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斯者,楚上蔡人也。从荀卿学帝王之术阅读答案与翻译

发布时间: 2022-01-18
李斯者,楚上蔡人也。从荀卿学帝王之术。学成至秦,求为秦相吕不韦舍人。不韦贤之,任以为郎。李斯因得说秦王。拜斯为长史,听其计,阴遣谋士赍持金玉以游说诸侯,诸侯名士可下以财者,厚遗结之,不肯者,利剑刺之,离其君臣之计,秦王乃使其良将随其后。秦王拜斯为客卿。
会韩人郑国来间秦,已而觉。秦宗室大臣请一切逐客。李斯亦在逐中。斯乃上谏书。秦王乃除逐客之令,复李斯官,卒用其计谋。官至廷尉。二十余年,竟并天下,尊主为皇帝,以斯为丞相。夷郡县城,销其兵刃,示不复用。使秦无尺土之封,不立子弟为王、功臣为诸侯者,使后无战攻之患。
始皇三十四年,置酒咸阳宫,博士仆射周青臣等颂称始皇威德。齐人淳于越进谏曰:“臣闻之,殷周之王千余岁,封子弟功臣自为支辅。今陛下有海内,而子弟为匹夫,卒有田常、六卿之患,臣无辅弼,何以相救哉?事不师古而能长久者,非所闻也。今青臣等又面谀以重陛下过非忠臣也始皇下其议丞相丞相谬其说绌其辞乃上书曰“古者天下散乱,莫能相一,是以诸侯并作,语皆道古以害今,饰虚言以乱实,人善其所私学,以非上所建立。今陛下并有天下,别白黑而定一尊;而私学乃相与非法教之制,闻令下,即各以其私学议之,入则心非,出则巷议,非主以为名,异趣以为高,率群下以造谤。如此不禁,则主势降乎上,党与成乎下。禁之便。臣请诸有文学《诗》《书》百家语者,蠲除去之。令到满三十日弗去,黥为城旦。所不去者,医药卜筮种树之书。若有欲学者,以吏为师。”始皇可其议。收去《诗》《书》百家之语以愚百姓,使天下无以古非今。明法度,定律令,同文书,皆以始皇起;又巡狩,外攘四夷。斯皆有力焉。
(节选自《史记·李斯列传》,有删改)
10.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今青臣等又面谀以重陛下过非/忠臣也/始皇下/其议丞相/丞相谬其说/绌其/辞乃上/书曰/
B.今青臣等又面谀以重陛下过非/忠臣也/始皇下/其议丞相/丞相谬其说/绌其辞/乃上书曰/
C.今青臣等又面谀以重陛下过/非忠臣也/始皇下其议丞相/丞相谬其说/绌其辞/乃上书曰/
D.今青臣等又面谀以重陛下过/非忠臣也/始皇下其议丞相/丞相谬其说/绌其/辞乃上/书曰/
11.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郡县,中国古代的两级行政单位。郡县制,是秦在统一六国后首创的。
B.诸侯,古代帝王分封的各国国君,按规定要服从王命,定期朝贡述职。
C.《书》,儒家经典《尚书》,是我国现存最早的关于上古典章文献的汇编。
D.黥,古代肉刑的一种,特指墨刑,用刀刺刻犯人的面、额,再涂上墨。
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李斯由楚入秦后,先被秦相吕不韦任命为郎官,得以有机会游说秦王,得到秦王赏识,先后担任如下官位,长史、客卿、廷尉和丞相。
B.秦王派遣谋士怀揣金玉到各国游说,对不肯接受的人就用利剑把他们刺死。这样做的目的是通过利诱威胁、软硬兼施为秦国招纳贤才。
C.秦废除了分封制度,不立宗室子弟为王,不封功臣为诸侯,以避免国家以后陷入战乱。齐人淳于越则以殷周为例,提出了反对意见。
D.秦统一六国后,为了巩固自身统治采取了一些措施,制定法律,统一文字,秦始皇视察各地,平定四方少数民族。李斯都付出心力。
1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8分)
(1)臣无辅弼,何以相救哉?
(2)则主势降乎上,党与成乎下。
14.秦王朝建立后,面对天下散乱、私学盛行的局面,在文化治理上做出了怎样的取舍?请结合文本简要说明。(3分)


10. (3分) C
(根据语境,“非忠臣也”;“谬其说”“绌其辞”句式整齐。)
11. (3分) A
(“首创”错,从原文“夷郡县城”即可看出秦统一前有郡县制。)
12. (3分) B
(文意理解错误,目的错误。赍,意为“携带”。)
13. (8分)
(1)没有辅佐的大臣,依靠谁救助您呢? (4 分)
(“臣无辅弼”,定语后置,1分,翻译成“臣子中没有辅助的人”也给分。“何以”,以何,依靠谁,用谁,1分,翻译成“用什么”“凭借什么”也可给分。“相”,您,偏指一方,1分,答“陛外”“君主”“君王”也可给分。句意1分,答对两个给分点,即可给句意1分。)
(2)那么君主的权势威望就要在上降低(或减弱),同党就要在下结成。(4分)
(“主势”,1分,君主的势力也给分。“乎上”“乎下”,状语后置、工分,译为“从上”“从下”或“在朝廷”“在民间”也可给分。“党与”,同党或同伙,1分,翻译成朋党,党羽也可给分。句意1分,答对两个给分点,即可给句意1分)
14. (3分)
①保留医药、占卜和种植这类书籍。
②没收(或销毁)《诗》《书》等先秦诸子百家的著低
③禁止私学。
④统一文字。
(每点1分,答出三点即可.)

