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
蚌 (bàng) 鹬(yù)箝(qián)
3、请你写出下面划线字在文中的意思。
(1)曝(晒 )
(2)渔者(渔夫)
(3)禽( 通“擒”捕捉)
4、将下面的句子译成现代汉语。
两者不肯相舍,渔者得而并禽之。
双方都不肯放过对方,渔夫发现了,就把他们—起捉走了。
5、你能用一个成语概括这个故事吗?
鹬蚌相争,渔翁得利。
6、这个故事讲的是:有个河蚌刚刚打开壳晒太阳,一只鹬飞来啄它的肉,河蚌马上闭拢,夹住了鹬的嘴,在它们发生争执互不想让的情况下,渔夫看见了,便把他们俩一起捉走了。
7、从这个故事中,你受到了什么启示?
做事要权衡得失,化解矛盾冲突,相互谦让。
二
鹬蚌相争 渔翁得利
1、解释下列加点字的意思。
蚌方出曝(__) 蚌合而箝其喙 (___)
2、翻译下面的句子。
今日不雨,明日不雨,即有死蚌!
3、读了这个故事,你有什么感悟?
答
1、晒太阳 鸟类的嘴
2、今天不下雨,明天不下雨。世上又会少一只蚌!
3、各种纷繁复杂的矛盾斗争中,如果对立的双方相持不下,就会两败俱伤,使第三者坐收渔利。所以,在生活中应该学会抓住主要矛盾,不能因小失大。它告诉人们:大敌当前,弱小者之间要联合起来,消除矛盾,团结一致,共同对付敌人。处理内部事务也是这样,局部利益要服从整体利益,眼前利益要服从长远利益,小道理要服从大道理,否则,内部争斗不休,互不相让,只会两败俱伤,使第三者得利。
译文
有个河蚌刚刚打开晒太阳,一只鹬飞来啄它的肉,河蚌马上闭拢,夹住了鹬的嘴。鹬说:“今天不下雨,明天不下雨,那就会有死蚌了。”河蚌说:“今天你的嘴不取出来,明天你的嘴不取出来,那就会有死鹬了。”它们都不肯互相放弃,渔夫看见了,就把它们俩一起捉走了。
相关阅读
1 颜渊问仁。子曰:“克己复礼为仁。一日克己复礼,天下归仁焉。为仁由己,而由人乎哉?”
颜渊问仁。子曰:克己复礼为仁。一日克己复礼,天下归仁焉。为仁由己,而由人乎哉? (《论语颜渊》) 司马牛问仁。子曰:仁者,其言也讱[注]。曰:其言也讱,斯谓之仁已乎?子曰 【查看全文】
2 《史记·管晏列传》《国语·齐桓公求管仲》阅读答案与翻译管仲夷吾者,颍上人也。少时常与鲍叔牙游,鲍叔知其贤。管仲贫困,常欺鲍叔,鲍叔终善遇之,不以为言。已而鲍叔事齐公子小白,管仲事公子纠。及小白立为桓公,公子纠死,管仲 【查看全文】
3 孔子见齐景公原文_文言文孔子见齐景公翻译赏析文言文《孔子见齐景公》选自初中文言文大全,其古诗原文如下: 【原文】 君子之自行也,动必缘义,行必诚义。孔子见齐景公,景公致廪丘以为养。孔子辞不受,入谓弟子曰:吾闻 【查看全文】
4 狱中上母书阅读答案与翻译-【明】夏完淳狱中上母书 【明】夏完淳 不孝完淳今日死矣!以身殉父,不得以身报母矣! 痛自严君见背,两易春秋,冤酷日深,艰辛历尽。本图复见天日,以报大仇,恤死荣生,告成黄土;奈天不 【查看全文】
5 蹇材望伪态翻译赏析_文言文蹇材望伪态原文文言文《蹇材望伪态》选自初中文言文大全其诗文如下: 【原文】 蹇材望,蜀人,为湖州倅。北兵之将至也,蹇毅然自誓必死,乃作大锡牌,镌其上曰:大宋忠臣蹇材望。且以银二笏 【查看全文】
6 昔有一人,先瓮中盛谷阅读答案与翻译-《驼瓮俱失》驼瓮俱失 昔有一人,先①瓮②中盛谷。骆驼入头瓮中食谷,首不得出。既不得出,其人以为忧③。有一老人来语之曰:汝莫愁,吾教汝出,汝当斩头,自能出之。即用其语,以刀斩头。 【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