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节选自《汉书·循吏传》)
10. 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 霸为人明察/内敏又习文法/然温良有让/足知善御众/为丞/处议当/于法太守甚任之/吏民爱敬焉/
B. 霸为人明察内敏/又习文法/然温良/有让足知/善御众/为丞/处议当于法/太守甚任之/吏民爰敬焉/
C. 霸为人明察内敏/又习文法/然温良有让/足知/善御众/为丞/处议当于法/太守甚任之/吏民爱敬焉/
D. 霸人明察内敏/又习文法/然温良有让/足知/善御众/为丞/处议当于法/太守甚任之吏/民爱敬焉/
11. 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含义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察廉:指举孝廉,是汉朝一种选官制度,被举人多为州郡属吏或通晓经书的儒生。
B. 鳏寡:鳏,年老无妻或丧妻的男子;寡,年老无夫或丧夫的女子。泛指老弱无依无靠者。
C. 伍长:古代以五家为伍,设伍长一人,军队中五人为一伍,设伍长,“队伍”一词源于此。
D. 侯:古代五等爵位之一。爵是古代皇帝对贵戚功臣的封赐,如张良被封留侯,黄霸被封定侯。
12.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黄霸少有大志,捐官出仕。他少年时就努力攻读法律之学,曾经两次捐官,初入仕途虽有挫折,但仍不放弃,最终封侯拜相。
B. 黄霸廉洁奉公,执法公平。无论是管理钱粮,还是处理疑案,都能公平持正,受到官吏百姓的称赞,得到汉宣帝的赏识。
C. 黄霸文治有方,政绩卓著。他选拔良吏,宣传诏令,劝民向善,勤事农桑,种树畜养等,政绩非常突出,号为天下第一。
D. 黄霸任劳任怨,勤政爱民。他被贬颖川,俸禄由二千石直接降到八百石,依然勤于政事,治下的鳏寡贫穷者都能得到照顾。
13. 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会宣帝即位,在民间时知百姓苦吏急也,闻霸持法平,召以为廷尉正。
(2)百姓向化,孝子弟弟贞妇顺孙日以众多,田者让畔,道不拾遗。
【参考答案】
10. C 11. D 12. D
13. (1)正值汉宣帝即位,汉宣帝在民间时了解百姓深受官吏之苦,情况很严重,听说黄霸执法公平,就征召他来让他担任廷尉正。
(2)百姓归于教化,孝顺父母的儿子,友爱兄长的弟弟,贞节的妇女、乖顺的孙子一天比一天增多,耕作者对耕田边界土地互相谦让,路上没有人把别人丢失的东西拾走。
【解析】
【10题详解】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文言断句的能力。此类试题解答时,是先疏通大意,然后利用句中的人名、地名、官职名、文言虚词、句子结构以及语段中动词的宾语或补语等断句。“当于法”是符合法律的意思,修饰“处议”,不应该断开,排除
A项。“吏民”是“爱敬”的主语,不应该断开,排除D项。“有让”是能谦让的意思,“足知”是足智多谋的意思,结合句意内容分析,两者应该断开,排除B项。句意:黄霸善于观察而思维敏捷,又通晓法律条文,温和善良又能谦让,足智多谋,善于治理民众。黄霸担任河南太守丞时,处事及议论都符合法律,投合人心,太守非常信任他,官吏百姓都爱戴尊敬他。故选C。
【11题详解】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了解并掌握常见的古代文化知识的能力。此类试题解答时,文化常识包括古代文化中天文、历法、乐律、地理、官职、科举、姓名、宗法等。这类试题一般不考过于冷僻的内容,涉及的大多是科举、姓名、礼俗等,考生要注重平时知识的积累。D项,“黄霸被封为定侯”错。结合文本内容“甘露三年薨,谥曰定侯”分析可知,“定侯”是谥号,不是封号。故选D。
【12题详解】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概括和分析文章内容能力。此类试题解答时,抓住题干,读全读准。对题干中的所有要求要一个不漏、原原本本地分析,准确地把握题干所提的要求,看清是选对的还是选错的,是概括内容还是分析观点。D项,“俸禄由二千石直接降到八百石”错。结合“坐发民治驰道不先闻,又发骑士诣北军马不适士,劾乏军兴,连贬秩。有诏归颍川太守官,以八百石居治如其前。前后八年,郡中愈治”分析可知,应是“连贬秩”。故选D。
