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秦为楚合从,说韩王曰:韩北有巩阅读答案与翻译-张仪劝说韩王采用了怎样的游说策略?

发布时间: 2023-01-16
苏秦为楚合从,说韩王曰:“韩北有巩、洛、成皋之固,西有宜阳、常阪之塞,东有宛、穰、洧弩,带利剑,一人当百。夫以韩之劲与大王之贤,乃欲西面事秦,称东藩,筑帝宫,受冠带,祠春秋,交臂而服焉,夫羞社稷而为天下笑,无过此者矣。是故愿大王之熟计之也。“大王事秦, 秦必求宜阳、成皋。 今兹效之明年又益求割地与之即无地以给之不与则弃前功而后更受其祸且秦夫大王之地有尽,而秦之求无已。夫以有尽之地而逆无已之求,此所谓市怨而买祸者也。超然客公众号 臣闻鄙语曰‘宁为鸡口,无为牛后’,今大王西面交臂而臣事秦,何以异于牛后乎? 夫以大王之贤,挟强韩之兵,而有牛后之名,臣窃为大王羞之。”韩王忿然作色,攘臂按剑,仰天太息曰:“寡人虽死,必不能事秦。今主君以楚王之教诏之,敬奉社稷以从。”
张仪为秦连横说韩王曰:“韩地五谷所生,非麦而豆;一岁不收,民不厌糟糠;地方不满九百里,无二岁之所食。料大王之卒,悉之不过三十万,而厮徒负养在其中矣。秦带甲百余万,车千乘,骑万匹。秦马之良,戎兵之众,探前趹后,蹄间三寻者,不可称数也。夫秦卒之与山东之卒也,犹孟贲之与怯夫也;以重力相压,犹乌获之与婴儿也。夫战孟贲、乌获① 之士,以攻不服之弱国,无以异于堕千钧之重,集于鸟卵之上,必无幸矣。诸侯不料兵之弱,食之寡,而听从人之甘言好辞,比周以相饰也,皆言曰:‘听吾计则可以强霸天下。’夫不顾社稷之长利,而听须臾之说,诖误人主者,无过于此者矣。大王不事秦,秦下甲据宜阳,断绝韩之上地;东取成皋、宜阳, 则鸿名之宫,桑林之苑,非王之有已。夫塞成皋,绝上地,则王之国分矣。先事秦则安矣,不事秦则危矣。夫造祸而求福,计浅而怨深,逆秦而顺楚,虽欲无亡,不可得也。故为大王计,莫如事秦。”韩王曰:“客 幸而教之,请比郡县,筑帝宫,祠春秋,称东藩,效宜阳。”
(选自«战国策»,有删改)
【注】:①孟贲是周朝时期的著名勇士 乌获是战国时秦国的大力士。
10.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
A.今兹效之明年/又益求割地与之/即无地/以给之/不与则弃前功/而后更受其祸/
B.今兹效之/明年又益/求割地与之/即无地以给之/不与则弃前功/而后更受其祸/
C.今兹效之/明年又益求割地/与之/即无地以给之/不与/则弃前功而后更受其祸/
D.今兹效之明年/又益求割地与之/即无地以给/之不与/则弃前功/而后更受其祸/
11.下列对文中加点的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合从,苏秦游说六国联合对抗秦国的策略。秦在西,六国地处南北,故称合从。
B.交臂,与“失之交臂”中“交臂”的意思不同,在这里有因降服而恭敬的意思。
C.社稷,古代帝王、诸侯所祭的土神和谷神,后用来泛称国家,文中意思为后者。
D.幸,指对方行为使自己感到幸运,与“缦立远视,而望幸焉”中的“幸”相同。
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苏秦认为凭着韩国的强大,却想向秦国称臣,给秦王修筑行宫,接受封赏,春秋两季向秦进贡祭品,会被天下人耻笑。
B.苏秦认为韩国像臣子一样服从秦国,韩王就会有做“牛后”的丑名,韩王听后非常惭愧,按住手中的宝剑,仰天叹息。
C.张仪认为韩国的土地纵横不足九百里连酒糟和谷皮都吃不上。,面积有限,粮食出产不足,如果收成不好,百姓就
D.张仪认为违背秦国、顺从楚国的做法,会导致韩国的灭亡,如果能够归顺秦国,会转祸为福,这样做对韩国有利。
1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8分)
(1)夫以有尽之地而逆无已之求,此所谓市怨而买祸者也。(4分)
(2)无以异于堕千钧之重,集于鸟卵之上,必无幸矣。(4分)
14.张仪劝说韩王采用了怎样的游说策略? 请简要概括。(3分)


10.C
11.D
12.B
13.(1)拿着有限的土地去迎合那无止境的贪欲,这就是所说的(自己去)购买怨恨和灾祸啊。(“逆”1分、“市”1分、判断句1分、句意1分)
(2)就和把千钧的重量压在鸟蛋上没有不同,一定不能幸免。(“无以异于”1分,“集”1分、“幸”1分、句意1分)
14.①弱化韩国的实力 ②瓦解其斗志 ③批驳合从,威逼韩王臣服。
(评分标准:1点1分,共3分)

