晋兵围张文礼于镇州,久不下。而定州王都引契丹入寇。崇韬曰:“契丹之来,非救文礼,为王都以利诱之耳,且晋新破梁军,宜乘已振之势,不可遽自退怯。”庄宗然之,果败契丹。庄宗即位,拜崇韬兵部尚书、枢密使。
崇韬素廉,自从入洛,始受四方赂遗,故人子弟或以为言,崇韬曰:“吾位兼将相,禄赐巨万,岂少此邪?今藩镇诸侯,多梁旧将,皆主上斩祛射钩①之人也。今一切拒之,岂无反侧?且藏于私家,何异公帑?”明年,天子有事南郊,乃悉献其所藏,以佐赏给。
同光三年夏,霖雨不止。庄宗患宫中暑湿不可居,思得高楼避暑。乃遣宫苑使王允平营之。崇韬对曰:“陛下昔以天下为心,今以一身为意,艰难逸豫,为虑不同,其势自然也。愿陛下无忘创业之难。”庄宗默然。终遣允平起楼,崇韬果切谏。宦官曰:“崇韬之第,无异皇居,安知陛下之热!”由是谗间愈入。
明年征蜀,议择大将。乃以继岌为西南面行营都统崇韬为招讨使军政皆决崇韬崇韬素嫉宦官继岌监军李从袭等见崇韬专任军事心已不平思有以图之。庄宗闻破蜀,遣宦官向延嗣劳军,崇韬不郊迎。延嗣大怒,因与从袭等共构之。延嗣还,因言蜀之宝货皆入崇韬,且诬其有异志,将危魏王。庄宗怒,遣宦官马彦圭至蜀,视崇韬去就。圭以告刘皇后,刘皇后教彦圭矫诏魏王杀之。
当崇韬用事,自宰相豆卢革、韦悦等皆倾附之。崇韬父讳弘,革等即因他事,奏改弘文馆为崇文馆。以其姓郭,因以为子仪之后,崇韬遂以为然。其伐蜀也,过子仪墓,下马号恸而去,闻者颇以为笑。然崇韬尽忠国家,有大略。其已破蜀,因遣使者以唐威德风谕南诏蛮,欲因以绥来之,可谓有志矣! (节选自《晋书·郭崇韬传》)
【注】①斩祛射钩:祛,袂;钩,衣带之钩。意谓旧怨。
10. 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3分)
A.乃以继岌为西南面行营/都统崇韬为招讨使/军政皆决崇韬/崇韬素嫉宦官继岌/监军李从袭等见崇韬专任军事/心已不平/思有以图之/
B.乃以继岌为西南面行营都统/崇韬为招讨使/军政皆决崇韬/崇韬素嫉宦官/继岌监军李从袭等见崇韬专任军事/心已不平/思有以图之/
C.乃以继岌为西南面行营/都统崇韬为招讨使/军政皆决崇韬/崇韬素嫉宦官/继岌监军李从袭等见崇韬专任军事/心已不平/思有以图之/
D.乃以继岌为西南面行营都统/崇韬为招讨使/军政皆决崇韬/崇韬素嫉宦官继岌/监军李从袭等见崇韬专任军事/心已不平思/有以图之/
11. 下列对文中加点的词语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3分)
A.庄宗,五代时期后唐开国皇帝李存勖的谥号。古代历史上的皇帝、皇后以及诸侯大臣等社会地位相对较高的人大多有谥号。
B.枢密使,始置于唐后期,为枢密院主官,以宦官充任,五代时改由士人充任,后逐渐为武臣所掌握,办事机构也日益完善。
C.南郊,古代天子在京都南郊祭天的地方,也特指帝王祭天大礼。文中“天子有事南郊”就是指庄宗在京城南郊举行祭天典礼。
D.蛮,古代对南方各族的泛称,也可以泛指四方的少数民族。对少数民族的称呼还有夷、戎、狄等,正所谓东夷、西戎、北狄。
12.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3分)
