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节选自《通鉴纪事本末・江左经略中原》)
10. 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
A. 温知朝廷/仗殷浩以抗己/甚忿之/然素知浩之为人/亦不之惮也/以国无他衅/遂得相持弥年/虽有君臣之迹/羁縻而已/八州士众资调殆不为国家用/
B.温知朝廷仗殷浩以抗己/甚忿之/然素知浩之为人/亦不之惮也/以国无他衅/遂得相持弥年/虽有君臣之迹/羁縻而已/八州士众资调殆不为国家用/
C. 温知朝廷仗殷浩以抗己/甚忿之/然素知浩之为人/亦不之惮也/以国无他衅/遂得相持/弥年虽有君臣之迹/羁縻而已/八州士众资调殆不为国家用/
D.温知朝廷/仗殷浩以抗己/甚忿之/然素知浩之为人/亦不之惮也/以国无他衅/遂得相持/弥年虽有君臣之迹/羁縻而已/八州士众资调殆不为国家用/
11.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海内,国家边境,因古代传说我国位居寰宇之中,疆土四面环海故有此称谓。
B.正月,即“建正”之月,后亦用指其它历法的首月。现常指农历的第一个月。
C.庶人:西周、春秋时期对农业生产者的称谓。亦泛指无官爵的平民;百姓。
D.三辅,西汉治理京畿地区三个职官合称,亦指其所辖地区。泛称京城附近地区。
12.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桓温性格豪爽有风骨,与庾翼都怀有匡扶天下的远大志向,当庾翼过世后,何充认为桓温文武双全,是驻守西夏的不二人选。
B.桓温在穆帝七年听闻石氏发生内乱之后,进呈奏章请求朝廷积极筹划,及时出兵收复中原,结果事情过了很久也没有得到回复。
C.桓温在殷浩连年北伐却屡次落败、耗尽朝廷粮草与军械之际,利用朝野的不满上书弹劾殷浩,使其被免,从而独揽朝廷内外大权。
D.桓温从江陵出军北伐,虽然在蓝田、白鹿原等地遭遇秦军严重的阻击,但他在前线亲自督战,最终进兵灞上、成功收复了中原。
1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荆楚,国之西门,户口百万.北带強胡,西邻劲蜀,地势险阻。
(2)民争持牛酒迎劳,耆老有垂泣者,曰:“不图今日复睹官军!”
答
10.(3分)
B(本题是记事性断句题,注意主、宾语的明确以及不同事件的区分。其中“朝廷仗殷浩以抗己”语意连贯一致,中间不能断开,可以排除A、D项;“弥年”是“相持”的宾语,加之“虽有君臣之迹”另起话题,所以应该在“弥年”后断句,排除C项。综上选择B项。)
11.(3分)
A(“国家边境”错误,应该是“国境之内”,这个解释与题干的下句补充说明存在矛盾,学生可以通过平日知识积累或者语境推敲获知。)
12.(3分)
D(在白鹿原打败秦军的是桓冲而非桓温,选项将主语偷换。)
13.(10分)
(1)荆楚地区是国家西门,拥有百万人口,北边与强大的胡虏相连,西边与强劲的蜀国相邻,地势险要。(判断句式、“带”“邻”各1分,句意通顺2分。)
(2)百姓争相拿着牛肉和美酒来迎接犒劳,有个流着眼泪的老人说:“没想到今天又能看到朝廷的军队!”(“持”、定语后置句式、“图”各1分,句意通顺2分。)
译文
