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宋)陈亮
文武之道一也,后世始歧而为二。文士专铅椠①,武夫事剑楯,彼此相笑,求以相胜。天下无事则文士胜,有事则武夫胜,各有所长,时有所用,岂二者卒不可合耶?吾以谓文非铅椠也,必有处事之才;武非剑楯也,必有料敌之智。才智所在,一焉而已。凡后世所谓文武者,特其名也。
吾鄙人也,剑楯之事,非其所习,铅椠之业,又非所长,独好伯王大略,兵机利害,颇若有自得于心者,故能于前史间窃窥英雄之所未及,与夫既已反之,而前人未能别白者,乃从而论著之,使得失较然②,可以观,可以法,可以戒,大则兴王,小则临敌,皆可以酌乎此也。命之曰酌古论
(注)①铅椠:指写文章 ②较然:明显
1、第一段中与“文武之道一也”意思相呼应的句子是
2、下列说法符合文意的一项是
A.古代文士和武将的成功道路只有一条。
B.天下安定之时,文士发挥的作用更大。
C.后世的文士、武将只注重自己的名声。
D.作者对于写文章和行军打仗都很擅长。
3、“可以观,可以法,可以戒”运用了修辞手法,它的表达效果是
4、作者“酌古”所要研究的材料是(用自己的话回答)
(1)
(2)
5、作者写作《酌古论》的用意是什么?
答
1、才智所在,一焉而已
2、B
3、(运用排比的手法)强调了“酌古”在多方面的重要作用,增强了论证的气势。
4、(史书中)所记载的英雄缺乏才智的事例英雄具备才智但前人未能分辨的事例。
5、是为了探究、参酌历代治国用兵的成败得失,为后人提供借鉴。
翻译
文武之道是统一的,不过后来的人误解而分开了。文人只会写写画画,武士只会打打杀杀,互相耻笑,以求超过对方。如果天下太平,那么文人发挥的作用更大,如果社会动荡,那么武士发挥的作用更大,文人武士各有各的长处,不同的时候有不同的用处,难道二者最终不能合起来吗?我认为文人不是只会写写文章,一定有处理事务的才能,武士不是只会弄弄刀枪,一定有预料敌情的智慧。才能与智慧的存在,应该一致啊。后人认为的文人武士,只是从名称上说的!
我是一个粗鄙的人,行军打仗,不是我所熟悉,写文章,又非我所专长,我独自喜欢研究王道谋,对战争的有利或有害,很有独自的心得,所以能够从史书中窥视到英雄缺乏才智的地方,英雄具备才智,但前人未能分辨的事例, 就从中评论或著述出来,使(历代治国用兵的)成败得失更明显,这既可以观赏,又可以学习,还可引以为戒。用在大的方面可以兴国,用在小的方面可以对敌,(无论是兴国还是对敌)都可以从中探究、参酌,学习借鉴。因此把它命名为酌古论。
文言文《蹇材望伪态》选自初中文言文大全其诗文如下: 【原文】 蹇材望,蜀人,为湖州倅。北兵之将至也,蹇毅然自誓必死,乃作大锡牌,镌其上曰:大宋忠臣蹇材望。且以银二笏 【查看全文】
2 孔子见齐景公原文_文言文孔子见齐景公翻译赏析文言文《孔子见齐景公》选自初中文言文大全,其古诗原文如下: 【原文】 君子之自行也,动必缘义,行必诚义。孔子见齐景公,景公致廪丘以为养。孔子辞不受,入谓弟子曰:吾闻 【查看全文】
3 《史记·管晏列传》《国语·齐桓公求管仲》阅读答案与翻译管仲夷吾者,颍上人也。少时常与鲍叔牙游,鲍叔知其贤。管仲贫困,常欺鲍叔,鲍叔终善遇之,不以为言。已而鲍叔事齐公子小白,管仲事公子纠。及小白立为桓公,公子纠死,管仲 【查看全文】
4 昔有一人,先瓮中盛谷阅读答案与翻译-《驼瓮俱失》驼瓮俱失 昔有一人,先①瓮②中盛谷。骆驼入头瓮中食谷,首不得出。既不得出,其人以为忧③。有一老人来语之曰:汝莫愁,吾教汝出,汝当斩头,自能出之。即用其语,以刀斩头。 【查看全文】
5 狱中上母书阅读答案与翻译-【明】夏完淳狱中上母书 【明】夏完淳 不孝完淳今日死矣!以身殉父,不得以身报母矣! 痛自严君见背,两易春秋,冤酷日深,艰辛历尽。本图复见天日,以报大仇,恤死荣生,告成黄土;奈天不 【查看全文】
6 颜渊问仁。子曰:“克己复礼为仁。一日克己复礼,天下归仁焉。为仁由己,而由人乎哉?”颜渊问仁。子曰:克己复礼为仁。一日克己复礼,天下归仁焉。为仁由己,而由人乎哉? (《论语颜渊》) 司马牛问仁。子曰:仁者,其言也讱[注]。曰:其言也讱,斯谓之仁已乎?子曰 【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