廉耻,立人之大节阅读答案与翻译-顾炎武《廉耻》

发布时间: 2021-09-21
廉耻
(清)顾炎武
廉耻,立人之大节;盖不廉则无所不取,不耻则无所不为。人而如此则祸败乱亡亦无所不至况为大臣而无所不取无所不为则天下其有不乱国家其有不亡者乎?故夫子之论士,曰:“行己有耻。”孟子曰:“人不可以无耻。无耻之耻,无耻矣。”又曰:“耻之于人大矣,为机变之巧者,无所用耻焉。”所以然者,人之不廉,而至于悖礼犯义,其原皆生于无耻也。故士大夫之无耻,是谓国耻。
吾观三代以下,世衰道微,弃礼义,捐廉耻,非一朝一夕之故。然而松柏后凋于岁寒,鸡鸣不已于风雨,彼昏之日,固未尝无独醒之人也!顷读《颜氏家训》有云:“齐朝一士夫尝谓吾曰:‘我有一儿,年已十七,颇晓书疏,教其鲆卑语,及弹琵琶,稍欲通解,以此伏事公卿,无不宠爱。’吾时俯而不答。异哉,此人之教子也!若由此业自致卿相,亦不愿汝曹为之。”嗟乎!之推不得已而仕于乱世,犹为此言,尚有《小宛》诗人之意,彼阉然媚于世者,能无愧哉!
罗仲素曰:教化者朝廷之先务,廉耻者士人之美节,风俗者天下之大事。朝廷有教化,则士人有廉耻;士人有廉耻,则天下有风俗。
古人治军之道,未有不本于廉耻者。《吴子》曰:“凡制国治军,必教之以礼,励之以义,使有耻也。夫人有耻,在大足烈战,在小足以守矣。”《尉缭子》言:“国必有慈孝廉耻之俗,则可以死易生。”而太公对武王:“将有三胜,一曰礼将,二曰力将,三约止被将。”《后汉书》:张奂为安定属国都尉,“羌豪帅感奂恩德,上马二十匹,先零酋长又遗金鐻八枚,奂并受之,而召主簿于诸羌前,以酒酹地曰:‘使马如羊,不以入厩;使金如粟,不以入怀。’悉以金马还之。羌性贪而贵吏清,前有八都尉率好财货,为所患苦,及奂正身洁己,威化大行”。呜呼!自古以来,边事之败,有不始于贪求者哉?
(注)之推:即颜之推,北齐文学家。②《小宛》:是《诗经•小雅》中的一首诗,是一首父母离世后劝告兄弟小心避祸的诗歌。
13.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而至于悖礼犯义 悖:违背。
B.吾观三代以下,世衰道微 微:微弱。
C.弃礼义,捐廉耻 捐:放弃。
D.三约止欲将 约止:差不多。
14.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不相同的一组是( )
A.不耻则无所不为 于其身也,则耻师焉
B.鸡鸣不已于风雨 徘徊于斗牛之间
C.风俗者天下之大事 抟扶摇而上者九万里
D.悉以金马还之 秦亦不以城予赵
15.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与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廉耻,直接关系到国家的兴亡。无耻是不廉洁的根源,尤其是士大夫的无耻,那就是一种国耻。
B.颜之推对齐国的士大夫教育孩子的方法持否定态度,那是他认为孩子们要有出息就不该去做官。
C.不顾廉耻,历代都有。朝廷通过教化,让士人养成知廉耻的优良的节操,天下就有了美好的风俗。
D.《后汉书》中所记的张奂是个廉洁的人,他把羌人送的马匹和金子悉数退还,使威望教化得到了发扬。
16.用“/”给下面的文段断句。
人而如此则祸败乱亡亦无所不至况为大臣而无所不取无所不为则天下其有不乱国家其有不亡者乎?
17.把文中画线的句子译成现代汉语。
①耻之于人大矣,为机变之巧者,无所用耻焉。
②自古以来,边事之败,有不始于贪求者哉?


