夫不谏则危君,固谏则危身;与其危君,宁危身;危身而终不用,则谏亦无功矣。智者度君权时,调其缓急而处其宜,上不敢危君,下不以危身,故在国而国不危,在身而身不殆;昔陈灵公不听泄冶之谏而杀之,曹羁三谏曹君,不听而去,《春秋》序义虽俱贤,而曹羁合礼。
齐景公游于海上而乐之,六月不归,令左右曰:“敢有先言归者致死不赦。”颜烛进谏曰:“君乐治海上而六月不归,彼傥有治国者,君且安得乐此海也!”景公援戟将斫之,颜獨趋进,抚衣待之曰:“君奚不斫也?昔者桀杀关龙逄,纣杀王子比干。君之贤,非此二主也,臣之材,非彼二子也,君奚不斫?以臣参此二人者,不亦可乎?”景公说,遂归,中道闻国人谋不内矣。
景公为台台成又欲为钟晏子谏曰君不胜欲为台今复欲为钟是重敛于民民之哀矣夫敛民之哀而以为乐不祥景公乃止景公有马,其圉人杀之,公怒,援戈将自击之,晏子曰:“此不知其罪而死,臣请为君数之,令知其罪而杀之。”公曰:“诺。”晏子举戈而临之曰:“汝为吾君养马而杀之,而罪当死;汝使吾君以马之故杀圉人,而罪又当死;汝使吾君以马故杀人,闻于四邻诸侯,汝罪又当死。”公曰:“夫子释之!夫子释之!勿伤吾仁也。”
晏子复于景公曰:“朝居严乎?”公曰:“朝居严,则曷害于国家哉?”晏子对曰:“朝居严,则下无言,下无言,则上无闻矣。下无言则谓之喑,上无闻则谓之聋;聋喑则非害治国家如何也?且合菽粟之微以满仓廪,合疏缕之纬以成帏幕,太山之高,非一石也,累卑然后高也。夫治天下者,非用一士之言也,固有受而不用,恶有距而不入者哉?”
(摘编自《说苑·正谏》)
10.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景公为台/台成/又欲为钟/晏子谏曰/君不胜欲为台/今复欲为/钟是重敛于民/民之哀矣夫/敛民之哀/而以为乐不祥/景公乃止/
B.景公为台/台成/又欲为钟/晏子谏曰/君不胜欲/为台今复欲为钟/是重敛于民/民之哀矣夫/敛民之哀/而以为乐不祥/景公乃止/
C.景公为台/台成/又欲为钟/晏子谏曰/君不胜欲/为台今复欲为/钟是重敛于民/民之哀矣/夫敛民之哀而以为乐/不祥景公乃止/
D.景公为台/台成/又欲为钟/晏子谏曰/君不胜欲为台/今复欲为钟/是重敛于民/民之哀矣/夫敛民之哀而以为乐/不祥/景公乃止/
11.下列对文中加点的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齐景公游于海上而乐之”与“秦时与臣游”(《鸿门宴》)两句中的“游”含义相同:
B.圉人,一般指醒官,主要负责掌管养马和放牧等事务,后来也常常以此来泛指养马的人。
C.“而罪当死”与“匈奴使来,汉亦留之以相当”(《苏武传》)两句中的“当”含义不同。
D.诸侯,古代中央政权所分封的各国国君的统称,也可以来借指掌握军政大权的地方长官。
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臣子发现君主执政出现过错,如果不进谏,是没有把国君安危放在心上,如果坚持进谏,又有可能会使自己陷入危险。
B.齐景公下令如果有臣子谏言让自己提前返回,将被处死,颜烛面对这一情况并未害怕,依然进谏,尽到了臣子的责任。
C.面对盛怒的齐景公,晏子毫不畏惧并举戈相向,这一行为看似鲁莽,实则充满智慧,不仅救下了圉人也保全了景公名声。
D.作者认为巍峨的高山是由很多石子堆积起来的,并以此类比君王治理天下不应只依靠一个人的力量,而应该广开言路。
1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景公说,遂归,中道闻国人谋不内矣。
(2)此不知其罪而死,臣请为君数之,令知其罪而杀之。
答
10.D 句意:齐景公建造高台,台建成后,又想要铸造大钟。晏子劝谏说:“君王您本承担不起造台的费用,现在又想要铸造大钟,这是更加重对百姓的聚敛,百姓一定痛苦。集中百姓的痛苦来让自己享乐,不会吉祥。”齐景公就停止了铸钟。“欲为台”“欲为钟”都是动宾结构,后面要断开;“今”此处为时间状语,放在句首,前面断开,排除ABC。“矣”此处为句末语气词,后面断开;“夫”此处为句首发语词,前面断开,排除AB。“景公乃止”,主谓结构,句意完整,单独成句,前面断开,排除C。故选D。
11.A 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言实词含义及掌握古代文化常识的能力。
A.“两句中的“游’含义相同”错。游:游玩;交往。句意:齐景公在海上游玩,乐此不倦。/秦朝时,他和我交往。含义不同。
B.正确。
C.应当;抵消。句意:你的罪该死/匈奴使节前来,汉朝廷也扣留了对等的人数。
D.正确。
故选A。