【13题详解】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文言语句翻译。此类试题解答时,首先要找出专有名词,即人名、地名、官职等;然后再看有否特殊句式,最后再确定关键字进行翻译,一般为直译。文言文的翻译,最基本的方法就是替换、组词、保留、省略。(1)“会”,恰逢、正当;“在民间”前面需要补充主语“汉宣帝”;“知”,了解、知道;“苦”,受……之苦,苦于,被……所苦;“闻”,听说;“召”,征召;“以为”,以(之)为,让……担任。(2)“向”,趋向、归于;“化”,教化;“弟弟”,友爱兄长的弟弟;“日”,一天天(名词作状语);“畔”,田界;“道”,在路上(名词作状语);“遗”,丢失的东西(动词作名词)。
参考译文:
黄霸字次公,是淮阳阳夏人。黄霸自幼学习法律,向往做官。他因廉洁著称,被考察增补为河东均输长,又被考察评为廉能而担任河南太守丞。黄霸为人观察入微,心思敏捷,又通晓法律条文,然而性情温和善良懂得谦让,很有智慧,善于组织调度下属。他做太守丞,处事议论都合乎法律,投合人心,太守非常信任他,官吏百姓(都很)爱戴他。昭帝即位,年龄很小,大将军霍光掌权,大臣们争夺执政权,上官桀等与燕王谋划作乱,霍光杀掉他们之后,就遵循武帝时的法度,用刑罚严厉地惩治下属,因此一般的官吏都崇尚严酷的刑罚作为能事,但是唯独黄霸以宽和成就名声。适逢宣帝即位,他在登基前就了解到百姓苦于官吏的严酷,听说黄霸执法公平,召升黄霸为廷尉正,后来提拔他为扬州刺史。到第三年,宣帝下诏将贤明善良考核为上等的扬州刺史黄霸任命为颍川太守,俸禄按照二千石对待。当时皇上立志于国家的安定,几次颁布皇恩浩荡的诏书,官吏没有奉旨宣告百姓。太守黄霸为此事选择了贤良的官吏分派到各属县去宣告皇上的诏令,让百姓全都知道皇上的意图。让地方官吏都蓄养鸡和猪,用来赡养鳏寡贫穷的人。然后制定条令,安排长辈们率领着伍长,在民间颁布施行,用来告诫人们多做善事防止奸邪,此外还有从事耕种养殖,节约物品用度增殖财富,种植庄稼果木饲养家畜,减少吃粮的马匹。他曾想了解民情,就选择了一位上了年纪的廉洁官吏派他去,嘱咐他不要泄露机密。官吏外出后,不敢在邮亭住宿,在路旁吃饭,乌鸦抓去他的肉食。有个想到府上报告事情的百姓正好看到了这情形,黄霸和他谈话的时候他提到了这件事。过了些时日官吏回来拜见黄霸,黄霸迎接慰劳他,说:“你太辛苦了,在路边吃饭却被乌鸦抢去了肉食。”官吏非常吃惊,以为黄霸全都知道他的起居,对所问的事情不敢有所隐瞒。鳏寡孤独者有死了没被安葬的,乡里的官员呈文告知,黄霸都给分别处置,某个地方的大木头可以做棺木,某个邮亭有小猪可以用来祭祀,官吏前去办理都像他说的那样。他了解事情见闻清楚细致到了这种程度,官吏百姓都不知道他用的是什么办法,全称赞他神通英明。奸邪的人都离开他的辖地到了别的郡县,窃贼和强盗日益减少。黄霸大力推行教化,不看重刑罚。因为外表宽厚内心清明,得到了官吏和百姓的爱戴,户籍人口每年都在增加,治理状况是天下最好的。过了几个月,皇帝征召黄霸作太子太傅,升至御史大夫。五凤三年,代替丙吉作了丞相,被封为建成侯,享有六百户食邑。做丞相五年,甘露三年死去,被谥为定侯。
相关阅读
1 陈仲微传原文_陈仲微传翻译赏析
陈仲微,字致广,瑞州高安人。他的祖先居住在江州,嘉奖为义门。嘉泰二年(1202),考中进士。调任为莆田县尉,恰逢没有县令,通判又罢免柔弱与不任职的人,有关部门把县令的事委 【查看全文】
2 禇亮,字希明,杭州钱塘人阅读答案与翻译禇亮,字希明,杭州钱塘人。曾祖湮,父玠,皆有名梁、陈间。亮少警敏,博见图史,一经目辄志于心。年十八,诣陈仆射徐陵,陵与语,异之。后主召见,使赋诗,江总诸词人在席, 【查看全文】
3 刘辟传原文_刘辟传翻译赏析刘辟字太初,选拔为进士宏词科,任韦皋府中幕僚,连续升官,任御史中丞、支度副使。韦皋死了,刘辟主持善后事务,暗示诸将向朝廷求取旄节。宪宗召他回朝任给事中,他不接受朝 【查看全文】
4 郭衍传原文_郭衍传翻译赏析郭衍字彦文,自称是太原介休人。父郭崇,以舍人之职跟随魏孝武帝入关中,官至侍中。 郭衍少年时骁勇英武,善于骑马射箭。周武帝建德中,因军功累迁至仪同大将军。又跟从周武帝 【查看全文】
5 檀道济阅读答案与翻译檀道济 檀道济,高平金乡人也,世居京口。少孤,居丧备礼,奉兄姊以和谨称。宋武帝建义,道济与兄韶、祗等从平京城,俱参武帝建武将军事。累迁太尉参军,封作唐县男①。 义熙十 【查看全文】
6 源雄传翻译赏析_源雄传原文全诗的意思源雄字世略,是西平乐都人。 祖父源怀、父亲源纂,都是魏国的陇西王。 源雄年轻的时候,为人宽宏仁厚,仪表英俊魁梧。 起初在魏国作秘书郎,不久便提升为征虏将军。 当他的父亲 【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