13.D句意为:三是能克制贪欲的将士。约止:克制。
14.A解答此类题目要根据句意和对文言文常用词的掌握来判断字词义,解释时要注意辨析词义和用法的变化,要根据语境判断在选项中的含义。
A项,前句句意为:不知耻就没有什么不敢做的。连词,表承接,就。后句句意为:可对于自身的学习,却以从师学习为耻。连词,表转折,却。选项加点词语意义和用法不相同。
B项,前句句意为:在风雨交加的日子,公鸡依然不停地啼鸣报晓。于:介词,在。后句句意为:徘徊在斗宿与牛宿之间。于:介词,在。选项加点词语意义和用法不相同。
C项,前句句意为:风俗是天下的大事。者:助词,表停顿语气,不译。后句句意为:鹏鸟奋起而飞,旋转扶摇而上直冲九万里高空。者:助词,表停顿语气,不译。选项加点词语意义和用法相同。
D项,前句句意为:把金和马全部退还。以:介词,把。后句句意为:秦国也没有把城邑给赵国。以:介词,把。选项加点词语意义和用法相同。
故选A。
15.B项,“那是他认为孩子们要有出息就不该去做官”错,原文为“若由此业自致卿相,亦不愿汝曹为之”,颜之推不是反对孩子做官,而是不愿让孩子借一些小技艺向权势献媚而做官。
16.人而如此/则祸败乱亡/亦无所不至/况为大臣而无所不取/无所不为/则天下其有不乱/国家其有不亡者乎?
17.①耻对于人关系大极了,那批搞诡计耍奸巧的人,耻对他们是无用的.
②自古以來.边疆局势的败坏,有不从贪求财货开始的吗?

【解析】
16.
本题考查学生文言断句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应先把句子代入原文,结合语境理解句子的大概意思,然后要注意一些常见的句尾、句首标志性的词语,句子结构的对称,文中词语充当的成分,句子成分的省略,叙事内容的变化等。本题中,“则”为连词,“那么”的意思,其前断句;“亦”为“也”的意思,其前断句;“况”为“何况”的意思,一般位于句首,其前断句;“无所不取”与“无所不为”结构对称,中间断句;“则”为连词,“那么”的意思,其前断句;“国家”为名词,作主语,其前断句。句子断句为:人而如此/则祸败乱亡/亦无所不至/况为大臣而无所不取/无所不为/则天下其有不乱/国家其有不亡者乎?句子翻译为:句子翻译为:人如果像这样,那么灾祸、颓败、变乱、灭亡,也就没有不降临的了。何况身为大臣若是没有什么不贪取,没有什么不敢做的,那么天下哪有不混乱,国家哪有不灭亡的道理呢?
17.
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章内容,翻译文言句子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首先拿到句子之后,应先回归文本,然后分析句子中是否存在特殊句式和固定句式、短语,再按照不同的句式进行调、换、删,再采取对译法,逐字进行翻译。本题第①句中,“于”,对于;“机变”,机谋,权诈;“巧”,奸巧、奸猾;“无所用”,没有用处。第②句中,“边事”,边疆局势;“之”,用在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始”,从;“始于贪求”,介词结构后置。