A.郭崇韬明达敏捷,才华出众,在契丹来攻之时,他建议庄宗乘势追击,不可后退胆怯,唐庄宗采纳了他的意见,果败契丹。
B.郭崇韬向来廉洁自守,但进入洛阳之后,他开始接受他人馈赠的财物,后在故人子弟的劝诫下,他将所收财物悉数上交。
C.郭崇韬刚正耿介,对宦官向来厌恶。庄宗派宦官向延嗣慰劳大军时,郭崇韬没有到郊外去迎接他,遭到了向延嗣的忌恨。
D.郭崇韬权倾朝野的时候,有些钻营小人千方百计地巴结他,因为姓郭,就说他是郭子仪的后代,郭崇韬也认为确实如此。
13. 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8分)
(1)今一切拒之,岂无反侧?且藏于私家,何异公帑?(4分)
(2)延嗣还,因言蜀之宝货皆入崇韬,且诬其有异志,将危魏王。(4分)
14. 文末评价崇韬说“尽忠国家,有大略”,请结合相关内容简要概括其“尽忠国家,有大略”的表现。(3分)
答
10. B(原标点:乃以继岌为西南面行营都统,崇韬为招讨使,军政皆决崇韬。崇韬素嫉宦官。继岌监军李从袭等见崇韬专任军事,心已不平,思有以图之。)
11. A
12. B
13. (1)现在一概拒绝他们,难道他们没有反叛的可能吗/不会引发他们反叛吗/不会使他们惶恐不安吗?况且,这些钱财放在我家中,同放在国库里有什么区别呢?(1句1分)
(2)向延嗣回到朝廷后,乘机向庄宗进谗言说蜀地的宝物都被郭崇韬据为己有了,并且诬陷郭崇韬有谋反的意图(二心),将会对魏王不利(危害魏王)。(1句1分)
14. (3分)答满三点即可。
①(军事上),谏言皇帝乘胜追击契丹,果然一举得胜。(1分)
②(政务上),为安抚梁旧将维持政局稳定,收受其赂。并在天子郊祭时,将其献出。(1分)谏言皇帝不要大兴土木,勿忘创业艰辛。(1分)
③(外交上),以威德诏谕南诏,力争不战而使其归顺。(1分)
【参考译文】
郭崇韬是代州雁门的人。为人聪慧敏捷,因有才干而在当时有名。庄宗还是晋王的时候,郭崇韬在他手下担任中门使,很得庄宗的亲近和信任。
庄宗派兵把张文礼围困在镇州,久攻不下。这时,定州的王都勾结契丹来犯。郭崇韬说:“契丹来犯,不是援救张文礼的,而是王都用利引诱的原因,再说,我们刚刚打败了梁军,应该乘着高涨的士气,不能自己后退胆怯。”庄宗认为很对,果然打败了契丹的军队。庄宗当了皇帝,就让郭崇韬担任兵部尚书、枢密使。
郭崇韬一向廉洁,自从到了洛阳后,就开始接受各方官员的贿赂和赠送,老朋友和手下有人为此都劝诫他,他说:“我位及大将和宰相,俸禄和皇上的赐赠非常多,哪里缺少他们那一点东西,现在的藩镇诸侯,多是梁朝的旧将,都是与皇上有旧怨的人。现在一概拒绝他们,难道他们没有反叛的可能吗?再说,这些钱财藏在我私人的家中,同藏在国库里有什么区别呢?”第二年,庄宗在京城南郊举行祭天典礼,郭崇韬把他所接受的钱财都献出来,作为皇上奖赏的钱财。
同光三年的夏天,雨一直下个不停。庄宗因为宫中炎热、潮湿、不能居住而苦恼,想建造高楼来避暑。于是派遣王允平办理此事。郭崇韬进谏说:“陛下过去心中考虑的是天下社稷,现在想的是个人的享受,艰难、安逸的环境不同,考虑问题的出发点也不同,这是很自然的事。但还是希望陛下不要忘了创业的艰难。”庄宗不言语。最终还是让王允平建楼,郭崇韬果然又极力阻谏。宦官说:“郭崇韬的住宅跟皇上的差不多,哪里知道陛下的热呢!”于是,各种谗言纷纷传到皇上的耳朵中。
