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节选自《宋史纪事本末·太祖代周》)
10. 下列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 初/帝即位/遣使加筠/中书令使者至潞州/筠欲拒之/宾佐切谏/乃延使者/置酒/既而取周太祖画像悬于壁/涕泣不已/
B. 初/帝即位/遣使加筠中书令/使者至潞州/筠欲拒之/宾佐切谏/乃延使者/置酒/既而取周太祖画像悬于壁/涕泣不已/
C. 初/帝即位/遣使加筠/中书令使者至潞州/筠欲拒之宾佐/切谏/乃延使者/置酒/既而取周太祖画像悬于壁/涕泣不已/
D. 初/帝即位/遣使加筠中书令/使者至潞州/筠欲拒之宾佐/切谏/乃延使者/置酒/既而取周太祖画像悬于壁/涕泣不已/
11. 下列对文中加点的词语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癸巳,为干支之一,此处用于纪日,按照干支的顺序,癸巳的下一日为甲辰。
B. 河东,黄河自北而南流经山西省,古称山西境内黄河以东的地区为“河东”。
C. 敕,古代多与皇权联系在一起,为帝王自上命下之词,例如“敕令”“敕造”。
D. 团练使,负责一方团练的军事官职,多由观察使或刺史兼任,宋时成为虚衔。
12.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太祖即位之初,派遣使者加官李筠,李筠却心怀故主,拒绝长子李守节劝阻,最终接受北汉君主的建议,举兵反抗太祖。
B. 李筠起兵后,闻丘仲卿建议他避开对方军队的锋芒,西下太行寻求机会;但李筠刚愎自用,未加采纳,直接导致兵败长平。
C. 太祖亲率大军讨伐李筠,在行军过程中身先士卒,最终攻占泽州城,不但打败了李筠的军队,也迫使北汉君主退回了领地。
D. 卫融被俘后,其忠君爱国的精神感动了太祖,被任命为太府卿;李守节献城投降,太祖也赦免其罪过,并任命他为团练使。
13. 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令幕府为檄,数帝罪;执监军周光逊等送于北汉,以求济师。
(2)筠见汉兵弱少,而赞又来监,心甚悔,谋多不协,而自引众南向。
答
10.B 本题考查学生文言文断句的能力。
句意:起初,皇帝刚刚登位,派遣使节升李筠任中书令。使节到达潞州李筠想要拒绝使节的任命,幕宾佐吏直言劝谏(不可违抗皇命),他才愿意接待使节,安排酒宴,不久就取出周太祖的画像悬挂在墙壁上,哭泣不停。
“遣使加筠中书令”是一个完整的句子,“中书令”是帝授予李筠的官职,中间不能断开,故排除A、C。
“筠欲拒之”的“之”指代皇帝授予他官职这件事,句意完整,且“切谏”的主语应是“宾佐”,两者构成动宾结构,不能断开,排除D。
故选B。
11. A .“癸巳的下一日为甲辰”说法错误,癸巳的下一日应为甲午。
12. B .“直接导致兵败长平”说法错误。李筠兵败长平的原因复杂,由“谋多不协,而自引众南向”可知,还有与北汉军不合等缘故。
13. (1)(李筠)让幕僚撰写(起兵)檄文,列举皇帝(太祖)的罪状;抓捕监军周光逊等人送到北汉,来寻求援助的军队。
(2)李筠看到北汉派来的军队疲弱且人数很少,同时卢赞还要来监督军事,内心很后悔,双方谋划多不能协调一致,于是自己带领军队向南进发。
【解析】
【13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理解并翻译文言文句子的能力。
(1)“檄”,檄文,古代用于晓谕、征召、声讨等的文书,特指声讨敌人或叛逆的文书;“数”,列举;“执”,抓;“济”,援助。
(2)“监”,监督;“协”,协调一致,和谐;“引”,带领。
参考译文:
