单子曰:“君何患焉!晋将有乱,其君与三郤其当之乎!”鲁侯曰:“寡人惧不免于晋,今君曰'将有乱’,敢问天道乎,抑人故也?”对曰:“吾非瞽、史,焉知天道?吾见晋君之容,而听三郤之语矣,殆必祸者也。夫君子目以定体,足以从之,是以观其容而知其心矣。且以处义足以步目今晋侯视远而足高目不在体而足不步目其心必异矣目体不相从何以能久夫合诸侯,民之大事也,于是乎观存亡。故国将无咎,其君在会,步言视听,必皆无谪,则可以知德矣。视远,日绝其义;足高,日弃其德;言爽,日反其信;听淫,日离其名。夫目以处义,足以践德,口以庇信,耳以听名者也,故不可不慎也。偏丧有咎,既丧,则国从之。晋侯爽二,吾是以云。
“夫郤氏,晋之宠人也,三卿而五大夫,可以戒惧矣。高位实疾颠,厚味实腊毒。今郤伯之语犯,叔迂、季伐。犯则陵人,迂则诬人,伐则掩人。有是宠也,而益之以三怨,其谁能忍之!虽齐国子亦将与焉。立于淫乱之国,而好尽言,以招人过,怨之本也。唯善人能受尽言,齐其有乎?吾闻之,国德而邻于不修,必受其福。今君逼于晋,而邻于齐,齐、晋有祸,可以取伯,无德之患,何忧于晋?且夫长翟之人利而不义,其利淫矣,流之若何?"
鲁侯归,乃逐叔孙侨如。简王十一年,诸侯会于柯陵。十二年,晋杀三郤。十三年,晋侯弑,于翼东门葬,以车一乘。齐人杀国武子。
(节选自《国语·周语下》)
10.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目以处/义足以步目/今晋侯视远而足高/目不在体而足不步目/其心必异矣/目体不相从/何以能久/
B.目以处义/足以步目/今晋侯视远而足高/目不在体而足不步目/其心必异矣/目体不相从何/以能久/
C.目以处/义足以步目/今晋侯视远而足高/目不在体而足不步目/其心必异矣/目体不相从何/以能久/
D.目以处义/足以步目/今晋侯视远而足高/目不在体而足不步目/其心必异矣/目体不相从/何以能久/
11.下列对文中加点的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瞽史,瞽是执掌音乐风气的盲人,史是观测预言天时的官员。上古时期瞽史都有占卜凶吉的职责。
B.翟,先秦时期对北方少数民族的统称。部分和中原民族杂居,这些翟人后来基本被汉人同化。
C.弑,居下位的人杀害在上位的人的特称,秦汉以后改称为杀。此处为晋厉公被大臣栾书等所杀。
D.国武子,即前文所说的国佐。国是氏,武是国佐的谥号,子是先秦时期对男性的尊称。
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在柯陵之会上,单襄公从晋侯视远而步高的仪容,判断出他日渐自绝于正义、抛弃仁德,已经失去两种应遵从的礼节规范。
B.郤氏家族三卿五大夫,君宠位尊,三卿却不知戒惧,在语言上犯了冲撞、矜夸的毛病,这是在树怨,从而推断出他们将会带来祸患。
C.单襄公认为,有德的国家和无德的国家为邻,一定能得到好处。鲁国和齐、晋为邻,一旦齐、晋有祸,鲁国必定能称霸,根本无需担心。
D.结尾交待了晋侯和三郤的可悲结局,证实了单襄公的判断正确,展现了单襄公目光敏锐、善于识人的政治家形象。
1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8分)
(1)寡人惧不免于晋,今君曰'将有乱’,敢问天道乎,抑人故也?(4分)
译文:
(2)夫君子目以定体,足以从之,是以观其容而知其心矣。(4分)
译文:
14.单襄公是如何从晋厉公的眼神和举止中分析得出国家不能长久的结论?(3分)
答
10.D【解析】根据句意(眼睛看东西的目光要得当,行步的快慢随眼光而动。现在晋侯那样子,眼睛看
远处而脚步抬得高,眼睛所视与手足的行动相违背,脚步的进退不与眼光相协调,他的心思必定在想别的。眼睛和手足的行动已经不相跟从,这个人怎么会长久呢?)来判断。11.C 【解析】C 项,秦汉以后没有改称“杀”,“下杀上”依然是“弑”。
12.C【解析】“鲁国必定能称霸,根本无需担心”错,原文“国德而邻干不修,必受其福”,前提是“国
家有德”,并且“必定”说法过于绝对。
13.(1)寡人害怕将遭到晋人的杀害,现在您却说晋国将发生内乱,请问是从天意看出还是从人事预测?