12.C .“面对盛怒的齐景公,晏子毫不畏惧并举戈相向”错,“晏子举戈而临之日”意思是晏子举起长戈对马夫说。是对向马夫,不是齐景公。故选C。
13.(1)齐景公听了很高兴,于是归去,在回归途中听说国内有人密谋不接纳他。
(2)此人不知道他犯了什么罪名而死,我请求为君王细数他的霏,让他知道他犯的罪然后再杀他。
参考译文:
作臣子的之所以要刚正忠直迎着困难去劝谏他的君主,不是为了自己,而是想要纠正君主的过错,改正君主的失误。君主有过失,那是危国亡身的萌芽;看见君主有过失而不劝谏,是忽视君主的危亡。不关心君主危亡的行为,忠臣是不忍心做的。
君主有过失而不进谏就会危及君主,君主不纳谏要坚持进谏就会危及自身;与其危及君主,不如危及自身;危及自身但最终还不被采用,那进谏也就没有什么作用了。明智的人测度君主的心里,权衡时势,掌握事情的缓急,处置适宜,上不危及君主,下不危及自身。这样进谏对国家来说可使国家无危难,对自己来说也不会造成生命危险。从前陈灵公不听泄冶的劝谏并杀死了他,曹羁三次劝谏曹君都不被听取,他于是离开了曹国,《春秋》上的评价虽然讲他们都是贤人,但曹羁更符合礼的要求。
齐景公在海上游玩,乐此不倦,六个月不回国。他命令左右的人说:“有敢先说回国的,处死不赦。”颜烛上前劝谏说:“君王您喜欢治理海上,所以六个月不回去。那国内倘若另有治理国政的人,您将怎么能够在这海止游乐呢?”齐景公拿起长戟就要砍杀他。颜烛上前,整理好衣服等着他砍,并说;“君王为什么不砍呢?从前有夏桀杀死关龙逢,商纣王杀死王子比干,君王的贤明,不像这两个君主,我的才能,也不像那两个臣子;君王为何不砍呢?拿我来摆在这两个臣子之后成为第三人,不也可以吗?”齐景公很高兴,于是回去,在半路上听说都城中有人谋划不让他回到国都中。
齐景公建造高台,台建成后,又想要铸造大钟。晏子劝谏说:“君王您本承担不起造台的费用,现在又想要铸造大钟,这是更加重对百姓的聚敛,百姓一定痛苦。集中百姓的痛苦来让自己享乐,不会吉祥。”齐景公就停止了铸钟。齐景公有匹马,被他的马夫杀死了。齐景公大怒,操起长戈准备亲自去杀那马夫。晏子说:“这样他不知道自己的罪过就死去,我请求替您罗列他的罪状,让(他)知道自己的罪过再杀死他。”齐景公说:“好吧。”晏子举起长戈对马夫说:“你为我们国君养马却将马杀死,你的罪该死;你使我们国君因为马的缘故而杀养马人,你的罪又该死,你使我们国君因为马的缘故而杀人,传到四邻诸侯,你的罪又该死。”齐景公说:“先生放了他,先生放了他!不要因此伤害了我仁爱的名声。”
晏子向齐景公禀告说:“朝政太严厉了吧?”景公说:“朝政严厉对治理国家又有什么妨害呢?”晏子回答说:“朝政严厉,那臣下就不敢说话;臣下不敢说话,那君主就听不到什么了。臣下不敢说话叫做‘哑”,君主听不到下情叫做‘聋’,‘聋’和“哑’不是妨害治理国家的弊端又是什么呢?再说集中微少的豆子和小米,能够装满仓库;汇聚那稀琉的丝缕做纬线,能够织成帷幕。泰山那样高,也不仅靠一块石头,而是靠许多石头从低处堆积起来才变得高大的。那治理天下的人,不只是一个人的意见,当然也有采纳了暂时不用的情况,但哪有拒而不纳的呢?”
相关阅读
1 刘晏传阅读答案与翻译
刘晏传 刘晏初为转运使,常以厚直募善走者,觇报四方物价。虽远方不数日皆达使司。食货轻重之权,悉在掌握,国家获利,而天下无甚贵甚贱之忧。 晏又以为户口滋多,则赋税自广, 【查看全文】
2 太宗贞观八年。初,吐谷浑可汗伏允阅读答案与翻译-《通鉴纪事本末·太宗平吐谷浑》太宗贞观八年。初,吐谷浑可汗伏允遣使入贡,未返,大掠鄯州而去。上遣使让之征伏允入朝称疾不至仍为其子尊王求昏上许之令其亲迎尊王又不至乃绝昏伏允年老,信其臣天柱王之谋 【查看全文】
3 张嶷传原文_文言文张嶷传翻译赏析文言文《张嶷传》出自栏目《文言文大全》,其诗文如下: 【原文】 张嶷字伯岐,巴郡南充国人也。弱冠为县功曹。先主定蜀之际,山寇攻县,县长捐家逃亡,嶷冒白刃,携负夫人, 【查看全文】
4 牛首马肉原文_文言文牛首马肉翻译赏析文言文《牛首马肉》选自初中文言文大全,其诗词原文如下: 【原文】 景公好妇人而丈夫饰者,国人尽服之,公使吏禁之,曰:女子而男子饰者,裂其衣,断其带。裂其衣断带相望而 【查看全文】
5 赵王以李牧为将,伐燕阅读答案与翻译-《资治通鉴》赵王以李牧为将,伐燕,取武遂、方城。李牧者,赵之北边良将也,尝居代、雁门备匈奴,以便宜置吏,市租皆输入莫府,为士卒费。日击数牛飨士;习骑射,谨烽火,多间谍,为约曰 【查看全文】
6 及至始皇,奋六世之余烈阅读答案与翻译-贾谊《过秦论》及至始皇,奋六世之余烈,振长策而御宇内,吞二周而亡诸侯,履至尊而制六合,执敲扑而鞭笞天下,威振四海。南取百越之地,以为桂林、象郡;百越之君,俯首系颈,委命下吏。乃 【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