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文
又北二百里,曰发鸠之山①,其上多柘木②。有鸟焉,其状如乌③,文首④,白喙,赤足,名曰:“精卫”,其鸣自詨⑤。是炎帝之少女⑥,名曰女娃。女娃游于东海,溺⑦而不返,故为精卫。常衔西山之木石,以堙⑧于东海。
注释
发鸠之山:山名,相传在今山西境内。
柘(zhè)木:柘树,桑树的一种,木质坚硬,叶可喂蚕。
乌:乌鸦。
文首:头上有花纹。文,同“纹”,花纹。首,头。
詨(xiào):呼叫。
炎帝之少女:炎帝的小女儿。
溺:淹没在水里。
堙(yīn):填塞。
相关试题
(注释)①发鸠:古代传说中的山名。②乌:乌鸦。 ③文首:头上有花纹 ④衔:用嘴含⑤湮:填塞
1、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
(1)是炎帝之少女 之: (2)故为精卫 故:
2、把文中的画线句翻译成现代汉语。
常衔西山之木石,以湮于东海。
3、这个故事表现了____________________的精神。
答
1、(1)的(2)所以
2、经常用嘴含着西山上的树枝和石块,用来填塞东海。
3、古代劳动人民改造自然的强烈愿望和持之以恒、艰苦奋斗
译文
再向北走二百里,有座山叫发鸠山,山上长了很多柘树。树林里有一种鸟,它的形状像乌鸦,头上羽毛有花纹,白色的嘴,红色的脚,名叫精卫,它的叫声像在呼唤自己的名字。这其实是炎帝的小女儿,名叫女娃。有一次,女娃去东海游玩,不幸沉入海底,再也没有回来,因此化为精卫鸟。经常叼着西山上的树枝和石块丢进海里,用来填塞东海。
精卫填海是中国的上古神话传说,刻画了英勇顽强的精卫形象,沧海固然浩瀚,而精卫坚韧不拔的精神更为伟大。表达了古代劳动人民探索自然、征服自然的强烈愿望和不畏艰难、奋斗不息的精神,这也是我们中华民族与生俱来的精神基因。
精卫填海现在已经演化为成语,比喻意志坚强,不畏艰难,坚持不懈。
相关阅读
1 麹祥,字景德,永平人阅读答案与翻译-《明史·孝义》
麹祥,字景德,永平人。永乐①中,父亮为金山卫百户。祥年十四,被倭掠。国王知为中国人,召侍左右,改名元贵。遂仕其国,有妻子,然心未尝一日忘中国也。屡讽王入贡。宣德② 【查看全文】
2 晏子之御者阅读答案与原文翻译晏子之御者 【原文】 晏子为齐相,出。其御之妻从门间而窥,其夫为相御,拥大盖,策驷马,意气扬扬,甚自得也。既而归,其妻请去。夫问其故。妻曰:晏子长不满六尺,身相齐国, 【查看全文】
3 庞公者,南郡襄阳人也阅读答案-2019年中考文言文庞公者,南郡襄阳人也。居岘山之南,未尝入城府。夫妻相敬如宾。荆州刺史刘表数延请不能屈乃就候之谓曰夫保全一身孰若保全天下乎 庞公笑曰:鸿鹄巢于高林之上,暮而得所栖;鼋鼍 【查看全文】
4 科场二则(其一)阅读答案与翻译-江西周学士力堂科场二则(其一) 江西周学士力堂,葵卯乡试,题是学而优则仕一节,文思幽奥,房考张某不能句读怒而批抹之置孙山外。晚间,各房考归寝,张忽呓语不止,自披其颊曰:如此佳文,读而 【查看全文】
5 五年,晋献公灭虞、虢阅读答案与翻译五年,晋献公灭虞、虢,虏虞君与其大夫百里奚,以璧马赂于虞故也。既虏百里奚,以为秦穆公夫人媵①于秦。百里奚亡秦走宛,楚鄙人执之。穆公闻百里奚贤欲重赎之恐楚人不与,乃 【查看全文】
6 刘禹锡《陋室铭》周敦颐《爱莲说》阅读答案【甲】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斯是陋室,惟吾德馨。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可以调素琴,阅金经。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 【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