琅琊内史桓温,是桓彝的儿子,性格豪爽有风常。质翼和他交好,两人相约共同平定天下。废翼死后,朝臣们议论都认为可以让应爰之接替他父亲的职位。何充说:“荆楚地区是国家西门,拥有百万人口,北边与强大的胡虏相连,西边与强劲的蜀国相邻,地势险要。用人得当可以平定中原,用人失当就会给社稷招致祸恶,正如陆抗所说荆楚存则东吴存,荆楚亡则东吴亡’的道理,怎么能够让缺乏经验的年轻人来担当这个重任呢!植温英武谋略过人,具有文武才干,驻守西部的重任没有比他更合适的人了。”参议政事的人说:“质爱之肯让位给植温吗?如果应爱之率兵抗拒,就会给国家带来不小的耻辱和恐慌。”何充说:“桓温完全可以制伏他,各位不必担忧。”东晋移帝永和六年春正月,朝廷听闻中原大乱,又谋划进取复兴。永和七年,恒温听说石氏发生内乱,于是上奏朝廷请求再次出师北伐中原,过了很久都没有得到答复。桓温知道朝廷倚仗般浩来对抗自己,非常愤恨,然而他一向知道般浩的为人,也不惧怕他。因为没有发生其他的祸患,朝廷与桓温平静地相处了一年,虽然名义上保持着君臣关系,实际上仅仅是维持松散的关系而已。西部八州的财政赋税国家几乎不能征用。般浩连年北伐,军队屡战屡败,耗尽粮食与军械。恒温利用朝野百姓对般浩的怨声,上书皇帝历数他的罪状,请求废融他。朝廷不得已,免去般浩的官职,将他贬为平民,流放到东阳郡信安县。从此,朝廷内外的大权都集中到植温一人之手了。十年春季二月乙丑,恒温统率四万步兵、骑兵由江陵出发,命令司马勋经由子午道出发讨伐前秦。夏四月,植温与前秦的军队在蓝田地区交战。前秦淮南王符生单枪匹马冲入桓温军阵,往返出入达十余次,杀死、杀伤了很多东晋将士。恒温督促军队奋力苦战,前秦军队被打得大败,将军桓冲又在白鹿原打败了前秦丞相衬雄。桓温转战向前,军队抵达滴上地区。三辅地区的郡县全都前来归降东晋,桓温安抚晓谕居民,让他们安居并恢复生产。百姓争相拿着牛肉和美酒来迎接精劳,有个流着眼泪的老人说:“没想到今天又能看到朝廷的军队!”当初,恒温从江陵出兵北伐,派都护高武占据鲁阳,自己率领大军随后出发。桓温与幕僚们登上大船的高楼,遥望中原,叹息说:“神州大地沉沦,成为百年废墟,王衍等人负有不可推卸的责任。”桓温驻军于原来的太极殿前,不久又迁移驻地至全精城。桓温拜谒先帝的陵墓,有毁坏的都重新修复,各处陵墓分别设置了守陵官。
相关阅读
1 《史记·管晏列传》《国语·齐桓公求管仲》阅读答案与翻译
管仲夷吾者,颍上人也。少时常与鲍叔牙游,鲍叔知其贤。管仲贫困,常欺鲍叔,鲍叔终善遇之,不以为言。已而鲍叔事齐公子小白,管仲事公子纠。及小白立为桓公,公子纠死,管仲 【查看全文】
2 昔有一人,先瓮中盛谷阅读答案与翻译-《驼瓮俱失》驼瓮俱失 昔有一人,先①瓮②中盛谷。骆驼入头瓮中食谷,首不得出。既不得出,其人以为忧③。有一老人来语之曰:汝莫愁,吾教汝出,汝当斩头,自能出之。即用其语,以刀斩头。 【查看全文】
3 颜渊问仁。子曰:“克己复礼为仁。一日克己复礼,天下归仁焉。为仁由己,而由人乎哉?”颜渊问仁。子曰:克己复礼为仁。一日克己复礼,天下归仁焉。为仁由己,而由人乎哉? (《论语颜渊》) 司马牛问仁。子曰:仁者,其言也讱[注]。曰:其言也讱,斯谓之仁已乎?子曰 【查看全文】
4 狱中上母书阅读答案与翻译-【明】夏完淳狱中上母书 【明】夏完淳 不孝完淳今日死矣!以身殉父,不得以身报母矣! 痛自严君见背,两易春秋,冤酷日深,艰辛历尽。本图复见天日,以报大仇,恤死荣生,告成黄土;奈天不 【查看全文】
5 孔子见齐景公原文_文言文孔子见齐景公翻译赏析文言文《孔子见齐景公》选自初中文言文大全,其古诗原文如下: 【原文】 君子之自行也,动必缘义,行必诚义。孔子见齐景公,景公致廪丘以为养。孔子辞不受,入谓弟子曰:吾闻 【查看全文】
6 蹇材望伪态翻译赏析_文言文蹇材望伪态原文文言文《蹇材望伪态》选自初中文言文大全其诗文如下: 【原文】 蹇材望,蜀人,为湖州倅。北兵之将至也,蹇毅然自誓必死,乃作大锡牌,镌其上曰:大宋忠臣蹇材望。且以银二笏 【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