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节选自《资治通鉴·汉纪》)
10. 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 昔者/吴王夫差/智伯/秦始皇/皆以极武而亡/乡使秦已并天下行/仁义法先圣/陛下安得而有之/
B. 昔者/吴王夫差/智伯/秦始皇/皆以极武而亡/乡使秦已并天下/行仁义/法先圣/陛下安得而有之/
C. 昔者/吴王夫差/智伯/秦始皇/皆以极武而亡乡/使秦已并天下/行仁义/法先圣/陛下安得而有之/
D. 昔者/吴王夫差/智伯/秦始皇/皆以极武而亡乡/使秦已并天下行/仁义法先圣/陛下安得而有之/
11. 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侯,古代爵位名称,公、侯、伯、子、男是古代自从周朝就开始沿袭的爵位。
B. 黥,古代的一种刑罚,又称墨刑,其法是以刀刻凿人面,再用墨涂在刀伤创口上。
C. 适,通“嫡”,与“庶”相对。嫡长子继承制是封建宗法制度中的一项基本原则。
D. 扁鹊,善用望闻问切四诊,尤其是脉诊和望诊,与华佗、张仲景并称“建安三神医”。
12.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皇帝生病不愿见人,下诏守门的人不能让群臣进入,绛、灌等不敢进去,只有舞阳侯樊哙推门而入,随后大臣也都进去。
B. 皇帝击败黥布归来,病情更加重,愈发想换太子,不但不听张良劝谏,还称病不问朝政,然后叔孙通又极力劝谏。
C. 因为当时大臣中坚持反对立赵王为太子的人很多,皇帝明白群臣的心,于是放下此事不再谈改立太子之事。
D. 皇帝病重,吕后为他请的良医认为其病可治,他却说,人的命由上天决定,即使扁鹊也没用。赏些钱财把良医打发走了。
13. 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陛下病甚,大臣震怒;不见臣等计事,顾独与一宦者绝乎!
(2)太子,天下本,本一摇,天下振动;奈何以天下为戏乎!
14. 请简要概括皇帝与陆生对话时面露惭愧神色的原因。
答
10. B
11. D “扁鹊……与华佗、张仲景并称‘建安三神医’”错。扁鹊是战国时期人,建安三神医是:华佗、董奉、张仲景。
12. B “皇帝……不但不听张良的劝谏,还称病不问朝政”错,根据原文“张良谏不听,因疾不视事”,是张良称病不过问政事。
13. (1)陛下病重,大臣们都感到震惊恐惧;陛下不接见我们商议朝政,反而仅仅和一个宦官等死吗!
(2)太子,是国家的根本,根本一旦动摇,天下就会震动;怎么能用天下来开玩笑呢!
14. ①皇帝因为陆生常称道《诗》《尚》而骂他;②皇帝触动于陆生“文武并用,长治久安” 的言论和只重武治而不重文治导致国家灭亡的事例。
参考译文:
