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节选自《北史·王谊传》)
10. 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 太常卿苏威议/以为户口滋多人/田不赡/欲减功臣之地以给人/谊奏曰/百官者/历世勋贤/方蒙爵土/一旦削之/未见其可/
B. 太常卿苏威议/以为户口滋多人/田不赡/欲减功臣之地以给人/谊奏曰/百官者/历世勋贤方/蒙爵土/一旦削之/未见其可/
C. 太常卿苏威议/以为户口滋多/人田不赡/欲减功臣之地以给人/谊奏曰/百官者/历世勋贤方/蒙爵土/一旦削之/未见其可/
D. 太常卿苏威议/以为户口滋多/人田不赡/欲减功臣之地以给人/谊奏曰/百官者/历世勋贤/方蒙爵土/一旦削之/未见其可/
11. 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 社稷:原指土神和谷神。古时君主都祭祀社稷,后来就用社稷代表国家。
B. 冠盖:文中指武帝派人送给王谊的慰劳物品。后泛指官员的冠服、车乘。
C. 拜:授予官职。古代表示官职变迁有专门的词语。又如“迁”“征”等。
D. 除服:俗称“脱孝”,是古代丧礼的仪式之一,即除去丧礼的服装。
12.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王谊刚强正直,孔武果敢。王谊从小志向远大,弓马娴熟;周闵帝大权旁落,有朝臣对他不恭敬,王谊勃然大怒,准备击打那位朝臣,那位朝臣因害怕而请罪。
B. 王谊骁勇善战,平定战乱。王谊跟随武帝攻打北齐,武帝进入并州后反而被齐人打败,王谊率领精锐部下赶赴增援;汾州稽胡叛乱,王谊率兵平定。
C. 王谊战功赫赫,深受器重。因为战功,封王谊的一个儿子为开国公;武帝临终时嘱咐太子让王谊担任重任;王谊派兵马平定司马消难、兰洛州等叛乱。
D. 王谊被诬谋反,无罪释放。杨素弹劾王谊没有成功,就又上告王谊谋反,文帝下令查证,主管人奏称王谊没有谋反意图,隋文帝赐给王谊酒食并将他释放。
13. 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及隋受禅,顾遇弥厚,帝亲幸其第,与之极欢。
(2)丧纪之制,人道至大,苟不重之,取笑君子。
【答案】
10. D
11. B
12. D
13. (1)到隋文帝登上帝位后,对他的眷顾礼遇更加深厚,隋文帝亲自到他家里,和他尽情欢乐。
(2)丧服制度,是人道德规范的大事,假使不重视.就会被君子取笑。
【解析】
【10题详解】
本题考查文言断句能力。文言断句的前提是粗通大意,然后利用句中的人名、地名、官职名、文言虚词、句子结构以及语段中动词的宾语或补语等断句。可用排除法。本题“人田”是“不赡”的主语,应连着,排除AB两项;“方”是“蒙爵土”的时间状语,语意上应连着,排除C项。故答案为D。
【11题详解】
此题考核理解古代文化常识的能力,文化常识的考核主要集中在古代的一些称谓、官职的变迁、建筑的名称、年号、谥号、庙号、一些文书的名称、官场的一些礼节、朝廷的一些机构、典章制度、行政区划、还有一些避讳的说法等。平时注意积累,尤其是课本的注释的相关内容,答题时还要注意集合语境的含义作答。本题中B项“冠盖”“ 文中指武帝派人送给王谊的慰劳物品”错,文中指武帝派去慰劳王谊的车乘。
【12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对文本内容的理解和辨析能力。解答此类题目,考生应先明确题干的要求,即选出“正确”还是“错误”的一项,然后依据人名、地名、官名、时间等提示性信息快速找出选项对应的语句,再与选项进行比较分析。本题中D项“杨索弹劾王谊没有成功,就又上告王谊谋反”错,原文“或告谊谋反”的“或”指有的人,并非杨素。
【13题详解】
本题考查理解并翻译文中句子的能力。翻译时以直译为主,意译为辅,把句子中的每一个字都要落到实处,注意重点实词、虚词、词类活用和特殊句子的翻译,不能翻译的助词等删掉,省略的内容根据上下文补充,平时训练时注意自己确定句子的赋分点,翻译时保证赋分点的落实。本题(1)中 受禅,登上帝位;顾遇,看顾礼遇;幸,(皇帝)到……;第,府邸,家里。(2)中 苟,假使; 丧纪之制,人道至大,判断句;取笑君子,省略句,取笑于君子,加出“于”后又是被动句。
