太祖召问,刘瓛坦诚相告,得到太祖的赞誉,说他是方直之士;皇上想授他中书郎职务,并派出吏部尚书传达旨意。
C. 刘瓛谦和率真,学问冠绝当时。他住处简陋,只有几间瓦屋,而且漏水,竟陵王子良亲自去替他修缮;他生病去世,学生们都身着丧服,为他送葬。
D. 刘瓛很有性情,侍奉长辈至孝。祖母生病,刘瓛手拿膏药,膏药渍烂了他的手指;父亲去世后,他居丧不出墓庐,脚都弯曲了,拄拐杖也站不起来。
13. 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恨君资轻,可且就前除,少日当转国子博土,便即后授。
(2)表世祖为瓛立馆,以扬烈桥故主第给之,生徒皆贺。
【参考答案】
10. C 11. A 12. C
13. (1)遗憾您资历浅,可以暂时接受先前的任命,不久应该会转任国子博士,随后就任后面授予的官职。
(2)(竟陵王)上表给世祖替刘瓛建立馆舍,(世祖)把扬烈桥旧主人的宅第送给他,学生门人都来祝贺。
【解析】
【10题详解】
本题考查文言断句能力。文言断句的前提是粗通大意,然后利用句中的人名、地名、官职名、文言虚词、句子结构以及语段中动词的宾语或补语等断句。本题根据上文文意,这句话是承接上文“性谦率通美,不以高名自居”,意思是“他性格谦和,率直,豁达,友善,不因名气高而自傲”,“胡床”指随身携带的坐具,“唯一门生持胡床随后”,正是表现他“谦和低调,不讲排场”。故本题选C。
【11题详解】
本题考查识记古代文化常识的能力。古代文化常识考查包括人的称谓、古代职官、天文历法、古代地理、科举制度、风俗礼仪、饮食器用、音乐文娱、文史典籍等方面。解答本题时考生应先明确题目要求,然后根据已学知识,联系课本内容,对选项做出判断。本题A项,“秀才”这里指科举考试中的生员”,表述错误。汉代取士,无考试之法,朝廷令郡国守相荐举贤才,与“科举考试”无关。故本题选A。
【12题详解】
本题考查筛选文本信息归纳文本内容要点的能力。解答本题时考生应首先看清题目要求,然后阅读全文,逐项对比分析。本题C项,概括的人物特点和后文的分析不能一一对应。“刘瓛谦和率真,学问冠绝当时”中人物特点为“谦和率真,学问盖世” ,而下文分析中“他住处简陋,只有几间瓦屋,而且漏水,竟陵王子良亲自去替他修缮”,是生活俭朴,受人爱戴的体现;“他生病去世,学生们都身着丧服,为他送葬”,是介绍他受人爱戴,不涉及“谦和率真,学问盖世”这两个方面。故本题选C。
【13题详解】
本题考查文言文翻译的能力,解答时一定要先回到语境中,根据语境读懂句子的整体意思,然后思考命题者可能确定的赋分点,首先要找出关键实词、虚词,查看有无特殊句式,运用“留” “删”“调”“换”“补”的方法,直译为主,意译为辅.并按现代汉语的规范,将翻译过来的内容进行适当调整,达到词达句顺。(1)恨,遗憾;且,暂且;除,授予官职,任命;少日,不久。(2表,上表;以,把;故,旧的,原来的;第,宅第;(竟陵王)表世祖,省略句;(世祖)以扬烈桥,省略句。
翻译:
