鲁肃论阅读答案与翻译-袁枚《小仓山房文集》

发布时间: 2022-01-21
鲁肃论
孙权以荆州资刘备,肃劝之。荆州不还,权深为肃病。或曰:“肃心不忘汉,故资蛟龙以云雨。”或曰:“是肃之失计,公瑾在,必不为此。”是二说者,皆不明天下之大计,而熟筹于当日之形势者也。
三国时,最强者操耳!赤壁之战,权能独力以破曹乎?抑合力于刘以共破曹乎?荆州得矣,权能兼取蜀以独力乎?抑终不免于依草附木以自立于?孔明之谋蜀也,先结孙权而后攻魏;鲁肃之谋吴也,先结刘备而后攻魏。魏可灭,操可诛,天下事未可量也;魏未可灭,操未可诛,而唇齿已固,外难不侵,大丈夫将三分鼎足,南面而称中耳,安肯受人封拜,屈节一朝,局促如辕下驹哉?英雄所见,大抵同也。惟孙权见不及此,然后袭取荆州,通和于魏,而从此称臣质子,无虚日矣。亦惟昭烈(2)见不及此,然后因荆州之故,而白帝称兵,一败呕血矣。不特此也,曹操据形胜之地,拥百万之众,又得孙权为之外应,宜若无所却顾者。然赵俨襄阳之役,不肯穷追关公,功留之为权害,操深然其说;权请擒关自效,操发露其奏,射以示关而使之走。夫以操之强,犹欲学战国两利而俱存之说,使自树其敌;而以区区之吴,乃欲外绝蜀援,孤军当操,不已悖乎!
古者,虞假道而偕虢亡,韩、魏肘而智伯灭,陈涉不听张耳、陈余立六国后以败,马超受曹公反间离韩遂以败,权不能效韩、魏、张、陈之谋,而甘心于虞公、陈涉、马超之下,误矣。且权绝蜀好之后,其不亡于魏者幸也。蜀修关公之怨伐吴,吴求救于魏,刘晔动袭之,赖魏主不从以免。出兵后,魏伪助讨备,仍欲袭之,赖陆逊(3)收兵以免。及至钟会(4)伐蜀,吴不力救,遂至两亡,此皆日后之明验也,然则知此者,孔明、子敬而外无人乎?
曰:史称曹操方作书,闻权以荆州资刘备,不觉落笔于手。夫荆州已非曹有矣,以一家物与一家,与操何与?而乃骇然震惊者,正恐鲁肃之计行,两雄相传,而天下难争故也。呜呼!操之才所以终出孙刘上哉!
(取材于袁枚《小仓山房文集》)
注释:(1)鲁肃:东汉末年孙权重臣,字子敬。(2)昭烈:刘备的谥号。(3)陆逊:东吴大都督,在夷陵击败刘备。(4)钟会:魏臣,与邓艾分兵灭蜀。
6.下列对句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白帝称兵         称:举,兴
B.曹操据形胜之地   胜:优越
C.宜若无所却顾者   却:推辞
D.权请擒关自效     效:献出
7.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
A.是肃之失计                    操之才所以终出孙刘上哉
B.权能独力以破曹乎              权能兼取蜀以独力乎
C.抑合力于刘以共破曹乎          其不亡于魏者幸也
D.而甘心于虞公、陈涉,马超之下  而乃骇然震惊者
8.下列对文中语句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权深为肃病:孙权对鲁肃非常不满
B.孔明之谋蜀也:诸葛亮谋划攻取西蜀
C.犹欲学战国两利面俱存之说:还要学习战国时让双方都得到好处而使他们共存的主张
D.蜀修关公之怨伐吴:蜀国为报关公被杀的怨愤讨伐吴国
9.根据文意,下列理解和推断,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曹操把孙权写的奏表射给关羽看,是为了显示自身强大,劝降关羽。
B.孙权与蜀断交的做法是错误的,吴国没有被魏所灭,只不过是侥幸。
C.蜀吴两国最终都灭亡的历史事实,从反面验证了鲁肃谋略的正确性。
D.作者认为曹操和鲁肃,诸葛亮一样,都能把天下大势看得十分透彻。
10.“鲁肃之计”的主要内容是什么?请结合文章内容,用自己的话分析“鲁肃之计”对东吴的意义。



