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节选自《吴越春秋 卷十》)
10.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
A.父兄又复请曰/诚四封之/内尽吾君子/子报父仇/臣复/君隙岂敢有不尽力者乎/臣请复战/以除君王之宿仇/
B.父兄又复请曰/诚四封之内/尽吾君子/子报父仇/臣复/君隙岂敢有不尽力者乎/臣请/复战以除君王之宿仇/
C.父兄又复请曰/诚四封之/内尽吾君子/子报父仇/臣复君隙/岂敢有不尽力者乎/臣请/复战以除君王之宿仇/
D.父兄又复请曰/诚四封之内/尽吾君子/子报父仇/臣复君隙/岂敢有不尽力者乎/臣请复战/以除君王之宿仇/
11.下列对文中加点的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天气,意为天命、气数,文中指上天安排的运数或征兆,预示越国可以讨伐吴国。
B.“寡人诚更其术”与《六国论》中“战败而亡,诚不得已”的“诚”意思相同。
C.“吊有忧”中的“吊”指凭吊哀悼,与《陈情表》中“形影相吊”的“吊”意思不同。
D. 乙酉,文中是用天干地支记录日序,与后文“丙戌”“丁亥”是前后相连的三天。
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勾践谋划讨伐吴国,向大夫文种询问伐吴是否占据天时人和,文种认为伍子胥因忠谏而死就是有利的天时因素,并提出尽力说服国人的建议。
B.勾践勇于进行自我批评,承认自己的过错;改变治国策略,对内关心民众疾苦,消除他们面临的危害,对外自居卑位,去侍奉吴王夫差。
C.文种反对勾践攻打吴国,主张选择恰当的时机,趁吴国疏忽大意时摸清其想法,不能主动去激怒吴国,但是勾践从民心角度表达了不同看法。
D.在伐吴问题上,范蠡虽然与勾践观点不同,但还是决定服从国君的命令;勾践两次就伐吴一事向范蠡征求意见,第二次时范蠡顺势予以认可。
1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8分)
(1)昔夫差辱吾君王于诸侯,长为天下所耻。
(2)如寡人者,何敢劳吾国之人,以塞吾之宿仇?
14.勾践为什么三次提到越国百姓向其请求伐吴?(3分)
答
10.D(正确标点:父兄又复请曰:“诚四封之内,尽吾君子,子报父仇,臣复君隙,岂敢有不尽力者乎?臣请复战,以除君王之宿仇。”)
11.B(前句中的“诚”意思是“诚恳地”,后句中的“诚”意思是“的确、确实”)
12.A(“是否占据天时人和”错误,勾践向文种询问时,认为自己已经占据了人和的优势,只是询问是否有天时的条件)
13.(1)从前夫差在诸侯面前侮辱我们的国君,使我们长久以来被天下人耻笑。(“辱”“长”“耻”各1分,句子大意1分)
(2)像我这样的人,怎么敢劳烦我国的百姓,来报我的旧仇呢?(“何敢”“劳”“宿”各1分,句子大意1分)
14.①表明伐吴是民心所向,自己必须听从民意;②百姓反复请战,已为伐吴做好充分准备;③士气高昂,伐吴一定会取得胜利。(共3分,每点1分。意思答对即可)
附:文言文参考译文
