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弥逊,字似之,苏州吴县人阅读答案与翻译-《宋史·李弥逊传》

发布时间: 2019-03-28
李弥逊,字似之,苏州吴县人。弱冠,以上舍登大观三年第,调单州司户,再调阳谷簿。累官起居郎。以封事剀切,贬知卢山县,改奉嵩山祠。废斥隐居者八载。宣和末,知冀州。金人犯河朔,诸郡皆惊备,弥逊损金帛,致勇士,修城堞,决河护堑,邀击其游骑,斩首甚众。兀术北还,戒师毋犯其城。靖康二年,建康府牙校周德叛,执帅宇文粹中,杀官吏,婴城自守,势猖獗。弥逊以江东判运领郡事,单骑扣贼围,以蜡书射城中招降。贼通款,开关迎之,弥逊谕以祸福,勉使勤王。时李纲行次建康,共谋诛首恶五十人,抚其余党,一郡帖然。
绍兴七年秋,迁起居郎。弥逊自政和末以上封事得贬,垂二十年,及复居是职,直前论事,鲠切如初。冬,试中书舍人。时驻跸未定,有旨料舟给卒以济宫人。弥逊缴奏曰:“六飞雷动百司豫严时方孔艰宜以宗社为心不宜于内幸细故更勤圣虑事虽至微惧伤大体”帝嘉纳之。秦桧再相,尝邀弥逊至私第,曰:“政府方虚员,苟和好无异议,当以两地相浼。”答曰:“弥逊爱国恩深厚,何敢见利忘义。顾今日之事,国人皆不以为然,独有一去可报相公。”桧默然。次日,弥逊再上疏,言愈切直。赖弥逊廷争,桧虽不从,亦惮公论。再与金使者计,议和不受封册,如宰相就馆见金使,受其书纳入禁中,多所降杀,惟君臣之礼不得尽争。十二年,桧乘金兵既败,收诸路兵,复通和好,追仇向者尽言之臣,嗾言者论弥逊与赵鼎、王庶、曾开四人同沮和议。于是弥逊落职,十余年间不通时相书,不请磨勘,不乞任子,不序封爵,以终其身,常忧国,无怨怼意。二十三年,卒。(选自《宋史·李弥逊传》)
10. 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3分)
A. 六飞雷动百司/豫严时/方孔艰宜/以宗社为心/不宜于内/幸细故更勤/圣虑/事虽至微/惧伤大体/
B. 六飞雷/动百司/豫严时/方孔艰/宜以宗社为心/不宜于内幸细故/更勤圣虑事/虽至/微惧伤大体/
C. 六飞雷动/百司豫严/时方孔艰/宜以宗社为心/不宜于内幸细故/更勤圣虑/事虽至微/惧伤大体/
D. 六飞雷动/百司豫严/时方孔艰宜/以宗社为心/不宜于内/幸细故/更勤圣虑/事虽至/微惧伤大体/
11. 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3分)
A. 上舍,宋代太学分外舍、内舍和上舍,学生按一定的年限和条件依次而升;明清时称监生。
B. 河朔,本泛指黄河以北的地区;后也指紧靠帝都、为帝都周围的主要防御屏障,此指后者。
C. 嵩山祠,祠禄省称,古官名。宋制,大臣罢职,令管理道教宫观,无职事,但可享受官俸。
D. 驻跸,本指皇帝后妃外出时暂停小住,也泛指跟帝王行止有关的事情。本处指在外暂住。
12.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3分)
A. 李弥逊耿直实在,屡次进献忠言。政和末年任起居郎时,他因为直言进谏而被贬;二十年后他再任此职时,直言进谏的秉性依然没有改变。
B. 李弥逊有勇有谋,确保地方安定。他在冀州因击杀金军而让兀术心有忌惮;在代理建康事务时,他孤身劝降判军,并自作主张只诛杀首恶者。
C. 李弥逊刚正不阿,绝不攀附权贵。宰相秦桧曾邀李弥逊到私宅,想利诱他,但被他严词拒绝;在朝廷之上,李弥逊也敢大胆与主和派争辩。
D. 李弥逊一心为国,从不谋求私利。被削职期间,他从不和掌权的宰相通信,也不为自己的后代谋福利;终其一生,常忧国事,从不怨恨朝廷。
13. 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0分)
(1)弥逊损金帛,致勇士,修城堞,决河护堑,邀击其游骑,斩首甚众。
(2)追仇向者尽言之臣,嗾言者论弥逊与赵鼎、王庶、曾开四人同沮和议。