太祖高皇帝十一年,陆生任命尉佗为南越王,让他称臣,接受汉的约束。陆生回来报告,高帝十分高兴,任命陆生担任太中大夫。陆生常常到高帝面前称道《诗经》《尚书》,高帝骂他说:“你老子是在马上取得的天下,哪里用得着《诗经》《尚书》!”陆生说:“在马上取得天下,难道可以在马上治理天下吗?何况商汤、周武王背叛君主取得天下然后用常理治理天下;文治武功并用,才是使国家长治久安的办法。从前吴王夫差、智伯、秦始皇,都因为滥用武力而使国家灭亡。假使秦国吞并天下之后,实行仁义之道,效法先圣,陛下您又怎么能够得到并拥有天下呢!”高帝露出惭愧的神色,说:“请试着为我撰述秦朝失去天下的原因、我得到天下的原因以及古代各王朝成功和失败的原因。”高帝生病了,讨厌见人,躺在宫中,下诏守门的人不能让群臣进入,周勃、灌婴等大臣都不敢进去。这样过去了十多天,舞阳侯樊哙闯开宫门直冲而入,群臣也跟着进去。看到高帝正枕在一个宦官身上,独自躺在那里。樊哙等人见了高帝,流着泪说:“陛下病重,大臣们都感到震惊恐惧;陛下不接见我们商议朝政,反而仅仅和一个宦官等死吗!再说陛下难道不记得赵高篡权的事了吗?”高帝笑着起了身。高帝自从击败黥布归来,病更加重,愈发想换太子。张良劝止未被接受,只好称病不过问政事。叔孙通劝谏说:“从前晋献公因为骊姬的缘故,废黜太子,另立奚齐,结果造成晋国几十年内乱,被天下耻笑。秦国因为不早定扶苏为太子,使赵高得以用奸诈手段立胡亥为皇帝,自己使宗庙灭绝,这是陛下亲眼所见的。如今太子仁义孝顺,天下都知道。吕后又与陛下艰苦创业,粗茶淡饭共患难,难道可以背弃吗!陛下一定要废去嫡长子而立小儿子,我愿先受诛杀,用脖颈的血涂地!”高帝说:“你不要这样,我只是开玩笑而已!”叔孙通说:“太子,是国家的根本,根本一旦动摇,天下就会震动;怎么能用天下来开玩笑呢!”当时大臣中坚持反对的人很多;高帝明白群臣的心都不向着赵王,于是放下此事不再立赵王。高帝进攻黥布的时候,被飞箭射中,行军路上,病严重。吕后请来了一位良医。良医进宫拜见,说:“病可以治。”高帝骂他说:“我凭借平民身份手提三尺剑取得天下,这不是由于天命吗!命运在天,即使你是扁鹊又有什么用处!”于是不让他治病,赏给他黄金五十斤,让他走了。
狱中上母书 【明】夏完淳 不孝完淳今日死矣!以身殉父,不得以身报母矣! 痛自严君见背,两易春秋,冤酷日深,艰辛历尽。本图复见天日,以报大仇,恤死荣生,告成黄土;奈天不 【查看全文】
2 《史记·管晏列传》《国语·齐桓公求管仲》阅读答案与翻译管仲夷吾者,颍上人也。少时常与鲍叔牙游,鲍叔知其贤。管仲贫困,常欺鲍叔,鲍叔终善遇之,不以为言。已而鲍叔事齐公子小白,管仲事公子纠。及小白立为桓公,公子纠死,管仲 【查看全文】
3 孔子见齐景公原文_文言文孔子见齐景公翻译赏析文言文《孔子见齐景公》选自初中文言文大全,其古诗原文如下: 【原文】 君子之自行也,动必缘义,行必诚义。孔子见齐景公,景公致廪丘以为养。孔子辞不受,入谓弟子曰:吾闻 【查看全文】
4 颜渊问仁。子曰:“克己复礼为仁。一日克己复礼,天下归仁焉。为仁由己,而由人乎哉?”颜渊问仁。子曰:克己复礼为仁。一日克己复礼,天下归仁焉。为仁由己,而由人乎哉? (《论语颜渊》) 司马牛问仁。子曰:仁者,其言也讱[注]。曰:其言也讱,斯谓之仁已乎?子曰 【查看全文】
5 昔有一人,先瓮中盛谷阅读答案与翻译-《驼瓮俱失》驼瓮俱失 昔有一人,先①瓮②中盛谷。骆驼入头瓮中食谷,首不得出。既不得出,其人以为忧③。有一老人来语之曰:汝莫愁,吾教汝出,汝当斩头,自能出之。即用其语,以刀斩头。 【查看全文】
6 蹇材望伪态翻译赏析_文言文蹇材望伪态原文文言文《蹇材望伪态》选自初中文言文大全其诗文如下: 【原文】 蹇材望,蜀人,为湖州倅。北兵之将至也,蹇毅然自誓必死,乃作大锡牌,镌其上曰:大宋忠臣蹇材望。且以银二笏 【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