勾践十五年,谋划攻打吴国。勾践对大夫文种说:“我确实已经向国内的百姓解释过这件事了,百姓们都很高兴。但你从前说过,等有了上天的征兆就会立刻来告诉我,现在是否有应验了呢?”文种说:“吴国之所以强大,是因为有伍子胥。现在伍子胥因忠诚劝谏吴王而死,这是上天安排的运数,是吴国要灭亡的征兆啊。请您尽心竭力地去说服百姓。”越王说:“你先听一下我劝说国民的话:我不知道自己的力量不够用来向大国报仇,致使百姓战死而尸骨暴露在原野中。这是我的罪过啊。我一定诚恳地改变自己的策略。于是我就埋葬战死的人,慰问受伤的人,哀悼有丧事的人,祝贺有喜事的人,欢送前往外国的人,迎接来到越国的人,消除他们面临的危害。然后我谦卑地去服侍吴王夫差,一起和我到吴国去做奴仆的人有三百个。不是用我自己种的粮食做的饭,我就不吃,不是用我夫人织的布做的衣服,我就不穿。七年里没有向国内民众收取赋税,民众每家都有三年的存粮。现在国内的父老兄弟每天都向我请求说:‘从前夫差在诸侯面前侮辱我们的国君,使我们长久以来被天下人耻笑。现在越国已经富足,大王又节约俭省,请允许我们去报仇雪耻。’我拒绝他们说:‘从前我受到屈辱,不是诸位的罪过。像我这样的人,怎么敢劳烦我国的百姓,来报我的旧仇呢?’父老兄弟又再次请求说:‘越国四境之内,都是我们国君的儿子。儿子为父亲复仇,臣子为君主报怨,哪敢有不竭尽全力的呢?请让我们再去打仗,来除掉君主的旧仇。’我高兴地答应了他们。”文种说:“现在还不能去报仇。吴王虽然没有进攻我们的念头,但也不能激怒他,不如在他疏忽的时候,摸清他的心思。”越王说:“我并不想有攻打吴国的想法,但百姓们请求作战已经三年了,我不得不顺从民众的愿望。现在却听到大夫文种竭力劝谏这件事。”越国的父老兄弟又劝告说:“可以去攻打吴国了。”于是,勾践就大会群臣,命令他们说:“如果还有敢劝阻我攻打吴国的,罪不可赦。”范蠡、文种交谈说:“我们的劝说已经没有用了,然而我们还是要听从君王的命令。”越王又召见范蠡说:“吴王已经杀掉了伍子胥,阿谀奉承的人很多。我国的民众又劝我讨伐吴国。可以去讨伐吗?”范蠡说:“须等到明年春天,然后才可以。”这一年的夏季六月丙子日,勾践又问范蠡,范蠡说:“可以攻打了。”在乙酉日这一天与吴军作战,丙戌日便俘虏杀死了太子友,丁亥日攻入吴国都城,放火焚烧了姑胥台。吴人向夫差告急,夫差正在黄池与诸侯会盟,害怕天下人都听到这一消息,就加以保密而不泄露消息。已经在黄池订立盟约后,才派人到越国求和。勾践估计自己还无法灭掉吴国,于是与吴国讲和。
相关阅读
1 刘晏传阅读答案与翻译
刘晏传 刘晏初为转运使,常以厚直募善走者,觇报四方物价。虽远方不数日皆达使司。食货轻重之权,悉在掌握,国家获利,而天下无甚贵甚贱之忧。 晏又以为户口滋多,则赋税自广, 【查看全文】
2 张嶷传原文_文言文张嶷传翻译赏析文言文《张嶷传》出自栏目《文言文大全》,其诗文如下: 【原文】 张嶷字伯岐,巴郡南充国人也。弱冠为县功曹。先主定蜀之际,山寇攻县,县长捐家逃亡,嶷冒白刃,携负夫人, 【查看全文】
3 赵王以李牧为将,伐燕阅读答案与翻译-《资治通鉴》赵王以李牧为将,伐燕,取武遂、方城。李牧者,赵之北边良将也,尝居代、雁门备匈奴,以便宜置吏,市租皆输入莫府,为士卒费。日击数牛飨士;习骑射,谨烽火,多间谍,为约曰 【查看全文】
4 及至始皇,奋六世之余烈阅读答案与翻译-贾谊《过秦论》及至始皇,奋六世之余烈,振长策而御宇内,吞二周而亡诸侯,履至尊而制六合,执敲扑而鞭笞天下,威振四海。南取百越之地,以为桂林、象郡;百越之君,俯首系颈,委命下吏。乃 【查看全文】
5 牛首马肉原文_文言文牛首马肉翻译赏析文言文《牛首马肉》选自初中文言文大全,其诗词原文如下: 【原文】 景公好妇人而丈夫饰者,国人尽服之,公使吏禁之,曰:女子而男子饰者,裂其衣,断其带。裂其衣断带相望而 【查看全文】
6 太宗贞观八年。初,吐谷浑可汗伏允阅读答案与翻译-《通鉴纪事本末·太宗平吐谷浑》太宗贞观八年。初,吐谷浑可汗伏允遣使入贡,未返,大掠鄯州而去。上遣使让之征伏允入朝称疾不至仍为其子尊王求昏上许之令其亲迎尊王又不至乃绝昏伏允年老,信其臣天柱王之谋 【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