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节选自自元辛文房《白居易传》)
[注]①勋庸:这里指被刺杀的宰相武元衡。②科头:不戴帽子,裸露发髻。③鸡林国:朝鲜半岛古国名。
9.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初以勋庸暴露不宜/实无他肠/怫怒奸党/遂失志/亦能顺适/所遇托浮屠死生说忘形骸者/久之/转中书舍人/知制诰/
B.初以勋庸暴露不宜/实无他肠/怫怒奸党/遂失志/亦能顺适所遇/托浮屠死生说忘形骸者/久之/转中书舍人/知制诰/
C.初以勋庸暴露不宜实/无他肠/怫怒奸党/遂失志/亦能顺适所遇/托浮屠死生说/忘形骸者久之/转中书舍人/知制诰/
D.初以勋庸暴露不宜实/无他肠/怫怒奸党/遂失志/亦能顺适/所遇托浮屠死生说/忘形骸者久之/转中书舍人/知制诰/
10.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进士,礼部主持的科举考试中及第者之称,分三甲,一甲三人,称状元、榜眼、探花。
B.乐府,古代音乐机构,采集民歌,后成为一种诗体,白居易提出了“新乐府”概念。
C.司马,唐代辅佐刺史处理州事的职官,没有具体职事,往往成为安排闲冗官员的职位。
D.六义,指风、雅、颂、赋、比、兴,风雅颂是《诗经》的类别,赋比兴是其表现手法。
11.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白居易才华横溢。顾况自恃才华甚高,读了他的诗卷,也赞叹有加;他参加进士、拔萃考试,全都考中;皇上也喜欢他的诗歌。
B.白居易忠直遭忌。宰相武元衡被强盗刺杀,他首先上疏皇上紧急抓捕强盗,权贵嫌他越职进言而恼怒他,诋毁他品行不堪重用。
C.白居易乐于交游。他朋友甚多,往来有僧人、诗人,活动也丰富,与僧人结净社,与胡杲、吉皎等人欣赏燕群,与元稹唱和等。
D.白居易诗风浅白。他写的诗让家里老妪先读,老妪理解了才抄录下来;后人评价他的诗作说就像百姓谈论农事,句句朴实。
12.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8分)
(1)又言事,不见听,乞外,除为杭州刺史。
译文:
(2)鸡林国行贾售于其国相,率篇百金,伪者即能辨之。
译文:
13.白居易最终选择“不仕”的原因有哪些?(3分)
答
9.C
10.A(殿试及第者之称。)
11.C(“燕集”是宴饮聚会的意思。)
12.(1)白居易又向朝廷进谏,没有被采纳,于是请求外调,授予官职担任杭州刺史。(4分)
(2)鸡林国商人把他的诗作卖给他们的国相,每篇都是一百两银子,伪造的马上就能分辨出来。(4分)
13.①多次因忠诚耿直而遭排挤;②侍奉年少君主,无心做官;③好游赏之乐,好佛。(每点1分,共3分)
参考译文:
白居易字乐天,太原下邽人。他在年近二十名声未起的时候,(有一次)去京城游玩,拜见(当时名流)顾况。顾况是南方吴地人氏,自恃才华,很少有他推荐认可的诗人,于是就取笑白居易说:“长安城什么东西都贵,要想‘居’于此,是非常不容易的。”等到翻阅白居易诗卷,读到其中“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一诗时,他就又感慨道:“能写出这样的诗句,想居天下都不难。老夫我之前的话是开玩笑的了。”贞元十六年,中书舍人高郢主持进士、拔萃考试,白居易全都考中,被朝廷授任为校书郎。元和元年,白居易写作乐府及诗歌一百多篇,讽谏时事,流传到了宫中。皇帝读了他的诗后非常喜欢他,召见他并且授任他翰林学士一职,接着又历任了左拾遗。当时有盗贼刺杀了宰相,京城议论纷纷。白居易第一个上疏皇帝,请求紧急抓捕盗贼。