第二年讨伐蜀地,商议选择大将军。于是让继岌担任西南面行营都统,郭崇韬为招讨使,军政都由他来决断。郭崇韬向来都很厌烦宦官,继岌的监军李从袭等人看见郭崇韬一个人独揽军权,心里很是不满,想用什么办法算计他。庄宗听说攻占了蜀地,就派宦官向延嗣前去慰劳大军,郭崇韬没有到郊外去迎接他。向延嗣非常愤怒,于是,就与李从袭等人共同谋划陷害郭崇韬。向延嗣回到朝廷后,乘机说蜀地的宝物都被郭崇韬据为己有了,并且诬陷郭崇韬有谋反的意图,将会对魏王不利。庄宗非常愤怒,派宦官马彦圭前往蜀地,监视郭崇韬的动向。马彦圭把这件事报告给了刘皇后,刘皇后让马彦圭假诏给魏王,让他杀了郭崇韬。
郭崇韬掌权的时候,从宰相豆卢革、韦悦等人以下都极力巴结他。郭崇韬的父亲的名字中有一个“弘”字,豆卢革等人以其他的借口奏请皇上把弘文馆改为崇文馆。因为他姓郭,于是就说他是唐朝郭子仪的后代,郭崇韬也认为是真的。他讨伐蜀地,路过郭子仪的墓地时,下马大哭后才离开,人们听说后,以此嘲笑郭崇韬。但是郭崇韬为国家竭尽忠诚,有远大的谋略。他占领蜀地以后,于是派使者把唐朝的威望和恩德用委婉的方式告诉南诏的少数民族,想借此安抚他们,使他们归顺,可以说是有远大的志向了!
相关阅读
1 颜渊问仁。子曰:“克己复礼为仁。一日克己复礼,天下归仁焉。为仁由己,而由人乎哉?”
颜渊问仁。子曰:克己复礼为仁。一日克己复礼,天下归仁焉。为仁由己,而由人乎哉? (《论语颜渊》) 司马牛问仁。子曰:仁者,其言也讱[注]。曰:其言也讱,斯谓之仁已乎?子曰 【查看全文】
2 《史记·管晏列传》《国语·齐桓公求管仲》阅读答案与翻译管仲夷吾者,颍上人也。少时常与鲍叔牙游,鲍叔知其贤。管仲贫困,常欺鲍叔,鲍叔终善遇之,不以为言。已而鲍叔事齐公子小白,管仲事公子纠。及小白立为桓公,公子纠死,管仲 【查看全文】
3 昔有一人,先瓮中盛谷阅读答案与翻译-《驼瓮俱失》驼瓮俱失 昔有一人,先①瓮②中盛谷。骆驼入头瓮中食谷,首不得出。既不得出,其人以为忧③。有一老人来语之曰:汝莫愁,吾教汝出,汝当斩头,自能出之。即用其语,以刀斩头。 【查看全文】
4 蹇材望伪态翻译赏析_文言文蹇材望伪态原文文言文《蹇材望伪态》选自初中文言文大全其诗文如下: 【原文】 蹇材望,蜀人,为湖州倅。北兵之将至也,蹇毅然自誓必死,乃作大锡牌,镌其上曰:大宋忠臣蹇材望。且以银二笏 【查看全文】
5 孔子见齐景公原文_文言文孔子见齐景公翻译赏析文言文《孔子见齐景公》选自初中文言文大全,其古诗原文如下: 【原文】 君子之自行也,动必缘义,行必诚义。孔子见齐景公,景公致廪丘以为养。孔子辞不受,入谓弟子曰:吾闻 【查看全文】
6 狱中上母书阅读答案与翻译-【明】夏完淳狱中上母书 【明】夏完淳 不孝完淳今日死矣!以身殉父,不得以身报母矣! 痛自严君见背,两易春秋,冤酷日深,艰辛历尽。本图复见天日,以报大仇,恤死荣生,告成黄土;奈天不 【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