参考译文:
廉、耻是培植人民的重要操守。大概是因为不廉洁就没有什么不贪取的,不知耻就没有什么不敢做的。人如果像这样,那么灾祸、颓败、变乱、灭亡,也就没有不降临的了。何况身为大臣若是没有什么不贪取,没有什么不敢做的,那么天下哪有不混乱,国家哪有不灭亡的道理呢?可是在这四个纲纪当中,知耻是最为重要的,所以孔子在谈论士人的道理时说:“对自己的所作所为要有羞耻之心。”孟子说:“人不可以没有羞耻心,能将无耻视为最可耻的事,则终身必能远离耻辱。”又说:“羞耻心对于人是很重要的,从事投机应变巧术的人,是没什么事情会感到羞耻的。”他们会这么说的原因,是由于一个人如果不廉洁,到了违背礼节损害道义的地步,那原因都是出自于没有羞耻心啊。所以身为士夫大夫如果没有羞耻心,这可说是国家的耻辱。.
我看夏商周三代以后,世道衰退,正道也没落了,背弃礼义,舍去廉耻,不是一天一夜的缘故所造成。可是在岁暮天寒时节松柏仍旧坚持到最后凋谢,在风雨交加的日子,公鸡依然不停地啼鸣报晓,而在那众人都昏睡沉迷的时候,当然也不会没有特别清醒的人啊!
我最近阅读颜氏家训,其中有段内容说:“齐朝有一个士大夫,曾经告诉我说:‘我有一个儿子,年纪已经十七岁了,略微懂得一些书表奏章,教他说鲜卑话,以及弹奏琵琶,也快要熟练理解了,凭着这些本事,去侍奉王公卿相,没有不疼惜他的。’我当时低着头不回答。真是奇怪啊!这个人这样教导孩子!倘若用这种卑鄙的方式,去换取富贵,如果循着这样的学习过程就能够求得公卿宰相的高位,我也不希望你们这样做!”可叹啊!颜之推是因为没有办法避免,才在混乱的时局中做官,尚且说出这番话来,那些曲意逢迎讨好世俗的人,能不感到惭愧吗?罗仲素说:教化是朝廷急要的工作,廉耻是士人优良的节操,风俗是天下的大事。朝廷有教化,士人便有廉耻;士人有廉耻,天下才有良风美俗。
古人治军的原则,没有不以廉耻为本的。《吴子》说:“凡是统治国家和治理军队,必须用守礼教导军民,用守义勉励军民,使(他们)有知耻之心.当人有了知耻之心,从大处谈就能战攻,从小处讲就能退守了。”《尉缭子》说:“一个国家如果有慈教廉耻的习尚,那就可以用牺牲去换得生存了!”而太公对答武王则说:“有三种将士能打胜仗,一是知礼的将士,二是有勇力的将士,三是能克制贪欲的将士。”《后汉书》上记载:“张奂任安定属国都尉,羌族的首领感激他的恩德,送上马二十匹,先零族的酋长又赠送他金环八枚,张奂一起收了下来,随即召集属下的主簿在羌族众人面前,以酒酹地道:‘即使送我的马多得像羊群,我也不把它们放进我的马厩;即使送我的金子多得如粟米,我也不把它们放进我的口袋’把金和马全部退还,羌人的性格重视财物而尊重清廉的官吏,以前的八个都尉,大都贪财爱货,为羌人所怨恨,直到张奂正直廉洁,威望教化才得到了发扬。”唉!自古以来,边疆局势的败坏,岂有不从贪求财货开始的么!



相关阅读
1 昔有一人,先瓮中盛谷阅读答案与翻译-《驼瓮俱失》

驼瓮俱失 昔有一人,先①瓮②中盛谷。骆驼入头瓮中食谷,首不得出。既不得出,其人以为忧③。有一老人来语之曰:汝莫愁,吾教汝出,汝当斩头,自能出之。即用其语,以刀斩头。 【查看全文】

2 孔子见齐景公原文_文言文孔子见齐景公翻译赏析

文言文《孔子见齐景公》选自初中文言文大全,其古诗原文如下: 【原文】 君子之自行也,动必缘义,行必诚义。孔子见齐景公,景公致廪丘以为养。孔子辞不受,入谓弟子曰:吾闻 【查看全文】

3 狱中上母书阅读答案与翻译-【明】夏完淳

狱中上母书 【明】夏完淳 不孝完淳今日死矣!以身殉父,不得以身报母矣! 痛自严君见背,两易春秋,冤酷日深,艰辛历尽。本图复见天日,以报大仇,恤死荣生,告成黄土;奈天不 【查看全文】

4 蹇材望伪态翻译赏析_文言文蹇材望伪态原文

文言文《蹇材望伪态》选自初中文言文大全其诗文如下: 【原文】 蹇材望,蜀人,为湖州倅。北兵之将至也,蹇毅然自誓必死,乃作大锡牌,镌其上曰:大宋忠臣蹇材望。且以银二笏 【查看全文】

5 《史记·管晏列传》《国语·齐桓公求管仲》阅读答案与翻译

管仲夷吾者,颍上人也。少时常与鲍叔牙游,鲍叔知其贤。管仲贫困,常欺鲍叔,鲍叔终善遇之,不以为言。已而鲍叔事齐公子小白,管仲事公子纠。及小白立为桓公,公子纠死,管仲 【查看全文】

6 颜渊问仁。子曰:“克己复礼为仁。一日克己复礼,天下归仁焉。为仁由己,而由人乎哉?”

颜渊问仁。子曰:克己复礼为仁。一日克己复礼,天下归仁焉。为仁由己,而由人乎哉? (《论语颜渊》) 司马牛问仁。子曰:仁者,其言也讱[注]。曰:其言也讱,斯谓之仁已乎?子曰 【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