有权贵厌嫌他越职行事,对他十分恼怒。不久就有传言说:“白居易的母亲落井而死,他却写了《新井篇》,词句十分浮夸华丽,如此品行不可重用。”后来白居易就被贬为江州司马。起初白居易只是认为不应当让被刺杀的宰相武元衡暴尸街头,其实并没有别的想法,(想不到却)触怒了奸党,于是志向受挫。但他能顺其自然,随遇而安,借佛教的生死之说超脱形体的痛苦。很长一段时间后,又调任中书舍人,主管制定朝廷的政令。有一年,河北发生暴乱,朝廷出兵无功,白居易又向朝廷进谏,没有被采纳,于是请求外调,授予官职担任杭州刺史。唐文宗即位后,下诏升任白居易为刑部侍郎。会昌初年辞职回家,最后死在家中。
白居易多次因为忠诚耿直遭到排斥,于是就纵情喝酒作诗。被重新任用后,(由于)遇到的又都是年少君主,(所以)做官的心情顿时消沉。在履道里购宅定居,与香山僧人如满等成立净社。每天开挖沟池,栽种树木,建造石楼,开凿八节潍,作为游玩之乐,荼壶锅孑酒杯不离身。曾经有―次不戴帽孑,裸露发髻,像箕―样张开腿盘坐着,谈论佛理,吟咏古诗,十分清静安闲。自己号称醉吟先生,并且还为此作了篇传记。白居易十分喜欢佛教,也常常几个月不吃荤,自称香山居士。与胡杲、吉皎、郑据、刘真、卢贞、张浑、如满、李文爽等人宴饮集会。这些人都是年纪大却不肯做官的人,每天互相招待邀请,当时人们很羡慕他们,有人给他们画了一幅《九老图》。
白居易的诗以风雅颂赋比兴六义为主,不推崇艰涩难懂,每写成一篇,必定让他家里的老婆婆先读一读,询问老婆婆直到她理解了才抄录下来。后人评价白居易的诗作就像崤山以东的百姓谈论农桑之事,字字句句都是非常朴实的话。鸡林国商人把他的诗作卖给他们的国相,每篇都是一百两银子,伪造的马上就能分辨出来。白居易与元稹关系十分要好,友情可谓如胶似漆,写诗追求的音韵也相同,天下人把他们并称为“元白”。元稹死后,白居易与刘禹锡齐名,并称为“刘白”。白居易喜欢神仙,曾经自己造了一双飞云鞋,点起香举起脚,好像在腾云驾雾,云雾冉冉降临。刚来九江时,居住在庐阜峰下,建了一座草堂,炼制丹药。这座草堂如今还保存着。
文言文《蹇材望伪态》选自初中文言文大全其诗文如下: 【原文】 蹇材望,蜀人,为湖州倅。北兵之将至也,蹇毅然自誓必死,乃作大锡牌,镌其上曰:大宋忠臣蹇材望。且以银二笏 【查看全文】
2 昔有一人,先瓮中盛谷阅读答案与翻译-《驼瓮俱失》驼瓮俱失 昔有一人,先①瓮②中盛谷。骆驼入头瓮中食谷,首不得出。既不得出,其人以为忧③。有一老人来语之曰:汝莫愁,吾教汝出,汝当斩头,自能出之。即用其语,以刀斩头。 【查看全文】
3 孔子见齐景公原文_文言文孔子见齐景公翻译赏析文言文《孔子见齐景公》选自初中文言文大全,其古诗原文如下: 【原文】 君子之自行也,动必缘义,行必诚义。孔子见齐景公,景公致廪丘以为养。孔子辞不受,入谓弟子曰:吾闻 【查看全文】
4 颜渊问仁。子曰:“克己复礼为仁。一日克己复礼,天下归仁焉。为仁由己,而由人乎哉?”颜渊问仁。子曰:克己复礼为仁。一日克己复礼,天下归仁焉。为仁由己,而由人乎哉? (《论语颜渊》) 司马牛问仁。子曰:仁者,其言也讱[注]。曰:其言也讱,斯谓之仁已乎?子曰 【查看全文】
5 狱中上母书阅读答案与翻译-【明】夏完淳狱中上母书 【明】夏完淳 不孝完淳今日死矣!以身殉父,不得以身报母矣! 痛自严君见背,两易春秋,冤酷日深,艰辛历尽。本图复见天日,以报大仇,恤死荣生,告成黄土;奈天不 【查看全文】
6 《史记·管晏列传》《国语·齐桓公求管仲》阅读答案与翻译管仲夷吾者,颍上人也。少时常与鲍叔牙游,鲍叔知其贤。管仲贫困,常欺鲍叔,鲍叔终善遇之,不以为言。已而鲍叔事齐公子小白,管仲事公子纠。及小白立为桓公,公子纠死,管仲 【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