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3分)( )
A.绍外宽内忌/用人而疑之/所任唯亲戚子弟/公外易简而内机明/用人无疑唯才/所宜不间远近/此度胜也/
B.绍外宽内忌/用人而疑之所任/唯亲戚子弟/公外易简而内机明/用人无疑/唯才所宜/不间远近/此度胜也/
C.绍外宽内忌/用人而疑之/所任唯亲戚子弟/公外易简而内机明/用人无疑/唯才所宜/不间远近/此度胜也/
D.绍外宽内忌用人/而疑之所任/唯亲戚子弟/公外易简而内机明/用人无疑/唯才所宜/不间远近/此度胜也/
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
A.汉祖,即汉高祖刘邦,高祖是刘邦的谥号。桓、灵,指汉桓帝、汉灵帝,桓、灵是这两位皇帝的庙号。
B.羌胡,古代的羌族和匈奴族。泛指我国古代西北部的少数民族。
C.尚书仆射,为尚书省的副官,辅佐尚书令处理朝政,兼纠弹百官,权任甚重。
D.持节,指古代使臣奉命出行,必执符节以为凭证。节,旄节,也叫符节,以竹为竿,上缀以旄牛尾。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
A.曹操想讨伐袁绍,但担忧没有袁绍强大。郭嘉用刘邦的势力不如项羽却最终战胜项羽的先例鼓励曹操,坚定曹操的决心。
B.“十胜”中的第三胜是“治胜”。郭嘉认为汉末大乱是统治者“政失于宽”,而袁绍以宽济宽,所以无以御下;曹操“纠之以猛,而上下知制”,宽猛相济的治理措施是切合时要的。
C.郭嘉的“十胜十败”论对比鲜明,说理透彻,曹操听后笑着说:“像你所说的这些,我不敢当。”这可以看出曹操一贯的谦逊低调的做事风格。
D.曹操和袁绍开战之前,郭嘉和荀彧的建议大同小异。郭嘉认为可以趁袁绍攻打公孙瓒时,派兵进攻吕布。荀彧认为要想夺取河北,必须先拿下吕布。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8分)
(1)绍高议揖让,以收名誉,士之好言饰外者多归之。(4分)
(2)是我独以兖、豫抗天下六分之五也,为将奈何?(4分)
5.针对曹操担忧“绍侵扰关中,西乱羌胡,南诱蜀汉”的局面,荀彧提出了什么建议?结果如何?(3分)
答
1.C (“所任”是“唯亲戚子弟”的主语,其间不可断开,排除B、D两项。“用人无疑”与“唯才所宜”形成对仗,“疑”后应断开,排除A项。故选C。原文加上标点为:绍外宽内忌,用人而疑之,所任唯亲戚子弟;公外易简而内机明,用人无疑,唯才所宜,不间远近,此度胜也。)
2.A (高祖是刘邦的庙号,桓、灵是这两位皇帝的谥号。)
3.C (“这可以看出曹操一贯的谦逊低调的做事风格”错误,这里只是曹操的客套话。)
4.(1)袁绍喜欢高谈阔论,讲究谦虚礼让,以此来获得好的名誉,那些华而不实的士人大多投奔他。〔“高议”“士之好言饰外者”(定语后置句)“归”各1分,句意1分。〕
(2)这样我就要凭借兖州、豫州来对抗天下六分之五地区的敌人了,那该怎么办呢?(“以”“抗”“奈何”各1分,句意1分。)
5.(建议)用恩德来安抚关中将帅,派遣使臣联合他们。(结果)马腾、韩遂就各自送儿子到朝廷侍奉天子,充当人质,关中得以稳定。 (由原文“今若抚以恩德,遣使连和,虽不能久安,比公安定山东,足以不动”可知,荀彧建议用恩德来安抚关中将帅,派遣使臣联合他们。由原文“腾、遂各遣子入侍”可知,结果是马腾、韩遂就各自送儿子到朝廷侍奉天子,充当人质,关中得以稳定。)
参考译文