刘瓛,字子珪,沛国相人。刘瓛起初被州里任命为祭酒主簿。宋大明四年被推荐为秀才。 (后来)刘瓛被任命为奉朝请,他没有赴任。齐太祖登上帝位后,召刘瓛到华林园谈话,问刘说:“我顺应天意改朝换代,你认为要怎样解决人们的议论?”刘瓛回答说:“陛下如果以前车之失为戒,实行宽厚仁爱的政治,即使处于危难之中也能转危为安;如果重蹈覆辙,即使现在安定也会变得危险。”他出去后,皇帝回头对司徒褚渊说:“他如此方正耿直!饱学之士就是比平常人强。”下诏令刘瓛可以经常来进见皇帝,而刘瓛若非被召见,从未主动到宫门。皇上想任命刘瓛为中书郎,派吏部尚书何戢去喻示旨意。何戢对刘瓛说:“皇上想让你到中书省任职,但遗憾的是你资历太浅,你可以暂且接受前面的任命,不久当转为国子博士,以便衔接以后的任命。”刘瓛说:“我平生没有荣利进取之意,如今若是听说要做中书郎就接受任命,这难道是我的本心吗?”后来因为母亲年老缺少供养,才重新任彭城郡丞。他对司徒褚渊说:“我觉得自己并非国家栋梁之材,所希望的只是保住彭城丞之职罢了。”皇上又让刘瓛兼任总明观祭酒,授予他豫章王骠骑记室参军一职,而彭城丞之职依旧保留,刘瓛也始终不肯就职。刘瓛身材瘦小,他研究儒学在当时数第一,京城里的士人和贵族子弟无不拜见他向他求学。他性格谦和率直豁达友善,不因名气高而自傲。拜访朋友时,只有一个学生拿着小凳子跟随在后,主人还未到时,便坐下来与学生问答。居住在檀桥,有几间瓦屋,屋顶都已穿漏。学生们敬慕他,不敢直呼其名,就称他为“青溪”。竟陵王萧子良亲自前往拜见他。七年,上表请求世祖为刘瓛立学馆,把扬烈桥故主的房宅给他,学生们都来庆贺。刘瓛说:“居室太美就是人的灾祸,这样华美的屋子哪里是我住的?幸好皇上下诏是把它作为讲堂,但我还是担心会遭到祸患啊。” 没等到迁居,他就生了重病,去世后,跟他学习的学生都穿了丧服去给他送葬,终年五十六岁。刘瓛性情纯厚,祖母常年生疽,他亲手敷膏药,手指被药汁浸溃烂了。他母亲孔氏很严明,对亲戚说:“阿称就是当今的曾子。”阿称是刘瓛的小名。待到他为父亲守丧,他不走出守墓的庐屋,腿弯屈久了,拄着拐杖都站不起来。天监元年,那时皇上下诏为刘瓛树立碑石,给他的谥号是贞简先生。
相关阅读
1 郭衍传原文_郭衍传翻译赏析
郭衍字彦文,自称是太原介休人。父郭崇,以舍人之职跟随魏孝武帝入关中,官至侍中。 郭衍少年时骁勇英武,善于骑马射箭。周武帝建德中,因军功累迁至仪同大将军。又跟从周武帝 【查看全文】
2 源雄传翻译赏析_源雄传原文全诗的意思源雄字世略,是西平乐都人。 祖父源怀、父亲源纂,都是魏国的陇西王。 源雄年轻的时候,为人宽宏仁厚,仪表英俊魁梧。 起初在魏国作秘书郎,不久便提升为征虏将军。 当他的父亲 【查看全文】
3 禇亮,字希明,杭州钱塘人阅读答案与翻译禇亮,字希明,杭州钱塘人。曾祖湮,父玠,皆有名梁、陈间。亮少警敏,博见图史,一经目辄志于心。年十八,诣陈仆射徐陵,陵与语,异之。后主召见,使赋诗,江总诸词人在席, 【查看全文】
4 檀道济阅读答案与翻译檀道济 檀道济,高平金乡人也,世居京口。少孤,居丧备礼,奉兄姊以和谨称。宋武帝建义,道济与兄韶、祗等从平京城,俱参武帝建武将军事。累迁太尉参军,封作唐县男①。 义熙十 【查看全文】
5 刘辟传原文_刘辟传翻译赏析刘辟字太初,选拔为进士宏词科,任韦皋府中幕僚,连续升官,任御史中丞、支度副使。韦皋死了,刘辟主持善后事务,暗示诸将向朝廷求取旄节。宪宗召他回朝任给事中,他不接受朝 【查看全文】
6 陈仲微传原文_陈仲微传翻译赏析陈仲微,字致广,瑞州高安人。他的祖先居住在江州,嘉奖为义门。嘉泰二年(1202),考中进士。调任为莆田县尉,恰逢没有县令,通判又罢免柔弱与不任职的人,有关部门把县令的事委 【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