参考译文
李斯是楚国上蔡人。跟从荀子学习帝王治理天下的学问。学业完成到了秦国,李斯请求充当秦相国吕不韦的舍人。吕不韦认为他很贤能,把他任命为郎官。李斯因此有游说秦王的机会。秦王任命李斯为长史,并听从了他的计谋,暗中派遣谋士携带金玉珍宝去游说各国诸侯,对各国可以用财物使他屈服的知名人士,就馈赠丰厚礼物加以拉拢,不肯接受的,就用锋利的剑把他们刺死,这些手段都是为了实现离间各国君臣关系的计策,秦王随后就派遣得力的将领攻打。秦王任命李斯为客卿。
恰逢韩国人郑国来到秦国做间谍,不久被发觉。秦国的王族和大臣们请求把客卿一律驱逐。李斯也在被驱逐的客卿之列。李斯于是呈上进谏的奏章。秦王于是废除了逐客卿的命令,恢复了李斯的官职,最终采用了他的计谋,他的官位也提升到廷尉。经过二十多年,秦终于统一了天下,推尊秦王为“皇帝”,把李斯任命为丞相。又拆毁了各国郡县的城墙,销毁了各地的武器,表示不再使用。使秦国的土地一尺也不分封,不立宗室子弟为王,不封功臣为诸侯的原因,是使国家以后再也没有战争的祸患。
秦始皇三十四年,在咸阳宫设宴,博士仆射周青臣等人称颂秦始皇的武威盛德。齐人淳于越劝谏道:“我听说,殷代、周代统治一千多年,分封子弟及功臣做自己的支脉、辅弼。而现在陛下虽统一天下,但宗室子弟却还是平民,(一旦)突然出现了(像篡乱齐国的)田常、(瓜分晋国的)六卿这样夺权篡位的祸患,没有辅佐的大臣,依靠谁救助您呢?做事情不学习古代经验而能维持长久的统治,我没有听说过这种情况。现在周青臣等人又当面奉承以加重您的过错,他们不是忠臣。”始皇把这个意见交给李斯处理,李斯认为这种说法是荒谬的,废弃淳于越的言辞不用,于是上书给皇帝说:“古时候天下离散混乱,不能互相一致,因此诸侯同时兴起,人们说话都称道古代以否定当代,装点一些虚夸不实的文辞来混乱事实,人人都认为自己的一派学说最好,并用来非议朝廷制定的法令制度。现在陛下统一了天下,辨别了黑白是非,天下共同拥立皇帝一人之尊;可是各个学派却在一起非议朝廷的法令制度,听说朝廷的法令颁布,就各自根据自己学说的观点来议论它,在官府里便心中不满,出门则在街头巷尾纷纷议论,以非议君主来博得名声,认为和朝廷持不同政见便是本领高(以异常志趣为高明),并带领下层群众来诽谤。像这种情况不加以禁止,那么君主的权势威望就要在上降低,同党就要在下结成。禁止这种情况才利于朝廷。我请求把所有人们收藏的《诗》《书》等诸子百家的著作,都清除、销毁。命令下达满三十天之后还有没销毁的,受黥刑并罚做筑城苦役。不用销毁的是医药、占卜和种植这类书籍。如果有想学习的人,以官吏为
老师。”秦始皇认可了李斯的建议。没收了《诗》《书》等诸子百家的著作,来使百姓变得愚昧无知,使天下人无法用古代之事来批评当前朝廷。修明法制,制定律令,统一文字都是从秦始皇开始;秦始皇视察各地,对外平定四方少数民族。这些措施,李斯都从中付出了心力。



相关阅读
1 昔有一人,先瓮中盛谷阅读答案与翻译-《驼瓮俱失》

驼瓮俱失 昔有一人,先①瓮②中盛谷。骆驼入头瓮中食谷,首不得出。既不得出,其人以为忧③。有一老人来语之曰:汝莫愁,吾教汝出,汝当斩头,自能出之。即用其语,以刀斩头。 【查看全文】

2 蹇材望伪态翻译赏析_文言文蹇材望伪态原文

文言文《蹇材望伪态》选自初中文言文大全其诗文如下: 【原文】 蹇材望,蜀人,为湖州倅。北兵之将至也,蹇毅然自誓必死,乃作大锡牌,镌其上曰:大宋忠臣蹇材望。且以银二笏 【查看全文】

3 颜渊问仁。子曰:“克己复礼为仁。一日克己复礼,天下归仁焉。为仁由己,而由人乎哉?”

颜渊问仁。子曰:克己复礼为仁。一日克己复礼,天下归仁焉。为仁由己,而由人乎哉? (《论语颜渊》) 司马牛问仁。子曰:仁者,其言也讱[注]。曰:其言也讱,斯谓之仁已乎?子曰 【查看全文】

4 《史记·管晏列传》《国语·齐桓公求管仲》阅读答案与翻译

管仲夷吾者,颍上人也。少时常与鲍叔牙游,鲍叔知其贤。管仲贫困,常欺鲍叔,鲍叔终善遇之,不以为言。已而鲍叔事齐公子小白,管仲事公子纠。及小白立为桓公,公子纠死,管仲 【查看全文】

5 狱中上母书阅读答案与翻译-【明】夏完淳

狱中上母书 【明】夏完淳 不孝完淳今日死矣!以身殉父,不得以身报母矣! 痛自严君见背,两易春秋,冤酷日深,艰辛历尽。本图复见天日,以报大仇,恤死荣生,告成黄土;奈天不 【查看全文】

6 孔子见齐景公原文_文言文孔子见齐景公翻译赏析

文言文《孔子见齐景公》选自初中文言文大全,其古诗原文如下: 【原文】 君子之自行也,动必缘义,行必诚义。孔子见齐景公,景公致廪丘以为养。孔子辞不受,入谓弟子曰:吾闻 【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