参考译文:
王谊字宜君,河南洛阳人。王谊年青时,慷慨有大志,善习弓马,博览群书。周闵帝时,他任左中侍上士。那时大冢宰宇文护执政,势倾王室,闵帝拱手沉默而已,什么都不能管。有朝士在闵帝身边,对皇上略有不恭,王谊勃然大怒,上前要杀他,这个人连忙请罪,王谊才罢。从此以后,朝士没有谁敢对闵帝不恭谨的。升任御正大夫。遭父丧,哀毁过礼,在父亲坟墓边搭草房,自己背土成坟。升任御正大夫。周武帝即位后,授他仪同之职,逐步升迁为内史大夫,封为杨国公。跟随武帝讨伐北齐,来到并州,武帝入城,反被齐人打败,近臣大多战死。王谊率领麾下骁勇善战者赴难,武帝得以保全。等到平定北齐后,授他为相州刺史。不久,又征他为大内史。汾州的稽胡造反,王谊率兵打击他。武帝弟越王宇文盛、谯王宇文俭虽任总管,但都受王谊节制。他就是这样被看重。等到平定反贼回京,封一个儿子作开国公。武帝快崩驾时,对皇太子说:“王谊是国家大臣,应把他放在机密位置,不必让他到远处为官。”等到隋高祖任丞相,他转任郑州总管。司马消难举兵造反,高祖任王谊为行军元帅,率领四个总管讨伐他。官军到近郊,司马消难害怕而逃奔陈国。于是,北至商、洛,南到江、淮,东西两千多里,巴蛮大多背叛,一起推渠帅兰雒州为主。雒州自称为河南王,以归附司马消难,北面连接尉迟迥。王谊率领行军分路讨伐,不上十个月全部讨平。
高祖派人慰问他,路上车盖络绎不绝。让自己的第五个女儿嫁给他的儿子王奉孝,不久拜他为大司徒。王谊也因与高祖有旧交,也归心于高祖。等到高祖受北周禅让,对他更加礼遇,高祖亲自来到他的府第,与他极尽欢乐。太常卿苏威提议,认为户口增多,田地太少,想减少功臣的封地以给百姓。王谊上奏道:“文武百官,都是历代的功勋贤人,这才被赏赐爵土。一旦削了他们的爵土,未见其可行之处。皇上以为然,未采纳苏威的建议。不久奉命出使突厥,皇上夸奖他称职,封他为郢国公。不久,他儿子王奉孝去世。过了一年,王谊上表说,公主年少,请除丧服。御史大夫杨素弹劾王谊说:“丧服制度,是人道德规范的大事,假使不重视,就会被君子取笑。如若放纵他而不加纠正,恐怕有伤风俗。”有诏书说不治他的罪,但皇上对他的恩宠和礼遇稍稍差一点了。王谊颇有些怨恨。有人告王谊谋反,皇上下令查验其事。主持调查的上奏说,他只说了些不该说的话,实在没有造反的证据。皇上赏他酒喝,然后放了他。
相关阅读
1 刘辟传原文_刘辟传翻译赏析
刘辟字太初,选拔为进士宏词科,任韦皋府中幕僚,连续升官,任御史中丞、支度副使。韦皋死了,刘辟主持善后事务,暗示诸将向朝廷求取旄节。宪宗召他回朝任给事中,他不接受朝 【查看全文】
2 檀道济阅读答案与翻译檀道济 檀道济,高平金乡人也,世居京口。少孤,居丧备礼,奉兄姊以和谨称。宋武帝建义,道济与兄韶、祗等从平京城,俱参武帝建武将军事。累迁太尉参军,封作唐县男①。 义熙十 【查看全文】
3 源雄传翻译赏析_源雄传原文全诗的意思源雄字世略,是西平乐都人。 祖父源怀、父亲源纂,都是魏国的陇西王。 源雄年轻的时候,为人宽宏仁厚,仪表英俊魁梧。 起初在魏国作秘书郎,不久便提升为征虏将军。 当他的父亲 【查看全文】
4 陈仲微传原文_陈仲微传翻译赏析陈仲微,字致广,瑞州高安人。他的祖先居住在江州,嘉奖为义门。嘉泰二年(1202),考中进士。调任为莆田县尉,恰逢没有县令,通判又罢免柔弱与不任职的人,有关部门把县令的事委 【查看全文】
5 郭衍传原文_郭衍传翻译赏析郭衍字彦文,自称是太原介休人。父郭崇,以舍人之职跟随魏孝武帝入关中,官至侍中。 郭衍少年时骁勇英武,善于骑马射箭。周武帝建德中,因军功累迁至仪同大将军。又跟从周武帝 【查看全文】
6 禇亮,字希明,杭州钱塘人阅读答案与翻译禇亮,字希明,杭州钱塘人。曾祖湮,父玠,皆有名梁、陈间。亮少警敏,博见图史,一经目辄志于心。年十八,诣陈仆射徐陵,陵与语,异之。后主召见,使赋诗,江总诸词人在席, 【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