10. C 文言断句有很多的标志,比如:四字短语、排偶句式、顶真修辞等等。还可以利用名词代词在句中担当的成分来断。本句,根据名词“百司”“宗社”“内(内宫)”“细故”(小事)“圣(圣上)”“事”“大体(国家大局)”,虚词“以”“于”,再结合本句意思:皇帝行动像雷霆一般,百官都要紧急准备,时局正当艰难,应当以宗庙社稷为重,不应该让内宫亲幸小事,再增添圣上的忧虑,事情虽然极其微小,恐怕伤害了国家大局。句子可以断开为:六飞雷动/百司豫严/时方孔艰/宜以宗社为心/不宜于内幸细故/更勤圣虑/事虽至微/惧伤大体/故选C。
11. B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学生识记文学常识的能力。古代文化常识包括古代文化中天文、历法、乐律、地理、官职、科举、姓名、宗法等。这类试题一般不考过于冷僻的内容,涉及的大多是科举、姓名、礼俗等,考生要注重平时知识的积累。本题B项,“此指后者”说法错误,由原文“诸郡皆惊备”“决河护堑”及朝代背景知,此处“河朔”应为前者。故选B。
12. B 试题分析:这是一道文言文内容归纳概括题。其做法是,全面准确地把握文章的内容,并对文章中所述的事件或所述道理进行综合性分析、判断,进而推理概括。可使用假设法与代入法,与选项所在段落进行比较。本题要求选出“不正确的一项”,B项,“并自作主张只诛杀首恶者”说法错误,由原文“时李纲行次建康,共谋诛首恶五十人”知,他并非“自作主张”。故选B。
13. (1)李弥逊拿出资财,招募勇士,修葺城墙,挖开河堤引水护防,袭击敌人骑兵,斩首很多。
(2)迫害当初直言的臣子,怂恿言官议论李弥逊与赵鼎、王庶、曾开四人同谋阻止和议。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学生文言文语句翻译能力。翻译时,首先要找出关键字或句式进行翻译,一般为直译,除一些带有比喻性的词语然后再整体翻译,并按现代汉语的规范,达到词达句顺,做到字字落实的同时,要重点关注得分点。(1)句中:“损”,耗费,这里是拿出的意思;“致”,招募;“决”,挖开;“邀击”,袭击。(2)句中:“追仇”,迫害;“嗾”,怂恿;“沮”,阻止。