6.C.本句意为:应该像是没有什么可回头犹豫的了。却,和“顾”组成固定词组,回顾,犹豫之意。
7.D本题考查学生理解分析文言虚词含义及用法的能力。
A.助词,主谓间取独;结构助词,的。
B.连词,表目的,来;介词,凭借。
C.介词,和;介词,在。
D.连词,表转折,却。
故选D。
8.B.“孔明之谋蜀也”结合下文“鲁肃之谋吴也”的对称句式,可知,鲁肃不可能谋划夺取吴国,而是为吴国谋划,故该句意思也应为“孔明为蜀国谋划”。
9.A.“是为了显示自身强大,劝降关羽”错误,根据原文“操发露其奏,射以示关而使之走。夫以操之强,犹欲学战国两利而俱存之说,使自树其敌”可见,曹操这么做,是为了给孙权树敌,而不是为了显示自身强大,劝降关羽。
10.内容:先结刘备而后攻魏。
意义:联蜀攻魏,进一步可先灭曹操而后两国相争天下;退一步可三足鼎立北面称帝,不屈居人下,对吴蜀来说属于“两利而俱存”的办法。


10.
本题考查学生筛选并整合信息的能力。
根据原文“鲁肃之谋吴也,先结刘备而后攻魏。”可见,鲁肃为吴国谋划的内容是,先结交刘备,再联合刘备攻打曹操。
从“魏可灭,操可诛,天下事未可量也;魏未可灭,操未可诛,而唇齿已固,外难不侵,大丈夫将三分鼎足,南面而称中耳”可见,鲁肃的计划,是先联合刘备而灭了曹魏,如果曹操被灭,那么吴蜀两国的争斗谁能夺得天下还不能预料;如果曹操不灭,而吴蜀联盟也将让曹操无法逐一攻破他们,将能够三足鼎立而称帝,不至于屈居人下称臣。即,吴蜀联盟对于吴蜀来说都是具有好处,能够共存且分割天下的办法。

参考译文:
孙权用荆州来帮助刘备,是鲁肃劝导的。荆州不能归还回来,孙权深深地诟病鲁肃。有人说:“鲁肃心中不忘汉朝,所以给蛟龙资助以云雨。”有人说:“这是鲁肃失策了,如果周瑜在,一定不会做这种事。”这两种说法,都是不明白天下的大势,而只熟悉筹划当日的形势。
三国时期,最强的是曹操啊!赤壁之战,孙权能够独自凭借力量攻破曹操吗?又或者和刘备合力来共同打败曹操?得到荆州,孙权能够同时获取蜀地来独力支撑吗?又或者最终仍旧不免于依附他人来自立?孔明为蜀谋划,是先结交孙权然后攻打魏国;鲁肃为吴谋划,是先结交刘备然后攻打魏国。魏国可灭,曹操可诛,天下的事情还不能预料;魏国不能灭,曹操不能诛杀,而吴蜀宛如唇齿相依已然牢固,没有外力入侵,他们将要鼎足三分,面向南方而称帝了,怎么肯受人封赏,屈节朝拜,局促如同被驾在车辕下的马匹一样呢?英雄所见大概都是一样。只有孙权的见识不到这个地步,这之后袭取荆州,和魏国结交,因而从此只能够俯首称臣,将儿子作为人质,天天如此。也只是刘备的见识不到这个地步,这之后因为荆州的缘故,而在白帝城兴起战事,一场败仗而吐血身亡。不止如此,曹操占据了有利的地形,拥有百万军队,又得到了孙权作为他的外应,应该是没有什么犹豫回顾的。然而赵俨在襄阳之战,不肯对关公穷追猛击,这份功劳便留着直到他被孙权所害,曹操认为他的观点很正确;孙权请求擒拿关羽来献出自己的忠心与力量,曹操却把他的奏章泄露出来,射给关羽看而让他逃走。凭借曹操的强大,尚且想要学习战国的“对双方有利,就可以都存在”的说法,让孙权自己树起自己的敌人;而凭借区区吴国,竟然想要在外断绝蜀国的援助,而孤军独自抵挡曹操,不是已经糊涂了吗!
古代,虞国借道给晋国而和虢国一道灭亡,韩、魏如同肘足一般衔接,却被智伯分裂灭亡,陈涉不听张耳、陈余的计策立六国后便失败了,马超受到曹操的反间计策疏远韩遂而失败,孙权不能效仿韩、魏、张、陈的谋划,而甘心在虞公、陈涉、马超之下,大错特错。况且孙权断绝与蜀国交好之后,他不被魏国灭亡是侥幸。蜀国因关公战死而怨恨讨伐吴国,吴国求救于魏国,刘晔则想要趁机偷袭吴国,多亏了魏主没有听从不才得以幸免。出兵后,魏国假装帮助吴国讨伐刘备,仍旧想要趁机偷袭吴国,多亏陆逊收兵才得以幸免。等到钟会讨伐蜀国,吴国便不在权利施救,于是最终导致两国都灭亡了,这都在日后一一明验,然而知道这些后续发展的,除了孔明、子敬而再也没有人了吗?
我认为:史书上称曹操刚打算写信,听说孙权把荆州借给刘备,不觉笔从手中落下。荆州已不是曹操所有,别人将自己所有物送给另一家,与他有什么关系?他竟然如此骇然震惊,正是害怕鲁肃的计策能实行,两位英雄相传,而天下难以争夺的缘故。唉,曹操的才能因此最终是在孙刘二人之上啊!