【参考译文】
苏秦为楚国组织合纵联盟,游说韩王说:“韩国北面有巩地、洛邑、成皋这样坚固的边城,西面有宜阳、常阪这样的关塞,东面有宛地、穰地和洧水,南面有陉山,土地纵横千里,士兵几十万。天下的强弓劲弩,都是韩国的产物,凭着韩国士兵的勇敢,穿上坚固的铠甲,脚踏强劲的弩弓,佩戴锋利的宝剑,一个人抵挡上百人,不在话下。凭着韩国的强大和大王您的贤明,竟然想要投向西方服事秦国,自称是秦国东方的属国,给秦王修筑行宫,接受封赏,春秋两季向秦进贡祭品,拱手臣服,使整个国家蒙受耻辱以致被天下人耻笑,没有比这更严重的问题了。超然客公众号 所以希望大王您认真考虑这个问题。大王如果屈服于秦国,秦一定会索取宜阳、成皋。今年把土地献给它,明年又会得寸进尺,要求更多的土地。给它吧,又没有那么多来满足它;不给吧,就前功尽弃,以后遭受秦国侵害。况且大王的土地有穷尽,而秦国的贪欲却没有止境。拿着有限的土地去迎合那无止境的贪欲,这就是说自己去购买怨恨和灾祸啊。我听俗语说‘宁为鸡口,无为牛后’现在大王您如果投向西方,拱手屈服,像臣子一样服从秦国,这跟做牛后又有什么区别呢?以大王您的贤能,又拥有这么强大的军队,却有做牛后的丑名,我私下里为您感到惭愧。”韩王气得脸色大变,挥起胳膊,按住手中的宝剑,仰天叹息:“我就算是死了,也一定不屈服于秦国。现在多亏先生把楚王的教诲告诉我,那么请允许我让全国上下听从吩咐。”
张仪为秦国连横游说韩王说:“韩国出产的粮食不是麦子就是豆子;如果哪一年收成不好,百姓就连酒糟和谷皮吃不上。土地纵横不到九百里,粮食储备也不够吃两年。估计大王的兵力总共不到三十万,其中连杂役和苦力也算在内了。而秦国的军队有百余万,战车千辆,战马万匹。秦国战马优良,士兵众多,马的前蹄飞腾,后蹄猛蹬, 速度快到前后蹄之间一跃可以跨过三寻的,不可胜数。秦国的士兵与山东六国的士兵相比,犹如勇士和懦夫相比;用重兵压服六国,就像大力士乌获对付婴儿一般容易。用孟贲和乌获这样的勇士去攻打不驯服的弱国,就和把千钧的重量压在鸟蛋上没有不同,肯定不能幸免。各国诸侯根本不考虑自己兵力弱、粮食少的现状,却听信鼓吹合纵者的甜言蜜语,合纵家们结党营私相互掩饰,都说什么:‘听从我的计谋就可以雄霸天下了。’却并不顾及国家的长远利益,只听信一时的空话,连累君主,这太严重了。大王如果不归顺秦国,秦必定发兵占领宜阳,断绝韩国上党的交通;东进夺取成皋和宜阳,那大王就将失去鸿台宫、桑林苑。秦军封锁成皋、截断上党,那大王的国土岂不是被分割开来了?先归顺秦国就能安全,否则就会招来祸患。那种正在制造灾祸却又想得到好报,计谋浅陋而结怨太深,违背秦国去顺从楚国的做法,哪能不灭亡呢?所以替大王您考虑,不如归顺秦国。韩王说:“幸承您的教诲,我愿意让韩国做秦国的一个郡县,修建秦王行宫,春秋助祭,作东方的藩臣,并将宜阳献给秦国。”



相关阅读
1 张嶷传原文_文言文张嶷传翻译赏析

文言文《张嶷传》出自栏目《文言文大全》,其诗文如下: 【原文】 张嶷字伯岐,巴郡南充国人也。弱冠为县功曹。先主定蜀之际,山寇攻县,县长捐家逃亡,嶷冒白刃,携负夫人, 【查看全文】

2 赵王以李牧为将,伐燕阅读答案与翻译-《资治通鉴》

赵王以李牧为将,伐燕,取武遂、方城。李牧者,赵之北边良将也,尝居代、雁门备匈奴,以便宜置吏,市租皆输入莫府,为士卒费。日击数牛飨士;习骑射,谨烽火,多间谍,为约曰 【查看全文】

3 及至始皇,奋六世之余烈阅读答案与翻译-贾谊《过秦论》

及至始皇,奋六世之余烈,振长策而御宇内,吞二周而亡诸侯,履至尊而制六合,执敲扑而鞭笞天下,威振四海。南取百越之地,以为桂林、象郡;百越之君,俯首系颈,委命下吏。乃 【查看全文】

4 太宗贞观八年。初,吐谷浑可汗伏允阅读答案与翻译-《通鉴纪事本末·太宗平吐谷浑》

太宗贞观八年。初,吐谷浑可汗伏允遣使入贡,未返,大掠鄯州而去。上遣使让之征伏允入朝称疾不至仍为其子尊王求昏上许之令其亲迎尊王又不至乃绝昏伏允年老,信其臣天柱王之谋 【查看全文】

5 牛首马肉原文_文言文牛首马肉翻译赏析

文言文《牛首马肉》选自初中文言文大全,其诗词原文如下: 【原文】 景公好妇人而丈夫饰者,国人尽服之,公使吏禁之,曰:女子而男子饰者,裂其衣,断其带。裂其衣断带相望而 【查看全文】

6 刘晏传阅读答案与翻译

刘晏传 刘晏初为转运使,常以厚直募善走者,觇报四方物价。虽远方不数日皆达使司。食货轻重之权,悉在掌握,国家获利,而天下无甚贵甚贱之忧。 晏又以为户口滋多,则赋税自广, 【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