袁绍给曹操写信,言辞骄横傲慢。曹操对荀彧、郭嘉说:“现在我想讨伐袁绍,但没有袁绍强大,怎么办?”郭嘉回答说:“刘邦的势力不如项羽,您是知道的。但汉高祖刘邦的智慧胜过项羽,所以项羽虽然强大,最终还是被打败。现在袁绍有十条失败的因素,您有十条胜利的因素,袁绍虽然很强大,也没有多大作为。袁绍讲究烦琐的礼节仪式,您待人接物从容而不做作,这在为人处世的思想上胜过他。袁绍的行为是叛逆,您是奉天子之命来统率天下,这在道义上胜过他。自汉桓帝、汉灵帝以来,政令上的失误在过于宽大,袁绍以宽大来弥补宽大,所以缺乏纲纪;您用严厉的法令来纠正,所以上下都遵守法纪,这在治理权术上胜过他。袁绍外表宽厚而内心猜忌,用人好猜疑,任用的多是他的亲戚子弟;您外表平易,但内心机敏,用人不疑,任人唯才,不分关系远近亲疏,这是在度量上胜过他。袁绍谋略多,但优柔寡断,往往错过有利时机;您有了正确的策略就立即施行,能随机应变,这是在谋略上胜过他。袁绍喜欢高谈阔论,讲究谦虚礼让,以此来获得好的名誉,那些华而不实的士人大多投奔他。您以诚心待人,不说虚情假意的话,那些忠诚正直、有远见、有真才实学的士大夫都愿意为您效力,这是在品德上胜过他。袁绍见到人饥寒交迫,怜悯之心从他的脸上就能看出,但对于他看不见的,就不考虑了;您对于眼前的小事,有时会忽略,但对于大事,与天下各地交往时所施加的恩惠,往往超过他们的期望值,即使看不到的事情,考虑得也很周到,这就在仁义上胜过他。袁绍的大臣争权,他经常被谗言迷惑,混淆是非,您管理下属有方,不听信谗言,这在明智上胜过他。袁绍不知道是非,您是非分明,对有功之人以礼相待,对有过之人用法律来惩罚他,这在以文教治理方面胜过他。袁绍喜欢虚张声势,不懂用兵之道,您以少胜多,用兵如神,将士们信服您,敌人害怕您,这是在军事能力上胜过他。”曹操笑着说:“像你所说的这些,我不敢当。”郭嘉又说:“袁绍正在北方攻打公孙瓒,应该趁他远征的时候,向东进攻吕布。如果袁绍进攻我们,吕布支援他,这是很大的忧患。”荀彧说:“不先灭吕布,河北也不容易夺取。”曹操说:“你们说得对,但使我感到为难的是,恐怕袁绍侵扰关中,联合西边的羌人、胡人,引诱南方的蜀汉叛乱,这样我就要凭借兖州、豫州来对抗天下六分之五地区的敌人了,那该怎么办呢?”荀彧说:“关中的将帅有十多人,各自为政,只有韩遂、马腾最强,他们看到山东地区正在混战,必然会拥兵自保。现在如果用恩德来安抚他们,派遣使臣和他们联合,即使不能够长久相安无事,但在您平定山东的时候,足以让他们不发生骚乱。侍中、尚书仆射钟繇有智谋,如果把关中的事情交给他,您就不用忧虑了。”曹操于是上表推荐钟繇以侍中兼任司隶校尉,持节监督关中各军,授予他不受法令制约的特权。钟繇到长安后,给马腾、韩遂等人文书,向他们说明归顺和叛逆的利害关系。马腾、韩遂就各自送儿子到朝廷侍奉天子,充当人质。
文言文《孔子见齐景公》选自初中文言文大全,其古诗原文如下: 【原文】 君子之自行也,动必缘义,行必诚义。孔子见齐景公,景公致廪丘以为养。孔子辞不受,入谓弟子曰:吾闻 【查看全文】
2 《史记·管晏列传》《国语·齐桓公求管仲》阅读答案与翻译管仲夷吾者,颍上人也。少时常与鲍叔牙游,鲍叔知其贤。管仲贫困,常欺鲍叔,鲍叔终善遇之,不以为言。已而鲍叔事齐公子小白,管仲事公子纠。及小白立为桓公,公子纠死,管仲 【查看全文】
3 昔有一人,先瓮中盛谷阅读答案与翻译-《驼瓮俱失》驼瓮俱失 昔有一人,先①瓮②中盛谷。骆驼入头瓮中食谷,首不得出。既不得出,其人以为忧③。有一老人来语之曰:汝莫愁,吾教汝出,汝当斩头,自能出之。即用其语,以刀斩头。 【查看全文】
4 颜渊问仁。子曰:“克己复礼为仁。一日克己复礼,天下归仁焉。为仁由己,而由人乎哉?”颜渊问仁。子曰:克己复礼为仁。一日克己复礼,天下归仁焉。为仁由己,而由人乎哉? (《论语颜渊》) 司马牛问仁。子曰:仁者,其言也讱[注]。曰:其言也讱,斯谓之仁已乎?子曰 【查看全文】
5 蹇材望伪态翻译赏析_文言文蹇材望伪态原文文言文《蹇材望伪态》选自初中文言文大全其诗文如下: 【原文】 蹇材望,蜀人,为湖州倅。北兵之将至也,蹇毅然自誓必死,乃作大锡牌,镌其上曰:大宋忠臣蹇材望。且以银二笏 【查看全文】
6 狱中上母书阅读答案与翻译-【明】夏完淳狱中上母书 【明】夏完淳 不孝完淳今日死矣!以身殉父,不得以身报母矣! 痛自严君见背,两易春秋,冤酷日深,艰辛历尽。本图复见天日,以报大仇,恤死荣生,告成黄土;奈天不 【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