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祖十二年四月甲辰,崩长乐宫,太子袭号为帝。吕后最怨戚夫人及其子赵王,乃鸩赵王,断戚夫人手足为“人彘”。
七年秋八月戊寅,孝惠帝崩。发丧,太后哭,泣不下。留侯子张辟强为侍中,年十五,谓丞相曰:“太后独有孝惠,今崩,哭不悲,君知其解乎?”丞相曰:“何解?”辟强曰:“帝毋壮子,太后畏君等。君今请拜吕台、吕产、吕禄为将,将兵居南北军,及诸吕皆入宫,居中用事,如此则太后心安,君等幸得脱祸矣。”丞相乃如辟强计。太后说,其哭乃哀。
太后称制,议欲立诸吕为王,问右丞相王陵。王陵曰:“高帝刑白马而盟曰‘非刘氏而王,天下共击之’,今王吕氏,非约也。”太后不说。问左丞相陈平、绛侯周勃。勃等对曰:“高帝定天下,王子弟,今太后称制,王昆弟诸吕,无所不可。”太后喜。王陵让陈平、绛侯曰:“始与高帝歃血盟,诸君不在邪?今高帝崩,太后欲王吕氏,诸君从欲阿意背约,何面目见高帝地下?”陈平绛侯曰于今面折廷争臣不如君夫全社稷定刘氏之后君亦不如臣王陵无以应之。十一月,太后欲废王陵,乃拜为帝太傅,夺之相权。乃以左丞相平为右丞相,以辟阳侯审食其为左丞相。
太史公曰;孝惠皇帝、高后之时,黎民得离战国之苦,君臣俱欲休息乎无为,故惠帝垂拱,高后女主称制,政不出房户,天下晏然。刑罚罕用,罪人是希。民务稼穑,衣食滋殖。
(选自《史记·吕太后本纪》有删改)
10 .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 .陈平/绛侯曰/于今面折廷争/臣不如君/夫全社稷/定刘氏之后/君亦不如臣王陵/无以应之
B .陈平/绛侯曰/于今面折/廷争臣不如君/夫全社稷定刘氏/之后君亦不如臣王陵/无以应之
C .陈平/绛侯曰/于今面折廷争/臣不如君/夫全社稷/定刘氏之后/君亦不如臣/王陵无以应之
D .陈平/绛侯曰/于今/面折廷争/臣不如君/夫/全社稷定刘氏之后/君亦不如臣/王陵无以应之
11 .下列对文中加点的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 .崩,驾崩,也称做山陵崩,是从周代开给专门用以表示天子死亡的一种委婉说法。
B .戊寅,和《登泰山记》“戊申晦”中“戊申”一样,都是用“干支纪元法”来纪日。
C .称制,指古代由皇后、皇太后等女性统治者代皇帝掌握国家最高权力、行使皇权。
D .垂拱,垂衣拱手,形容统治者不费力气统治天下。后多用以称颂帝王无为而治。
12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 .吕后是高祖年轻时娶的妻子,在高祖称帝之后,她为了帮助儿子孝惠帝稳固太子地位,诛杀了一些有异议的大臣。
B .孝惠帝去世,吕后虽哭却没有眼泪,张辟强年少却理解其意,建议丞相主动提出迎吕氏亲族进入朝廷把持朝政。
C .吕后打算封自己的亲族为王,王陵义正词严地反对,太后怀很在心,任命王陵做皇帝的太傅,剥夺了他的实权。
D .吕后的主要功绩体现在刘邦死后,为维持社会稳定和经济发展做出了一定的贡献,司马迁对此持肯定的态度。
13 .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以及课内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 )高帝刑白马而盟曰“非刘氏而王,天下共击之”,今王吕氏,非约也。
(2 )是故无贵无贱,无长无少,道之所存,师之所存也。(韩愈《师说》)
14 .根据材料,概述吕后的“刚毅能断”体现在哪些方面。
答
10 .C
11.C
12.A
13.①高帝曾杀白马,和大臣们立下誓约,“不是刘氏子弟却称王的,天下共同诛讨他”。现在如果封吕氏为王,是违背誓约的。
②因此无论地位高低贵贱,无论年纪大小,道理存在的地方,就是老师存在的地方。
14.帮助刘邦平定天下,诛杀大臣;为稳固儿子帝位,鸩杀赵王;立诸吕为王,夺权王陵。
【解析】
10 .本题考查学生文言文断句的能力。
句意:陈平、周勃说:“如今在朝廷上当面反驳,据理诤谏,我们比不上您;而要保全大汉天下,安定刘氏后代,您又比不上我们。”王陵无话可答。
“臣不如君”与“君亦不如臣”句式对称,句意相关,且主谓宾俱全,各自单独成句,前后断开,排除AB;
“夫”是句首发语词,不能单独成句,排除D。
故选C 。
11 .本题考查学生了解并掌握古代文化常识的能力。
C.“ 称制”解释错误。称制:皇帝即位执政,也指代行皇帝职权。其中包括由皇后、皇太后等女性统治者代皇帝举握国家最高权力、行使皇权。
故选C 。
12 .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章内容的能力。