相关阅读
1 颜渊问仁。子曰:“克己复礼为仁。一日克己复礼,天下归仁焉。为仁由己,而由人乎哉?”

颜渊问仁。子曰:克己复礼为仁。一日克己复礼,天下归仁焉。为仁由己,而由人乎哉? (《论语颜渊》) 司马牛问仁。子曰:仁者,其言也讱[注]。曰:其言也讱,斯谓之仁已乎?子曰 【查看全文】

2 昔有一人,先瓮中盛谷阅读答案与翻译-《驼瓮俱失》

驼瓮俱失 昔有一人,先①瓮②中盛谷。骆驼入头瓮中食谷,首不得出。既不得出,其人以为忧③。有一老人来语之曰:汝莫愁,吾教汝出,汝当斩头,自能出之。即用其语,以刀斩头。 【查看全文】

3 狱中上母书阅读答案与翻译-【明】夏完淳

狱中上母书 【明】夏完淳 不孝完淳今日死矣!以身殉父,不得以身报母矣! 痛自严君见背,两易春秋,冤酷日深,艰辛历尽。本图复见天日,以报大仇,恤死荣生,告成黄土;奈天不 【查看全文】

4 孔子见齐景公原文_文言文孔子见齐景公翻译赏析

文言文《孔子见齐景公》选自初中文言文大全,其古诗原文如下: 【原文】 君子之自行也,动必缘义,行必诚义。孔子见齐景公,景公致廪丘以为养。孔子辞不受,入谓弟子曰:吾闻 【查看全文】

5 蹇材望伪态翻译赏析_文言文蹇材望伪态原文

文言文《蹇材望伪态》选自初中文言文大全其诗文如下: 【原文】 蹇材望,蜀人,为湖州倅。北兵之将至也,蹇毅然自誓必死,乃作大锡牌,镌其上曰:大宋忠臣蹇材望。且以银二笏 【查看全文】

6 《史记·管晏列传》《国语·齐桓公求管仲》阅读答案与翻译

管仲夷吾者,颍上人也。少时常与鲍叔牙游,鲍叔知其贤。管仲贫困,常欺鲍叔,鲍叔终善遇之,不以为言。已而鲍叔事齐公子小白,管仲事公子纠。及小白立为桓公,公子纠死,管仲 【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