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节选自《资治通鉴·汉纪》,有删改)
10. 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 乌孙自以远/汉未知其大小/素服属匈奴日久/且又近之/其大臣皆畏/匈奴不欲移徙/
B. 乌孙自以远汉/未知其大小/素服属匈奴/日久且又近之/其大臣皆畏/匈奴不欲移徙/
C. 乌孙自以远/汉未知其大小/素服属匈奴/日久且又近之/其大臣皆畏匈奴/不欲移徙/
D. 乌孙自以远汉/未知其大小/素服属匈奴日久/且又近之/其大臣皆畏匈奴/不欲移徙/
11. 下列句中加点字的意义,完全相同的一项是( )
A. 随骞报谢士 不敢弯弓而报怨
B. 具为天子言西域诸国风俗 得夜见汉使,具自陈道
C. 吾贾人往市之身毒 卒以此见怀王之终不悟也
D. 则为匈奴所得 汝为人臣子,不顾恩义
12.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张骞审时度势。汉军将匈奴军队驱逐到大漠以北后,他建议朝廷联络乌孙,共同抵御匈奴,皇帝听从了他的建议。
B. 张骞随机应变。他带人到达乌孙后,乌孙王态度谦和恭敬,却一直没给予他明确答复,他便派副使向别国联络。
C. 张骞善于推断。通过与大夏人谈话,他分析身毒距蜀地不远,如取道蜀地出使大夏应便捷安全,得到皇帝认可。
D. 张骞不辱使命。他与使者们寻访去往身毒的道路,从此开启了与滇国的交流之路,皇帝重视滇国,重新经营西南夷。
13. 把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后岁余,骞所遣使通大夏之属者,皆颇与其人俱来,于是西域始通于汉矣。
(2)“汉孰与我大?”及夜郎侯亦然。以道不通,各自以为一州主,不知汉广大。
14. 张骞认为汉可以招乌孙东迁的依据什么?请分条概括。
答
10.(3 分)D
11.(3 分)B(A. 答复,回访;报复。B.完全,详尽。C.到;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D.被;作为)
12.(3 分)B(“态度谦和恭敬”错。)
13.(8 分)(1)一年多以后,张骞派出出使大夏等国的副使们,大部分都与该国使臣一同回来,这以后西域各国就开始与汉朝相来往了。(每句 1 分,共 4 分)
(2)“汉朝与我国相比,谁大呢?”夜郎王也向汉朝使者提出相同的疑问。因为道路不畅通,他们都各自做一方的霸主,不知汉朝的宽广辽阔。(每句 1 分,共 4 分)
14.(3 分)①乌孙兵力渐强,不肯再事奉匈奴。②浑邪王过去的辖地空旷无人,乌孙人依恋故地,可以移居。③贪图汉的财物,可以用丰厚的礼物拉拢。(每点 1 分,共 3 分)
【参考译文】
汉武帝元鼎二年,浑邪王归降汉朝以后,汉军将匈奴势力驱逐到大沙漠以北,从盐泽向东没有了匈奴的踪迹,前往西域的道路可以通行。于是张骞建议说:“乌孙王昆莫原本是匈奴的藩属,后来兵力逐渐强大,不肯再侍奉匈奴,匈奴攻打乌孙没能取胜,于是远去。如今匈奴单于刚刚受到我朝的围困,并且过去的浑邪王辖地又空旷无人,少数民族的习俗是依恋故地,又贪图我朝的财物,如果在这个时候我们用丰厚的礼物拉拢乌孙,招引他们向东增加土地,让他们到过去的浑邪王辖地居住,并与我朝结为兄弟之国,他们势必会听从我朝的调遣。听从了就等于断了匈奴的右臂一般。与乌孙结盟之后,它西面的大夏等国也都能招来成为我朝的藩属。”汉武帝认为他说得对,便任命张骞为中郎将,率领三百人,带着用万数来计算的牛羊,并赠送价值数千万的黄金缯帛。