夏季四月癸巳日,后周昭义节度使李筠发兵起事。起初,皇帝刚刚登位,派遣使节升任李筠为中书令。使节到达潞州,李筠想要拒绝使节的任命,幕宾佐吏直言劝谏(不可违抗皇命),他才愿意接待使节,安排酒宴,不久就取出周太祖的画像悬挂在墙壁上,哭泣不停。幕宾佐吏惶恐惊讶,告诉使节说:“主公酒喝多了,失去了他平常的状态,希望不要见怪。”北汉君主刘钧听说这件事,就用蜡丸封密信联络李筠共同举兵,李筠的长子李守节哭着劝谏(不要举兵),李筠没有采纳。皇帝手写诏书抚慰(李筠),并且下诏任命李守节为皇城使,派遣(李守节)回到潞州传话给李筠说:¨我不是皇帝的时候,放任你自己做主;我已经成为皇帝,你不能稍微让我一点吗?”李守节回到潞州把原话告诉李筠,李筠立即举兵。(李筠)让幕僚撰写(起兵)檄文,列举皇帝的罪状;抓捕监军周光逊等人送到北汉,来寻求援助的军队。还派人杀了泽州刺史张福,占据泽州城。从事闻丘仲卿劝李筠说:“您单靠一支军队发起战事,这形势非常危险,虽然倚仗黄河以东(北汉)的援助,恐怕也不能得到他的助力。大梁军队非常精锐,很难和他们争夺胜利,您不如向西直下太行,径直抵达怀县和孟县,堵住虎牢关,占据洛阳,向东争夺天下,这是上策啊。”李筠没有采纳闻丘仲卿的计谋。北汉君主亲自率领兵马赶赴李筠所在节镇,李筠在太平驿迎接,声称自己蒙受周太祖的恩德,不敢爱惜自己而怕死。北汉君主与周政权是世仇,刘钧不高兴他的话,因而派遣宣徽使卢赞监督北汉的军队。李筠看到北汉派来的军队疲弱且人数很少,同时卢赞还要来监督军事,内心很后悔,双方谋划多不能协调一致,于是自己带领军队向南进发。北汉君主听说卢赞和李筠意见相左,又派遣北汉的平章事卫融(前往潞州)平息双方的纷争。皇帝派遣石守信、高怀德、慕容延钊、王全斌兵分几路征讨李筠,还下令石守信等人:“千万不要让李筠(带领军队)进入太行山,立即派遣军队把守通往太行山的关口,一定要打败李筠!”石守信等将领(率军队)在长平打败了李筠的部队。六月辛未日,皇帝亲自率领大军讨伐李筠。(行军途经山岭)山路危险陡峭,有很多的石头,皇帝先在马背上驮多块石头,将领和士兵因此争相驮走石头,当天就把崎岖的山路平整为宽阔的路面。于是和石守信等人会合,在泽州南打败了李筠部队,杀了卢赞,李筠(率残部)逃至泽州城,把守泽州。皇帝亲自监督战斗,排列营寨包围泽州城。大将马全义率领几十个勇敢的士兵,从城墙上的矮墙爬上城楼,于是大军进入泽州城,李筠投火自焚而死。(大军)生擒卫融,卫融请求皇帝杀了他,皇帝震怒,用铁制的兵器击打他的头部,血流满面,卫融大声呼喊:“我作为臣子死得其所了”皇帝说:“卫融是忠直的臣子啊。”放了卫融,任命他为太府卿。北汉君主惊恐,率领军队返回。皇帝进攻潞州城,李守节献城归降。皇帝赦免了李守节的罪过,任命他为单州团练使。
相关阅读
1 颜渊问仁。子曰:“克己复礼为仁。一日克己复礼,天下归仁焉。为仁由己,而由人乎哉?”
颜渊问仁。子曰:克己复礼为仁。一日克己复礼,天下归仁焉。为仁由己,而由人乎哉? (《论语颜渊》) 司马牛问仁。子曰:仁者,其言也讱[注]。曰:其言也讱,斯谓之仁已乎?子曰 【查看全文】
2 《史记·管晏列传》《国语·齐桓公求管仲》阅读答案与翻译管仲夷吾者,颍上人也。少时常与鲍叔牙游,鲍叔知其贤。管仲贫困,常欺鲍叔,鲍叔终善遇之,不以为言。已而鲍叔事齐公子小白,管仲事公子纠。及小白立为桓公,公子纠死,管仲 【查看全文】
3 昔有一人,先瓮中盛谷阅读答案与翻译-《驼瓮俱失》驼瓮俱失 昔有一人,先①瓮②中盛谷。骆驼入头瓮中食谷,首不得出。既不得出,其人以为忧③。有一老人来语之曰:汝莫愁,吾教汝出,汝当斩头,自能出之。即用其语,以刀斩头。 【查看全文】
4 蹇材望伪态翻译赏析_文言文蹇材望伪态原文文言文《蹇材望伪态》选自初中文言文大全其诗文如下: 【原文】 蹇材望,蜀人,为湖州倅。北兵之将至也,蹇毅然自誓必死,乃作大锡牌,镌其上曰:大宋忠臣蹇材望。且以银二笏 【查看全文】
5 孔子见齐景公原文_文言文孔子见齐景公翻译赏析文言文《孔子见齐景公》选自初中文言文大全,其古诗原文如下: 【原文】 君子之自行也,动必缘义,行必诚义。孔子见齐景公,景公致廪丘以为养。孔子辞不受,入谓弟子曰:吾闻 【查看全文】
6 狱中上母书阅读答案与翻译-【明】夏完淳狱中上母书 【明】夏完淳 不孝完淳今日死矣!以身殉父,不得以身报母矣! 痛自严君见背,两易春秋,冤酷日深,艰辛历尽。本图复见天日,以报大仇,恤死荣生,告成黄土;奈天不 【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