(“惧”“抑”“人故”各1分,句意1分)
(2)有道德的人靠眼神决定手足(的行动),行步的进退随之跟从,因此,看一个人的仪容就可以知道他的内心啊。(“目以”“体”“是以”各1分,句意1分)
14.①眼光用来关注礼仪,而晋厉公眼望远处,常常看不到合适的地方;②行为用来履行道德,而晋厉公脚步抬高,常常会失去应有的德行:③目标和行动不相配合,国家难以长久。(每点1分,意思对即可)
【文言文参考译文】
诸侯在柯陵会盟,单襄公见晋厉公眼睛只看远处,走路脚步抬得高。晋大夫郤锜拜见单襄公,单襄公见郤锜说话盛气凌人;郤犟来拜见,见郤犟说话绕弯子;郤至来拜见,见郤至说话总是自夸。齐国的国佐来拜见,见国佐说话过干坦直。鲁成公拜会单翼公,说到晋国将加罪给自己以及郤犟在晋厉公前诬陷他的事。
单襄公说:“您有什么可害怕的!晋国很快会发生内乱,晋君和三郤大概都会遭难啊!”鲁侯说:“赛人害怕将遭到晋人的杀害,现在您却说晋国将发生内乱,请问是从天意看出还是从人事预测?”回答说:“我不是乐师、太史,怎么会观测天意?我只不过从晋君的仪容和听三郤说话的语态,料定晋国必定会发生祸乱罢了。有道德的人眼神决定手足的行止,行步的进退随之跟从,因此,看一个人的仪容就可以知道他的内心啊。眼睛看东西的目光要得当,行步的快慢随眼光而动。现在晋侯那样子,眼睛看远处而脚步抬得高,眼睛所视与手足的行动相违背,脚步的进退不与眼光相协调,他的心思必定在想别的。眼睛和手足的行动已经不相跟从,这个人怎么会长久呢?会合诸侯,是国家大事,从这可以看出一个国家的兴衰成败。如果国家没有什么祸患,它的君主参加会盟,走路说话看物听言,必定都没有可指责的,就可以看出君主的德行。眼睛看着远处,一天天自绝于正义;脚步抬得高,一天天抛弃了仁德;说话不算数,一天天的更加违背信义:听多了奉承话,一天天背离君主的名声,那眼神用以表现道义,行步用以表现德行,说话用以庇护信誉,耳朵用来分辨万物的声名,不可以不谨慎啊!丧失了部分,本人有灾祸;全部丧失,国家随之而灭亡。晋侯已经丧失了两样,我才有这样的推测。
“另外,那郤氏是晋国得宠的人,宗族里有三卿五大夫,早该警醒自身了。因为地位愈高垮台愈快。
味道越美毒性越大。现今郤氏三兄弟,大的说话盛气凌人,老二说话绕弯子,小的那个只知为自己摆功劳。盛气凌人容易得罪人,绕弯子是用不实之词加害人,自己摆功劳是想压倒别人。有这样恩宠的地位,再增加得罪人、加害人、压倒别人这三种怨恨,那还有谁能容忍得了他们!就是齐国子也不能幸免灾祸。处在淫乱的国家,却喜欢讲直话,列举别人的过失,这是结冤家对头的根源啊。只有善人能接受坦直的话,齐国难道有这种人吗?我听说,自己的国家有德而又与不修德的国家为邻,必定会得到福佑。现在您受逼于晋国,而又与齐国是邻居,齐国、晋国有祸,正可以取代他们霸主的地位。没有德行的人带来的祸患,有什么值得为受普国的逼迫而发愁的?况且叔孙侨如那家伙贪利而行事不义,他喜好骄奢淫欲,把他放逐了怎么样?”
鲁侯回国,就驱逐了叔孙侨如。周简王十一年,诸侯在柯陵会盟。十二年,晋厉公杀掉三郤。十三年,晋侯被杀,菲在晋的旧都翼地的东门外,只用了一乘车。这一年,齐灵公杀掉国武子。
相关阅读
1 及至始皇,奋六世之余烈阅读答案与翻译-贾谊《过秦论》
及至始皇,奋六世之余烈,振长策而御宇内,吞二周而亡诸侯,履至尊而制六合,执敲扑而鞭笞天下,威振四海。南取百越之地,以为桂林、象郡;百越之君,俯首系颈,委命下吏。乃 【查看全文】
2 张嶷传原文_文言文张嶷传翻译赏析文言文《张嶷传》出自栏目《文言文大全》,其诗文如下: 【原文】 张嶷字伯岐,巴郡南充国人也。弱冠为县功曹。先主定蜀之际,山寇攻县,县长捐家逃亡,嶷冒白刃,携负夫人, 【查看全文】
3 太宗贞观八年。初,吐谷浑可汗伏允阅读答案与翻译-《通鉴纪事本末·太宗平吐谷浑》太宗贞观八年。初,吐谷浑可汗伏允遣使入贡,未返,大掠鄯州而去。上遣使让之征伏允入朝称疾不至仍为其子尊王求昏上许之令其亲迎尊王又不至乃绝昏伏允年老,信其臣天柱王之谋 【查看全文】
4 牛首马肉原文_文言文牛首马肉翻译赏析文言文《牛首马肉》选自初中文言文大全,其诗词原文如下: 【原文】 景公好妇人而丈夫饰者,国人尽服之,公使吏禁之,曰:女子而男子饰者,裂其衣,断其带。裂其衣断带相望而 【查看全文】
5 刘晏传阅读答案与翻译刘晏传 刘晏初为转运使,常以厚直募善走者,觇报四方物价。虽远方不数日皆达使司。食货轻重之权,悉在掌握,国家获利,而天下无甚贵甚贱之忧。 晏又以为户口滋多,则赋税自广, 【查看全文】
6 赵王以李牧为将,伐燕阅读答案与翻译-《资治通鉴》赵王以李牧为将,伐燕,取武遂、方城。李牧者,赵之北边良将也,尝居代、雁门备匈奴,以便宜置吏,市租皆输入莫府,为士卒费。日击数牛飨士;习骑射,谨烽火,多间谍,为约曰 【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