又任命多人为手持天子符节的副使,沿途如有通往别国的道路,即派一副使前往。张骞到达乌孙之后,乌孙王昆莫接见了他,但态度十分傲慢,礼数不周。张骞转达汉武帝的谕旨说:“如果乌孙能够向东返回故土居住,那么我大汉将把公主许配给国王为夫人,两国结为兄弟之邦,共同抗击匈奴,则匈奴必定被攻破。”乌孙自己因远离汉朝,不知汉朝是大是小,长久以来一直服从归属于匈奴,并且与匈奴相距很近,乌孙的大臣都畏惧匈奴,不愿东迁。张骞在乌孙待了很久,一直得不到明确的答复,便派出副使出使大宛、康居、大月氏、大夏、安息、身毒、于阗及附近各国(分别进行联络)。乌孙派翻译、向导送张骞回国,又派几十人,带几十匹马跟随张骞到汉朝回访答谢,乘机让他们暗中察看汉朝的大小强弱。这一年,张骞回到长安,汉武帝任命他为大行。一年多以后,张骞派出出使大夏等国的副使们,大部分都与该国使臣一同回来,这以后西域各国就开始与汉朝相来往了。当初,张骞从月氏国回到汉朝后,详细地向汉武帝介绍了西域各国的风土民情:“我在大夏时,曾见到我国邛山出产的竹杖和蜀地的布,问他们:‘这东西是从哪里得来的?’大夏人说:‘是我国商人去身毒买来的。’据我估计,大夏距离我国西南一万二千里,而且身毒国又距离大夏东南几千里,有我国蜀地的东西,说明身毒距蜀地不太远。如今我国出使大夏,如取道羌中,道路险恶,羌人又厌恶;如从稍北一些的地区走,便会落入匈奴人手中;而通过蜀地,是最合适的路,又没有强盗。”汉武帝非常高兴,认为张骞说得对。于是命令张骞从蜀郡、犍为派使者分四路迅速向身毒国同时进发。这次汉朝使者为寻访去往身毒国的道路,才第一次穿过滇国。滇王对汉朝使者说:“汉朝与我国相比,谁大呢?”夜郎王也向汉朝使者提出相同的疑问。因为道路不畅通,他们都各自做一方的霸主,不知汉朝的宽广辽阔。使者回国后,一再强调滇国是大国,值得使它归属依附我国。这些话引起了汉武帝的注意,于是重新开始经营西南夷地区。
相关阅读
1 《史记·管晏列传》《国语·齐桓公求管仲》阅读答案与翻译
管仲夷吾者,颍上人也。少时常与鲍叔牙游,鲍叔知其贤。管仲贫困,常欺鲍叔,鲍叔终善遇之,不以为言。已而鲍叔事齐公子小白,管仲事公子纠。及小白立为桓公,公子纠死,管仲 【查看全文】
2 颜渊问仁。子曰:“克己复礼为仁。一日克己复礼,天下归仁焉。为仁由己,而由人乎哉?”颜渊问仁。子曰:克己复礼为仁。一日克己复礼,天下归仁焉。为仁由己,而由人乎哉? (《论语颜渊》) 司马牛问仁。子曰:仁者,其言也讱[注]。曰:其言也讱,斯谓之仁已乎?子曰 【查看全文】
3 蹇材望伪态翻译赏析_文言文蹇材望伪态原文文言文《蹇材望伪态》选自初中文言文大全其诗文如下: 【原文】 蹇材望,蜀人,为湖州倅。北兵之将至也,蹇毅然自誓必死,乃作大锡牌,镌其上曰:大宋忠臣蹇材望。且以银二笏 【查看全文】
4 昔有一人,先瓮中盛谷阅读答案与翻译-《驼瓮俱失》驼瓮俱失 昔有一人,先①瓮②中盛谷。骆驼入头瓮中食谷,首不得出。既不得出,其人以为忧③。有一老人来语之曰:汝莫愁,吾教汝出,汝当斩头,自能出之。即用其语,以刀斩头。 【查看全文】
5 狱中上母书阅读答案与翻译-【明】夏完淳狱中上母书 【明】夏完淳 不孝完淳今日死矣!以身殉父,不得以身报母矣! 痛自严君见背,两易春秋,冤酷日深,艰辛历尽。本图复见天日,以报大仇,恤死荣生,告成黄土;奈天不 【查看全文】
6 孔子见齐景公原文_文言文孔子见齐景公翻译赏析文言文《孔子见齐景公》选自初中文言文大全,其古诗原文如下: 【原文】 君子之自行也,动必缘义,行必诚义。孔子见齐景公,景公致廪丘以为养。孔子辞不受,入谓弟子曰:吾闻 【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