参考译文:
李弥逊,字似之,苏州吴县人。二十岁,以太学上舍生身份考取大观三年进士,调单州司户,再调阳谷县簿。累积升迁为起居郎。因上奏密封章奏议论直率切实,被贬卢山县知县,改奉嵩山祠。贬官后退隐居了八年。宣和末年,为冀州知州。金人进犯河朔,各州郡都警戒备战,李弥逊拿出资财,招募勇士,修葺城墙,挖开河堤引水护防,袭击敌人骑兵,斩首很多。兀术回北方时,告诫他的部队不要侵扰李弥逊守卫的城市。靖康二年,建康府低级武官周德叛变,逮捕将领宇文粹中,杀害官吏,夺城自己占据,气焰猖獗。李弥逊以江东判运职务代理一郡之事,独自骑马到贼人门外,把蜡丸书信射进城中招降。贼人投降言和,开城门迎接他,李弥逊对他们讲明祸福利害,勉励他们为王事尽力。当时李纲来到建康,共同商量除去为首作恶的五十人,安抚他们其余党羽,一郡安定。
绍兴七年秋天,迁升起居郎。弥逊自从政和末年因上密封奏章遭到贬斥,将近二十年,等到重任这个官职,在皇帝面前直言论事,刚正率直跟当初一样。冬天,试任中书舍人。当时皇帝停留的地点不确定,有旨意准备船只派遣士兵用来运送宫女。李弥逊缴还旨意说:“皇帝行动像雷霆一般,百官都要紧急准备,时局 正当艰难,应当以宗庙社稷为重,不应该让内宫亲幸小事,再增添圣上的忧虑,事情虽然极其微小,恐怕伤害了国家大局。”皇帝赞同接受他的意见。秦桧再次任宰相,曾经邀请李弥逊至他的私宅,说:“政府正有空缺的职位,如果讲和不提不同意见,就会拿两地的职务麻烦您。”回答说:“李弥逊受到国家恩典十分深厚,哪里敢见利忘义。看今天的事,国民都不认为这样正确,我只有离职可以报答您。”秦桧沉默。第二天,李弥逊再次上疏,语言更为切实直接。幸亏李弥逊在朝廷上抗争,秦桧虽不听从,也顾忌公众舆论。再次和金朝使者商议,议和时不接受金国封册,像宰相到客馆看望金国使臣,接受他们的国书收入宫廷等,很多都降格,只有君臣的礼节没有争取到底。十二年,秦桧乘金兵已经战败,撤回各路部队,再次通使和好,迫害当初直言的臣子,怂恿言官议论李弥逊与赵鼎、王庶、曾开四人同谋阻止和议。从此李弥逊被削职,十多年间中不和掌权的宰相通信,不请求参加官员勘察以往政绩,提升官职,不请求恩荫自己后代,不列名受封爵位,而终其一生,经常担忧国事,没有怨恨之意。二十三年,去世。 


相关阅读
1 宋史•孙傅传阅读答案与翻译-孙傅,字伯野,海州人

孙傅,字伯野,海州人,登进士第,为礼部员外郎。时蔡條为尚书,傅为言天下事,劝其亟有所更,不然必败。條不能用。迁至中书舍人。宣和末高丽人入贡使者所过调夫治舟骚然烦费 【查看全文】

2 刘甲字师文,淳熙二年进士阅读答案与翻译

刘甲字师文,淳熙二年进士,累官至度支郎中。使金,至燕山。自绍兴后,凡出疆遇忌,俱辞设宴,皆不得免,秦桧所定也。九月三日,金宴甲,以宣仁圣烈后忌,辞。还除工部侍郎。 【查看全文】

3 王安石,字介甫,抚州临川人阅读答案与翻译

王安石,字介甫,抚州临川人。少好读书,一过目终身不忘。其属文动笔如飞,初若不经意,既成,见者皆服其精妙。友生曾巩携以示欧阳修,修为之延誉。庆历二年擢进士上第,签书 【查看全文】

4 范杲字师回,父正,青州从事阅读答案与翻译

范杲字师回,父正,青州从事。杲少孤,刻志于学,与姑臧李均、汾阳郭昱齐名,为文深僻难晓,后生多慕效之。以荫补太庙斋郎,再迁国子四门博士。尝携文谒陶谷、窦仪,咸大称赏 【查看全文】

5 董遵诲,涿州范阳人阅读答案与翻译-《宋史·董遵诲传》

董遵诲,涿州范阳人。父宗本,善骑射,隶契丹帅赵延寿麾下,尝以事说延寿,不能用。及延寿被执,举族南奔。汉祖得之,擢拜随州刺史,署遵诲随州牙校。周显德初,世宗北征,大 【查看全文】

6 郑戬,字天休,苏州吴县人阅读答案与翻译-《宋史·郑戬传》

郑戬,字天休,苏州吴县人。客京师,事杨亿,以属辞知名,后复还吴。及亿卒,宾客弟子散去,戬乃倍道会葬。举进士。授太常寺奉礼郎。升直史馆,同修起居注,以右正言知制诰。 【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