A.“ 她为了帮助儿子孝惠帝稳固太子地位,诛杀了一些有异议的大臣”错误,原文为“佐高祖定天下,所诛大臣多吕后力”,这里提到的“高祖”是刘邦,不是孝惠帝,且此处并没提到诛杀大臣的原因。
故选A 。
13 .本题考查学生理解并翻译文言文句子的能力。
①“刑”,杀;“盟”,立誓约;第一个“王”,称王;第二个“王”,封王;“非……也”,判断句。
②“是故”,因此;“无”,无论;“贵’、贱”,地位高低贵贱;“长、少”,年纪大小;“道”,道理;“所存”,存在的地方。
14 .本题考查学生筛选概括信息的能力。
结合“佐高祖定天下,所诛大臣多吕后力”可概括出,帮助刘邦平定天下,诛杀大臣;
结合“太子袭号为帝。吕后最怨戚夫人及其子赵王,乃鸩赵王”可概括出,为稳固儿子帝位,鸩杀赵王;
结合“太后称制,议欲立诸吕为王……太后欲废王陵,乃拜为帝太傅,夺之相权”可概括出,为增强势力,立诸吕为王,夺权王陵。
参考译文:
吕太后是高祖贫贱时的妻子,生了孝惠帝和鲁元太后。孝惠帝为人仁惠柔弱,高祖认为不象自己,常想废掉他。戚姬得到宠爱,戚姬得到宠幸,戚姬的儿子如意被立为赵王,好几次险些取代了太子的地位,靠着大臣们的极力诤谏,以及留侯张良的计策,太子才没有被废掉。吕后为人刚强坚毅,做事果断。辅佐高祖平定天下,诛杀的大臣也多有吕后之力。
高祖十二年四月甲辰,高祖在长乐宫驾崩后,太子继承皇位。吕后最恨戚夫人和她的儿子赵王,就派人毒死赵王,斩断戚夫人的双手双足,做成“人彘”。
七年秋季八月戊寅日,惠帝逝世。发丧时,太后只是干哭,没有眼泪。留侯张良的儿子张辟强任侍中,只有十五岁,对丞相陈平说:“太后只有惠帝这一个儿子,如今去世了,太后只干哭而不悲痛,您知道这里的原因吗?”陈平问:“是什么原因?”辟强说:“皇帝没有成年的儿子,太后顾忌的是你们这班老臣。如果您请求太后拜吕台、吕产、吕禄为将军,统领两宫卫队南北二军,并请吕家的人都进入宫中,在朝廷里掌握重权,这样太后就会安心,你们这些老臣也就能够幸免于祸了。”丞相照张辟强的办法做了。太后很满意,才哭得哀痛起来。
太后行使皇帝的职权之后,召集大臣商议,打算立诸吕为王。先问右丞相王陵。王陵说:“高帝曾杀白马,和大臣们立下誓约,‘不是刘氏子弟却称王的,天下共同诛讨他’。现在如果封吕氏为王,是违背誓约的。”太后很不高兴。又问右丞相陈平和绛侯周勃。周勃等人回答:“没有什么不可以的。”太后大喜,于是退朝。王陵责备陈平、周勃:“当初跟高帝歃血盟誓时,你们难道不在吗?如今高帝去世,太后是临朝执政的女主,却要封吕氏子弟为王。你们竟然纵容她的私欲,迎合她的心愿,违背与高帝立下的誓约,将来还有什么脸面见高帝于黄泉之下呢?”陈平、周勃说:“如今在朝廷上当面反驳,据理诤谏,我们比不上您;而要保全大汉天下,安定刘氏后代,您又比不上我们。”王陵无话可答。十一月,太后想要罢免王陵,拜王陵为皇帝的太傅,剥夺了他的相权。于是让左丞相陈平担任右丞相,让辟阳侯审食其担任左丞相。
太史公说:孝惠皇帝和吕后在位的时候,百姓得以脱离战国时期的苦难,君臣都想通过无为而治来休养生息,所以惠帝垂衣拱手,安闲无为,吕后以女主身份代行皇帝职权,施政不出门户,天下却也安然无事。刑罪很少使用,犯罪的人也很少。百姓专心从事农耕,衣食富足起来了。
相关阅读
1 太宗贞观八年。初,吐谷浑可汗伏允阅读答案与翻译-《通鉴纪事本末·太宗平吐谷浑》
太宗贞观八年。初,吐谷浑可汗伏允遣使入贡,未返,大掠鄯州而去。上遣使让之征伏允入朝称疾不至仍为其子尊王求昏上许之令其亲迎尊王又不至乃绝昏伏允年老,信其臣天柱王之谋 【查看全文】
2 刘晏传阅读答案与翻译刘晏传 刘晏初为转运使,常以厚直募善走者,觇报四方物价。虽远方不数日皆达使司。食货轻重之权,悉在掌握,国家获利,而天下无甚贵甚贱之忧。 晏又以为户口滋多,则赋税自广, 【查看全文】
3 张嶷传原文_文言文张嶷传翻译赏析文言文《张嶷传》出自栏目《文言文大全》,其诗文如下: 【原文】 张嶷字伯岐,巴郡南充国人也。弱冠为县功曹。先主定蜀之际,山寇攻县,县长捐家逃亡,嶷冒白刃,携负夫人, 【查看全文】
4 及至始皇,奋六世之余烈阅读答案与翻译-贾谊《过秦论》及至始皇,奋六世之余烈,振长策而御宇内,吞二周而亡诸侯,履至尊而制六合,执敲扑而鞭笞天下,威振四海。南取百越之地,以为桂林、象郡;百越之君,俯首系颈,委命下吏。乃 【查看全文】
5 赵王以李牧为将,伐燕阅读答案与翻译-《资治通鉴》赵王以李牧为将,伐燕,取武遂、方城。李牧者,赵之北边良将也,尝居代、雁门备匈奴,以便宜置吏,市租皆输入莫府,为士卒费。日击数牛飨士;习骑射,谨烽火,多间谍,为约曰 【查看全文】
6 牛首马肉原文_文言文牛首马肉翻译赏析文言文《牛首马肉》选自初中文言文大全,其诗词原文如下: 【原文】 景公好妇人而丈夫饰者,国人尽服之,公使吏禁之,曰:女子而男子饰者,裂其衣,断其带。裂其衣断带相望而 【查看全文】